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一書當中的色彩可謂極其豐富。我們也在上一篇文章裡分析了吃貨們最感興趣的食物色彩之一:「青綠色」。《紅樓夢》裡仙界美食蜜青果是什麼?暗示賈寶玉與林黛玉前世情分
而各種美麗的色彩,在《紅樓夢》裡的服飾和家居配色中也頻頻出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其中的「國風」之美吧。
1 從曹雪芹這個「染色專家」說起
我們已經熟悉了曹雪芹的家世:祖上是江寧織造。我們國家從周代開始,就設立了專為皇家提供服飾用品的機構。「織造」這個機構始於元代,而在明清兩代相當於是設在南京(古時候叫江寧)、蘇州和杭州的織造機構,專門為皇宮提供紡織品和名貴綢緞。順治二年,清軍佔領了江南地區以後,就在明代織造的原有基礎上建立了「江寧織造」。後來到了道光時期,因為道光皇帝的名字叫旻寧,為了避開這個名諱,江寧織造就此改名為「江南織造」。
自從曹璽接任江寧織造後,曹寅跟他的兒子曹顒、繼子曹又先後連任江寧織造將近40年。曹雪芹可謂是出生在三代織造世家裡,潛移默化當中,對織品、綢緞、染色、配色等都有了相當多的了解。
曹雪芹的祖父曹璽在任職江寧織造期間,曾在家中的院落裡親自種植了一棵楝樹。後來,他命人在楝樹旁蓋了一座亭子作為兒子們讀書的書齋,叫做「楝亭」。後來曹寅世襲了官位之後,因為追思父親,就以「楝亭」作為了自己的別號。他邀請很多名士前來在家中的楝亭題詩作畫,後來這些詩畫就裝訂成了四卷《楝亭圖詠》。
如果說楝樹和楝亭一起默默見證了曹家的興衰,那麼曹雪芹的童年時期就被來往各地的名士與五彩繽紛的綢緞織品渲染出了不一樣的色彩。
讀者朋友們也許知道,曹雪芹曾經還寫過一部書,名叫《廢藝齋集稿》。這部書是記載我國工藝技術的作品,曹雪芹在書中論述了印刻、園林、編織、烹調、脫胎手藝、風箏以及印染等。全出一共有八冊,其中第五冊就是專門講述織補和印染工藝的,這當中還詳細列舉了能夠提取出各色染料的各種植物。如此詳實的記述,跟曹雪芹幼年的成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他除了文學、繪畫、詩詞等成就頗高之外,也是名副其實的「染色專家」。在《紅樓夢》一書裡,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曹雪芹用顏色襯託人物性格與情緒、用色彩傳遞時代印記、用高超的配色技巧刻畫鮮活的貴族家庭生活。
2 《紅樓夢》服飾裡的繽紛色彩——嬌俏麗人與夢幻仙子
曹雪芹對賈府眾人穿著打扮的描繪,可謂是一幅幅極其絢麗的彩色畫卷。
比如襲人的服飾,「頭上戴著幾枝金釵珠釧,倒華麗;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蔥綠盤金彩繡棉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褂」。大家記不記得襲人抽中的花籤是桃花?這樣一身打扮,雖然不是多麼富貴,但也恰到好處地裝點出了一支「嬌俏可人」的桃紅。青緞灰鼠褂既保暖,又避免了整體色彩上過於豔麗而流俗。
可能讀者朋友們已經注意到了,《紅樓夢》原著裡對林黛玉的衣著搭配著墨不多。在第四十九回裡有一處特別的描寫:「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皮裡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
這「大紅羽紗鶴氅」是什麼呢?由於受到了道教的影響,古人通常都會將仙鶴與神仙聯繫在一起,並且非常羨慕仙鶴身上的羽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仙鶴一樣,「羽化升仙」——這就是「鶴氅」最初的由來。
