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兩年培養鄉村廚師近3400名 烹出創業夢 香飄致富路

2020-12-12 南方新聞網

啟動機器預熱、倒入米漿、調整米漿流速……端午前夕,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長彬村貧困戶陳偉生正在家中熟練地操作粿條機,半小時不到,近30斤冒著熱氣、飄著米香的成品粿條出爐。

「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後,我學會粿條製作技能,現在平均每天產銷粿條四五百斤,一天下來能掙幾百元,日子越過越踏實。」陳偉生笑著說。

自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潮州以「十大名廚、百名高級技師、千名高技能人才、萬名從業廚師」為目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並建立多校聯合培養機制,全面培養烹飪人才和鄉村廚師,激發了鄉村脫貧致富內在活力。

 貧困戶創業全程有人「護航」

「打工的日子不太穩定。」陳偉生說。今年初,因為疫情,在汕頭打工的陳偉生收入減少。

正當焦慮的時候,陳偉生偶然在市場看到粿條攤檔的生意火爆,他想起村裡沒人做粿條,便萌生了製作粿條創業的念頭。這個想法得到了駐村工作隊大力支持,幫他報名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協助購買粿條機。學到「手藝」的陳偉生每天做十幾斤粿條分給街坊鄰居試吃,經過半個月實踐,他調製出了自己的配方。

開張第一天,陳偉生不敢多做,帶了30多斤粿條出門售賣。沒想到,僅半個小時就賣光了,這讓他信心倍增。第二天,他把產量提高到200斤,不到一個上午也都被搶購一空。如今,陳偉生的粿條已漸漸有了名氣。「我很幸運,創業全程有人護航。」陳偉生說,「除了自己賣,以後還想批發給更多人,機器還未開足馬力呢。」

在長彬村,像陳偉生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貧困戶陳義鑫開牛肉丸店生意紅火,貧困戶陳榮海的潮汕砂鍋粥店不乏客源,貧困戶陳木君在長彬生活市場經營熟食店,成為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長彬村落實落地,在發掘傳承潮菜文化的同時,促進貧困勞動力高質量就業創業,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

全力打造技能扶貧「高地」

作為脫貧攻堅標兵村,長彬村獲得省人社廳專門安排資金,建設長彬就業扶貧基地和「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該項目將聚焦實施技能培訓質量幫扶,全力打造技能扶貧「高地」。

「目前,長彬村就業扶貧基地和『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已完成立項、報建、設計等工作,正在籌備開建。」省人社廳駐新圩鎮長彬村工作隊黨建指導員許澤剛說,該項目將採取「培訓+經營」的模式,集「培訓、展示、烹飪、營業、住宿」等功能於一體,提升貧困戶人員和其他村民的勞動技能,預計每年培訓「粵菜師傅」「農村電商」等技能人才300人次以上。

此外,長彬村還注重發掘培育特色典型,突出當地特色、注入文化內涵,目前已培育了特色點心店1家,特色牛肉丸店1家,特色餐飲店1家。一道道精美的粵菜中,品的是美食文化,繪的是鄉村振興,圓的是「粵菜師傅」心中的脫貧致富夢。

打造美食名村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潮州乘著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東風,全面實施品牌提升、人才培養、標準化建設和產業化建設「四大工程」,以潮州菜為媒,努力爭當廣東省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排頭兵和生力軍,更好地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截至目前,潮州已建立包括3個省級「粵菜師傳」培訓基地在內的25個培訓基地,通過集中培訓、定點培訓和拉網式培訓等方式「送技下鄉」,培養潮州菜鄉村廚師近3400名。

牛肉粿條要怎麼煮、寸金白菜要怎麼做……在制定菜品標準方面,潮州採用「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專家名廚」的綜合評價機制,先後修訂發布104個潮州菜團體標準。

