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AlphaGo在國際圍棋排名中首次超越人類,成為世界第一,一時間引起輿論譁然,紛紛慨嘆「人類智慧最後的高地」慘被攻陷,就在人們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大魔王」柯潔又重新奪回「世界第一」,AlphaGo降到第二,從最近的混亂局勢來看,「第一」頻繁易主將成常態,說不定下期排名AlphaGo就又會奪回第一寶座,面對著人工智慧的來勢洶洶,人類智慧將如何應對?AlphaGo距離圍棋之神究竟還有多遠?隨小編走進閃耀科學光芒的理性世界吧!
李世石曾經說「我算不清的變化,我的對手一定也算不清」,不過「李狗大戰」的結果已說明這樣的自我評語是帶有一定缺陷的。如果從統計學的技術分析來看,AlphaGo能贏並非很難,不過小編在這裡先賣個關子,在了解AlphaGo最近半年所向披靡的原因之前,先來看看圍棋這個項目在統計學中的表現。
Google當年的命名源起自一個美麗的拼寫錯誤。本來是想叫Googol,意思是10的100次方,代表網際網路上的海量信息。那麼,10的100次方是什麼概念呢?先來了解一串數據:
恆河沙數,約10的20次方;
宇宙中星球的總數,約10的22次方;
宇宙中所有原子的總數,約10的70次方;
而圍棋則是10的172次方。
如果這個數據類比還是有些模糊抽象的話,請看下面這張圖,這張圖將世界上最複雜的棋類難度做了精確計算:
我們可以看到,這張圖中,圍棋(10的172次方的狀態複雜度和10的360次方的博弈複雜度)與其他棋類的差距,遠比宇宙原子的數量跟地球沙子的差距更大,也就是說圍棋的變化是超宇宙級的。
為了破解超宇宙級數的變化限制,AlphaGo,這個集多種不同深度機器學習技術的怪物騰空出世。深度學習算法引入了圖像識別,圖像識別有助於計算機學習死活,看清厚薄,判斷形勢,能極大地減少無用的窮舉計算,讓機器更接近人類思考的方式。
人類的認知源於經驗,除了歸納,更重要的是天才的靈感迸發,這未必要靠窮盡所有變化的計算,卻一定飽含充滿博弈思維的算計,這些正是李世石高度自信的重要根源。不過,高度運用深度機器學習技術的AlphaGo卻能將兩者結合,能夠從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圖像識別的準確性,一如學棋兒童通過網上的大量快餐圍棋的實戰,超速成長。
這是AlphaGo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
圍棋是一個直到大官子階段(約150手後)仍然結果不確定的遊戲,與職業高手相比,計算機失敗無須承擔精神上的痛楚,它不用像人類棋手對弈時對大起大落的棋局增添超強的心理壓力,也不用對抓住對手致命失誤後的一擊致命而感到癲狂般得興奮。人工智慧的計算機一旦勝利則宣告此領域與人類pk的終結,空留下失敗者的背影而終。
競技體育的絕世高手,或者被歲月打敗(如同當年的馬曉春對李昌鎬,如今的李世石對柯潔),或者被機器KO,這兩者都不會再有復仇的機會。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AlphaGo能夠長期制霸棋壇,甚至達到圍棋之神的境界,但終究難逃被人類棋手不斷發起衝擊,並將其趕下神壇的宿命,統計學只是提供一種窮舉的計算判斷方式,真正的贏家還是人類本身。畢竟這僅是一場遊戲,一場人類兩個領域的巔峰智慧互相較量的遊戲。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知乎專欄「一切判斷皆是統計學」內文章《AlphaGo距圍棋之神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