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遇見更多教育和語文學習的文章。
引言
近兩天,我又一次觀看了軍事熱劇《絕密543》,又一次被我們的英雄營長肖佔武個人成長、成功的經歷和他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閃爍著教育智慧的精神品質所打動。他率領地空飛彈二營一次次打下敵人的飛機,一次次創造奇蹟,變不可能為可能,用他們的錚錚誓言和能戰必勝的壯舉捍衛了新中國的國家主權和尊嚴,彰顯了中國國之大器的力量。
《絕密543》劇情介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國大陸的領空頻頻遭到敵方侵擾,中央決定向蘇聯購買薩姆-2型地對空飛彈,組建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從此開始了對敵作戰的嶄新時代。一批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官兵奉命調入這支代號為「543」的神秘部隊,營長肖佔武帶領著一幫各具特色的優秀戰士組建成為日後屢立戰功的英雄二營。全營發揚「全營一桿槍」的戰鬥精神,頂住打靶失敗的壓力,一舉擊落RB-57D,首創世界防空史用地對空飛彈擊落高空偵察機的紀錄。正在部隊建設最困難的時刻,敵人恢復了對大陸縱深的偵察。面對專業技術難題、人員傷亡不整、飛彈零配件短缺等不因素,二營毅然承擔起飛彈伏擊的重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野外作戰。最終,全營克服了重重困難,一舉擊落了多架敵U-2高空偵察機,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戰績。
我不僅感慨於前輩們為國為民,甘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更從英雄營長肖佔武和他帶領的二營那一個個成長的閃光細節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和方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別樣角度分析英雄營長肖佔武,品悟其中的教育之思。
一、肖佔武營長在543成立之初,並未被首長選中而進入我軍新型防空飛彈部隊543。肖佔武雖有誓死打下敵機的英雄之志,但是面對未被選入543的現實,他不灰心、不放棄,立下進入543的目標,下定決心,鍥而不捨,為此而勇於爭取機會,歷經波折和考驗,終於如願以償的率領部下精英加入543,成為地空飛彈第二營。
【教育思考之一】
明白為何而戰?心中才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我們經常說「運籌帷幄方可決勝千裡之外」,劇中肖佔武營長明確加入543的目標後能夠執著而靈活地努力爭取,終於成為543一員的成功之舉告訴我們:我們無論是開展家庭教育,還是指導孩子進行知識學習,教育的最大意義都在於給孩子以夢想、希望、目標,孩子們面對心中之「志」,其核心就是圓心中之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缺少夢想、希望、目標的教育,往往會機械而僵硬、教育乏力,應該說這是我們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指導孩子進行知識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營長肖佔武面對武器裝備上的一個個技術難題,面對著武器裝備的老舊、零部件短缺,可以說困難重重,但是他面對敵機一次次襲擾和挑釁,敢於亮劍,敢於「說大話」, 敢於說出38公裡8秒的勝敵之招。他這不是在蠻幹,這既有他看似粗獷之中的獨特智慧,更是他打下敵機、戰勝敵人、捍衛新中國尊嚴的責任心使然。
【教育思考之二】
「家長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 (16世紀法國著名學者)蒙田 《蒙田隨筆全集》
今天,我們對年輕一代的身心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越發的強化,家庭教育的作用日益明顯,可以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安全和正常發育,還要向他們傳授生活與科學知識、技能,培養高尚品德和審美情趣,如果說以往做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容易,那麼現在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就更不容易了,這就要求家長們必須具備相當的素質條件才能勝任家長的角色,把孩子培養成人、成才。而這些素質條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責任心。
我認為家長所具有的責任心主要體現在:
1、明確立人成才的理念;2、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知識;3、認真做好教育子女的每一件事情。
雖然說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有責任心,甚至是極強的責任心,但是不是科學合理,是不是善於主動學習,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去落實?我們通常做好一件事情容易,但長久的把一件小事堅持做好,不易!我們是否具備作為家長的真正責任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反思。
