…………探|尋|新|聞|背|後|的|故|事…………▲ 17年後,這張存單又回到了它的主人弟弟陶之罡、姐姐陶之檣和她的女兒手上。
17年,美酒終成佳釀,散發出醉人的醇香;17年,夢想如願以償,掩不住成功的歡暢;17年,從北京亞運會到北京奧運會,見證一個中國時代的閃亮登場;17年,從花季少年到中年不惑,實現兩位杭州市民的堅定願望。沉澱了17年,這一則美麗典雅的新聞,仿佛西湖的水,執著婉轉,始終感動著我。時光荏苒,逝者如斯。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過10多年,回首往昔,一切歷歷在目。倒退到19年前,2001年7月13日晚上,億萬華夏兒女的歡笑與淚水都隨著薩馬蘭奇的一句「Beijing」噴薄而出,多年的期盼與渴望,終於在那個輝煌的瞬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翌日下午,正當我和同事們在策劃申奧成功的版面時,報社保安給我送來一封署名為「杭州一市民」的信,裡面還夾著一張在銀行存了11年,金額為100元的存單,戶名叫「邢傲雲」。憑藉敏感,一見到這張存單,我就斷定它是個化名,即杭州話「迎奧運」的諧音。果然,那封信裡的意思證實了我的猜測。信中說,存單上的100元錢,是一對姐弟以「迎奧運」的同音字為姓名,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之日存進銀行的,企盼為中國日後申奧獻上一片心意。現在,我國已申奧成功,姐弟倆希望通過杭州日報記者,將這100元錢捐給北京奧申委。在舉國上下沉浸於申奧成功的巨大歡慶時,我讀完這封信,十分振奮,飛速跑下樓去,急切想見送信人,可惜早已不見蹤影。
「邢傲雲」姐弟的感人故事在次日下午版上見報了。我又按照信上的囑託,聯繫上了北京奧申委,並把北京奧申委謝絕國內一切捐款捐物的答覆,刊登在杭州日報下午版上,同時希望「邢傲雲」見報後能取回存單,也期待他們來講述存單背後的故事。然而「邢傲雲」一直沒有出現。 報導就此告一段落,捐款無法轉交,又不知道「邢傲雲」的真實姓名和家庭住址,因為我沒有完成讀者委託的任務,所以,我一時不知該如何來處理這張存單。 但我掂出了這張存單的分量。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張簡單意義上的存單,而是一件彌足珍貴的奧運文物,它更像是一顆飽含希望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我相信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它還會綻放出璀璨耀眼的花朵。為此我專門做了個牛皮紙信封,把存單鄭重裝入其中。從這天起,這張存單已存進了我的心裡。 與此同時,我一直在思索:真的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時,這個報導該怎麼做?若要做這麼一組報導,我肯定得聯繫上當事人,而我又該如何找到這對姐弟? 轉眼到了2007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全國都沉浸在喜慶歡樂的氣氛中,杭州市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參與奧運、迎接奧運的熱情。我再次想到了珍藏多年的那張存單。我想,這張存單不僅是「邢傲雲」姐弟倆的心意,它也代表了杭州市民對北京奧運的盼望,體現了杭州老百姓熱愛奧運的一種精神。2007年9月下旬,我一邊忙著日常採訪,一邊考慮著如何找到存單的主人。隨著北京奧運的臨近,對「邢傲雲」的種種猜測,不但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而且日復一日地強烈起來,我迫切地想要找到「邢傲雲」,也渴望探知他們沉積多年的迎奧運情結,於是,翻箱倒櫃好一陣,終於尋找到了那張存單。而彼時,我已在主持《新聞故事》工作。於是,我策劃了一組《尋找「邢傲雲」》的新聞故事,第一篇名為《「邢傲雲」,你在哪裡?》。
但時隔6年,能找到「邢傲雲」姐弟倆嗎?接連兩篇稿子見報了,「邢傲雲」依舊杳無音信。為此我調整了報導思路,做好了兩手準備。我當然希望奇蹟的降臨,希望「邢傲雲」真的能出現,他露面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因此,我突然感覺到,其實在做這個報導時,我們已經從這個故事裡找到了「邢傲雲」,那就是杭州市民的奧運精神。茫茫人海中,「邢傲雲」豈止是姐弟倆,他們就是你、我、他。 報導刊登幾天後的2007年9月20日,我驚喜地接到一個小女孩的電話,她,就是那張存單的當事人之一陶之檣的女兒,小女孩說:「你們要找的『邢傲雲』是我的媽媽和舅舅,我看到這幾天電視上記者們風裡來雨裡去,報導颱風很辛苦,樓叔叔你找我們家找得好辛苦啊,我讓外公不要再『騙』你們了,就打電話過來了。」原來,「邢傲雲」姐弟家正好訂閱杭州日報。一家人看了報導後在家議論,被小姑娘知道了,她忍不住給報社打來電話。
