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奇的萌娃控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父母都說孩子被自己寵壞了,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想看動畫片,不給的話就不吃飯,而家長這個時候就心狠不起來,就會讓孩子看一會動畫片,到最後孩子就會變得超級沒有規矩。
為此,很多父母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情都會感到頭疼,而作為一對兒子的知名作家劉墉,他對於這方面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心得。
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中國式教育:家長要有規則的手段,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事習慣
劉墉表示:在兒子劉軒小的時候,自己總是因為工作太忙,所以忽略了他的成長。在兒子劉軒7歲的時候,全家便移民到了美國,在國外的劉軒,因為陌生的環境,身邊沒有任何朋友,長期下去讓他養成了自閉、內向的性格。不想和周圍人溝通,而作為父母的劉墉,才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劉墉對兒子採用了中國的「強權」教育法,他為兒子劉軒制定了嚴格的生活規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嚴格作息,不能偷懶;自己洗衣服,而且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必須要自己做飯。
劉軒從小就在媽媽的身邊,根本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突然被劉墉用這種方式強行管制,自然是很不習慣的。而這些都被劉墉看在眼睛裡面,他認為:如果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就此停下,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成長!以後就很難步入社會,別人會給他「長教訓」。
其實中國式「強權」教育只是一種手段,孩子並不是僅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孩子忘記,可是一旦思考和行為習慣被養成後,孩子就可以自然地在人生中發生反應。
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採用「強權」教育,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事習慣。劉墉也想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希望能夠幫助兒子養成獨當一面的能力。
劉墉得知兒子因為剛到美國,因為語言的不同,不敢和人交流。他便經常帶著兒子看電影,在路上還讓兒子經常去問路人:「現在幾點了」這種問題。
剛開始劉軒很緊張,漸漸地劉軒可以和不同的人說過溝通了,兒子也非常好奇:「為什么爸爸總是忘記戴表」?劉墉總是一笑置之,後來劉墉對兒子說:「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如果連口都不能開,如何和人打交道?」兒子聽到後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因為劉墉的強權教育,劉軒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也讓很多美國的孩子自愧不如。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1. 根據研究表明:2-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孩子兩歲的時候,他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已經有了很明顯的特徵,這個時候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可塑性很強,這個時候也是父母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2.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對於2-6歲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有很多的無奈與力不從心,父母這個時候就會使用打罵的方式來強迫孩子養成好習慣,這種方式是不建議採用的。
6歲之前的孩子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唯一獲取知識的捷徑就是故事,所以劉墉老師給大家安利這套書籍,共10冊裡面包含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英文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3-6歲後可以當成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平時父母帶孩子看書的同時,也可以教孩子生活小技巧。正好碰上這次減價大活動,為什麼不給孩子入手一套呢?一個人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