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人在北京——大號樂手李旌佐的「北漂」生活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齊菲)「我很喜歡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北京是非常完美的選擇。」臺灣青年李旌佐說,儘管已經路過天安門、正陽門無數次,但下次看到還是會很激動。

  33歲的李旌佐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先赴海外深造,2017年來到北京,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一名大號樂手,並在學校任教。

  2017年3月16日。李旌佐清楚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既能在樂團演奏,又能上講臺教書,這是再完美不過的工作。」他說,中央音樂學院是最高音樂學府之一,自己每天上班擦肩而過的都是相關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很享受這裡的氛圍。

  在北京,李旌佐參與了一些大規模主題演出。他直言:「感覺真的很特別,很震撼。我以前從來沒有這種經歷。」而談起自己欣賞的大陸音樂作品,李旌佐立刻變得滔滔不絕。

  身為一名成熟的演奏者,李旌佐的專業履歷可謂精彩。但登上講臺後,學生的點滴進步比自己個人的成就更令他開心。

  「教學非常有成就感,甚至勝過演奏。」他說,從輔導學生提升演奏水平,幫助他們參賽拿獎,到送他們繼續深造、畢業求職,「一旦接了一位學生,就要負責一輩子」。這是他為人師的責任心。

  在北京,李旌佐還收穫了一生所愛。妻子宋一頻來自吉林,是位率性灑脫的東北姑娘。儘管是一南一北的遠距離結合,但二人卻格外合拍。夫妻倆和其他情侶一樣,會一起品嘗美食,也會流連在藝術展館。妻子愛唱歌,李旌佐有時還會逐字逐句教她唱喜歡的閩南歌曲。

  「旌佐的臺灣印記也就體現在口音和口味上了。」宋一頻笑言,第一次見面先生給她善良、溫柔、細心的感覺,這也是父母滿意這位高雄女婿的地方。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李旌佐困在臺灣半年。「當時真的很害怕,每天看著病例數不斷上漲。往來中斷時,我一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他。」宋一頻說。一個在吉林,一個在臺灣,兩人對彼此沉甸甸的牽掛與思念只能通過視頻電話傳遞。

  在大陸,李旌佐的「北漂」生活「完全沒有人在異鄉的孤獨感」。更換駕照,只需重修科目一;坐高鐵飛機、外出住宿,可以用臺灣居民居住證;在高校任職,可同等參加相應職稱評審,還能申報國家藝術基金……近年來一系列惠臺利民措施不斷出臺,使李旌佐這樣的臺胞在大陸安居樂業,紮下根來。

