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煙臺日報的故事】一篇報導改變了我的命運

2020-12-16 水母網

近來,翻閱已經泛黃、褪色的老剪報,一篇1976年6月6日發表在《煙臺日報》上的600餘字的報導——《光輝指示照徵程,巡回醫療十二年》,再次映入我的眼帘。反覆觸摸、細細品讀這篇不同尋常的「處女作」,我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思緒一下子拉回到了44年前……

那是1976年夏天,在哥哥的引導下,還在上高中的我萌發了向媒體投稿的念頭。為紀念毛主席發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重要指示12周年,我提前半個月到掖縣(今萊州市)西由衛生院進行了採訪。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紀念日當天,我的稿件被《煙臺日報》採用了,這是我第一篇變成鉛字的報導。捧著這張散發著濃濃墨香的報紙,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由此暗下決心以後要做一名新聞工作者。從此,我與《煙臺日報》結下了一生的情緣。當時就讀的高中正實行教改,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通訊寫作班」。半年多時間,所在公社轄區內的企業、村莊都留下了我採訪的足跡。

1977年7月,我高中畢業回鄉務農,仍放不下手中的筆,堅持不懈做「土記者」。這期間,《煙臺日報》又發表了我多篇沾著泥土芳香的報導,引起了掖縣縣委宣傳部的關注。在1977年12月召開的全縣通訊報導會議上,讓我作了典型發言,隨後推薦我到縣商業局做了秘書,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重要轉折。在做好公文寫作的同時,我主動承擔起了《煙臺日報》通訊員的職責。在編輯曲維鑑、李曉燕等老師的熱心指導下,我摸準了財貿專欄的需求,「對號入座」供稿,先後發表了《喜氣洋洋選年畫》《人歡馬叫鬧新潮》等集市見聞、《富裕農戶消費趨向時髦》等市場調查、《萊州餐館道道環節嚴把關》等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報導,還採寫了《敲不開的「鐵門」》等典型人物報導,選題廣泛、題材多樣,將商業系統幾乎寫了個遍,稿件的數量與質量同步提升。其中,我撰寫的《一項建議節省開支三萬五千元》的消息,被評為《煙臺日報》1980年度好新聞,這是我在媒體上摘得的首個獎項,對我是莫大的激勵和鼓舞。1984年初,我將目光瞄向了商業系統外。令我自豪的一篇報導《掖縣氣象站積極為專業戶服務》同時登上了《煙臺日報》頭版和《人民日報》。這篇報導讓掖縣氣象站成了全國典型,上級還為此獎勵了氣象站一輛吉普車。在縣商業局工作的六年中,我在《煙臺日報》共發稿160餘篇,連年被評為優秀通訊員。

