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四個東移」之下中國企業家要上升為全球性...

2020-12-12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張海妮 每經編輯 杜宇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屆峰會邀請超過400+家優秀上市公司、高成長公司、證券基金機構高管及國內外頂尖經濟學者、投資大佬齊聚一堂,以新的發展視角,圍繞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機遇、「十四五」時期中國各領域規劃熱點話題,剖析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把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宏觀論壇上,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發表了題為《雙循環經濟新發展格局給企業發展帶來歷史新機遇》的主旨視頻演講。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提出,現在「四個東移」已經出現了。「四個東移」會帶來更多的大型商務活動、專業活動以及學術活動。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遇。

此外,還有理念的問題。中國企業家以前是站在國內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後要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怎麼進行搭配,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把全球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資本、技術、人力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配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建 攝

以下為魏建國演講實錄:

現場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魏建國。按原計劃我應該到深圳來參加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但是今天由於突發事件我來不到深圳,只好通過視頻來跟大家分享。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主題是雙循環經濟格局,將給廣大中國企業家帶來歷史性的新機遇。

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未來也有可能上升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對於這樣一個經濟體,非常重要的就是充滿活力的細胞。中國能夠通過雙循環得到哪些歷史性的機遇呢?大家看到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都是改革開放以後進入我們整個產業的供應鏈,而且通過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勤奮、苦幹,突出表現在創新方面,通過這些優秀的品質成長為中國本土的企業家。但是僅僅是中國本土企業家,現在看來已經不夠了,所以說雙循環的新的經濟格局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歷史機遇就是將使一大批——成千成萬的中國企業家上升為全球性的、國際性的企業家,這一點我相信有很多同志會同意我的意見,這個判斷基於下邊的理由。

大家看到雙循環的經濟格局提出以後,有很多的解釋。我認為有幾種誤判需要我們清晰地認識到。

有一些人認為,雙循環經濟格局是因為我們在疫情當中,我們的一些關鍵的技術、核心的零部件,包括晶片,包括一些成套設備被別人卡脖子了,因此我們現在國內的一些產業鏈、供應鏈就中斷了,採取這個措施就是臨時性的應對措施。不是!我認為這是一個中國經濟發展整體的重大決策,它可以管我們中國經濟20年到30年,它是我們下一個經濟發展的一條總路線,所以這個誤區大家一定要搞懂。

雙循環經濟格局會對我們整體的、新的全球化出現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家看到疫情當中反對全球化的回頭浪,即使是疫情過後仍然會有一段時間,有人說多長,我估計短則兩三年,長也要四五年了,認為本國經濟產業整個空心化,失業人口增加,包括一些收入差距加大,整個的商品費用提高,都歸罪於全球化。其實,應該看到全球化使每個國家的邊際效應發揮得很好,過去美國提出全球化,美國是最大受益者,而恰恰相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貿易的受害者,所以在這個範圍內我們應該看到,那個時候全球化發展蓬勃,各國的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給各國都帶來了好處。

如果要說全球化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與時俱進不足,而不能「把全球化當做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裡面裝」,這是不對的。新的全球化必定會在疫情過後出現,這個全球化會更加包容、更加平和、更加合作、更加共贏、更加雙方、多方互益的,是平衡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建 攝

這個全球化不像以前僅僅是經濟、貿易、投資、金融,這個全球化是一個以數字經濟、雲計算、5G、機器人帶來的進步,這個進步比原來的多了很多,我們中國的企業家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況,要儘快抓住這個機遇。

很多人跟我說你所講的疫情過後出現四個「東移」,現在疫情沒有過去,四個「東移」就已經出現了。確實這四個「東移」就是疫情過後大批的現代技術高端服務業將東移來華。比如說石油在中國廣東260噸的乙烯生產,這個是全球最大的。比如德國的巴斯夫,它是以機器化工聞名的,它在本部建立了第一個發展基地,第二個建在了中國,也是投資100多億。還有特斯拉,我的歐洲朋友告訴我,特斯拉已經把4000輛車發往了歐洲,也就是未來奧地利、德國、法國、這些歐洲國家都會收到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還有大眾、華晨寶馬,日本、韓國的投資都在加大。

第二個「東移」很明顯,那就是技術東移,隨著機器製造、現代服務業東移。

接下來是資本和人才。有消息報導現在很多日本青年想到中國來創業,還有一些世界級企業,紛紛在中國創辦公司。

隨著這四個「東移」,它還會帶來更多的大型的商務活動,大型的一些專業活動、學術活動,還會帶來大家都看到的我們的時尚、文體、會展,中國企業家在這個時候怎麼從原來的基礎上,從中國本土企業的視野上升到全球視野,以後你在中國展覽,那就是在國際展覽。