  李旌佐相信,如果再選擇,他仍會來大陸,來北京。他說,來之前,自己像張白紙,面對新的地方,一切未有定論;親身生活其間後,這裡已悄然成了自己的家。

相關焦點

  • 高雄人陳揮文吐真言
    高雄市長補選即將登場,綠營人士表示,過去兩年高雄人有點鬱卒,走到哪裡都被人家問「有沒有發大財?」過去的光榮感不見;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質疑,「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而他在廣播節目中接受扣應(call in)時,有高雄人表示,「少數客人開玩笑會講,但沒有這麼酸啦」。 陳揮文今在節目「飛碟晚餐 陳揮文時間」不滿地說,「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有光榮感?那幹嘛買水?很多北漂回去罷免韓,我也沒話講,但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韓國瑜一年多沒辦法解決北漂是事實,但你們當初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
  • 見過北漂人眼中的北京嗎?北漂一族的心酸,一切為了生活
    文/行走的老路(歡迎個人轉載及分享)生活好比旅行,不要停止前進,關注老路,帶你看世界在北京的一個普通的深夜:心酸、難受、痛苦、無助,都蘊藏在北京的夜色裡;歡樂、相聚、欣喜、希望,也在另一面不斷上演著你見過凌晨時分的北京嗎?
  • 院線電影《再見 北京》:切實還原真實北漂生活
    現實主義溫情電影《再見 北京》由曹茜茜執導並擔任出品人,騰宇時代(北京)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安澤豪、曹茜茜、王新領銜主演,徐崢親情出演,果靖霖、傅程鵬、王茜華等人主演。故事發生在北京這座國際大都市中,三段北漂人迥異的生活,幾乎涵蓋了所有北漂人正經歷的一切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
  • 心酸的北漂生活,我活過的北京之初到北京!
    哇,帝都,大大的北京,我來了!出了車站,要坐地鐵去天通苑,以前沒做過地址,頭一回還不知道怎麼坐,很尷尬,通過地鐵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費勁周折,才買到了第一張北京地鐵票,坐上了地鐵,親眼目睹,親身體會,人擠人,人挨人,說恐怖一點不過分。幾經周折,終於來到了天通苑半截塔,這地方也可以說是北漂聚集地,可以說是人滿為患啊!
  • 北漂逃離的原因:北京生活真正的難,不是生存成本
    近段時間,不停看到北漂們逃離北京的消息,言語間透露著疫情下,北京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心情的無奈和苦悶。作為一個在北京已經漂泊了十七年的人,看得我堵心又納悶:難道是我遠離社會,已經覺不出北京生活之難了?
  • 退出北漂的生活,為啥選擇在天津落戶
    北京首都,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城市,年輕人選擇在北京奮鬥打拼,實現自我價值和夢想,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北京年頭長了,終究沒有固定居所的人,真的算得上是北漂了,我們對生活的最終追求是穩定
  • 北漂青年:郭德綱的「榮耀」北漂生活
    1994年到1996年,這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年僅21歲的郭德綱三入北京,終於決定留在這座大城市北漂。無論這條路走得有多艱難,他都準備死磕到底。那個時候,《北京愛情故事》還沒有大火。丫頭也還沒有回答「我也生活在這個城市裡,我覺得自力更生沒有那麼難,快樂也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因為你想要的太多了。」大家能夠認知的北京城僅是一座冷冰冰的城市。
  • 北漂生活很艱難,問什麼還有人義無反顧的北漂?是什麼支持的他們
    比起大多數剛開始北漂的人講,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炫耀吧。剛畢業來北漂的人,平均工資差不多五千左右,IT和銷售人員等則會更高。雖然沒什麼存款,倒也不至於住在地下室。可以選擇稍遠一點的地方,五環或者通州,每天到公司一個半小時之內的時間,一個臥室一千五以內的房租,對剛畢業的人來講,既可以承受又不會條件太差。大部分的不滿足來自於落差。
  • 中年北漂,如何妥善安放父母的晚年生活?
    北漂們一年到頭,忙忙碌碌,有加不完的班和根本請不起的假,所以往往只有等到過年才能回一趟家。但實際上,逐漸老去的父母卻經不起這一年又一年漫長的等待,在歲月易逝面前,北漂們又該如何打破時間和金錢的束縛,讓回家探望父母變成易事? 想必大家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將父母接來身邊養老,用更多的陪伴,彌補與父母在生命中曾經錯過的精彩。
  • 王俊凱演唱平凡之路 談及北漂稱要熬得住