三、又一次敵機來襲,而且是兩架敵機同時來襲,可是剛剛打下敵機的二營還未來得及補充彈藥,此時只有一枚飛彈可用。面對兩架敵機是打是放,嚴峻的現實擺在肖佔武和二營面前。偶遇突發情況,怎麼辦?關鍵時刻要懂得「舍」,有「舍」才有「得」。
肖佔武帶領二營既做好了不得已拼死一擊的準備,又從全局考慮利弊得失,為全局著想,放過敵人,謀國家之大局和長遠利益。
【教育思考之三】
這正如教育和學習,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做到事事都準備充分,事事都面面俱到。我們要懂得在「舍」中有大「得」,有長遠所「得」,正如哲學意義上的發展眼光看問題。我們要善於抓好教育的主要著力點,從意識態度和良好習慣養成入手,對於做幾道題、幾張試卷及一時的得失不必過於計較,教育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學是為了更好的自主學。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要有全局觀,從長遠看,懂得教育上的得舍之理,能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開展教育實踐,如此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碩果纍纍。
四、肖佔武營長面對目標,敢於爭取,面對敵機一次次襲擾的挑釁,敢於亮劍,敢於想他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未做的努力。面對不同的敵機,面對更新的技術,面對敵人不同的戰法,他不機械不教條,戰法不僵化,因時因事而變,以變應變,一次次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一次次取得了驚人的戰果,應該說作為軍人和指揮官的聰敏、智慧與方法盡在其中。
【教育思考之四】
教育面對的主體對象是孩子,是人。他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有思想、有變化、有成長的。因此,我們的教育不僅需要定立目標、持之以恆,更需要靈活機動、與時俱進,避免教育理念、方法僵化呆板、機械教條,要因時因事而變,以變應對才是不變之法。我們必須要明白「教育無定法」的道理。只有這樣,我們在教育的路上才能夠心有所想,教有所成。
五、鼓舞、激勵,成長的加速器。每一次訓練、戰鬥之前的動員、鼓舞士氣,每一次授獎晉銜、榮譽激勵都意義顯著,不容小覷。如肖佔武及二營因為一次次戰勝敵人、打下敵機,從而一次次接受表彰、接受慰問,軍銜一次次提升,肖佔武也由開始的少校(與兄弟單位營長持平,甚至略低的軍銜)提升到大校,雖然是營長,但是與當時的基地金主任軍銜相同,而且二營官兵普遍軍銜較高。這些表彰、榮譽、獎勵毫無疑問也是肖佔武及其帶領的二營一次次打下敵機,四戰四捷,取得勝利的助力。
【教育思考之五】
17世紀英國著名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中曾指出,獎勵和懲罰是教育的一種方法,尤其是教育兒童的一種方法,這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成效,關鍵在於獎懲能否各得其宜,我們在進行獎勵時,應重在精神獎勵而非物質獎勵。尊重、稱譽、讚揚是一種很好的獎勵,善用、及時用、巧用獎勵可以使我們的教育行為產生更積極的教育效果。在諸種獎勵中,榮譽感是一種最有力量的獎勵方式,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對稱譽和讚揚都是很敏感的,我們對成人或兒童好的行為,及時當眾給予表揚,就會使人更尊重自己、約束自己,自覺得地保持榮譽並為之而奮鬥!
故此,能夠對孩子進行教育引領,創設學習遠景,給予期待,而且願意外化表現出這種期待,我們要對孩子的進步及時認可和賞識,這是我們教育取得良好成效,保持長青的源動力。
結束語
劇作之終,英雄營長肖佔武用自己的努力、擔當、奉獻和智慧,用自己一個個戰功和英雄二營的集體成長見證了自我夢想的實現,得到基地金主任的推薦,上級的認可,實至名歸的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地空飛彈獨立四師師長。
應該講,這樣的結果既是肖佔武的成功,更是二營的成功,我們的教育可以借鑑其中之理、其中之法。他們的成功很好的詮釋了「生活之中是教育,時時處處有方法,點點滴滴見狀態」的認知。俗話講的好,「萬變不離其宗」,教育之法就在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思考而後實踐運用於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必將更有效的指導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的學習之心,必將讓我們的教育活動少走彎路,成功在望。
當然,一切教育之思,任何教育方法,都必須與具體的教育實際、教育對象相結合,不可照搬硬套,理是死的,用是活的,活學活用見真章。
希望我的點滴教育見解能為您的教育實踐提供參考,雖杯水車薪,但亦是我的美好期願。
關於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方面,您或許有很多更好的見解和主張,更有效的方法和建議,這也是我所期待的。關注@言吾教育雜談,希望我們可以共同交流,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