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2020-12-22 好奇的萌娃控

文/好奇的萌娃控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父母都說孩子被自己寵壞了,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想看動畫片,不給的話就不吃飯,而家長這個時候就心狠不起來,就會讓孩子看一會動畫片,到最後孩子就會變得超級沒有規矩。

為此,很多父母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情都會感到頭疼,而作為一對兒子的知名作家劉墉,他對於這方面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心得。

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中國式教育:家長要有規則的手段,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事習慣

劉墉表示:在兒子劉軒小的時候,自己總是因為工作太忙,所以忽略了他的成長。在兒子劉軒7歲的時候,全家便移民到了美國,在國外的劉軒,因為陌生的環境,身邊沒有任何朋友,長期下去讓他養成了自閉、內向的性格。不想和周圍人溝通,而作為父母的劉墉,才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劉墉對兒子採用了中國的「強權」教育法,他為兒子劉軒制定了嚴格的生活規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嚴格作息,不能偷懶;自己洗衣服,而且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做飯。

劉軒從小就在媽媽的身邊,根本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突然被劉墉用這種方式強行管制,自然是很不習慣的。而這些都被劉墉看在眼睛裡面,他認為:如果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就此停下,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成長!以後就很難步入社會,別人會給他「長教訓」。

其實中國式「強權」教育只是一種手段,孩子並不是僅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孩子忘記,可是一旦思考和行為習慣被養成後,孩子就可以自然地在人生中發生反應。

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採用「強權」教育,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事習慣。劉墉也想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希望能夠幫助兒子養成獨當一面的能力。

劉墉得知兒子因為剛到美國,因為語言的不同,不敢和人交流。他便經常帶著兒子看電影,在路上還讓兒子經常去問路人:「現在幾點了」這種問題。

剛開始劉軒很緊張,漸漸地劉軒可以和不同的人說過溝通了,兒子也非常好奇:「為什么爸爸總是忘記戴表」?劉墉總是一笑置之,後來劉墉對兒子說:「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如果連口都不能開,如何和人打交道?」兒子聽到後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因為劉墉的強權教育,劉軒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也讓很多美國的孩子自愧不如。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1. 根據研究表明:2-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孩子兩歲的時候,他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已經有了很明顯的特徵,這個時候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可塑性很強,這個時候也是父母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2.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對於2-6歲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有很多的無奈與力不從心,父母這個時候就會使用打罵的方式來強迫孩子養成好習慣,這種方式是不建議採用的。