南北朝時期,這種羽毛製成的鶴氅有著非常寬大的袖子。後來因為成本太過昂貴,就改成了用華貴的織料來做衣服的面料。清代學者徐灝在《說文解字注箋》裡提到過:「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 由這個解釋我們大概可以看出,鶴氅應該是用鳥毛編織而成的衣物。而翻閱史料,我又發現明代宦官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裡有過記載: 「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這下就描繪得更清晰了,鶴氅很像道袍,沒有袖子,明代皇宮裡就有這樣的服飾,當時的官宦世家也模仿著製作出了這樣的衣服用作禦寒。而黛玉本來是絳珠仙子下凡,她在雪地裡披上這樣一件大紅鶴氅,仙氣飄飄;而「青金閃綠的雙環四合如意絛」又在紅色調的基礎上加上了一點清新,跳躍脫俗。有的讀者可能一直奇怪,為什麼《紅樓夢》裡邊很多地方都寫到「紅配綠」?其實不然。
作為染色專家和配色高手的曹雪芹,在搭配紅色時往往用的都是「過渡色」。比如此處的「閃綠」就在綠色的純度上做了調整,使得綠色調在融入服飾時不顯突兀;更妙的是,不光是閃綠,這裡還用了「青金」跟「閃綠」進行了一種互補色的調和,在視覺效果上既鮮亮清新,又給紅色做了很好的點綴。再加上露出的白狐狸毛邊,襯著雪地的光澤,顯得異常高潔與浪漫。
我們再看看黛玉腳上那雙「紅香羊皮小靴」。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是一種工藝相當複雜和考究的女士皮靴。紅香羊皮很好理解,是指用染料將羊皮染成紅色。 而「掐」在古代是一種針線工藝,「掐金挖雲」是指先剪出雲頭的圖案,隨後用金色的絲線勾勒出邊緣,再用其他絲織品填補上雲頭形狀,在靴子的頭部做成圖案裝飾。中國的典雅紅色配合金色的針線工藝,流轉閃爍之態立刻在腳上也鮮活了起來。如果是一身純色的紅,可能會顯得沉悶呆板。可是經過曹雪芹這麼一搭配,閃綠、青金、掐金挖雲、白狐理毛勾邊,每一處細節都是那樣的生動而唯美,不由得讓讀者心嚮往之。
3 《紅樓夢》服飾裡的繽紛色彩——端莊閨秀與清雋女子
《紅樓夢》全書當中,寶釵和黛玉不僅僅是判詞連在一起,在其他方面也是交相輝映的。既然有黛玉的仙氣飄飄,自然就輝映著寶釵的溫婉端莊。
印象當中,寶釵很少穿非常豔麗的顏色,她都是選擇一些比較接近植物花卉原生態的色系來搭配。
在第八回裡,通過寶玉的視角,正面描寫了一次寶釵的衣著和樣貌:「寶玉掀簾一邁步進去,先就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蜜合色、玫瑰紫、蔥黃都是不扎眼的顏色。半新不舊的家常打扮,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很溫暖,也很雅致。含蓄不張揚,又不失玫瑰般的高貴典雅;而根據清代戲曲家李鬥在筆記集《揚州畫舫錄》裡所記載的「淺黃白色曰蜜合」,這身裝扮又多出一份溫潤來,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裡,更覺暖心。
「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是用紫色的絲綢來襯底,衣料上的花紋則是大量金絲和少量銀線交錯織就而成。簡單來說,「二色金」是一種織金技術織成的花紋,這種技法織出來的衣料在陽光下會閃耀出細細的金色。蔥黃是一種非常淺的黃色,配上溫暖的蜜合色,透露出妙齡少女的青春氣息;而玫瑰紫調和了清淡之感,顯示出一種大家閨秀的嫻靜和端莊之美。所謂「比肩褂」是一種皮衣,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半袖或者七分袖樣式,可以修飾人的肩寬比例,在視覺效果上形成協調的觀感。雖然沒有其他裝飾,看似清簡,實則穩重大方,骨子裡的貴重姿態就通過曹雪芹的描寫流露出來了。
看到寶釵的這種裝扮,不由得又想起她寫的《詠白海棠》前四句: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不愧是詩如其人——華貴大方、冰清玉潔、溫暖嫻靜,端莊大氣,非寶釵莫屬。
