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逼好未來自曝財務造假?

2020-12-22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36氪經授權發布。

文/關渡

編輯/水笙

瑞幸咖啡自曝22億財務造假後,好未來也自曝了。

4月8日,中概股好未來教育集團發布消息稱,在內審過程中發現某一員工可能與外部供應商合謀、偽造合同,錯誤誇大了「輕課(Light Class)」的銷售數據。

在官方口徑裡,好未來方面表示這是「自發披露」,事實上好未來是可以不對外公布的,此次涉及到的業務雖然佔總營收的比例不大,但好未來需要對投資人負責。

但顯然,在瑞幸事件發生以後,大部分審計機構比以往更為嚴謹和緊張。此時選擇自曝,可能是好未來權衡局勢做的決定。

「自曝的導火索,最大的可能是審計機構發現問題後,企業內部啟動了自查程序。」教育行業分析師林立告訴連線Insight,好未來2020財年年報公布的時間在4月23日左右,德勤已經進場,「因為如果企業真的出現了問題,審計機構的合伙人是無限連帶責任的。」

根據好未來發布的公告,「light Class」的業務銷售總額,在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約佔好未來總收入3%~4%。據好未來財報顯示,2020財年的前三季度總營收約為25億美元左右,粗略估算,這部分涉及造假的銷售額不低於7500萬美元到1億美元。

據《晚點LatePost》報導,學而思輕課業務從2018年開始運營,目前To B業務為輕課貢獻了主要營收,銷售人員把課程賣給電信運營商,電信運營商嵌入IPTV(網絡電視)中再轉售。而此次員工造假事件就發生在了To B業務領域。

受此消息影響,好未來4月8日盤後最大跌幅超28%,盤後跌去6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超400億元。

作為教育行業的老大哥,好未來的造假消息,影響了外界對整個教育行業的信心。再加上跟誰學遭到做空機構對其財務造假、刷單虛增學生人數的指控,一時之間,一眾教育股跟著下跌。

學而思的課堂,圖源學而思公眾號

4月8日美股收盤時,新東方跌2.4%至112.54美元,跟誰學跌6.10%至30.47美元,有道跌6.53%至18.89美元,流利說跌8.79%至3.010美元。

在這一場由好未來引發的行業地震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為何教育行業成為了數據造假的重災區?

01 好未來造假始末

涉及造假的輕課業務,並不是好未來的業務重點。

2018年上線的輕課業務號稱三輕,「輕難度、輕付費、輕服務」,但並不叫座。

好未來的優勢在於教研,而輕課業務則是面向1-6年級小學生的在線教育產品,課程跟隨官方教材,幫助學生預習、複習,相比於學而思培優的建立分校直營、課內知識課外提升,輕課顯得更為輕量化。

輕量化的課程同樣意味著目標用戶的需求不高。一名好未來員工告訴《財經》,2019年上半年,由於業績一般,公司一度希望將輕課與學而思網校業務合併,但後來輕課的業績突然變好了,就取消了合併計劃。

迅速增長始於開始To B業務之後,To B業務佔到了整個輕課收入七八成以上。

輕課在好未來內部的成長過程,一度有些「漂泊」。在好未來業務線裡,輕課曾經因為調整,在其中三大事業群和集團中臺都待過,並且經歷了從To C至To B的轉型過程。

頻繁的調整顯得輕課的地位有些尷尬,直到輕課進入OTT領域。

在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學而思輕課總經理姜欽提到,學而思輕課將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拓展了APP(小屏),智能硬體(中屏)及IPTV,OTT(大屏)多重教育服務場景。即藉助電視屏幕下沉至三四線城市,觸達更多學生。

「輕課可能是好未來做家庭場景的敲門磚。家庭場景是很多教育公司想要拓展的、但是卻一直沒有特別成熟的模式跑出來,這也印證了為什麼之前輕課的處境比較尷尬。」林立分析道。

學而思輕課APP界面

而造假正是發生在銷售人員把課程售賣給電信運營商的過程中。

《晚點LatePost》報導提到,涉事人員是輕課的核心銷售負責人,在去年TO B業務開展後,輕課達到一定體量被納入內部審計範疇,近期公司例行進行404合規審計,內審人員發現有一大筆的應收帳款未收回,聯合監察部門進一步調查後發現是合同造假。

輕課業務對好未來集團的營收貢獻並不大,但這一消息的曝出,卻讓好未來這塊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層灰。

02 為什麼不得不自曝?