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遇,我覺得要非常重視這個機遇,那就是理念。我們中國企業家經常站在中國這個角度、中國方位、中國市場考慮這個問題,以後我們要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把全球生產要素,也就是土地、資本、技術、人力還有我們的高科技結合起來,能夠達到一個最佳的配置。謝謝大家。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魏建國:「四個東移」已經出現,一大批中國企業家將上升為國際性...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宏觀論壇上,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發表了題為《雙循環經濟新發展格局給企業發展帶來歷史新機遇》的主旨視頻演講。  魏建國提出,包括技術、資本、人才等在內的「四個東移」已經出現。
  •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疫情過後,全球貿易增長點將東移到中國
    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徵程」與「乘風破浪啟未來」為上下篇章,聚焦2021經濟趨勢,探討新消費與大健康等熱門話題。在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就備受關注的外貿發展帶來主題演講,他判斷,雙循環格局下未來國際貿易將出現三大變化:全球貿易增長點將東移到中國;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將成為全球外貿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外貿雙循環起來以後,中國將進入許多市場並擁有產品的定價權。
  • 魏建國在獨角獸大會上預言:未來中國將有更多像馬雲一樣的企業家
    7月10日,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出席由中國商業聯合會與天九共享集團聯合主辦的「第352屆中國獨角獸商機共享大會」時表示,疫情後中國獨角獸企業將憑藉4個方面超過美國,並且向與會企業家分享了以上這句曾經送給馬雲的話。
  • 聚焦|全球產業東移 將給中國會展業帶來新發展機遇
    11月28日,在廈門舉辦的2020廈門國際會展周(以下簡稱會展周)峰會開幕式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視頻演講提出,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球會展業將東移來華。魏建國以《國際會展疫情過後東移來華,你做好了準備了?》為題,闡述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經濟格局下,中國「十四五」期間將朝著更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邁進。
  • 中央提出積極考慮加入CPTPP,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加入高水平區域...
    針對上述問題,12月18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會議釋放三大信號NBD: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劃出了8項重點任務,請問,這8項重點任務有哪些特點?
  •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就疫情經濟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制將開啟...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世界上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提出雙循環制的發展格局,必須具備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和日益增長的消費潛力。魏建國先生關於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撰寫分析文章,供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讀者參考。正文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工資低利潤比紙薄,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四個東移,製造業能抓住嗎?
    近日走出去智庫(CGGT)特約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的「後疫情時代,世界與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的主旨報告中,就針對當前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疫情過後,中國將大力進行供給側改革,並打造世界最佳營商環境。
  • 疫情後不是產業鏈轉移,而是全球外貿增長點東移、而且移到中國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12月18日騰訊·原子智庫主辦的「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給出了他的觀點:第一、全球貿易增長點將東移到中國;第二、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將成為全球外貿發展的重要引擎;第三、中國外貿雙循環起來以後,中國將進入許多市場並擁有產品的定價權。
  • 魏建國: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將有好轉
    【解說】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公布後,心憂者有之,坦然者亦有之。四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會怎樣?經濟形勢會變好還是更糟?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說,憑藉多方面利好因素支撐,2020年經濟形勢將有所好轉。
  • 魏建國:率先復甦的是中國市場而且勢頭很足
    當前國內的疫情形勢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國外依舊不容樂觀,目前從全球汽車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市場的率先復甦給全球經濟創造機遇。德國寶馬7月7日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了汽車業的新格局。2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量為212617輛,同步增長17%。同期,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分別下降了40%和46%。
  •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
    商務部原部長、海協會原會長陳德銘近日獲聘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這是他離開海協會後在高校擔任的第二個職務,2018年4月陳德銘卸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2018年5月26日陳德銘出任南京大學特聘教授。據清華新聞網6月24日消息,6月21日,陳德銘博士清華大學教授、臺灣研究院院長聘任儀式在工字廳東廳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出席並向陳德銘頒發聘書。
  • 魏建國:加入高水平區域經貿協定,可倒逼國內改革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答。會議釋放三大信號Q: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劃出了8項重點任務,請問,這8項重點任務有哪些特點?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3個信號:第一,「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一定要以新發展格局、新理念入手,8項任務幾乎都圍繞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展開,這一點與過去有區別;第二,改革的目的是朝著更高質量經濟發展的目標前進;第三,突出高水平對外開放,並且強調,要通過發揮國家體制機制的作用來解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問題
  • 魏建國:雙循環是中國戰略再定位,是未來二三十年經濟總路線圖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系統闡述了他的看法。魏建國認為,「雙循環」格局並非中國短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被動選擇,而是中國在中長期內主動推動的戰略再定位。
  • 掌賺科技榮獲「中國最具投資合作價值母嬰社交新零售平臺」!
    本屆活動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誌社、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市場觀察》雜誌社、《發現品牌》欄目組、人民日報社旗下《市場報網絡版》品牌強國▪自主品牌優選示範工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
  • 中國品牌•向陽而生丨教育行業先行者,行動派攬獲三大獎項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會上,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在他看來,中國品牌的軟肋在於急於求成,即不是通過科技創新彎道超車,而是靠流量、規模發展,「這是一條歧路,沒辦法走下去」。他認為,中國品牌建設一定要把誠信、初步印象作為根本,不要採用大量電視、網站、媒體等轟炸式營銷,要依靠企業本身,深入人心,用質量說話;
  • 廣東外貿反彈:11月出口增10.7% 民企7個月正增長
    (圖片來源:中新社)廣州《南方日報》報導,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北亞經濟圈吸引全球供應鏈東移,高端的產業、技術、資本、人才、服務正在向中國聚集。廣東外貿發達、製造門類齊全、供應鏈條恢復暢通,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東移」機遇,搶佔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