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還未從第一波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完全復甦,第二波疫情已悄然來襲。
然而,各類市場此時卻表現各異,釋放出不同信號:股市一路高歌,反映出全球經濟將蓬勃發展;債市低迷,暗示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匯市則波動愈加劇烈。
這些衝突的信號讓投資者感到無所適從,但不少華爾街人士開始漸漸適應,並相應地調整投資策略。
這是市場的一次艱難轉變。毫無疑問,這一切的核心是美聯儲為振興經濟所做的努力。投資領域出現了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政策應對時的曙光,但這一次,從股票、債券到貨幣,人們感覺風險可能更高。-新加坡SAV markets首席策略師Shyam Devani
來源:英為財情
MSCI的指標顯示,其成分股公司明年的市盈率超過19倍,創下自2002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以來的最高紀錄。而與此同時,令人擔憂的是,數百萬人正因這場被聯合國稱之為二戰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危機而失業。
Devani認為,「坐擁全球儲備貨幣的美聯儲正在購買從政府債券到公司債的各種債券,正是美聯儲讓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了上漲。當人們對疫情的長期影響有明確認知時,就會出現轉折點。」
股價扶搖而上,最高點還未到來?
華爾街一些投資者認為,現在還未到股市最高點。
「央行和政府挹注資金,將使市盈率維持在高位,我們將不得不採取行動,」 AMP Capital駐雪梨的動態市場主管Nader Naeimi表示,「市盈率與流動性過剩有關。」
樂觀人士認為,公司盈利可能會反彈,以支撐估值,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持這種看法。例如,聖約資本(Covenant Capital)的基金經理Edward Lim已將其對股市的評級下調至中性,並對更多的黑天鵝事件保持警惕。
短期國債收益率跌進谷底,收益率曲線將繼續陡峭化?
作為全球最大、最活躍的債券市場,美國國債市場很大程度上受到美聯儲政策影響。美聯儲承諾每月至少支出1200億美元購買資產,並可能恢復1940年代控制收益率曲線的政策,這些都令短期公債利率接近歷史最低點。
與此同時,對經濟正常化的預期導致對10-3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押注增加,這使得從美銀到摩根史坦利的策略師們紛紛建議進行所謂的更趨陡峭收益率曲線的交易。
Merian Global Investors駐倫敦的固定收益主管Mark Nash正密切留意該策略,因為在該策略下,長期債券收益率的攀升速度要快於短期債券。
Nash說:「我們對這種水平的長期債券感到緊張。當經濟回溫,人們相信不會受到新一波疫情影響時,就會再次開始拋售美國國債。」
疫情捲土重來,外匯市場波動加劇
與此同時,外匯市場的波動正再度抬頭。這再次表明,疫情形勢突變令人擔憂,但經濟的復甦給人帶來希望,讓投資者難以抉擇。
這一點在澳元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澳元在3月份跌至18年低點,隨後在三個月內反彈了28%。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駐倫敦的貨幣策略師Jane Foley說,發達經濟體的貨幣通常不會出現如此劇烈的波動。
Foley稱,澳元在今年仍有大幅下跌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重新調整對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澳元可能再度下跌0.60美元。
結語
當病毒停止肆虐,人們對如何定價資產達成共識,市場就可能回歸到正常狀態。根據美聯儲的利率政策預測,我們可能要等到2022年。不過,好在的是市場一般都會領先於經濟。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Robert Mead表示,「現在人們都在感到振奮。隨著我們度過這個階段,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別將會擴大。」
來源:彭博
美股情報員 | yolanda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