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2020-12-22 聰明養育pro

著名作家劉墉是很多70後、80後心目中的人生導師,他的很多書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

此外,他還是畫家,演講家,還在幾個名校執教,才華橫溢。不過,他最迷人的還是父親的身份,養出了一對非常優秀的兒女。他的家教方法被譽為「華人家教典範」。

劉墉的兩個孩子相差17歲。老大兒子劉軒,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還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當過音樂製作人,主持人,還在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第二季拿了總冠軍,和父親一樣,是個才子。

劉軒參加《我是演說家》

女兒劉倚帆,14歲獲得美國「總統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畢業工作3年後,又考入沃頓商學院,後來成為企業高管。

這麼優秀的一雙兒女,劉墉是怎麼教育的?他說:

家庭教育最為重要的是陪伴,從兒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01,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材施教

劉墉說他的兩個孩子相差很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陪伴他們時做法不一樣。

兒子劉軒5歲時,劉墉去往美國打拼,3年後一家人才團聚。劉軒初到美國時很不適應,經常受到周圍小孩的嘲笑,他變得內向,加上從小由奶奶和媽媽帶,比較嬌慣,很叛逆。

對此,劉墉採取中國式強權教育,教兒子皮實一點,儘快獨立起來。比如他常帶兒子到野外玩,一起抓蟲子,還帶他一起種菜,讓他做扛土這樣的體力活。

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劉墉再教兒子把這些經歷寫進作文裡。劉軒寫得妙趣橫生,得到老師好評,這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和同學的交流也更多了。

另外,劉墉還經常和劉軒玩跳遠、跑步、投球等男孩子玩的體育項目,經常和他比賽,輸了不許他哭、撒嬌、生氣。教他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永不服輸。

陪兒子,劉墉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說一不二,但在女兒面前就成「女兒奴」了,溫柔又民主。

他會給女兒化妝,和女兒一起玩過家家,給娃娃吹頭髮;女兒練小提琴,他就當樂譜架舉著樂譜;培養女兒學習的興趣,就帶女兒一起做科學實驗。

女兒從小成績就好。她能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劉墉說,「她有本事這樣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麼話可說呢?」所以對女兒,他主要是放養,給她自由。

兒子面前是「虎爸」,女兒面前是「貓爸」,兩副面孔,是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02,陪伴也講規則,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

劉墉對兒子「強權」並不是不講道理,毫無章法。如果錯怪了兒子他也會道歉,還會賠償兒子精神損失費。訓斥了兒子還會留時間讓他爭辯,給他發言權。

學習方面,劉墉也非常關心。劉軒小學時成績還不錯,但劉墉認為他基礎不牢,於是讓他留了一級,打牢基礎再往前走。

對待女兒雖然溫柔,但也有界限,從不溺愛。劉墉和太太一般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兩人相互配合著教育女兒。他也用教兒子的方式教女兒打球,不會謙讓她,要她輸得起。

學習方面,必修課從不讓女兒隨意。比如教女兒學中文,女兒不好好讀書,嘻嘻哈哈,劉墉就會板起臉,責令她一遍遍讀,不讀好了不準吃飯。

劉墉說,

「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思考與行事習慣一旦培養成功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就能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確實如此,規矩只是外在形式,思維和習慣才是內核。習慣要趁孩子小時就養好,讓好習慣在還沒太多自主意識時就「長」在身體裡。

03,孩子上初中後,陪伴也不可少

孩子進入青春期,兩個問題是我們最擔心的,一是叛逆不學習,二是和異性的交往。

對於叛逆,劉墉的看法是,孩子叛逆,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與生理狀況在作戰。身體已經長大,覺得有力量離開父母了,但經濟上依然要依附於父母,必須留下。兩種力量經常打架,叛逆就產生了。叛逆不是孩子沒良心,更像是一種掙扎。

劉軒上初中後也很叛逆。他迷上賽手舒馬赫,變得不愛學習,成績永遠是C,還驕傲地說,「舒馬赫還考過零分呢」。

劉墉劍走偏鋒,順著兒子的意思和他打賭,說他能考零分才是真厲害,前提是不交白卷,所有題都要做完。

所有題都要做錯,選擇題就得避開正確答案,那就要先知道正確答案。為了零分,劉軒開始認真學習了,努力一年後,終於完美避開正確答案,得到零分。

這時他才恍然大悟,這是父親的套路,如此能考零分,同樣也能得到A,他已經是優秀學生了。

朋友交往方面,劉墉也嚴格監督。一次,一個穿著奇怪、舉止另類的女孩到家裡找劉軒玩。劉墉看不順眼,把女孩趕走了,並嚴厲地告訴兒子絕不能和這個女孩交往。劉墉的判斷是對的,後來那個女孩被學校開除了。

劉墉說,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尊重他們的隱私,不能翻看他們的日記,隨意搜查他們的房間等,但要告訴孩子交朋友是有原則的。

如果一個朋友讓自己更積極樂觀了,成績更好了,這個朋友可以交;如果他總讓自己唉聲嘆氣,成績一落千丈,這樣的朋友就不能來往。

可以看到,劉墉陪伴孩子非常用心,從小學到初中,教育有張有弛,從不怠慢。他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當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也成長。

小學,是孩子性格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需要我們耐心教導;初中進入青春期,很多重要價值觀孩子還沒有正確認識,同樣需要我們輔佐。

但在這漫長的12年裡,如果缺乏整體的認識和規劃,沒有具體的方法論指導,我們就會很迷茫。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呢?

