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機器預熱、倒入米漿、調整米漿流速……端午前夕,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長彬村貧困戶陳偉生正在家中熟練地操作粿條機,半小時不到,近30斤冒著熱氣、飄著米香的成品粿條出爐。
「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後,我學會粿條製作技能,現在平均每天產銷粿條四五百斤,一天下來能掙幾百元,日子越過越踏實。」陳偉生笑著說。
自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潮州以「十大名廚、百名高級技師、千名高技能人才、萬名從業廚師」為目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並建立多校聯合培養機制,全面培養烹飪人才和鄉村廚師,激發了鄉村脫貧致富內在活力。
貧困戶創業全程有人「護航」
「打工的日子不太穩定。」陳偉生說。今年初,因為疫情,在汕頭打工的陳偉生收入減少。
正當焦慮的時候,陳偉生偶然在市場看到粿條攤檔的生意火爆,他想起村裡沒人做粿條,便萌生了製作粿條創業的念頭。這個想法得到了駐村工作隊大力支持,幫他報名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協助購買粿條機。學到「手藝」的陳偉生每天做十幾斤粿條分給街坊鄰居試吃,經過半個月實踐,他調製出了自己的配方。
開張第一天,陳偉生不敢多做,帶了30多斤粿條出門售賣。沒想到,僅半個小時就賣光了,這讓他信心倍增。第二天,他把產量提高到200斤,不到一個上午也都被搶購一空。如今,陳偉生的粿條已漸漸有了名氣。「我很幸運,創業全程有人護航。」陳偉生說,「除了自己賣,以後還想批發給更多人,機器還未開足馬力呢。」
在長彬村,像陳偉生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貧困戶陳義鑫開牛肉丸店生意紅火,貧困戶陳榮海的潮汕砂鍋粥店不乏客源,貧困戶陳木君在長彬生活市場經營熟食店,成為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長彬村落實落地,在發掘傳承潮菜文化的同時,促進貧困勞動力高質量就業創業,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
全力打造技能扶貧「高地」
作為脫貧攻堅標兵村,長彬村獲得省人社廳專門安排資金,建設長彬就業扶貧基地和「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該項目將聚焦實施技能培訓質量幫扶,全力打造技能扶貧「高地」。
「目前,長彬村就業扶貧基地和『粵菜師傅』技能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已完成立項、報建、設計等工作,正在籌備開建。」省人社廳駐新圩鎮長彬村工作隊黨建指導員許澤剛說,該項目將採取「培訓+經營」的模式,集「培訓、展示、烹飪、營業、住宿」等功能於一體,提升貧困戶人員和其他村民的勞動技能,預計每年培訓「粵菜師傅」「農村電商」等技能人才300人次以上。
此外,長彬村還注重發掘培育特色典型,突出當地特色、注入文化內涵,目前已培育了特色點心店1家,特色牛肉丸店1家,特色餐飲店1家。一道道精美的粵菜中,品的是美食文化,繪的是鄉村振興,圓的是「粵菜師傅」心中的脫貧致富夢。
打造美食名村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潮州乘著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東風,全面實施品牌提升、人才培養、標準化建設和產業化建設「四大工程」,以潮州菜為媒,努力爭當廣東省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排頭兵和生力軍,更好地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截至目前,潮州已建立包括3個省級「粵菜師傳」培訓基地在內的25個培訓基地,通過集中培訓、定點培訓和拉網式培訓等方式「送技下鄉」,培養潮州菜鄉村廚師近3400名。
牛肉粿條要怎麼煮、寸金白菜要怎麼做……在制定菜品標準方面,潮州採用「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專家名廚」的綜合評價機制,先後修訂發布104個潮州菜團體標準。
去年,潮州市還先後舉辦江東鎮竹筍文化節、文祠鎮楊梅節、鳳凰鎮美食節等一系列特色美食主題活動,迅速帶旺一批美食旅遊路線,使潮州成為美食旅遊「熱搜」城市。
通過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潮州正努力發掘一批有鄉村文化內涵、旅遊功能完善、美食特色鮮明的美食名村,著力打造潮州市「十大美食名村」,實施「一村一店一菜」工程,著力打造「潮州菜+旅遊」產業化新模式,助推「農家菜」「農家樂」產業鏈發展。
■數讀
●近兩年來,潮州以「十百千萬」為目標,大規模開展潮州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累計近7000人參與潮州菜烹飪技能培訓。
●潮州市統籌整合高校和培訓機構資源力量,建立多校聯合培養機制,兩年來共培育潮州菜烹飪人才3300多名。
●近兩年來,韓山師範學院共開設18個本科班,培養烹飪本科學生540人。潮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共開設24個學歷教育班,培養潮州菜師傅873人。
南方日報記者 鄭淼鑫 洪禮慧 通訊員 洪志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