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人藝開講 聽說讀寫答觀眾做學生(圖)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話劇《語文課》給觀眾留家庭作業

  演員在話劇《語▲文課》中。圖片由劇組提供

  鉛筆、橡皮、語文書;聽寫、提問、做卷子……5月25日晚,一堂別致的「語文課」在人藝「開講」,主人公是7個普通人以及前來觀賞該話劇的200名觀眾。素有「一戲一格」之稱的導演黃盈,發揮互動的專長,帶領觀眾一同上課,並在結尾給觀眾們留了家庭作業。導演黃盈表示:「我們的冒險是嚴肅認真的,就像語文課一樣,雖然帶著大家玩著笑著,但也在引發思考,促我們成長。」

  京華時報記者楊楊

  劇場變課堂文章納古今

  此次黃盈的話劇《語文課》,將舞臺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走進劇場,除了最為醒目的黑板、水藍色牆圍、從劇場頂棚吊下來的白熾燈,還有漆成黃色的木門……都營造出熟悉的教室環境,一下子把觀眾拉回到學生時代。

  除了舞美的獨特設計,《語文課》還為觀眾準備了上課的用具,鉛筆、橡皮、課本都一一分發到觀眾手中。80後觀眾們倍感親切,課本中有從小學開始學過的《小貓釣魚》《烏鴉喝水》《劉胡蘭》《羅盛教》,一直到高中的各種古文篇章。除此之外,劇組還頗為用心地將民國課本的豎版繁體文章和新版的語文課教材也納入其中。據導演黃盈介紹:「遴選課文是一項巨大艱辛而又樂趣無窮的工作,劇組找來各個時期的各類教材,翻看查找,前後關聯,希望能從中挖掘出課文之外的東西。」

  題材引共鳴懷舊滋味多

  話劇《語文課》除了帶領觀眾上了一堂課,也講述了劇中7個普通人對於「語文課」的感動。他們扮演各種角色,也演繹數年前的自己……如今回望,有說不盡的滋味,有笑有淚。

  這個帶有一絲懷舊的題材,深深喚起了觀眾的共鳴。演出當晚,觀眾的心緒被深深帶回到美好的過往。歡笑不斷,淚光點點,大家共同向青春致意。

  此前黃盈曾表示,《語文課》的創作是想探究「我們是如何從一個四處瞎逛的小孩子變成今天的自己的」。演出結束後,導演黃盈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經常想,在『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一頭一尾的兩個點之間的整個生命是如何度過的?我們『要到哪裡去』,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自己的意願,或者說是下意識中的意願。而語文的學習對於『要到哪裡去』的問題有時候就是船舵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的意思因人產生差異,影響著性格的形成、事件的導向和生命的路途……」

  聽說讀寫答觀眾做學生

  在劇中,每一個觀眾都變成了一個「學生」,從最開始入學的學坐姿、學筆畫、聽寫、朗讀文章,所有的觀眾都參與其中。觀眾起初對於這樣的「互動」形式還稍顯緊張,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的互動熱情也十分高漲。當臺下的觀眾在演員的帶領下,共同朗讀「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時,朗朗的讀書聲讓觀眾瞬間回歸學生時代。在「聽寫」環節,臺上的演員以遊戲的方式考觀眾「筆畫」,臺下 200多名觀眾都認真地拿筆答卷,「考試」結束後,劇場也響起了一片考試結束的歡笑聲。該劇的結尾,演員為觀眾們留了一道作文題,並希望觀眾能將這份家庭作業收藏起來,作為這堂「語文課」的收穫。

  對於這種獨特的互動方式,黃盈表示:「這一次的互動十分冒險,因為作品的完成必須通過觀眾的參與來達到,而這又特別像我們對語文的認知。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來的感覺可能完全不同,這個戲也是這樣。每位觀眾的感受隨著個人對語文課的記憶、態度而不同。」

