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夏先後滅亡,北魏擊敗劉宋的北伐,北涼、北燕也危在旦夕

2020-12-16 吾悅吾曰

公元431年,夏主赫連定連敗秦軍,攻破南安,秦王乞伏暮末投降,西秦亡。

夏主赫連定雖取勝西秦,但迫於北魏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圖謀西進,另謀出路,以避魏軍鋒芒。

西邊的北涼實力較弱,赫連定意圖舉全國之力,施以突然襲擊,一舉打垮北涼,奪取其地以安身。

不曾料到,夏主赫連定率大軍徵討北涼的消息被吐谷渾王慕潰偵知,慕潰派大軍在半路設伏,趁夏軍正在渡河之機,施以突然一擊,夏主赫連定被擒,全軍潰敗,夏就這樣亡於吐谷渾之手。

歷史往往就這麼奇怪,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在一瞬間。

北魏與劉宋的戰爭還未結束,檀道濟率軍北伐,雖然一路進展順利,頗有收穫,但孤軍深入,實犯大忌。

北魏軍隊從側面出擊,一舉斷絕檀軍的糧草供應。糧草一斷,軍心不穩,攻不得進,退不得守,處於進退兩難之境地。

身為統帥的檀道濟不愧有名將之風範,在大軍糧草已斷,魏軍四面圍攻的形勢下,尚能從容應付,一面率先垂範,帶頭節食,以穩定軍心,一面親自斷後,左衝右擋,防止部隊被衝散,全軍將士齊心協力,邊打邊退,秩序井然,得以全軍而返。

其他的部隊就沒有這麼幸運,領頭的將領帶頭逃跑,在撤退的路上不斷被魏軍追擊,不僅丟棄了大量物質,而且還大量被俘、被殺,逃回江南的不多。

北魏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先後擊敗了夏和劉宋的進犯,在北方建立了霸權。北涼、吐谷渾都向其稱臣進貢。

北魏進入相對和平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比較信任崔浩,意圖偃武修文,清理不稱職的舊貴族,徵招文人名士為官,以刷新政治。但中原漢人士族大多不願合作。

崔浩想恢復舊制,擴大士族門閥勢力與聲望,但反對者眾多。

在亂世,欲復舊制,豈可得。在暴力之下,一點文明的影子都難留。何談禮義道德。

各地長期處於戰亂之中,恢復重建是各地方官的首要職責。

北魏滎陽太守王慧龍在這方面成績最優。他治郡十年,一邊大興農業,發展經濟,招引流民,安居樂業,一邊整軍備戰,鞏固邊防。

王慧龍不愧為亂世之能臣,治理一方,安定一方,君不見疑,外足鎮敵。

北魏時刻盯著北涼的動靜,一旦有機可乘,就會乘虛而入。

沮渠蒙遜控制北涼時間甚久,在這期間,經歷了不少生死存亡之戰,憑藉其勇猛和運氣,僥倖過關。到了晚年,惡政不改,民生凋敝,國窮兵疲,後繼無人,再也難以與北魏對抗,其滅亡之期不遠矣。

公元433年,沮渠蒙遜病逝,沮渠牧犍繼位。剛接任之時,處事尚算得體,國內政局較為穩定。並沒有出現潰敗的跡象。

在東北方還存在一個小國,就是北燕,他在北魏的軍事打擊下,只有招架之力,難有還手之時。北燕主仍固執己見,不肯以太子為人質,隨時做好投奔高麗之打祘。手下眾臣人心惶惶,不安於位,這個脆弱的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隨時有沉船的危險。

在南方,劉宋政權在四川的統治也面臨挑戰。

鎮守四川的主將是益州刺史劉道濟,他貪財好聚斂,手邊聚集一大批像他一樣的蛀蟲,為謀利不擇手段,利用手中權力,欺行霸市,壟斷經營,高價謀利,使大量中小商販無利可圖,盡皆失業;農民在殘酷的剝削下,被迫離鄉背井,成為流民。

劉道濟的所作所為,使其人心喪盡。

益州號稱天府,常以一州之力力抗中原。如今內亂頻繁,常引外敵入侵,兵害連連,民不聊生。

氐王楊難當見可機可乘,大舉入侵。劉道濟憑堅城固守,要想守住孤城,必須將士齊心,主將意志堅決,撫民有恩,糧草有備,方能共嘗艱幸,轉危為安。可是,上述這些條件,劉道濟無一具備,故守的非常辛苦,屢遭敗績,隨時有破城之危險。