1984年2月,煙臺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工作會議,讓我做了「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搞好通訊報導」的經驗交流。不久,我以農民合同工的身份被破格借調到縣委宣傳部新聞科工作。從業餘通訊員轉變為專職報導員,我發自內心感謝《煙臺日報》提供的一次次施展抱負和改變命運的機遇。在新崗位上,我與日報社的各位領導和編輯記者們接觸學習的機會多了,他們對基層通訊員親如一家人,無私幫助扶持,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那是1988年,我赴海南採訪「玉米大王」李登海後,用心撰寫了人物通訊《種子的品格》,在《煙臺日報》二版頭題以較大篇幅刊登,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報社推薦參評山東新聞獎。當我收到獲得二等獎的藍色證書,又看到附後由報社總編室主任劉漢君老師親自撰寫的推薦理由時,不禁潸然淚下。一代代老報人以作品質量為唯一標準,無論作者是誰,均一視同仁,他們能把寶貴的參評名額給我,實在難能可貴。1989年,我依據萊州紀委公開處理失實匿名信的新聞線索,跟蹤採寫的稿件《旗幟鮮明支持企業家》,經報社積極推薦,先後獲得中國地市報好新聞二等獎、山東新聞獎三等獎。萊州紀委這一經驗,還在全省紀檢系統作為典型推廣。1990年,我了解到萊州銀磊石材公司主動作為,用硬功夫攻克「軟市場」,為此深入調查撰寫了深度報導《辦法總比困難多》,《煙臺日報》安排在顯著位置發表,並慧眼薦評,榮獲了山東新聞獎二等獎。一名縣級報導員,連續三年斬獲山東新聞獎,這既是對我刻苦鑽研、不懈追求的褒獎,也飽含了日報社從編輯、評委到領導的厚愛與支持,進一步激發了我在新聞事業上繼續創精品、拿大獎的信心和力量。1991年,我被煙臺市委宣傳部和《煙臺日報》分別授予「最佳通訊員」榮譽稱號,被萊州市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有夢想就有廣闊舞臺。1994年5月,經過十多年的業餘和專職通訊員的歷練積累,我被組織上任命為煙臺電視臺副臺長,分管新聞宣傳工作,實現了人生又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角色轉換,真正成為了一名夢寐以求的新聞人。在同一個城市,又同屬新聞單位,與《煙臺日報》的那種特殊情感始終未減。當辦公室的同志徵求訂報意見時,我脫口而出:「《煙臺日報》!」這時,我突然頓悟,我的人生與《煙臺日報》已密不可分了。它已經成為我深入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瞭望哨」和「親密伴侶」,每天必備的精神食糧,讓我從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展新聞思路。1996年,我敏銳發現和組織挖掘採制的系列報導《煙臺推行社會服務承諾制》,引發全國上百家媒體的跟蹤報導,並被中宣部確定為重大典型。這組系列報導也讓我首次叩開了中國新聞獎的大門,榮獲三等獎。

2001年8月,我的新聞生涯軌跡再次改變,不惑之年挑頭創辦膠東在線網站,由傳統媒體華麗轉身為新媒體。在擔任網站總編輯18年的時光裡,我的辦公桌上始終擺放著《煙臺日報》,主要宣傳部室也訂閱了《煙臺日報》。我借鑑學習日報的報導經驗,貼近民生,銳意創新,在創辦品牌欄目、品牌活動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2009年,創意的「網上民聲」欄目一舉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2年,策劃的「接力尋美,溫暖中國」專題再次榮膺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4年,我個人榮獲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

回眸自己44年的新聞生涯,從一名農民出身的「土記者」到榮獲新聞最高獎,《煙臺日報》始終陪伴著我,記錄和見證了我的成長。我將永遠銘記老報人對我的辛勤培養和大力扶持。現在我雖已退休,但在未來的日子裡,仍將以一名「老通訊員」的身份,繼續為鍾愛一生的《煙臺日報》撰稿,盡綿薄之力。同時,衷心祝福具有紅色基因傳承的《煙臺日報》75周歲生日快樂,永葆青春!真誠祝願充滿活力的《煙臺日報》為新時代的煙臺高質量發展再添濃墨重彩,再立新功!

(作者為煙臺廣播電視臺原副臺長、膠東在線網站原總編輯)