另一位女子史湘雲的裝束也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第四十九回裡,史湘雲穿著賈母給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裡子裡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裡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 黛玉看見她這身打扮,就開玩笑說:「孫行者來了。」 這套外衣,從裡到外都是用珍貴皮料製成的,所以叫做「發燒大褂子」。
什麼是貂鼠皮呢?中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裡面有記載:「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皮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 大衣的裡子則是灰鼠皮製成的,灰鼠的毛長,保暖效果極佳,而用皮料原色黑灰色,則透出一股英姿颯爽的氣息。
清代的時候,夠級別的官員冬天穿的貂鼠皮褂子是毛衝外的,最貴的一種則完全用貂鼠背上的皮縫製出來。那麼貂鼠皮毛的其他部位,就拼接起來縫製別的衣服。湘雲的這一件是「貂鼠腦袋面子」,其實就是用零碎的小皮子一塊塊細密地拼接起來,再縫製成大衣,非常耗費手工。
外套說完了,再看看湘雲脫掉外套后里面穿的衣服:「只見他裡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麀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秋香色也叫秋綠色,指的是短襖面的本色,大概類似灰綠色。而盤金也是一種工藝,是指用金線在已經繡好的花朵上面進行二次的刺繡加工。五色繡龍指的是用金線和五彩線在衣料上繡出龍紋;而靠色三鑲領袖,是指領口和袖口有三道紅色的滾邊。手工非常精細,色彩看似繁複,但搭配在一起就透出富貴和瀟灑來。再配上一雙鹿皮製成的小靴子,英氣逼人,真是巾幗不讓鬚眉之感。
4 「天青色等煙雨」
「天青色」,顧名思義,仿佛就是大雨洗刷過的天空暈染上一抹青色的樣子,如詩如畫。
明代人謝肇淛在《五雜俎》裡寫過兩句詩:「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恐怕是我看到的最貼切的「天青色」形容了。根據《十國春秋》裡面的記載,吳越王在給周的貢品裡面,除了金銀珠寶,還有越州的瓷器。吳越王為了討好周世宗柴榮,就命人專門研製出這樣一種神秘而清麗的色彩,結果非常受周世宗的歡迎。於是酷愛瓷器的他命令柴窯瓷器也要燒制出這種天青色。
宋朝時,宋徽宗也非常喜歡這種天青色,因而命人選用最珍貴的瑪瑙石作為原料之一,只為能讓汝窯瓷器能呈現出純淨而瑩潤、高貴且素雅的皇家氣派。因為天青釉中含有少量鐵,在燒造過程中,青色的深淺會隨著溫度的高低而開始變化。釉料本身不含人工化學成分,而是依靠很多種天然石料中的微量元素而最後成色。因此這種顏色非常難得,工藝也很複雜。而青花瓷器裡,天青色就被譽為最美的顏色。汝窯燒制的瓷器大概有粉青、豆青、月白這幾種顏色,但是天青和粉青始終被稱為上品。
清代宮廷裡,皇家也很追捧柴窯的這種瓷器色彩。乾隆皇帝曾經寫過一首詩《詠柴窯如意瓷枕》:
過雨天青色,八筏早註明。
睡意總如意,流石漫相評。
晏起吾原戒,華祛此最清。
陶人具深喻,昔火積薪成。
而《紅樓夢》第四十回裡提到過:「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
軟煙羅是一種在當時非常名貴的料子,賈母將這種料子保存了一些下來,原著裡也向讀者介紹了,就連王夫人和王熙鳳都不認識軟煙羅是什麼。這種材料很適合製做窗紗和帳子,遠遠看去如煙如霧,因此得名「軟煙羅」。
這種神秘的天青,雖然在《紅樓夢》裡只出現過這一回,僅僅算是露出了一個側影,就能夠讓有心的讀者浮想聯翩,繼而被曹雪芹這樣細緻入微的描繪而徹底打動。江南煙雨時,雨過天青色。《紅樓夢》色彩之美妙,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