6歲之前的孩子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唯一獲取知識的捷徑就是故事,所以劉墉老師給大家安利這套書籍,共10冊裡面包含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英文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3-6歲後可以當成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平時父母帶孩子看書的同時,也可以教孩子生活小技巧。正好碰上這次減價大活動,為什麼不給孩子入手一套呢?一個人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規矩輕了,孩子不聽;規矩重了,自己心疼;規矩少了,孩子會不會放任?規矩多了,會不會約束孩子的發展?執行嚴格,擔心孩子受不了;執行得寬泛,家長的權威就失去了……真是規矩何其多,規矩何其難啊!要求:結合材料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父母的放縱,遲早會毀了孩子
    生活中熊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公車上、地鐵上亂跑亂叫,在景區、展覽區破壞展品,沒有分寸地傷害他人……可是,錯全在孩子嗎?要我說,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家長身上。熊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的錯誤不以為意、包庇維護,用放縱養成了一個個囂張跋扈的熊孩子。
  • 給孩子立規矩,別超過6周歲,家長要「溫柔且堅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守規矩,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只有懂得守規矩,才能夠更受歡迎,也會養成很多好習慣,將來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很多家長都知道給孩子立規矩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今天就和大家講講,想給孩子立規矩的話,家長需要怎樣做。
  • 給孩子「立規矩」屢次失敗,可能是漏掉了這點,過來人教你方法
    你曾交給孩子的規矩,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會在你鞭長莫及的地方默默保護他們。 可是為什麼每當我們準備正視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總是屢戰屢敗、屢屢破功呢?
  • 給孩子「立規矩」,別錯過6歲前的黃金期,有界限感內心才更強大
    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在六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不趁早立規矩,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很難管教。這個時候想要再管孩子就很難了,孩子因為青春期的叛逆會抵抗父母,而且孩子從小就沒有規則意識,也很不習慣。最主要的是孩子有界限感,內心才會更強大。
  • 「立規矩」+「交朋友」,這才是樹立孩子「邊界意識」的好方法
    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與別人的界限在哪裡,懂得不去打擾別人尊重他人,不去佔有別人的東西 ,哪些是自己的權利,哪些行為自己不可以做。一、造成熊孩子的原因有哪些?「他還是個孩子,這麼小,能懂什麼?」「你跟一個孩子計較什麼!」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分手時,閨蜜對皮皮媽說道:「皮皮媽,不是我說你,你家這孩子也太熊了吧?沒禮貌也就算了,還打父母,你們沒給他立規矩嗎?」皮皮媽搖搖頭,嘆氣道:「唉,以前一直覺得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那時皮皮還小,也就3、4歲,都怪我沒教好他。現在給他立規矩,還來得及嗎?」「有點晚了。」
  • 給娃立規矩只需三招,家長從此告別暴跳如雷,孩子越小效果越好
    事實上,給孩子越早地立規矩,孩子人生要走的彎路就會越少。但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每一個家長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小楚媽媽:孩子還小,天真的他們天生就愛淘氣,打著立規矩的口號,讓孩子失去這種天性,怕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 放手是愛,包辦是害,看看劉墉怎麼教育孩子的
    劉墉是著名的作家,還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女兒在14歲時就獲得了美國的總統獎,而且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劉墉對兒子很嚴厲,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總結出以下經驗:對男孩不可以凡事安排得面面俱到,這樣做極容易使男孩養成做事不負責任的壞習慣,父母過度的包辦,會使孩子變得驕縱且不懂禮貌,不懂得珍惜,這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忌諱的。
  • 佟大為現場發飆: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和你的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鬧,像朋友一樣相處,沒有責備,無話不談,這是很多家長幻想中和孩子以朋友模式相處的場景。但是現實往往是和孩子以朋友模式相處後,孩子會變得沒大沒小,一遇到自己不順心不如願的事,就會和你以朋友的論調無理取鬧。該立規矩的年齡,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01,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材施教劉墉說他的兩個孩子相差很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陪伴他們時做法不一樣。兒子劉軒5歲時,劉墉去往美國打拼,3年後一家人才團聚。比如教女兒學中文,女兒不好好讀書,嘻嘻哈哈,劉墉就會板起臉,責令她一遍遍讀,不讀好了不準吃飯。劉墉說,「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思考與行事習慣一旦培養成功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就能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
  • 筠州家庭家風家教微課堂(一百二十三)「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
    01「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孩子都很溺愛,對孩子是無條件地包容,哪怕孩子犯了錯也不會嚴厲批評,認為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 兒女皆博士畢業,父親坦言:從5歲起,要捨得從這幾點來「逼」孩子
    這讓村子裡的人都羨慕極了,紛紛向他請教,平時該如何培養孩子。這位父親坦言:從孩子5歲起,就要從3點開始逼他。第一:養成愛學的習慣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的重要性對一個人怎麼說都不過分。
  • 體操冠軍劉璇兒子時間表引熱議:聰明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規矩
    一些網友看到這裡,吐槽劉璇的教育方式太過於鐵血,孩子太可憐了。對此,劉璇直接回應道:「我很嚴嗎?我只是用一半運動員的標準在當媽媽,怎麼就鐵血了呢?」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關於劉璇的教育方式,節目播出之後,大多數網友在討論的最後都表示支持,認為小時候嚴格一些,長大了就會少犯很多錯誤。深以為然。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今後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在學習中,都容易吃虧,甚至會受到別人的不歡迎。二歲其實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不要盲目教育,更不要一味責罵孩子,而是要抓住關鍵期,對孩子積極引導。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時期」:蒙特梭利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發現的三十多個兒童敏感期中,包括2歲的孩子,孩子從2歲開始,所經歷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
  • 劉墉給女兒的28封信:好的家庭教育在生活細節裡
    ,女兒一副不耐煩的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在廚房碰見一起拿廚具,劉墉問:「你要什麼?」,女兒沒說話,從柜子裡拿出一個碗,在爸爸眼前晃了晃轉身就走了。一般的家庭遇到孩子這樣沒有禮貌行為,都會怒火中燒,大喊:「你不會好好說話嗎?」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但劉墉對女兒的教導方式完全點亮了父母們的智慧之光,他對女兒說:你將來可能出去住校、可能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希望你能有最大的彈性,使用各種的狀況。假如可以客觀的對待比賽,客觀的探討「平均用功時長」,客觀的告訴孩子做到什麼標準,就會得到什麼結果,那麼下一次比賽前,可以自己平衡一下努力程度。成功或者失敗都只是暫時的結果,關鍵是激發孩子學習的的原動力,能夠平衡賽事的水準。
  • 給孩子立規矩,效果卻總不理想?大多都是因為父母沒用對方法
    那些破壞規矩的或者不守規矩的,大多都會被人指責或排斥,本身的後果也不會好。比如:你帶著孩子去親戚家裡做客,但是孩子全程吵吵鬧鬧,在飯桌上更是動不動就扔筷子,到處拿筷子翻菜,還直言別人做的菜難吃。這個時候,你臉上有光嗎?
  • 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在3歲,家長只要學會這5招,以後孩子好管教
    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難免會激怒父母,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要暴跳如雷,應該冷靜地觀察一下孩子為什麼為情緒激動,重要的事情父母要引導孩子怎麼去控制自己,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不重要的事情,當然父母就沒有必要暴跳如雷了!自控力不管是對孩子還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