這裡推薦《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和《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這套書。作者是高級教師于敏,她有2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在多年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

在書裡,于敏老師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出發,從孩子的角度,向我們講述各個年級孩子的養育重點。

如《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分10個主題分別介紹六個年級要注意的問題,如專注力、閱讀習慣、三年級「滑坡」、小升初等,另外還有假期規劃,性格品德培養等,都有詳細解讀。

書中還有大量真實案例,讓我們更清楚方法論怎麼用。這本書是小學教育的指路明燈,建議家有小學生的父母好好讀一讀。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2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同樣也是先幫助我們了解初中的孩子,清楚把握孩子初中三年每一年的特點和煩惱,再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辦法。

于敏老師指出,初中是孩子一生中問題最多的時期,家長一定要重視。如初一順利度過小升初初二走過是學習上的分水嶺初三保持良好心態,坦然迎接中考。

書中還詳細講解了各科學習的重點,傳授學習方法。

針對初中孩子的典型問題,也有大量真實案例,幫助我們從容面對。

初中三年,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場巨大考驗,成功跨越,高中三年將省心不少。這本書原價35元,活動價同樣29.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下單。

父母的教育裡,藏著孩子未來20年的樣子。只要育兒有方,成長就可期,願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END--

相關焦點

  • 作家劉墉教子有方,兒子哈佛博士畢業,女兒高中第一名進入哥大
    劉墉的兒子叫劉軒,在幼兒時期就跟著父母從臺灣移居到美國,從岱文森高中,進入了茱莉亞音樂學院,再到哈佛攻讀心理學博士,現在已是心理學家及音樂人,出版了4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劉軒博士畢業照女兒劉倚帆小學到初中表現十分優秀,各科成績都是全A,14歲的時候,她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美國的「總統獎」,並以全高中第一名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獲總統獎!劉墉30年只做了一件事
    而在培養習慣教育兒女方面,就不得不提這位華人家教典範劉墉先生。作為勵志暢銷書作家,劉墉真正做到了事業家庭兩不誤。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女兒漸漸長大,關心她的學習,他寫了《做個快樂讀書人》,兒子進入社會,怕他不懂得處世之道,他開始寫《靠自己去成功》……兒女優秀的背後,是一位父親30多年的悉心關懷與出色的家庭教育。
  • 作家劉墉:兒子上哈佛,女兒上沃頓商院,他有何教育秘訣
    劉墉不僅是國際知名的畫家、作家,還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他雖然主要重心是放在專研藝術創作上的,但他對於子女的教育無意也是非常成功的,兩個孩子一位上了哈佛,另一位到了沃頓,可謂是人中龍鳳。而對待女兒和兒子,他卻持有不同的教育態度,對女兒寬宏大量,放鬆式教育,對兒子卻嚴格強硬,是一位標準的「虎爸」。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看似奇怪,不符合常規,因為一般大多數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會對女兒管教得比較嚴格,對兒子較為放鬆,而劉墉卻反其道而行之。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哥倫比亞高材生,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逼孩子吃苦
    劉墉的兒子,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的高材生,而劉墉的女兒,曾經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世界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劉墉說:"養兒子就是要讓他志在四方,放開雙手,讓他走出去,讓他走的穩。讓他吃苦,並不一定要把他放到艱苦的環境中去,而是給他一顆能夠感受生活的心。"
  • 猿輔導邀請劉墉老師 分享親子教育秘籍
    登上猿輔導人文大師課的這位大咖,就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爸爸,也可以成為親子教育的專家。被譽為「華人家教典範」的劉墉老師,在猿輔導APP上為大家開講《拒絕迷茫,孩子這樣教才有效》,這也是劉墉老師近年來唯一一次在線公開演講。同時,劉墉老師的兒子、哈佛心理學者劉軒也現身現場,「父子檔」在互動環節與大家親切交流他們的家庭教育理念。
  • 著名心靈導師劉墉的家庭教育經驗分享
    哈佛大學心理學的博士;劉倚帆,1989年1月29日生在紐約市,就讀美國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主修音樂和經濟;著名作家劉墉老師的家庭教育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看一個故事:1、讓兒子考「零分」,兒子初中的時候痴迷舒馬赫,學習成績為「C」,爸爸劉墉很是著急,但他不動聲色。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 從體制內初中到國際高中,再到斬獲哈佛、哥大offer...我與女兒的10...