相關焦點

  • 一篇「釀」了17年的奧運新聞│我與杭州日報⑪
    現在,我國已申奧成功,姐弟倆希望通過杭州日報記者,將這100元錢捐給北京奧申委。在舉國上下沉浸於申奧成功的巨大歡慶時,我讀完這封信,十分振奮,飛速跑下樓去,急切想見送信人,可惜早已不見蹤影。「邢傲雲」姐弟的感人故事在次日下午版上見報了。
  • 《惠州日報》是我的好朋友
    ■公職人員吳亮亮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廣州某媒體駐惠州記者站跑線記者,雖然讀書時經常關注《惠州日報》,但真正讓我對《惠州日報》的記者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一起在奔向新聞現場的路上,我深深地被他們的敬業和專業精神所折服。
  • 學習強國煙臺編輯部啟動兩大主題徵文活動
    水母網1月8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根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統一安排,「學習強國」煙臺學習平臺今起面向全市啟動「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和「Ta改變了我」兩大主題徵文活動。「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活動徵集時間為:2021年1月11日—3月31日。「Ta改變了我」主題徵文活動徵集時間為:2021年3月1日—7月31日。
  • 高考,是窮人改變命運的魔法棒
    文/麥穗小魚題記:命運的手掌裡是有漏網之魚的,這個機會是為更努力的人而準備的。——劉媛媛謝謝高考,我被你這根魔法棒點中過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都高中畢業17個年頭了。說高中是學習生涯中最難熬的階段毫不為過,尤其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高考幾乎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 《我的城 我的歌》「網紅大爺」英文秀震撼全場,曹軒賓唱作煙臺...
    5月3日周日21:20,山東衛視全國首檔融媒體城市音樂宣推節目《我的城 我的歌》將走進這座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冬日凝重的城市,讓我們跟隨本期「城市歌曲唱作人」,歌手曹軒賓一起聆聽山東煙臺的聲音。
  • 煙臺大學:讓大學生做膠東紅色故事的傳承者與講述人
    11月29日晚,一場由大學生站講臺、傳奇英雄當主角、膠東紅色故事為主線的「熱血膠東·紅色育人」多媒體宣講會,在煙臺大學弘毅廳舉行。當晚在宣講會正式開始前為煙臺大學「煙臺市黨史國史宣教基地」授牌的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周弘,在聽完整場宣講會後向宣講團的師生表示:「希望煙臺大學的宣講團能走進地方黨政機關,走進更多的企業和學校,把膠東紅色文化故事講給更多人,把楊子榮等膠東英雄的精神發揚光大!」
  • 知識改變命運?丁真讓我對這句話徹底失望!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川小妹,不槓不痛快前天的時候發了一篇關於劉德華的話題文章,結果被人舉報了,說是抄襲別人的,然而他又是抄襲誰的呢?真是太傷心了。丁真,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聽過了,前一段時間一直是熱搜榜的榜首啊,不管是什麼行業都是在蹭他的熱度,一開始的時候我看到他的名字,我以為是為國家付出很大貢獻的人呢?結果在網上查看了一下就是一個孩子的面貌和眼神而上到了熱搜,這都可以這是什麼操作啊?原來長成這樣就可以紅嗎?就可以火遍全國嗎?
  • 岱岱:這三本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岱岱讀過很多書,但只有這三本書,對我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的命運。遇到第一本書時,岱岱還很小。嗯,在上小學,四年級。「 一切文化最後都沉澱為人格」,如果說岱岱有一點點家國情懷,也許就是因為岱岱小時候,看了太多遍諸葛亮「星落秋風五丈原」……歷史為岱岱提供認知框架,為岱岱塑造整體人格,改變了岱岱的命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拜那本書所賜。
  • 為了奧運金牌差點喪命,41歲重260斤無法懷孕,她改變命運了麼?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知識改變命運。作為農村出來的孩子我也一直把這句話銘記於心。當然在體育圈也有這樣的名言:體育改變命運,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個人認為只要有足夠的天賦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體育是能夠改變命運的。
  • 封「神」紀丨網絡作家橫掃天涯:我喜歡講故事 也需要一個改變命運...