    王俊凱在節目中談及自己算是「北漂」一族,稱對夢想的理解是熬得住,他認為樂手們的堅持很酷。 成團前最後一次公演拉開帷幕,三位總裁再次合體演出。王俊凱一襲鉚釘流蘇雙拼皮衣變身搖滾主唱,一經開口便引起尖叫無數。此次舞臺王俊凱依舊選擇吉他彈唱,颱風穩、氣場足,《平凡之路》聯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更顯夢想情懷。
  • 王俊凱稱自己是「北漂」一族,別出心裁演唱《平凡之路》
    看到樂手們在音樂的道路上,追求夢想堅持付出的時候。王俊凱感慨到自己也算是一種「北漂」。當年,自己也是一路從重慶街邊唱到了五棵松。王俊凱毫不吝嗇地誇讚那些用生活反哺夢想的樂手,稱他們這樣的堅持「很酷」。本文話題:你覺得王俊凱算「北漂」嗎?
  • 工作在北京,買房在老家,「北漂」後半生如何安放?
    可以看到,北京作為首都,擁有眾多資源和工作機會,吸引著全國眾多優秀人才進入。對於工作、生活在這裡的「北漂」們來說,住房一直是一個關乎生活品質的問題。在這些人中間,有些選擇了北京置業,也有許多人囿於經濟條件,選擇了在老家所在的城市買房,或者買在老家的省會城市,對於這些人來說,這不僅僅一個居住選項,也是一個給自己的「退路」。
  • 《我為兒孫當北漂》引爭議 生活闊綽難現北漂艱辛
    江蘇衛視《我為兒孫當北漂》近來掀起了一陣「北漂」熱潮,不少80後夫妻都表示,他們正在經歷劇中田蓓蕾和郭一鳴的生活。不過,在一片讚美之中,也不乏爭議之聲,有觀眾表示劇中人物生活實在太任性,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出手相當闊綽,難以體現北漂生活的艱辛。「如果北漂生活這麼滋潤,也許就沒有那麼多人逃離北上廣啦!」有觀眾表示。
  • 小白程式設計師的北漂生活
    2017年年底,我終於從北京某培訓機構學成,踏上了找工作的道路。找工作的艱難險阻就不多贅述了,幸運的是我找到工作了-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個創業公司,這份工作是我覺得目前為止最幸運的事情之一了,因為我的領導們真的很好,我真的喜歡這個公司,初進公司還是很忐忑怕勝任不了我的工作,還好我在培訓機構學習的時候下了些功夫,我的初次工作還很順利。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說程式設計師加班嚴重、工作辛苦種種負面因素,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很滿意也很感激,至少讓我在我的代碼生涯中不會很失望。
  • 秦牛正威談北漂:對於北漂你們都有誤解,真正的北漂不只有辛苦
    最近的一期節目中,秦牛正威談起了自己的北漂經歷,在節目中她表示自己10歲左右就來到北京開始北漂生活,擺過地攤,吃過兩塊錢的大餅,住過兩平方米的房子。本來是很勵志的經歷,但是網友紛紛表示,10歲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居住,兩平米的房子是怎麼住得下?
  • 懷念作家荊永鳴:他寫出了最接地氣的北漂底層生活
    十餘年來,荊永鳴孜孜不倦地創作底層北漂題材的小說,塑造了一群「北京候鳥」的形象。在書寫底層北漂的北京作家裡,他頗具代表性,用手中筆描繪了漂在北京的龐大底層人群的五味生活。以餐館為窗觀察農民工群體我開的餐館是在一條胡同裡。胡同很窄。兩旁是清一色的老式住宅。
  • 《新北漂敘事》: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理想生活!
    上大學時,在北京最好的外國語學校,雖然那個時候需要自己承擔學費生活費,但是北京諸多的機會以及自身能力的自信讓我也能夠如魚得水,在那個異鄉城市,我第一次覺得同頻道之人相處的愉悅,也第一次感受到教育機會的優勢。這恐怕是因為我出生在南方一個離異又重組的複雜家庭緣由吧,所以作為北漂,我是幸福的,至少不會過多在乎那些無關緊要但必須在乎的人或事。
  • 樂夏都結束了,你竟然還不知道樂手的家有多野?
    參賽的樂隊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紅,樂手們平時的生活也引發了大家的好奇。樂手們真的過得像傳說中的那麼「窮」那麼「慘」嗎?我們試圖在網際網路上尋找的蛛絲馬跡,來看看搖滾樂手的家都是什麼樣子。 Part 1.
  • 現實主義溫情電影《再見 北京》幕後陣容曝光 聚焦北漂下的小人物
    由騰宇時代出品,導演曹茜茜執導的電影《再見,北京》日前曝光了強大的幕後製作陣容。該影片以小人物的故事為切入點,聚焦當下北漂人群的奮鬥與辛酸,在籌備期間就獲得了不少圈內人士的關注,如何呈現全新的北漂故事也成為了幕後團隊的首要目標。
  • 《我愛北京天安門》:「胡同小妞」婁藝瀟戀上「北漂小夥」朱梓驍
    該劇講述了北京女孩李颯颯(婁藝瀟 飾)因緣巧合結識了北漂男孩常高興(朱梓驍 飾),兩人從陌生到熟悉,遭遇了情感、事業上的諸多考驗,一路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婁藝瀟飾演李颯颯 「北漂小夥」朱梓驍嘗盡人生百味與生活勇敢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