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選股,技術選時,大家好,我是@波段老牛劉開斌
昨晚美股漲跌不一,形成震蕩為主的走勢;我們市場今天也基本以震蕩為主,早盤低開,整個上午維持縮量小震蕩,到下午收盤,上證指數收出了縮量陰十字星。
今天,老牛想聊聊外盤:
大家知道,美國疫情依然非常嚴重,確診已經超120萬例;但這段時間,美股走勢卻非常不錯,一個典型的「v」型反轉,納斯達克指數一度離歷史最高點只有10%左右,這簡直算是重回牛市了。
也正因為如此,老牛覺得,美股這個「超跌反彈」真應該是差不多了,難道在疫情還這麼嚴重的背景下,美股還要創歷史新高不成,所以正常來講,美股超跌反彈應該告一段落,後市大概率的步入震蕩回踩,或者說二次回踩的過程中。
如果美股後市進入二次回踩,我們市場該怎麼看呢?
從短期走勢來說:
目前我們市場的走勢,在回踩2758點之後,形成了一段小加速;這段小加速雖然顯得強勢,但量能始終沒有有效放大,所以老牛估計,這就是30分級別的一段行情,按目前反彈5天的時間看,這種級別的反彈隨時就可能結束了,從K線看,還能稍微支撐一下,或將再衝高一下,但上漲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一旦這段小加速結束,自2646點開啟的反彈就會結束,意味著接下來會迎來一段較長時間的震蕩調整,所謂的類似美股的二次回踩。中期走勢來講:
雖然老牛認為,震蕩回踩大概率會發生,但下跌空間有限;原因是,疫情我們控制住了,和國外不一樣;同時我們此次反彈力度不夠大,所以壓回的空間也不會大,所以中期築底的大格局仍需要時間,我對中期市場築底醞釀大機會的總體思路依然不變。
如此大盤,該怎樣尋找匹配的策略?
老牛認為,基於目前這種震蕩築底的大格局依然沒有明顯改變,所以比較貼合操作的策略,肯定依然是「中短結合」的策略。
一部分真正低估的價值股,龍頭股,依然適用中長期持股為主;而對於市場階段熱點和機會,適合短線波段為主;比如和疫情相關的,和新基建相關的等等。
爆炸新聞!美國商務部擬允許華為參與5G標準建設!
說到這個新基建,昨天晚上出來一個爆炸性消息,路透社表示:美國商務部擬允許華為參與5G標準建設!
為啥美國突然又改變立場了?
說白了,不是不想打壓,是沒辦法!之前的做法損害了美國企業自己的利益,他們感覺自己吃虧了,也影響到標準制定相關業務,要知道,5G標準制定是通過3GPP標準組織來做的,華為一直在裡面,屬於主導標準核心,所以排斥華為,就沒法搞5G!
因為這個事情,昨天美國華為的供應商,已經先漲為敬!美光科技、高通、英特爾、威騰電子、臺積電等漲勢不俗;今天我們市場中的華為相關概念也是逆勢上漲。
短期來說,這些股票的上漲更多的是受到消息的刺激,但是從中長期來看,華為產業鏈也是未來非常大的投資機遇!
我們知道,在在3G/4G 時代,過去十年,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孕育了整個產業鏈的飛黃騰達,而僅僅A股上就有數十家公司藉此成為十年十倍的股票。
風水輪流轉,4G時代看蘋果,5G時代看華為,但作為一家非上市公司,投資者想要參與華為的相關投資機會,只能從其產業鏈入手,我們可以期待,華為產業鏈未來也有望成為下一個蘋果產業鏈,甚至產生出更加強勢的股票。
華為產業鏈上,我們基礎股票池中也有相關股票,比如合力泰,就是華為FPC等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長信科技,也是華為屏幕模組供應商,為華為P/Mate/榮耀/Nova等系列提供全面屏模組,而且這兩隻股票在科技股當中,估值都是相對比較低的公司。當然,大家也可以去把握華為產業鏈上其他優秀公司的機會,主要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其一是給華為手機供貨的零部件廠商;其二是上遊的半導體廠商;其三是材料和設備廠商。這裡面具體有哪些公司,大家可以在回復666,領取華為產業鏈的相關公司名單。
除了華為產業鏈之外,後市還有哪些方向值得我們後市多關注?
這裡有一個最新數據,機構在上個月調研的數據,數據顯示:
剛過去的4月份各大機構通過網絡等調研了337家公司;其中185家公司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行業上看,包括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在內的大消費以及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的泛科技股大受機構青睞。
所以像我們之前一直反覆強調的幾個行業板塊,生物醫藥、食品飲料、電子科技類股票,是機構近期非常重視的對象。
對於大醫藥板塊,短期受疫情的影響業績方面會表現得比較好,其實長期來看,也是一個牛股輩出的行業,業績的確定性也比較好;
對於消費股,出口受阻之後,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行業將繼續受益;包括我們之前提到的新基建領域,像新能源汽車、環保等等,這些產業趨勢都是後市必須關注的投資方向。
當然,個股的選擇,大家還想要下點功夫,但萬變不離其宗,價值思路選股,技術選擇買賣點仍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擅長,也只能拿著部分低估龍頭,耐心堅守,其實這種方法,雖然顯得笨了點,但長期看,不見得不是好方法。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
本文觀點由劉開斌(執業編號:A0600611010012)編輯整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買賣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