    本文作者認為,成功申請到美國大學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孩子到達美國後的未來四年、六年才是真正的考驗!為此,他結合自己陪伴女兒10年赴美求學的親身經歷,完成了這篇筆酣墨飽、言之有序的文章。希望引導家長和孩子用系統的思維,全面客觀而理性地思考留學。
  • 劉墉給女兒的28封信:好的家庭教育在生活細節裡
    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他的女兒劉倚帆14歲獲美國「總統獎」,並獲得沃頓商學院MBA學位。他為兩個孩子寫的「家書」,出版了很多書籍,讓無數的父母學到了教育方法。看不見的教育工具劉墉對待女兒的教育可謂是處處體現在生活的細節裡,甚至普通到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電影之後的對話和思考中。劉墉的女兒在青春期時,也和大多數狂妄的青少年一樣,說話犯衝,沒大沒小。劉墉給女兒打電話問「你們到哪裡去了?」
  • 放手是愛,包辦是害,看看劉墉怎麼教育孩子的
    近日有寶媽諮詢我,說孩子只知道學習,對父母依賴性太強,生活常識一點也不知道,而且自己平日裡不會獨立思考,父母讓他做啥,他才會做。我回覆說,您平時是不是替他包辦很多事,導致他不會獨立完成,應該一些事放手讓他自己獨立完成,這樣他才會成長。
  • 兒子北大,女兒哈佛,媽媽:除了這10條家規,我從不管孩子學習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自己一個人在家帶著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還經營著一個小店鋪。兩個孩子從小就乖巧懂事,自覺性很強,從小學到初中,兩個孩子成績一直沒有落後,始終保持著班級前十的名次。
  • 劉墉一雙高材生兒女令人羨慕 親子教育課講解家庭育兒
    作家劉墉,他雖然被譽為當代才子,在藝術、文學、戲劇都造詣頗深,但他最引以為傲的還是自己的一雙兒女,兩個孩子,兒子本碩博就讀於哈佛大學,女兒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現在他們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一雙高情商兒女的背後,是一位父親30多年的悉心關懷與出色的家庭教育。
  • 撲火隊員劉兵不幸犧牲:大女兒今年初中,兒子還在上小學
    劉兵的大女兒今年初中,兒子還在上小學,為了照顧孩子,他和妻子留在了寧南縣,沒有外出打工。為了補貼家用,劉兵想提升自己,當個廚師,還專門參加了政府組織培訓的廚師班,培訓通過的人可以獲得資格證書,更好就業。
  • 父親劉墉的處世情商
    朋友你好,我是劉軒。今天要向你推薦我父親劉墉先生談處世的課程,叫「劉墉談處世情商」。有一些朋友可能不知道「劉墉」是誰,他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知名作家。他的作品《螢窗小語》《超越自己》《人生百忌》《我不是教你詐》等系列,已經暢銷了幾十年。
  •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直言:小學教育是孩子成材的關鍵期
    從歌星到斯坦福博士,更厲害的是三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這個優秀的「學霸媽媽」就是當年與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陳美玲,在上世紀70年代可謂是「紅透半邊天」。然而因為父親的一句話:「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
  • 父親下跪求女兒賣房籌錢,女兒狠心拒絕:你兒子賣房我就賣!
    重男輕女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但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父母都抱著重男輕女的想法,覺得兒子才是傳後人,生個女兒早晚要便宜別人。父親下跪求女兒賣房救老伴,女兒狠心拒絕老張老伴陳大娘今年已經60好幾了,他們有一對兒女,女兒成家以後幾乎沒有回來看望過老人。
  • 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嚴抓小學教育,初高中就太晚了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為了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可以說從孩子會背古詩起,家長就開始狠抓孩子的學習。小學、初中階段孩子就經常學到晚上八、九點鐘,上了高中以後每天學到半夜是常事。
  • 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文/好奇的萌娃控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父母都說孩子被自己寵壞了,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想看動畫片,不給的話就不吃飯,而家長這個時候就心狠不起來,就會讓孩子看一會動畫片,到最後孩子就會變得超級沒有規矩。在兒子劉軒7歲的時候,全家便移民到了美國,在國外的劉軒,因為陌生的環境,身邊沒有任何朋友,長期下去讓他養成了自閉、內向的性格。不想和周圍人溝通,而作為父母的劉墉,才意識到這一點。
  •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 劉墉:為什麼本應無怨無悔的愛,會落得如此不堪?
    比如身為作家的他,處女作《螢窗小語》一上市,便引發文壇轟動;身為畫家的他,一幅畫作價值百萬,被各大博物館珍藏;身為演講家的他,經常通過巡迴演講來輸出理念,獲得的演講費用來建希望小學。 除此之外,劉墉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兒子劉軒畢業於哈佛大學,女兒劉倚帆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沃頓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