幸虧攻城部隊也是一群烏合之眾。楊難當襲取漢中之地。劉宋皇帝劉義隆派蕭思話領軍反擊楊難當。蕭思話手下橫野司馬蕭承之出奇兵,一舉大敗楊難當,盡復漢中之地。益州才算穩定。

劉宋政權不僅外患不斷,而且時有內憂。劉義隆信任的兩個大臣,一個是劉湛,另一個是殷景仁,本是相當好的朋友,卻因權力地位改變而生猜疑。劉湛不甘心居於殷景仁之下,時刻想著如何取代他,並且動作頻頻,意欲殺之而不得。

劉義隆不僅不處置他,還刻意加以調和,埋此隱患於將來。

相關焦點

  • 北魏先後擊敗劉宋和夏,在北方獲得獨尊地位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自從劉裕奪了東晉的皇位,整個南方都在劉宋的控制之下,實力有所增強。雖然劉裕北伐最終未能成功,但也威名遠播。令北方的割據勢力也不敢輕視。
  • 北魏時期的蓋吳起義對當時的北魏和劉宋分別有何影響?
    而與北魏有滅國之恨的盧水胡建立的北涼後裔,遠走西域重新延續北涼並順利的被劉宋冊封。顯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劉宋希望盧水胡攪亂北魏自己好渾水摸魚北伐。盧水胡這個源於商朝、由多個民族雜糅在一起形成的部族,在漢朝時得到了中原王朝的冊封。東漢賜給盧水胡人「漢盧水仟長」印,並多次徵召他們參加對西域和匈奴的戰爭。
  • 劉宋的沒落之元嘉北伐
    南方被劉裕統一後不久劉裕逝世,中間發生變故最終劉宋交由他兒子劉義隆,在劉義隆苦心經營的「元嘉之治」後,於元嘉六年向魏要求歸還河南各地,聲稱否則要用武力奪取。當時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克夏國、大破柔然、徵滅北燕、降服北涼一統北方。於是兩國南北對恃,劉義隆發動的三次北伐,能否完成他父親當年的遺願呢?劉宋方面由於奪位之變劉義隆登基後翦除權臣,後又殺害檀道濟。
  • 劉宋元嘉第二次北伐失利,原因在於這3點,北魏決策抓住劉宋要害
    那麼為什麼劉宋先鋒軍的戰敗,快速變成了劉宋全局的戰敗呢?個人認為,這一次劉宋和北魏之間的戰爭,劉宋無論是從戰前準備還是說戰術抉擇,都完全處於下風,加上北魏雄主拓跋燾,利用了騎兵機動穿插的優勢,快速突進到長江沿線,直接打破了劉宋所有的軍事部署,贏得戰局主動。
  • 劉宋北魏為何爭鬥數十年?南北朝為何始終不能一統?權臣才是主角
    此後劉裕手握東晉朝政大權,為了鞏固地位,只有靠北伐才行。過去很多前輩北伐都失敗了,只要劉裕能夠帶領東晉王朝恢復昔日西晉時期的繁盛,那麼他的位置可就穩了。劉裕自此開啟了南徵北戰的歷程,他帶兵北上滅亡南燕,西進滅亡譙蜀、仇池。
  • 劉裕去世後,宋魏大戰,奠定北強南弱的格局 |兩晉南北朝史話連載16
    01、北魏崛起西涼王國成為北魏的第一個目標。421年,北魏滅掉它的鄰居西涼王國。西涼王國只22年。422年起,北魏即不停用兵。先把目標對準新興的劉宋,向南佔領大片土地,將邊境推進到淮河領域。427年,北魏轉而向西發展,進擊胡夏帝國,攻陷那個號稱永不會陷落的首都統萬城(陝西靖邊北白城子)。胡夏皇帝赫連昌逃到上邦(甘肅天水)。
  • 北魏為何始終無法渡過長江,而劉宋又為何不能問鼎中原?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劉裕,劉寄奴利用他數次北伐建立起的威望,逼迫東晉皇帝退位,建立了劉宋。而東胡鮮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也已經傳遞到了第二代,拓跋嗣手中。而一統天下到底有多難,南北對峙下的劉宋與北魏為何不能吞併對方?
  • 這有個規律:北魏與劉宋,帝王更迭幾乎神同步
    拓跋珪是北魏的開國者,公元386年,他趁著前秦崩潰的時機復立代國,不久後改稱魏王,此時的他年僅十五歲。接下來的十餘年裡,少年英雄的拓跋跬,對內對外兩手抓,一方面勵精圖治、推進改革,促使拓跋鮮卑從遊牧部落邁入封建社會;另一方面,親自四處徵戰,先後吞併賀蘭、鐵弗、高車、柔然等草原部落,其後擊敗雄踞中原的後燕、後秦,為後代統一北方夯實了基礎。
  • 封狼居胥只是夢:劉宋元嘉三次北伐,為何最終只能「倉皇北顧」?