2018年6月13日,渾水曾經做空過好未來,矛頭直指好未來涉嫌以欺詐性的手段誇大了收入與利潤率、以及或涉及兩項虛假交易。

受此影響,好未來股價盤中跌幅一度達到15%,截至當日收盤,好未來股價報收於41.110美元/股,跌幅收窄至9.95%。

遭遇做空的好未來彼時強硬地回應:報告中存在大量錯誤、無依據的猜測以及惡意解讀。

而如今,好未來為什麼不得不自曝,甘願承受28%的跌幅?

在市場整體質疑中概股的時候選擇自曝,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之前的企業面對做空,做法都是咬死不承認,這對好未來來說也不會是太大的壓力。企業不是特別有必要去自曝,應該是存在審計或者其他方面的外部壓力。」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連線Insight。

教育機構不像實體零售,可以通過蹲點數訂單和錄像等實地調研方式來分析數據是否有造假。做空教育機構並不容易,想從財報裡看出端倪難度更大。

2012年,渾水公司做空新東方成為其為數不多的失敗案例,渾水指出新東方線下門店經營存在將加盟當直營、毛利率60%以上是虛報等問題,被新東方一一反擊,下跌的股票也因俞敏洪拉來大佬購入的背書而回升。

林立告訴連線Insight,據他了解,通常來說,審計的風險預警觸發線大約在5%,原則上審計會抽查95%以上的憑據,以保證沒審計部分不會出現重大影響。

「按照5%的觸發線來看,和好未來爆出來的虛增收入佔比比較相近,儘管金額對於好未來而言不大,但審計如果出具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企業的影響更大,而且會觸發證監會的審核。」他如此分析。

若審計機構出具有保留意見的報告,即是明確了對企業財務數據上的持疑。

好未來的審計師,從IPO以來一直都是德勤,它的謹慎,則與瑞幸造假引發的資本市場對中概股造假的關注有很大關聯,瑞幸事件的惡劣影響,讓審計機構不得不更加慎重。

前車之鑑也比比皆是。

2001年,安然曝出財務問題被立案調查,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而為其提供財務報表審計的安達信會計事務所,曾是當時的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因安然造假案被罰款50萬美元,並且被禁止在5年內從事業務。

實際上,在有罪判處的兩個月前,安達信總部已經宣布退出審計行業。

03 教育行業,數據造假橫行

這已經不是教育公司第一次被曝出數據造假。

2018年7月,據北京商報報導,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從事在線兒童思維訓練的「成長保」在新一輪融資中,因投資機構在盡調時發現,其營收數據中有「刷單」現象,而導致投資終止。

在2019年,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時表示,已經完成C+輪的海風教育也被曝存在數據造假行為。

從初創企業,再到獨角獸乃至上市公司,教育行業的數據造假現象屢禁不止。

國金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吳勁草在接受未來網採訪時提到,一級市場尚無比較規範的審計制度,因此早期階段投資人不太關心具體數據的真實性,企業為給投資人或潛在投資人交差而進行數據造假的情況在網際網路行業較為常見。

造假背後,好未來目前的處境並不樂觀。

從財報來看,相比於前兩年的高增長率,好未來2020財年前兩個季度淨利潤皆處於虧損狀態,合計虧損2170萬美元,直到第三季度才實現扭虧為盈。2020財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下滑97.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好未來前三季度在營銷上花費6.09億美元,同比增長75.3%。

據36kr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7月份,當年的暑期營銷戰中,包括學而思(好未來旗下業務)、猿輔導、掌門1對1(掌門優課)等十多家教育公司的廣告投放總額達到30-40億人民幣。

在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之後,線下課程無法順利開展,原先的線下課程紛紛轉移線上,並且多家企業推出免費課程來提高留存率,「不收費對企業的成本壓力很大,這樣的趨勢可能持續到暑假。」林立認為。

由於獲客成本高,C端客戶的利潤正在被壓縮。而B端業務,則成了很多公司的進軍方向。但也正是TO B 業務,成為了造假的重災區。

「To B業務也就是大單,從粉飾財報的角度來說更加容易。」上述業內人士告訴連線Insight。

To B造假的操作手法比To C業務容易很多。以購買網課為例,如果一門課程售價兩萬元,要做到1億的銷售需要5000個客戶,但是如果是To B業務,只要做了合同,就可以把兩萬元的實際銷售額做到一億。

