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
在外打工時,有陣子跟兩三個女孩子一起合租,條件不怎麼好,水龍頭也沒有熱水。
一個冬天的夜裡,我看到女孩晨晨在用涼水洗被單,勸她先別洗。我說幫她燒些熱水摻著再洗,以免感冒。
她卻不以為然地說:「沒事,我抵抗能力好,不容易感冒!」
我欲言又止,雖然還是默默燒了開水,但晨晨嫌麻煩沒有用,任自己的雙手泡在冷水裡好一陣子才洗完了那些被單。
雖然是南方,但是屋裡又沒暖氣,是那種乾冷乾冷的感覺,晨晨呢,真在當晚感冒了。
同住的另一個女孩小琴,第二天早上發現晨晨躺在被子裡瑟瑟發抖,於是給她請了假,又拿來自己的被子給她蓋上,倒了開水泡了感冒衝劑給晨晨服下。
晨晨一臉感激地對小琴說謝謝,我沒忍住插嘴說:「看吧,昨晚讓你別用冷水洗,你不聽……」
話音還沒落,就看到晨晨不太高興的表情掠過臉龐,我急忙打住了。
想起平時的自己何嘗不是如此,熬夜時,朋友勸說快睡,不然身體不好。
聽的時候一般也就禮貌附和,但過後不以為然、依舊會隨心所欲地熬夜。
結果自己要是睡不好就會偏頭痛,第二天痛時,根本想不起那個提醒自己別熬夜的人,感謝的只是那個給自己買藥的人。
跟朋友相聚喝酒時,母親總提醒別把酒喝多了,不然胃不好受。
聽了多半也是嘴裡答應該著「知道了」,行為上當成耳邊風。
敞開喝多後、胃痛到去看醫生。感謝的又是為自己治病的人或藥物,卻不是提前提醒自己的母親。
生活裡,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
比如我們吃什麼只圖當時愉悅,或是生活習慣上隨隨便便,看到一些養生的東西也不以為然。
有人說「XX不能多吃」,也嫌對方囉嗦,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耳朵聽進、一個耳朵出,完全不放在心上。
真正因為亂吃喝生病進了醫院,才知道害怕,把身體交給醫生,在他們處理到自己健康後、心裡才會充滿感激。
其實轉念想想,要是我們一開始就聽了那些預防和提醒,是不是就不用承受這些後來的病痛?
情感關係上也一樣,我們年少時,喜歡上一個人,要為那個人付出許多。
父母擔心兒女因此不幸福,父母是過來人,多半也能看出那個人並不靠譜,不值得託付終身。
可是再怎麼提醒兒女、話語也像是滾過荷葉的水珠,了無痕跡,起不了任何作用。
兒女還會因此厭煩,會反擊,會覺得父母不懂愛情。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那衝動和付出是愛情、還是以為是愛情。
反正是不撞南牆不會回頭,非要依自己的嫁了或娶了,後來發現那個伴侶真的很不靠譜,人品有問題,隱藏了許多給自己帶來傷害的陰暗面。
失戀帶來的疼痛,婚姻破裂後的修復,都需要有人陪伴安慰和幫助。這個時候可能不是父母,只是朋友,只是專業機構。
走出來之後,回到父母身邊時,可能會覺得內疚,卻不會感激他們曾經給過自己提醒。
有些人甚至會反過來責怪父母,怪他們當年不說好聽的,不報好希望,怪他們一語成讖不吉利……
其實,我們如果當初就感激父母為自己把關,感激他們為自己的幸福出謀劃策,是不是人生就會順遂許多、情路就會安穩許多呢?
可我們總在忽視預防,忽視提醒和勸告,到事情發生後,來感激那個解決掉這份已經產生的問題的人。
如果我們明白「預防重於善後」這個道理、並從此將其放在心上實施的話,是不是就少了許不該發生的壞事情,比如生病,比如受傷……
應該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去面對那些事先提醒勸告我們的人,那類人有時候可能會讓你覺得囉嗦或厭煩,但他們的存在,有時會比事情發生後為你解決問題的人重要的多。
因為你懂得在最初感激提醒、聽信勸告,就不需要後來解決你難題的人出現了。
你若是怕「被提醒就接受」會錯誤,也可以自己當時就去多方論證一下。
比如父母提醒你那個人不行,你可以不那麼叛逆地跟他們做對,而是悄悄留個心去考驗發現一下那個人。
不急著跟他確定關係,或許你就能早早發現,他不是真的愛你,只是有利可圖,或是他人品很有問題,你得早跟他一刀兩斷。
只需要你多一點「虛心接受」的意識,多一點耐心去校檢那些提醒是否正確,你就能從許多勸告裡獲益。
或許有了這樣的態度,就能免於走上錯誤的道路,免於面對更壞的結局,免於做出讓自己將來十分後悔的錯誤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