    史稱劉宋。劉宋建國初,北方與其對峙的,除勁敵北魏外,還有北涼、西涼、西秦、夏、北燕五個割據政權。劉宋除佔有江南地區外,還佔有洛陽、虎牢、滑臺(今河南省滑縣)、碻磝(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四個重鎮,以及今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劉裕死後,政權雖一度動蕩,但劉裕之子劉義隆(宋文帝)即位後,內除權臣,勵精圖治,劉宋經濟繁庶,社會穩定,出現了被後世譽為「元嘉之治」的興盛局面。
  • 北涼張掖
    北涼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21年滅西涼,433年,沮渠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  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涼滅亡,北魏統一華北。
  • 北魏太武帝與南朝宋文帝的恩怨情仇
    宋文帝是407年出生,北魏的太武帝是408年出生;北魏太武帝是在423年11月登基,時年16歲,宋文帝是在424年八月繼位的,時年18歲,都可謂少年得志。宋文帝無愧於文的稱號,他治國是一把能手,在他在位期間,史稱「元嘉之治」。而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宋文帝就決定北伐。
  • 北伐推動中國中古南北統一
    與北魏並立的還有佔據關隴、河南的後秦,自立於青州、兗州的南燕,囊括嶺北、河套的赫連夏,割據遼西的北燕等諸多強敵。因此,北魏滅後燕後,距離完成統一北方的戰略目標還差很遠。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北魏派數萬大軍沿黃河布防。次年(417)劉裕滅後秦,劉裕南返後,留守關中的北伐諸將內訌,赫連夏趁機消滅劉宋軍隊佔領關中。
  • 劉宋:南朝中實力最強大的皇朝,為何未能統一北方
    劉宋是南北朝時期雄踞江南的皇朝,「七分天下有其四」,是南朝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皇朝。那麼劉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劉裕掌權元熙二年(420年),劉裕逼迫晉恭帝禪讓,建立劉宋,改元永初,自此中華帝國進入南北朝時代。三,對抗北魏
  • 柔然汗國的興亡:曾稱霸亞歐草原,可就是打不過同族的北魏王朝
    當時柔然衰落,於是選擇和北魏和親,北魏將西海公主嫁與吳提為妻,吳提也進妹於拓跋燾。不過柔然的和親也只是緩兵之計。439年,拓跋燾西徵北涼沮渠氏,這是北魏統一中原的最後一戰。而柔然則乘機進攻北魏首都平城。讓吳提沒有想到的是,北涼很快就滅亡了,也就只好趕緊麾兵北返。443年,拓跋燾再次對柔然發動了全面戰爭,柔然再次慘敗,吳提倉皇北逃,不久去世。
  • 一代天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何死於小太監之手?
    拓跋燾繼位,是為北魏太武帝。大赦天下。改革不合理的制度(規定),消除相互仇怨,打開糧倉,賑濟窮困百姓,黃河以南的很多災民相繼來歸附朝廷。北魏是鮮卑人建立國家,人口不多,經常受鮮卑柔然部落和西夏人欺侮。西有北涼,後秦和西夏。東有南燕、北燕。北有柔然。南有劉宋,他們正虎視眈眈,時刻想吞併北魏。拓跋燾知道,要想爭雄天下,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基礎。因而採取「息兵課農」政策。
  • 北魏:南北朝時最為強大的皇朝,為何未能一統天下
    北魏是北朝的第一個皇朝,也是東魏與西魏的前身。北魏實力強大,曾力壓劉宋,飲馬長江。由於柔然在北方的巨大威脅,使得北魏不能傾盡全力南下,只得與南朝長期對峙。那麼北魏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北魏建立北魏的前身是十六國時期的代國,338年由拓跋什翼犍在雲中郡建立,376年被前秦滅亡。
  • 前秦衰,後秦、西秦、西燕、後燕、後涼、北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慕容垂手下大將慕容農擊敗苻丕,慕容垂親自領兵與劉牢之對壘,並擊敗了劉牢之。劉牢之是一代名將,也有走麥城之時。苻堅手下兩員大將呂光(氐)和乞伏國仁(鮮卑),也在西北地區自立門戶。一個創建了後涼,一個創建了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