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北京市屬12家三甲醫院的「精英戰隊」落地武漢天河機場。彼時的江城,病毒猖獗,疫情肆虐,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場遠超預期的「惡戰」。大戰在即,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金建敏臨危受命,擔任北京同仁醫院12人醫療隊的隊長。
「那個時候武漢真的太需要醫護人員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有隊員都是主動報名,個個都很棒。」金建敏帶領的這支隊伍,是一支黨員先鋒隊,7名黨員、1名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這樣的構成比例,是市屬醫院醫療隊中最高的。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和擔當。
努力克服困難 一切為了病人
「作為黨員就是要衝在前面,一切為了病人,有困難就努力克服。」今年51歲的曾憲紅,是抗擊過非典的「老兵」,馳援武漢2個月,她一直堅持著上夜班,分組的時候也執意要把病情更重的患者留給自己。
作為北京同仁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的書記,曾憲紅還時刻關注著隊員們的點滴變化,誰沒有定時出門運動、誰沒有按時吃飯、誰有心理波動的跡象,她都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她就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又極其細緻,特別令人佩服。」提起他們的「曾老師」,隊員們都是止不住的誇讚。
重症醫學科的護士藺珊也是一名黨員,她曾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加入了抗擊「非典」的戰鬥;如今17年過去,藺珊已經是一名「雙料」護士——ICU專科和傷口治療專科,她利用傷口護理的經驗,為長期臥床的重症患者解決了壓瘡帶來的痛苦,精湛的護理技術更是讓參與搶救的搭檔醫生直言:「有藺珊在,我就踏實了。」
用堅持和守護 描繪天使模樣
「來武漢兩個月,我看到了百姓守望相助、生活平穩有序的社會風貌,還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我由衷地要為英雄的武漢人民點讚,為偉大的祖國點讚!」在戰疫一線,金建敏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只有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才能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去影響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離金建敏最近的年輕人,就是同仁醫院的護理團隊。在隔離病房裡,這幾位「80後」護士用細微周到的服務、堅持不懈的守護,描繪出了天使的模樣。
第一次從隔離病房裡出來,重症醫學科護士韓遵海衣衫半溼、兩手蒼白,卻笑容燦爛,「起初擔心工作內容有差異怕幫不上什麼忙,但是現在發現自己能勝任,我一點沒感覺到累!」
豈止是勝任,他簡直是「超額完成」——不值班的時候,韓遵海也要特意進病區,送病人出院,給病人理髮、陪病人聊天……他說,武漢是他的福地,因為在這裡收穫了許多專業比賽的獎項,這次他來武漢,就是報恩的。
隊伍裡年紀最小的王潔,在武漢錯過了與姥姥的最後一面,這成了她心中一個遺憾,但她默默收起悲傷,繼續投入到抗疫戰鬥中,成全了一個個武漢家庭的團圓。馬文輝、祝丹丹、馬磊、錢蕾都是急診科護士,急診人衝在前面的天性讓她們哪怕身處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依然毫不畏懼,勇往直前。
醫療團隊 親如一家
京同仁醫院的護理團隊對病人呵護有加,醫療團隊則是無私傳授、授人以漁。
北京同仁醫院醫療隊領隊 金建敏
副隊長、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何偉經常利用在重症超聲中的救治經驗,與戰友們一起守衛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2月13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12層,湖南醫療隊接管的病區裡一位93歲的老人外周靜脈穿刺失敗,治療組考慮藉助超聲評估血管的深度和直徑。此時,正在病房為另一名呼吸極度困難的患者進行肺部超聲評估的何偉聽到消息後,不由分說地加入到搶救隊伍中。
有了超聲這雙「火眼金睛」,護士很快就找到了一根貴要靜脈,一針見血,成功完成穿刺!事後低調的何偉對此卻淡然一笑:「這些都是醫生該做的。」
鹹鵬是北京醫療隊院感四人組的一員,軍人出身的他嚴謹敬業,從實地考察到提出建議,再到方案落實,病區的改造和醫護人員的防護他都是全程參與。
領隊金建敏和同一科室的白澎,則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對口優勢,通過醫療救治、專家帶教、業務培訓等形式,進行了查房流程工作改造,利用微信的語音通話功能,實時進行查房記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整個團隊配合默契。2月18日,馳援武漢第23天,金建敏在一線度過了自己的48歲生日。三個小蛋糕,三根棒棒糖,還有隊員六點鐘起床親手熬製的梨湯,她被一群人圍在中間唱起了生日快樂歌。金建敏說,這是她此生最難忘的一個生日。「因為我感覺到,我們就是一個家庭。」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雅賢 景一鳴
攝影:和冠欣
流程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