好未來在中概股飽受質疑時,自曝輕課業務數據造假,看上去是現階段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不過,對於其他想在今年上市的教育企業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美國市場對於中國在線教育股的認可門檻可能會因此拉高,如果有企業想要趁今年的行情上市,可能對他們來說不太友好。」林立說。

(根據受訪者要求,林立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自曝財務數據家醜,好未來意在「棄車保帥」?
    《財經》新媒體 花子健 王和洋/文 舒志娟/編輯 瑞幸「自曝家醜」僅一周後,好未來也因自曝引發股價大跌。4月8日美股盤後,好未來教育集團(NYSE:TAL)發布公告稱,在例行的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了某些員工在銷售新推出的輕課中存在不當行為。
  • 跟誰學CEO陳向東回應財務造假:很愕然 誠信從沒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跟誰學CEO陳向東回應財務造假:很愕然,誠信從沒變新京報訊(記者 陳維城)最近中概股誠信備受考驗,北京時間4月2日晚,瑞幸咖啡宣布,發現公司去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
  • 好未來自曝員工虛增銷售數據,分析師:自曝總比審計發現好
    《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 王小貝/編輯2020年開年以來,中概股震蕩不已,繼瑞幸之後,又一中概股自曝數據造假。北京時間4月8日凌晨,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好未來(NYSE:TAL)發布公告稱,在公司例行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員工造假銷售額。
  • 自爆造假、獲巨額融資,2020年的好未來刺激又坎坷
    好未來設立1億元專項基金,學而思網校向全國用戶推出校內同步免費直播課,意外之喜擴大學而思在下沉市場影響力。 2、繼瑞幸咖啡自爆之後,好未來也自曝員工營收上造假,在新推出的"light class"業務中,一名員工與外部供應商串通,偽造合同和其他文件,虛增銷售額,好未來股價因此大跌。 3、為搶奪暑假檔客源,在線教育巨頭火力全開。
  • 瑞幸自爆22億財務造假,到底誰才是幕後造假受益者?
    瑞幸咖啡自曝22億流水造假,美股盤前一度跌超80%。開盤後,瑞幸咖啡股價就觸發熔斷機制,隨後在40分鐘內觸發了 6 次熔斷,最終瑞幸咖啡當天股票從前一日的26.20美元暴跌至6.40美元,跌幅75.57%。瑞幸稱,此事系營運長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交易。目前相關人員已停職。
  • 數據造假持續數月,為何瑞幸、好未來們直到現在才得以曝光?
    記者 | 周伊雪14月以來,瑞幸、好未來等美股上市公司接連曝出財務數據造假問題,讓中概股的聲譽跌入谷底。瑞幸自曝從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公司COO劉劍及部分下屬員工從事不當行為,有22億元收入涉及虛假交易。
  • 自曝財務造假22億,瑞幸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會否引發中概股信任危機
    店員告訴記者:「受財務造假消息影響,上午的工作變得特別忙,出現大量訂單堆積,但從下午3點左右起,情況開始好轉。」誰是財務造假的「罪魁禍首」?瑞幸在公告中指出了「財務造假」的罪魁禍首——營運長(COO)劉劍。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至少有6個疑問待解:瑞幸咖啡為何要財務造假?為何要自爆?為何營運長劉劍被推上前臺?事件對安永、中金將造成什麼影響?瑞幸咖啡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對中概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1、為何財務造假?瑞幸咖啡公告顯示,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負責監督對截至去年12月的合併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的內部調查。
  • 「跟誰學」被指財務造假、虛增學生人數!盤後跌逾11%
    科技先生4月8日訊,在線教育美股上市公司跟誰學(GSX.NYSE),發布了2019年財報,作為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後,第一家發布財報的中概股公司,跟誰學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根據財報,跟誰學2019年財務數據十分亮眼,淨利潤暴增10倍。財報顯示,2019財年跟誰學的淨收入為21.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2.3%;實現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2.9億元人民幣,相較2018年的2557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10倍!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兩月後:中概股遭獵殺
    渾水高級副總裁Zach Kouwe對36氪表示,除了進行財務分析,渾水也和很多熟悉跟誰學的人員進行了訪談交流。這些爆料正在和即將出現在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中。伴隨著漂亮的財務數據,跟誰學股價從去年夏天上市時10.5美元的發行價,僅八個月時間裡,就一路拉升到46美元。
  • 瑞幸董事長回應22億元財務造假:無論調查結果怎樣 將承擔應有責任