相關焦點

  • 《黃粱一夢》《語文課》邀你來東藝跨年一起吃一頓飯 聽一堂課
    緊接著,1月2日《語文課》歡樂開講,整個劇場空間將被打造成一個「趣味課堂」,讓滬上觀眾們來到劇場上課、答題、玩遊戲,在熱熱鬧鬧的觀演體驗中回憶青春、迎接嶄新的一年。《黃粱一夢》劇照(本文圖片:央廣網發 東方藝術中心供圖)被譽為「亞洲最具開創精神的青年導演」黃盈,從莎士比亞到「京味三部曲」,從環境戲劇到不插電露天演出,黃盈的創作融合傳統與當代,且每一個作品都會上一個作品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因此在戲劇界享有「一戲一格」的美譽。
  • 語文課太空洞、節奏慢、沒意思?那是因為你太沉默了!
    既然相當多的孩子對語文課的印象都是這樣的,那難道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都不會講課嗎?  這要從語文學科的特徵和大家對語文課的認識誤區談起。    即便老師講得非常精彩、幽默,自己也只不過是像在茶館裡聽說書一樣,聽了一個熱鬧,並沒有真正領悟出什麼門道來。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混到了高考,終於在進入大學校門後長出了一口氣——再也不用為做現代文閱讀題和寫作文發愁了!  而現在陪著孩子學習的過程,讓自己再一次重溫了這個學不會語文的魔咒,狼狽不堪。
  • 我的第一堂語文課 楊雲康
    原創作者 楊雲康長此以往,我都這樣給我的學生上第一堂語文課,開啟每屆三年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同學們,你們讀了六年的小學語文,能不能給我說說什麼是語文嗎?」學生的手像小紅旗一樣紛紛舉起,回答五花八門,有說「語言文學」的,有說「語言文字」的,有說「漢民族語言」的,有說「漢民族文字……」我沒有馬上肯定或否定,於是,孩子就開始議論開了,「到底我們說得對不對啊?」,「到底什麼是語文啊?」一陣熱鬧之後,眼睛裡臉龐上充滿渴求和期待。此時,該輪到我開講了。
  • 用訊飛智能學習機 英語「聽說讀寫」全面提升
    顯而易見,隨著中高考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語聽說在考試成績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這就讓本來學習英語就費勁的國內孩子和家長開始焦慮了起來,沒有好的英語口語環境,學的英語都是「啞巴英語」,現在英語考試又向著「聽說」側重,這下更不知該如何下手?
  • 用訊飛智能學習機,英語「聽說讀寫」全面提升
    除了北京市之外,全國已有50多個省市在中高考增加了英語聽說考試內容。顯而易見,隨著中高考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語聽說在考試成績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這就讓本來學習英語就費勁的國內孩子和家長開始焦慮了起來,沒有好的英語口語環境,學的英語都是「啞巴英語」,現在英語考試又向著「聽說」側重,這下更不知該如何下手?不用慌,用訊飛智能學習機X2 Pro,告別「啞巴英語」,「聽說讀寫」樣樣在行!
  • 讀寫障礙的學生,成為世界名人,小學是關鍵期
    在七、八十年代,叫這類學生為差生。後來保護學生自尊心,提出了人性化的叫法,學習後進生,學困生。這些學困生中有智商天生低下學不進的,有受家庭影響不想學習的,也有些學生因身體發育影響學習的。比如「讀寫障礙症」就是孩子大腦發育較慢或生病,受傷,造成大腦負責讀書、書寫區域的功能弱化。
  • 《學子讀寫》,沒有你的日子我失去了方向
    這種豁達性情影響了我,語文課上的我亦如此,我不敢說自己多麼的優秀,最起碼我的課堂學生還喜歡。我也自認為有激情有個性,更重要的是我的課堂有料——《學子讀寫》發表了我很多文章。邂逅《學子讀寫》,是我人生最美麗的一段經歷。
  • 北京人藝帶觀眾復演 正式演出8月開啟
    北京人藝昨帶觀眾復演 正式演出8月開啟7月26日下午,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成為北京人藝1月24日發布停演公告後復演的首個劇目。雖然沒有布景,演員也是手捧劇本,但導演唐燁對表演的細膩要求不僅沒有變,甚至還為轉播調整了服化和燈光。
  • ...促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發展——梅州市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培訓活動紀實
    (學生們在用Phonics教材學習標準規範的發音規則)(梅州市教育局小學英語教研員張淑妮老師作現場評課)梅州市教育局小學英語教研員張淑妮老師進行評課,對本節課例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進行了《如何應用自然拼讀法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專題講座,專業的角度,深入的分析,積極的探討,讓每一位在場的老師都受益匪淺
  • 看了一年級的課程表,家長著急了,語文課突然變得多了,怎麼辦
    馬上開學了,各地中小學都已經結束了入學報到,新書也發了,今天有家長和我說,老師,收到了我們一年級新生的課程表,怎麼語文課的這麼多呀?小學現在以語文學習為主了嗎?我們在暑假上了幼小銜接,光去學了英語和數學,語文只把拼音學了學,看這課程表的節奏,看來一年級是以語文為重了?其實,小學階段就是以語文和數學為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習目標,語文的學習一向也是比較重要的。
