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全球總決賽獲獎喜報
2019年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全球總決賽於12月14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本屆丘獎於今年4月啟動,來自海內外700多支隊伍報名參賽,超過30多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應邀擔任決賽評委,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世界著名大學教授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經過兩天封閉式面對面的全英語交流和答辯,最終產生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六個學科各獎項(註:每學科金獎1名,銀獎1名,銅獎3名,優勝獎5名)。
今年11月,華南師大附中共九支隊伍經南方賽區選拔脫穎而出(均獲得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國內賽區一等獎)。
詳情見:晉級隊伍佔廣東3/4,列全國第一:丘成桐科學獎2019全球總決賽,我們來了!
經過學生不斷完善論文,老師多輪指導和多次模擬答辯訓練,他們在總決賽中用全英答辯,表現出色,一舉奪得「一金一銅三優勝四入圍」優異成績,入選總決賽的隊伍數量及獲獎質量名列全國名校之首!
▲ 華南師大附中參賽學生與指導老師在頒獎禮現場(部分)
獲獎情況
01/金獎
高二 1班:成果、徐遊新(生物類)
研究項目:昆蟲呼吸蛋白的分子演化。
指導教師:欒雲霞、羅宇立
02/ 銅獎一項
國 際 部:王越洋(生物類)
研究項目:北美芹素通過靶向HIF-1α及糖代謝抑制肝癌的發生發展
指導教師:孫林衝
▲ 學生獲獎證書
03/ 優勝獎三項
(1)▼
高二 5班:劉蕾(物理類)
研究項目:跑步者個體特徵和跑步習慣對足部力學響應的影響研究。
指導教師:申西芬、吳玖丹
(2)▼
國 際 部:嚴子漁、彭彥迪、範思齊(經濟金融建模類)
研究項目:中國民用航線網絡的測度以及相關實證研究。
指導教師:黃秉剛
(3)▼
國 際 部:陳兆君(數學類)
研究項目:圍長為4的Ricci-平坦圖。
指導教師:郝保國
04/ 入圍獎四項
(1)▼
高二 5班:李柏臻、林俊達(數學類)
研究項目:Sierpinski墊片的Hausdorff測度下界估算。
指導教師:申西芬。
(2)▼
高二 4班:黃伊喬、李璟欣(經濟金融建模類)
研究項目:A Study of Driving Factors of House Price Base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指導教師:黃華林
(3)▼
國 際 部:盧宇迪(化學類)
研究項目:Sequence-based QSAR study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CE inhibitory dipeptides as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指導教師:謝程亮
(4)▼
國 際 部:張亦涵(物理類)
研究項目:鋼琴彈奏方法與琴音聲學特徵的相關性研究。
指導教師:謝菠蓀
▲ 丘成桐先生與我校金獎獲獎學生成果、徐遊新合影
我校師生還在12月15日參加了2019丘成桐科學論壇,在論壇中聆聽了包括丘成桐、唐本忠、Samuel D. Bader、Wilfried Schmid等一批在國際科學界享有盛譽的知名科學家演講,並與他們交流學習,機會非常難得,收穫頗豐。
▲ 學子變身為科學家追星一族
在此,特向我校以上獲獎同學表示熱烈祝賀!對他們的校外指導老師及校內指導老師楊曉安、羅宇立、黃華林、申西芬、吳玖丹、黃秉剛等老師,對生物、物理、數學、政治科組、高二年級組及國際部表示熱烈祝賀和感謝!感謝學校及有關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 指導老師在和學生一起進行項目研究
部分參賽同學的感想
