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今過得這樣不好,都是你害的
——典型的受害者思維模式
我們生活中遭遇的很多問題,幾乎都是我們將自己困守在受害者情結中,而無法將自己從悲劇的主角中拉出來。
我們很多人將自己的境遇歸咎於原生家庭,很多人將自己的坎坷,視為遇人不淑,眼光不好,遇不到好男人,看似多麼悲慘的命運,實則是對命運妥協,不敢抗爭,任由自己成為自己悲劇故事中的主角,在自己編織的劇本裡,自怨自艾,顧自生憐。
執念,如果你從未放下過執念,那你就不曾真正擁有過幸福。
樊登曾經很形象地形容過執念,一個人被另一人所傷,在身上刺中了一把刀,可能這個刀插在這裡,會慢慢恢復,也不如剛開始一般疼痛,但是你,沒事就把刀拿出來看看,然後再插回去,不斷的反覆,折磨,這就是執念。
執念讓你一直生活在過去,每天面對困境,就會向過去追溯,一定要找到根源,然後重新跌入曾經的深淵,再一次體會無能為力的感覺。
什麼時候,你才能真正明白,把自己放置在「受害者情結」中,只能讓你不斷的可憐自己,並怨恨自己做出的決定。對於現狀,於事無補。
陷入「受害者情結」的人,是存在記憶偏差的,往往對強化自身悲劇性的一些事件有深刻的記憶,或者對於一些事情通過臆測將自己置於一個悲劇的角色中,好像生活中經歷的這些事件,就是為了不斷強化悲劇色彩,為了讓自己一直處於悲劇主角的這個位置。
小A,從小父母離婚,沒有體會過真正的家庭溫暖,婆婆突然離世,讓幼小的孩子無人照料,自己工作穩定沒有辦法捨去,全職帶娃,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一邊哭訴,一邊以苦情戲,申請優秀職稱。
這是小A以自己弱者的形象,來換取同情,讓大家認為,這個世界我最慘,你們都要讓著我。
事實上是,小A,名牌大學畢業,畢業後直接進入事業單位,老公,家境殷實,工作穩定,房、車、一應俱全,婆婆一直照料孩子並貼補家用,小A的母親也是工資一發,直接就把工資給女兒。
這就是一個陷入「受害者情結」的人的記憶和現實,你會說,她為什麼會說謊。
不是她說謊了, 是她的記憶,就是這樣存儲的。
她為了證明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慘的人,一直在不斷強化悲劇事件,對於身邊的美好,轉瞬即逝,好像這個世界上,就不能有比她過得更悽慘的人,因為她的悽慘,所有人,都必須給她讓路。
這就是為什麼「受害者情結」的人,不願意輕易改變的原因。
1.同情,她可以用自己悲劇的角色博取同情。
2.存在感,對於「受害者情結」中的人,只有痛苦才能證明她的存在。
3.拒絕負責任,可以不再為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因為一切都是因為你,我是受害者。
4.逃避,可以逃避,拒絕面對,這樣,就不願相信自己是失敗的。
沒有人可以救贖你,也沒有人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從來該承擔這個責任的人,都是你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命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讓該過去的過去,才能讓該來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