去年,潮州市還先後舉辦江東鎮竹筍文化節、文祠鎮楊梅節、鳳凰鎮美食節等一系列特色美食主題活動,迅速帶旺一批美食旅遊路線,使潮州成為美食旅遊「熱搜」城市。

通過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潮州正努力發掘一批有鄉村文化內涵、旅遊功能完善、美食特色鮮明的美食名村,著力打造潮州市「十大美食名村」,實施「一村一店一菜」工程,著力打造「潮州菜+旅遊」產業化新模式,助推「農家菜」「農家樂」產業鏈發展。

■數讀

●近兩年來,潮州以「十百千萬」為目標,大規模開展潮州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累計近7000人參與潮州菜烹飪技能培訓。

●潮州市統籌整合高校和培訓機構資源力量,建立多校聯合培養機制,兩年來共培育潮州菜烹飪人才3300多名。

●近兩年來,韓山師範學院共開設18個本科班,培養烹飪本科學生540人。潮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共開設24個學歷教育班,培養潮州菜師傅873人。

南方日報記者 鄭淼鑫 洪禮慧 通訊員 洪志濱

相關焦點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中新社茂名12月22日電 題:「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作者 梁盛 梁晶晶廣東僑鄉信宜市轄下有一條旺同村記者連日來在旺同村採訪了解到,該村現有200餘名廚師,他們以美食為媒,讓旺同村走出一條「香噴噴」的脫貧致富路。旺同村位於信宜市區東郊,村內有「旺同人家」和「同旺餐飲」兩家農家樂,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品嘗到傳統的隔水蒸雞、茶油香雞和釀魚扣等特色菜式,還有木薯餅、艾籺等傳統特色小吃。
  • 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同時,一朵朵茉莉花也成為了當地鄉親們的「致富花」,更成為六合區打造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從「歌紅花不紅」到「借花成網紅」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兩年前,在金牛湖街道的支持下,「新農人」萬廣軍創建了茉莉園,目前已種植12個品種,3萬多株茉莉,讓金牛山告別了「只聞歌聲少見花」的歷史。同時,一朵朵茉莉花也成為了當地鄉親們的「致富花」,更成為六合區打造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
  • 「涇陽創業明星」李文平:服裝加工撐起群眾就業致富夢
    近幾年來,全縣廣大創業者紮實向上,奮發有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促進了涇陽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近日,由縣融媒體中心和人社局共同開辦【創業明星】專欄 ,展播他們的創業事跡,樹立典型激勵先進,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陝西斯盾服裝有限公司經理李文平的創業故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西屯鎮:姚文科的創業致富路
    2012年10月,他毅然放下在西安創辦的企業回到家鄉,重頭開始,帶領著更多的貧困家庭走上致富道路…… 打工萌生「創業夢」 1966年,姚文科出生在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裡,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一直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殘疾的身體,在母親的幫助和鼓勵下,長期堅持訓練。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致力於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穩定的致富門路,更著重於把其中的優秀人才培養成為園區、合作社、鄉村的致富帶頭人。並注意對這些優秀人才培養提高,使他們儘快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領頭雁。培養提高素質的方法,一是傳承教育,二是激勵提高。傳承教育的方法,除定期開展黨的方針路線和富民政策教育外,突出進行行業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
    2020-05-30 10:2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從「歌紅花不紅」到「借花成網紅」返鄉創業,「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兩年前,在金牛湖街道的支持下,「新農人」萬廣軍創建了茉莉園,目前已種植12個品種,3萬多株茉莉,讓金牛山告別了「只聞歌聲少見花」的歷史。同時,一朵朵茉莉花也成為了當地鄉親們的「致富花」,更成為六合區打造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
  • 大廚從全國各地回鄉創業,河源這個「廚師專業村」,真香!
    家鄉發展,讓歸巢的燕兒絡繹不絕,該村不少廚師陸續回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一股新生力量。下屯廚師們用勤奮努力、拼搏奮鬥換來安居樂業,也成為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從下屯村到一線城市外省廚師跟著學會了河源話改革開放初期,廚師職業非常吃香。「我1986年去深圳,一開始就是在外面打工做幫廚。」
