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每年的經濟工作會議都會回顧過去一年的經濟情況,部署下一年的工作。作為股民,我們從今年的會議中,能看到哪些利好呢?我來一一解讀,先來看行業利好:
1,房地產
會議強調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今年前11月房地產投資增速達到了6.8%,二季度房地產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60%,三季度仍然接近50%。因此拉動經濟還是要靠房地產,房地產行業的股票可以樂觀些,這兩年房A股的地產板塊基本沒有啥大漲,也許有估值修復可能。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這也有利於房地產企業。
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雖然今年長租公寓有蛋殼風波,但是住房租賃市場還是要規範後大力發展,預計可能會出現一些做住房租賃業務的公司上市。
2,新能源
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預計新能源是未來幾年的重點投資領域。太陽能、風能、核能發電,新能源車、新能源充電設備等等都會迎來利好。
資本市場的下一個大風口,可能就是新能源領域。由於中國加入了巴黎氣候協議,因此國內的碳排放有嚴格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必然要求。這段時間浙江、江西部分地區出現限電,能源的重要性顯得更為突出。
3,農業
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我國是農業大國,可是我國70%的種子市場由外國公司控制,這些外國公司通過合資、辦事處、實驗站或者代理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特別是在蔬菜、棉花、大豆等種子市場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怎麼解決這些掐脖子的問題呢?只有大力研發。我國的種子企業規模都很小,預計可能會出現國內種子業的收購兼併潮。這些對國內的種子企業是個大利好,估計會有相關的具體政策出臺。
4,產業鏈自主可控
重點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關的基礎研究,二是增加產業鏈自主可控。其實這兩點是一回事,我國當下產業鏈被掐脖子的技術基本都是與基礎研究有關。我們產業鏈被「卡脖子」的主要就在裝備製造業這些基礎行業,因此包括軸承、工具機、材料等行業的國產替代可能會迎來政策機會,在未來一年可能會迎來高速發展。
由於是總的經濟會議,因此沒有具體的證券市場方面的論述。當然從對整個A股的影響來說,主要是資金面。會議強調「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財政政策強調「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在經濟沒有完全復甦的情況下,不會降槓桿、降負債,這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總之,對A股市正向的利好,有利於股市的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