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本是尋常物,卻因蘊含其中的文化積澱變得不尋常。杭州王星記的扇子如法國的路易威登品牌一樣,是中國一直以來的奢侈品,還被選為皇家貢品,也一直是藏家青睞的珍品。
杭州是我國的制扇名城,南宋以來就有不少制扇藝人會集於此。1875年,王星斎在杭州清河坊創建王星記扇莊,至今已有145年歷史。王星記的制扇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首批傳統工藝產業振興項目。
王星齋的創業機會,來自一樁珠聯璧合的婚姻。錢部記扇子作坊附近,周葉文弄內有家貼花制扇的工場,作坊主陳益齋一家都是貼花高手,專門為舒蓮記扇莊加工製作高級泥金扇,業務較旺。陳益齋見王星齋手藝好,人能幹,有心招為女婿,將長女陳英許配給他。這陳英自小跟父學習制泥金扇,對扇子貼花、灑金技藝精益求精們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制扇能手。
王星齋與陳英喜結良緣後,在父輩的幫助下就在附近扇子巷開了一家制扇小作坊,奉行「精工出細活、料好奪天工」信條,製作的扇子精巧而風格獨特,投放市場後很快被爭購一空。隨後,夫妻倆在杭產油子扇的基礎上推出面向廣大市井百姓的黑紙扇,又大受市場歡迎,被稱為「一把扇子半把傘」。就這樣,王星齋的扇作坊憑藉其精良的做工及獨特的工藝,在眾多店家中脫穎而出。
繼黑紙扇之後,王星齋陸續將前輩所開發的杭扇品種都傳承下來,並在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大膽走出杭城,挺進上海灘城隍廟,開設出外埠第一家季節性扇莊。期間,精工細作的黑紙泥金花式扇,因其做工精湛、富麗大方成為進宮朝廷的「貢扇」,由此名聲日益擴大。到了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王星齋趁熱打鐵挺進北京,在京城楊梅斜街開設「王星齋扇莊」。隨後又陸續在上海、天津、瀋陽、濟南、成都等地開設扇莊分號。王星齋扇莊迅速異軍突起,與舒蓮記、張子元並駕齊驅,成為杭州扇業的三大名莊之一。
清宣統元年(1909年),王星齋之子王子清子承父業。1929年,王子清註冊使用了寓意三星高照的「三星」商標,並在杭州太平坊開設規模為四開間門面的商鋪,正式掛牌「王星記扇莊」,不惜重金大做廣告宣傳。同時,借杭州舉辦首屆西湖博覽會的良機,挑選各類精緻名扇參加競賽,斬獲白紙扇雕刻一等獎,並在展銷會上接到了國外大商行兩年的訂貨單,外銷業務自此打開。至民國二十四年(1936),王星記扇莊已搶佔大部分市場,取代舒蓮記,一躍成為杭城扇業之首。
隨著時代的發展,王星記的扇子從最初具有清涼解暑的使用功能轉變為一個工藝品、一個文化符號。2010年12月,王星記中華老字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在杭州運河邊開園。在這個創意園裡,人們既可以在扇文化陳列館飽覽天下美扇,也可以在加工車間體驗制扇的工藝流程,感受扇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了打開市場局面,王星記扇莊適時開發了檀香絹面扇,繪以西湖風景,並以西湖名勝「西冷」、「玉帶」、「雙峰」為名,一時間暢銷上海灘。此外,王星記扇莊還創製白紙扇、白骨絹扇,烏竹絹扇和戲曲舞蹈用扇、名人書畫雕刻扇等,採取薄利多銷,爭搶扇子市場。
1944年,王星記扇莊出品各類扇子一萬四千四百把,並在《浙江商務報》有「品質兼優、式樣新穎、中國第一、歷史悠久、環球馳名」的商業廣告,打響「天下第一扇」名號。此時,王星記扇子的扇骨已有象牙、玳瑁、檀香、烏木、紫檀、湘妃竹、水磨竹、桃絲、珊瑚、虎皮等十四種。經過長期發展,王星記扇子日漸精緻,成為當時國內質量最好的一檔精品扇。
戲劇界名人都紛紛到王星記扇莊定製演出用扇。京劇大師梅蘭芳演出《貴妃醉酒》時用的象牙泥金牡丹花卉扇,就出自於陳英之手。著名越劇演員袁雪芬,在演出《梁山伯與祝英臺》時,使用的也是王星記製作的全本黑紙泥金扇。
1952年5月,舒蓮記等扇莊資不抵債倒閉後,王星記扇莊成了杭扇碩果僅存的代表與傳承,王星記扇子也成為杭扇的替代名。
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工業文明、科技進步的發展對傳統制扇業帶來了很大衝擊。一把黑紙扇八十六道工序,生產周期長,產品利潤薄,與其它高科技行業相比經濟效益低下。如此,王星記扇廠人才紛紛跳槽。衰落引發了技藝流失,不少傳統工藝後繼無人,產品市場沒有競爭力。無奈,1990年,王星記扇廠與「天工藝苑」商場聯營,實行「以工促商、以商扶工」的前店後廠生產經營模式。然而,1994年1月30日「天工藝苑」一場大火燒毀了王星記扇廠的全部廠房和原材料。在這危難時刻,王星記扇業人不離不棄,堅守陣地,找廠房、找市場,開展生產自救。
面臨新的挑戰,王星記扇廠的上級主管部門和領導十分重視杭扇發展,急需找一位勇於擔當、且懂技術、會管理的領導者來挑起扇廠發展重擔。就這樣,經考察和選拔,1976年進廠的第四代檀香扇傳人孫亞青女士被推到了領導崗位。孫亞青帶領職工勇於拼搏,攻克艱難,終使王星記扇廠瀕臨破產的困境中起死回生。
2000年,杭州王星記扇廠引入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星記),實施了以產權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和市場化運作的機制改革,孫亞青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作為王星記扇業新一代掌門人,孫亞青大力實施產品、經營和文化創新三大舉措,促進王星記扇子這一老產品煥發出新的活力。
2000年至2010年期間,王星記技藝人才輩出,新品精品迭出,每年斬獲國家級金銀大獎10多項。同時,制扇藝人們還代表中國民間工藝遠赴法國、希臘、日本、阿曼、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扇面藝術表演和文化交流。王星記扇子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升溫,年產銷從400多萬元一路飈升到1700多萬元,年利潤扭虧為盈,各類榮譽紛至踏來。
王星記每年上市新品佔總銷售額的35%,精品連年獲國家、省市級工藝美術、旅遊商品大賽金銀大獎,成為政府部門和大公司的對外禮品首選。獲得上海世博會、杭州國際休閒博覽會特許生產商資格。尤其是近年,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企業專利產品達50件,軟體著作權2件,2014年被認定為杭州市企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充分體現文創與科技融合的競爭力。
王星記,受到黨和國家、省市級政府領導高度關注,受到國內外知名人士的青睞,受到媒體聚焦,受到社會各界和大眾的追捧。
六大國家級榮譽光環,鑄就「中華名扇」品牌:
中國傳統手工制扇業唯一的「中華老字號」
制扇技藝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傳承基地稱號
企業擁有中國扇藝界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及一批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
此外,企業同時擁有七大省市級榮譽光環:浙江省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省名牌產品、浙江省知名商號、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杭州市社會資源國際旅遊優秀訪問點。
從傳統生產到旅遊對接,從產品營銷到文化營銷,老字號王星記在不斷超越自己,努力打造具有國家級能量和影響力的創新企業,成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老字號品牌中品質領先、銷售領先、文化領先的龍頭企業,將這一中華老字號品牌打磨光亮,耀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