  • 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只有聽說讀寫還不夠,看看你還差什麼
    臨近期末複習,可能語文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聽說讀寫都要練,才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可是我覺得還不夠,還差一點。究竟是哪一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 說話聽聲,鑼鼓聽音聽,在語文學習中,低年級的教學實踐用的比較多。比如拼音的學習,課堂習慣的養成等等,都需要學生們認真聽,用心聽。
  • 孩子的英語啟蒙,聽說讀寫要全面發展?很多家長都被誤導了
    最近,瓜瓜老師收到了不少家長的留言:「孩子要學英語,先加強聽說好?還是先抓緊讀寫呢?」「現在國內考試還是以讀寫為主,是不是可以先從讀寫開始?」……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家長還是很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但比較糾結的是英語啟蒙,到底是先聽說,還是先讀寫?其實,瓜瓜老師覺得家長要給孩子科學正確的英語啟蒙,一定是先搞定聽說,然後再過渡到讀寫。
  • 人藝68歲生日 四代同臺線上演出:誰都不能塌腰,才有資格跟觀眾說...
    過去京劇講究互相打擂,不使活兒和生命去演出就會被淘汰,所以要拼,這也是觀眾最願意看的。要堅持這行的原生態風貌,不堅持,這個行業就可有可無了。我們這行缺失不了也替代不了的正是這種面對面的狀態。」對於人藝的未來,濮存昕表示,「68是一個數字,意味著幾代藝術家支撐著劇院沒倒,沒有觀眾不理睬的困局。
  • 藍盈瑩從北京人藝辭職,官方回應「個人原因」,網曝同時軋三部戲
    再大的角兒,在人藝也得乖乖去跑龍套。「戲比天大」這四個字,就來自北京人藝後臺門簷處,掛著的那塊牌匾。楊立新跑了3年的龍套,何冰跑了4年;吳剛在人藝,曾經只能跑龍套,演《茶館》裡的「學生C」。在人藝,人人都要學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寒、坐得住冷板凳。
  • 北京人藝改革發展40年 最負盛名話劇院名不虛傳
    落幕後,觀眾們在前臺的留言簿上寫下評語,「馮遠徵老師,您演得很真實」、「好奇你們買來做道具的瓷器多少錢?」、「大家都是從哪兒學的北京話,這麼溜」……厚厚的本子已寫滿五六十頁。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到今天它已經走過66個春夏秋冬,成為國內最負盛名的話劇院。
  • 尹老師專場講座精華篇(下):自然拼讀如何有效打通聽說讀寫?
    今天,我們帶大家回顧一下本次講座的後半部分:自然拼讀是如何工作的,它究竟是怎樣打通聽說讀寫的?我們來看解碼的定義:解碼是指把書面的字印刷的字和口語的字進行一個連結,當孩子 Sounding it out(把它讀出來的時候),孩子就是在做 Decoding。自然拼讀能夠實現聽說讀寫的連結,實現聽說的口頭語和讀寫的書面語的連結,它是怎麼工作的呢?
  • 廣州日語課程聽說讀寫全面提升
    此課程是為了提升日語綜合能力,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從零基礎直達日語中級水平;掌握4000-7000單詞,200條中級語法,能夠熟練使用日語進行交流,具備N2應試技巧,順利通過日語能力考試新二級、JTEST等其他考試;加深對日本文化的了解,適應出國旅遊、留學、工作的需要。
  • 娃學半年就能get中文聽說讀寫?
    快速提升中文聽說讀寫↓↓↓  超高性價比中文課來啦!  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斯諾伐克、俄羅斯、杜拜……哈兔學員遍布全球近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線註冊學生已超過50000人,在線老師超過1300人。
  • 從人藝辭職會失去什麼?忙著大紅大紫的藍盈瑩可能還沒想明白
    最近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而大火的藍盈瑩,因為從人藝辭職,又上了熱搜。關注娛樂圈的眾位瓜友,可能還不太了解人藝是一個什麼單位,為什麼藍盈瑩從人藝辭職,會引起這麼大的波瀾。北京人藝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簡稱,是公認的中國最好的表演藝術殿堂,創建於1952年6月,首任院長為著名劇作家曹禺。在這個小小的舞臺上,聚集了中國老中青三代戲骨,再大的角兒,在這個舞臺上也得先跑龍套。楊立新跑了3年的龍套,何冰跑了4年,吳剛剛入人藝,只能演《茶館》裡的「學生C」。
  • 《雷雨》與天津人藝
    近幾年,每到曹禺先生誕辰紀念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天津人藝)都在天津大劇院連日上演《雷雨》,今年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每年這個時候,天津人藝都要攜《雷雨》開啟新一輪的全國巡演之旅,今年照常進行。這是天津乃至全國各地藝術院團少有的現象。曹禺先生的戲劇開蒙之作《雷雨》展現了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