    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5日 消息:瑞幸咖啡 4 月 2 日發布公告,自曝在 2019 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偽造了大約 22 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該事件無疑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瑞幸造假牽出SEC要禁止中概股上市?本質是審計底稿問題
    在瑞幸咖啡自曝22億元財務造假,好未來自曝造假,及跟誰學、愛奇藝相繼遭遇做空後,做空機構渾水創始人卡爾森·布洛克放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惡行更難藏身,股市可能很快迎來一大波醜聞。「當融資趨緊時,這種壓力總是會使欺詐無處遁形。隨著長達11年的牛市接近尾聲,我認為將有大量欺詐行為被曝光。」
  • 1.8億美元和解金並不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調查的終點
    瑞幸咖啡隨後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公司與SEC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公司將持續配合監管。不過,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波依然暗流湧動。瑞幸咖啡投資者訴訟的境內外代理律師們對新浪法問指出,此番和解並不意味著瑞幸咖啡未來不會再受到美國證券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 4月危機公關盤點:同因財務造假惹爭議,愛奇藝與瑞幸誰更勝一籌?
    文|知微數據 2020年4月,多家企業及個人深陷公關危機:天貓總裁疑似出軌;海底撈復工後漲價;愛奇藝前有「公祭日內容不當」,後「被質疑財務造假」;同樣因財務造假導致股價暴跌的瑞幸咖啡;羅志祥周揚青分手;小米副總裁常程發布低俗營銷文案;中國銀行原油交易穿倉;李國慶搶公章事件......面對負面輿論,誰的公關效果更好?
  • 愛奇藝被做空、好未來暴雷!中概股風波不斷,是真有實錘,還是「渾水...
    瑞幸咖啡20億財務造假風波未平,4月7日晚,美國有做空機構對知名中概股愛奇藝下手了!稱其涉嫌通過會計手段虛增營收和誇大用戶數量等,消息發布後,愛奇藝股價一度閃崩,跌超12%。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乎同一時間,著名的培訓機構好未來自爆"家醜",稱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內部員工數據造假,隨後好未來股價暴跌。短期內,多家國內在美上市企業遭遇做空的事件引起市場不少猜想......
  •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
    2020-12-14 18:27:02來源:FX168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標準】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
  • 財務造假300億,罰款60萬,康美拿了誰的免死金牌?
    這份處罰比起瑞幸的22億造假帶來的後果簡直不值一提,投資者借爹媽的股票帳戶打個新股都要被罰50萬元,而康美藥業如此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只罰了60萬元,甚至都不用退市。更為諷刺的是,康美藥業處罰結果的第二天,公司股價竟然一字板漲停。而同樣遭遇的瑞幸咖啡,復牌首日卻暴跌36%。
  • 證監會通報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調查處置工作情況 擬對兩關聯公司信披...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吳曉璐今年4月,瑞幸咖啡(LuckinCoffeeInc.)自曝財務造假,受到廣泛關注。根據國務院金融委關於對資本市場財務造假行為「零容忍」的精神要求,證監會會同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依法對瑞幸咖啡境內運營主體、關聯方及相關第三方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同時根據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跨境監管合作機制安排,配合美國證券監管部門開展跨境協查。7月31日,證監會表示,目前,上述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 跟誰學再回應財務造假:數據有記錄 異常會致邏輯不自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跟誰學再次回應財務造假:所有數據都有記錄,任何異常會導致邏輯不自洽北京時間4月9日19時,紐交所上市公司跟誰學(GSX)召開了投資者溝通電話會,披露了詳細財務數據。中概股近日出現集體危機,跟誰學曾在2月被做空。
  • 財務造假退市成退市新規的致命短板
    不過,從內容來看,退市新規仍然存在著不少的短板,而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更是退市新規致命的短板,一些垃圾公司、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甚至變得更難了。退市新規取消單一退市指標,新增組合財務指標,這是被某些輿論津津樂道的。實際上,這將讓垃圾公司更加成為不死鳥了。按照現行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虧損3年、4年就會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