    面對著疲倦不堪的工作,橫掃天涯不止一次的暢想:要做什麼才能改變人生?沒過多久,他又萌生了寫小說的想法。「我從小就喜歡看書、看故事。高中的時候,我把梁羽生、金庸、古龍的著作基本都看了一遍」 。橫掃天涯的父親是小學老師,家裡收藏了不少書籍,看完了家裡的書,他就去租書屋租書看。甚至因為看的「閒書」太多,佔用了很多學習時間,導致橫掃天涯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 我現在才知道知識改變命運是什麼意思啊
    以前老一輩的人老是對我說,知識改變命運,我一直都不信!那現在好了,我現在真的信了!因為以前有個老人家對我說,你在20歲就會結婚生子的,小夥子你要加油啊!但是我現在都二十好幾了,我怎麼還是沒有結婚生子啊!甚至都沒一點結婚的影子!
  • 【1.10警察節·我的警察故事】系列報導——呼格吉勒圖:在平凡中...
    【1.10警察節·我的警察故事】系列報導——呼格吉勒圖:在平凡中綻放的警色年華 2021-01-03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又在命運之中!
    《x戰記》講述在世紀末的舞臺上,人類的命運和世界的存亡將取決於天之龍與地之龍的對決。一個名叫神威的少年是一切的關鍵所在,但是在他做出選擇之後,等待他的卻是更為殘酷的現實。「命運」是本作之中出現最為頻繁的詞彙,似乎每個人都背負著不幸。
  • 腦癱詩人餘秀華:在老公眼裡我還不如一頭豬,只有靠自己改變命運
    餘秀華說萬一真把我撞到了怎麼辦?丈夫沒有理會她。那時候她才知道,自己在丈夫的眼中只值800塊錢,還不如一頭豬。她不甘於這樣的命運,想要努力改變命運,養活自己,找回一些尊嚴。她沒有學歷,沒有能力,甚至沒有健康的身體,改變命運是多麼艱難,可是只能靠自己改變命運。最終餘秀華成功了,她不僅解救了自己,也為很多殘疾人做好了榜樣。
  • 浠水作家夏豔平獲得「中國好故事提名」獎 | 我的故事裡 有我的鄉親
    「一寫到他們,我就有話可說,我就熱淚滿眶。我希望我的鄉親們,能在我的故事裡,找到他們自己的身影。」1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張豔連線採訪了夏豔平。《別致的校標》 別樣的憂慮5000餘字的《別致的校標》,字裡行間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以及理想情懷。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2020年8月起,湖北日報推出全媒體系列報導《夜宿農家話脫貧》,一批記者走進農家,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算農家帳。  截至10月底,該專欄已推出報導近20期。記者陳會君寫了一篇《貧困戶成了「豆腐王」》。她在來稿中對這組報導的短視頻全媒體表達方式進行了介紹。
  • ...我的歌》「網紅大爺」英文秀震撼全場,曹軒賓唱作煙臺城市歌曲
    5月3日周日21:20,山東衛視全國首檔融媒體城市音樂宣推節目《我的城 我的歌》將走進這座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冬日凝重的城市,讓我們跟隨本期「城市歌曲唱作人」,歌手曹軒賓一起聆聽山東煙臺的聲音。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Ta改變了我」兩大主題徵文啟事
    根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山東學習平臺統一安排,「學習強國」東營學習平臺將啟動「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Ta改變了我」兩大主題徵文活動。  二、「Ta改變了我」主題徵文  1.徵文主題  回顧自身奮鬥歷程 書寫命運改變故事。
  •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勤奮的人,能擺脫困境,改變命運;善良的人,能心安一生,改變人生。生活中,會有很多不如意,人心也很善變。但人活一生,不能就這樣將就糊塗地活著。勤,改變命運盧思浩說:「在某個年紀之前,你可以靠透支身體,小聰明和老天給你的運氣一直取巧地活著。然而到了某個年紀之後,真正能讓你走遠的,都是自律,積極和勤奮。」
  • 「我與寧波日報」
    陳鳴達相遇《寧波日報》,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那時,在外奔波20年的我返回家鄉,在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裡,提筆給《寧波日報》寫稿。隨著一篇篇時評見諸報端,生活得以充實。為《寧波日報》撰稿成為我業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我將以往的文稿、主要是在《寧波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彙編成書,名為《一鳴集》,公開出版。手捧油墨飄香的新書,既有一種成就感,又充滿對《寧波日報》的感激。退休後,有人對我說,這麼大年紀了,爬什麼格子,寫什麼文章?的確,名與利早已遠離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