這次參加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我們的團隊非常幸運地獲得了生物獎的金獎。這是我們從來沒有敢想過的結果,看到手機上通知結果的未接來電時甚至完全沒有往這個方面想。在這樣的比賽中,運氣總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結果也往往不可預測、出乎預料。正因如此,我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將我們能夠做好的事情給做好,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的收穫的分量並不比最後的獎項要小。進行研究和撰寫論文時,我們合理分工、互幫互助,克服了各種困難;準備pre時,我們反覆修改,理清思路;準備問辯時,我們閱讀大量有關文獻,不斷挖掘自己的知識盲區、鍛鍊自己的口語。既然有著很大的偶然因素,我想我們也仍然有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對其它選手所展現出的非凡氣度和才能也發自內心地欽佩和感到不足。
不會忘記對著詞典一篇篇刷文獻的艱難和同時對自己所研究的內容理解越來越深的成就感,不會忘記對稿子仿佛脫口就能說下去的熟悉感,不會忘記成功將自己想說的話用英文清楚表達出來的激動,不會忘記一次次面對提問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會忘記一次次互相補充時感受到的團隊的力量,不會忘記在晚宴上所有人所流露出的真摯的讚賞、欽佩和鼓勵。感謝學校的大力支持,感謝老師們的辛勤付出,也感謝家長們和同學朋友們不斷的鼓勵和陪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2019年丘成桐獎,將是畢生難忘的一段珍貴回憶。
——成果
這一次我和成果作為一個團隊參加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的比賽,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無比珍貴與難忘的經歷。去年,在得知了有這樣一個內容為科學研究的比賽時,我就很感興趣,對如何去探索未知十分好奇。而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新的東西:從一開始閱讀文獻了解有關昆蟲呼吸蛋白的知識,再到學習如何使用各種用於數據處理的軟體與網站,以及摸索如何撰寫論文。為了準備比賽而做的研究,已讓我們受益匪淺,而在有幸進入半決賽以及總決賽後,更是從研究內容展示的準備中得到了演講能力的提升,還參與了三次本來只在大學畢業前才有機會參加的論文答辯。這對我們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是難能可貴的鍛鍊與考驗。最後,十分幸運的,我們獲得了金獎。但是這次比賽我最大的收穫,還是這整個比賽過程給我帶來的知識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與拓展。
——徐遊新
從初賽審核到半決賽入圍,再到總決賽,真的特別意外。站在舞臺上領獎的人,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無從知曉他們在背後付出的汗水。在追逐丘獎的路上,縱使有許多艱辛,可最難能可貴的是參賽的經歷,是那份發自內心的執著。我們也漸漸明白,丘獎的意義不再是那份獎狀和沉甸甸的水晶,而是當我們步入了科學的世界而後向我們敞開的那片廣闊的藍天。就如丘成桐先生說的:「科學的世界中,還有更多的未知領域等待著你們去探索。」最深的感謝:不虛此行,未來可期。
——劉蕾
這次的比賽雖然沒有取得想像中的成績,但也不虛此行。在論文創作,經濟金融建模的過程中 也確實提前學習到了很多大學論文的知識。在會後與學術圈大佬的溝通中了解到,我們論文的實踐性、學術性都是有較高水平的,但是創新性不足,以及只注重實證分析而沒有將其與實際數據融合解讀在得出具體結論,這些確實是論文的硬傷。這也導致答辯中的一些不足和遺憾。加上本身選題內容也有些過於空泛,雖然可以拓寬學習,但難以深入研究。在準備的時候也學到了很多。本來難以接受的結果現在看來也是一場不一樣的歷練吧。接下來要好好專注學習啦!
——黃伊喬
「做一名頂尖的經濟學家很困難 但很有趣」。短短幾個月,我們翻閱了上百篇文獻,運用了上萬的數據,跑了上千次模型,此次丘獎不但激發了我們的潛能,也讓我們對經濟金融建模對學術有了全新的認識。過程很累很艱苦,但一切都值得。此外,丘獎晚宴是學術交流的盛宴,短短的幾次和頂尖院士交流讓我發覺:學術是神聖的,也是有趣的。復旦大學王誠教授說,「每個經濟學家都要有自己個風格 你們的風格很好 以後千萬不要懷疑自己改變自己」,讓我又有多一份理由堅定的走下去。
——李璟欣
來源:華南師大附中教學處 校科技創新指導小組 編輯:衛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