  • 鄉村服務官:鄉村振興的潮州探索
    鄉村服務官:鄉村振興的潮州探索  未來5年將選聘、培育1000名鄉村振興弄潮兒,破解興村人才困境  「讓世界愛上單叢茶,大家快來看……」近日,獲聘為首批潮州鄉村服務官的藍澤敏在鳳凰鎮畲族村茶園基地舉行了一場直播帶貨活動。
  • 仁懷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新華網
    通過評選表彰學習標兵、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愛崗敬業模範等先進典型,以及舉行桃花藝術節、農民豐收節、「十佳美食」評選活動等,凝聚黨群合力,增強幹事創業熱情,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    培育鄉土人才 唱響鄉村振興「前進曲」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2020-11-05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7-28 11:41 四川新聞網宜賓7月28日訊(趙晨希  李松澤)「有路就是錢。」
  • 鄉村振興|閻良「小油坊」「榨」出好日子~
    菜籽油在中國有千年的歷史給廚師創造了施展技藝的舞臺給大眾舌尖增添了無窮美味濃鬱的香氣能時時勾起兒時的回憶在閻良>就有一家生產純純菜子油的油坊還未靠近,香氣已隨風飄來……小油坊「榨」出好日子金黃的「油坊」兩字在亮紅色背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還沒走進老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油坊,就聽見榨油機隆隆作響,濃濃的菜油香味沁人心脾
  • 廣東雲浮2020鄉村遊系列活動落幕
    遊客在「淘薯」中獲得了樂趣,農戶豐收的自產番薯被搶購一空,不僅腰包鼓了起來,還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雲城區前鋒鎮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深挖本土特色農業產業,積極探索「黨建+產業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番薯種植,把番薯產業打造成為鄉村特色優勢產業,探索出一條切合自身發展的特「薯」之路。
  • 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 在綠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遊的致富路
    雖然受到持續降雨影響,然而今年6月在陶家崗舉辦的第三屆脆桃採摘節仍然大獲成功,「很火爆,人很多,桃子賣了近20萬元,利潤也有差不多10萬元。」陶文平說。「集體經濟+鄉村旅遊」的致富路陶文平是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一組鄉村旅遊發展的帶頭人之一。
  • 2020年雲浮市鄉村旅遊季系列活動圓滿落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以培養培訓為重點,加快推動建設烹飪院校、烹飪專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訓體系,並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將各地鄉村粵菜美食與鄉村旅遊景點、民俗文化等資源結合,為餐飲旅遊引導流量,推動形成「粵菜師傅+旅遊」就業創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 青海黃河岸畔:藏香豬引出致富路 鄉村遊帶來好生活
    中新網青海貴德12月19日電 題:青海黃河岸畔:藏香豬引出致富路 鄉村遊帶來好生活  作者 祁增蓓  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河西鎮瓦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徐德鋒是一位獨居老人,年關將至,徐德鋒剛剛拿到今年養藏香豬的3000元收益。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和「蕨麻豬」,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細嫩的肉質著稱,頗受市場青睞。
  • 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針對目前農村青年
  • 湖南衡東:土菜碗裡飄出產業「香」
    衡東土菜,香飄三湘。衡東土菜以「土」聞名,注重綠色健康和生態自然。炒好土菜三件寶,調味米酒黃貢椒,葷菜講究茶油燒,這是當地廣為流傳的土菜配方。黃貢椒展示。 衡東縣委宣傳部供圖近年來,隨著衡東土菜知名度不斷提高,黃貢椒逐漸走出農田,成為家喻戶曉的土菜「配角」。
  • 樂陵鐵營鎮:「鄉土人才」爭當群眾致富「領頭人」
    這個從池塘走出來的「土專家」,如今已經成為群眾致富的「領頭人」,用勤勞的雙手帶領著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窮則思變 小泥鰍敲開「致富門」孫連軍出生於鐵營鎮西堡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一家老小靠著傳統農業生活。1983年參軍退役後,為了方便照顧年邁的父母,孫連軍選擇返鄉繼續與土地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