順藤摸瓜,我終於找到了「邢傲雲」一家:姐姐陶之檣,當年38歲,杭州市某機關幼兒園老師;弟弟陶之罡,時年36歲,工商銀行職員。1990年存下100元錢時,姐姐剛剛大學畢業,弟弟還在讀高二。從姐弟倆存入奧運存單的那一刻,到謎底的揭曉,已過去了漫長的17年。17年間,姐弟倆已從少年走近不惑,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的申奧歷史,而這張存單也承載了姐弟倆和杭州市民對北京奧運會的期盼。 姐姐陶之檣說,當許海峰奪得中國第一塊奧運金牌時,一個夢想就在他們姐弟倆的心中生根發芽了:中國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了,這是一個國家的榮耀,也是每個普通老百姓的光榮,相信我國一定能舉辦奧運會。從那時起,姐弟倆的心裡就盼望著中國申奧成功。特別是北京舉辦了1990年亞運會後,陶之檣和弟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雖然他們不知道還要等待多少年,但仍決定為實現這個夢想盡一份力量:用捐款來表達自己的一點心意和希望。
事實上,我採寫尋找「邢傲雲」的新聞故事見報後,觸動了陶家保守多年的秘密,也勾起了他們17年來關於奧運夢想從破滅到圓滿的所有記憶,這麼多年過去,作為當事人的他們已漸漸把這事淡忘了,但當他們看到我將存單完整地保存著,還特地登報尋找時,他們非常感動。然而,一家人經過商量後,還是決定保守「邢傲雲」的秘密。這個樸實的杭州人家覺得,他們只是做了點微不足道的事,與那麼多為奧運做過大事、出過大力的人比起來,他們實在不太好意思去跟報社道出這個事情。 婉轉動人的理由,輕盈雋永的秘密!陶家美好的夢想,如果不是因為一個純真小女孩的來電,我不知何時才能知曉!他們堅持了17年,我亦等待了7年。這一天,夢想終於開花,我心裡珍藏了7年的新聞,也算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
2007年9月22日,杭州市體育局在徵求了「邢傲雲」姐弟的意見後,將這張存單收藏為中國體育博物館杭州分館的001號藏品,它與歷屆奧運獎牌、飛人劉翔奪得奧運冠軍時所穿的運動服一起展出。無數杭州人在這張存單前駐足參觀,因為這張小小的存單,也見證了660多萬杭州市民多年來對奧運的期盼,代表了杭州人民對奧運的熱情,表達了對國家富強的祝福。
▲ 這張存單收藏為中國體育博物館杭州分館的001號藏品,它與歷屆奧運獎牌,飛人劉翔奪得奧運冠軍時穿的運動服一起展出。
至此,整件事情圓滿落幕。我的這篇延續了7年的新聞稿,經過馬拉松式長跑後,也畫上了句號。杭州日報《尋找「邢傲雲」》的報導,也引起央視等媒體的關注。有幸的是,它後來成為中央電視臺2007《文明中國》大型電視活動的重大選題,當年的12月1日晚,中央臺以《001號藏品》為題播出;我寫的這篇稿件,還獲得了2007年度浙江省好新聞二等獎。
「發生在杭州的這個故事,我覺得更像是一壇在酒窖裡藏了17年的酒,打開後香氣沁人,這個故事蘊藏了『邢傲雲』姐弟對國家對奧運的祈福,也體現了報社記者捕捉文明亮點鍥而不捨的精神,它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成員的精神風貌,也詮釋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蘊。」讀者和觀眾的評價,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快樂。
我們為娃哈哈取名│我與杭州日報④
初創時期的夜編生活│我與杭州日報⑤
一名老攝影記者的酸甜苦辣│我與杭州日報⑥
杭州記者先行西部「踩點問路」——記20年前下午版的「中國西部行」報導│我與杭州日報⑦
對一次非常會議的事後採訪│我與杭州日報⑧
俺們從前也副過│我與杭州日報⑨
辦學記│我與杭州日報⑩
作者樓時偉
杭州日報原城市部副主任、樓時偉工作室主任
回首往事
並不是為了再一次去承受
而是品嘗
點擊右上角分享你感興趣的內容
小編24小時不定時在線
歡迎交流
✉
微信號:hzrbywjl
投稿:
hzrbywj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