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載耕耘鑫梅初綻 香溢新區行穩致遠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五載耕耘鑫梅初綻 香溢新區行穩致遠

  2020年11月28日,南京銀行江北新區分行迎來五周歲生日,作為第一家進駐國家級江北新區的分行級金融機構。該行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參與新區「兩城一中心」建設的重要金融力量。

  截至2020年11月末,南京銀行江北新區分行資產總額357億元,存款總額超過390億元,較成立之初增長近3倍,貸款總額超過230億元,營業網點數量由4家增加到10家。連續多年獲得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人民銀行政策情況A級,轄內機構多次榮獲「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千佳文明單位」「江蘇省青年文明號」「南京市國資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南京市巾幗文明崗」「南京市平安金融示範單位」稱號。

  金融活水澆灌實體之花

  該行堅持創新轉型,用綜合化金融服務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緊跟新區規劃,深耕主導產業。不斷加大對區域內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主導產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發起設立南京江北新區產融中心,配合新區打造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搭建多邊交流和項目合作的平臺,更好地促進新區金融和產業的集聚發展。打造「燎原計劃」,成為專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品牌,形成政、銀、企互聯互通的生態圈,全方位支持新區經濟發展。

  設立專營機構支持小微企業

  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理念,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積極運用省市級風險分擔產品,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的投放。深化專門服務於科技型小微企業的「鑫智力」品牌,今年以來已累計向近215戶初創初成長型科技企業發放貸款超14億元。積極響應「應延盡延」工作要求,靈活運用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切實幫助受困企業渡過難關。截至11月末,小微貸款餘額48億元,較成立之初規模翻了兩番。

  差異競爭彰顯分行品牌

  該行圍繞「政務金融、產業金融、科技金融、零售金融、自貿區金融」塑造經營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把握江蘇自貿區設立契機,成立南京銀行江蘇自貿區南京業務中心。在自貿區第一批20項改革試點經驗中,「鑫聯稅」案例成功入選,成為入選的3項金融案例之一。

  結合轄內支行客群特徵,進一步轉變網點經營模式,提高網點產能,探索網點特色發展道路,分別打造「政務服務、醫療健康、集成電路、自貿區金融、綠色金融」五類特色支行,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家園文化凝心聚力

  該行創建 「強服務惠民生」黨建品牌,開展「一支部一特色」創建工作。每年對浦口區星甸街道山西村、湯集村、新金社區、大廠街道等地貧困村民開展定點幫扶,累計捐贈扶貧款項48萬元。長期堅持開展「大愛江北·捐資助學」系列活動,為江浦高級中學、浦口龍山學校等9所學校的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多次與街道、社區和客戶單位開展黨建結對共建。該行大力倡導家園文化,多措並舉加強員工心理關懷、工作關懷、生活關懷和成長關懷,建立員工家庭聯繫制度,常態化開展各類員工興趣小組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發展氛圍。

(文章來源: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穩字當頭 行穩致遠
    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2020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會議發布的新聞稿,29次提到「穩」字。
  • 中證報頭版:五個「全面」護航創業板行穩致遠
    來源:網易財經綜合【中證報頭版:五個「全面」護航創業板行穩致遠】截至目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已有23家IPO企業註冊生效,其中,18家已完成網上網下發行。
  • 馬漢智: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馬漢智: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2020-06-17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安立法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定海神針
    大灣區之聲熱評丨國安立法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定海神針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法律草案鮮明表達了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長久以來,反華勢力肆意抹黑「一國兩制」,與亂港分子沆瀣一氣、相互呼應,妄圖將香港變成對中國進行分裂、顛覆活動的「橋頭堡」。
  • 內需助力「雙循環」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不僅在目前穩定經濟基本盤中發揮支撐作用,而且在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中也要發揮關鍵作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將日益凸顯,也將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 高考模考作文|湖北11校聯考名師範文《浮躁易失路 行穩可致遠》
    他們紛紛發言,有人說,才高致遠;有人說,行穩致遠;有人說,經歷風雨,才能致遠……假如你在這堂課上參與討論,你會闡述怎樣的看法?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五載耕耘 「微」來可期
    五載耕耘 「微」來可期 2021-01-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訊|行穩致遠·天譽置業品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 來六十八中的N個理由 | 行篇: 英才匯聚,行穩致遠
    這裡,能者為師,有教無類,辦學條件一流,桃李樹下自成蹊  這裡,海納百川,多元兼容,和合共進促發展,茵茵芳草碧波揚  每一幀畫卷,都伴你成就青春的夢想  秋冬春夏,伴隨著四時的運行  行穩方可致遠  這裡行穩致遠,面向未來。巍巍學府,苒苒風華。
  • 持心若水 行穩致遠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加油,行穩致遠!股市與生活,不可偏廢,好的心態才能有更多可能,放下一些過去,再不成長就真的要老去了!願你,一切安好。——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放大經濟行穩致遠「向新力」
    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需要以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帶來更為強勁的「向新力」。新力量激活新泉源,新泉源帶來新脈動。今年以來,儘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我國始終堅持危中尋機、穩中求進,不斷找尋新的突破口,開闢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實現了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速達到4.9%的逆勢扭轉、轉正上揚。
  • 戒急用忍、行穩致遠!和昌集團:「高質量發展才是我們的目標」!
    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古有明訓:戒急用忍、行穩致遠!作為房地產行業的佼佼者,和昌集團堅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在當前房地產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既要致遠又要行穩,更要先看清未來,因此,和昌集團把發展方向轉向了精細化深耕,使得整個開發模式更穩健,而贏得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思想天下廣西分公司揭牌成立
    乘風破浪、行穩致遠2020年12月13日,廣西思想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於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司繼河北、甘肅後成立的第三家分公司。公司董事長祁建春、營銷管理中心總監唐靜、教研管理中心總監孫穎,廣西公司總經理何雅昕等公司管理層及其他成員出席了開業慶典。
  • 在科學思維引領下行穩致遠
    原標題:在科學思維引領下行穩致遠 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習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要求全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這既為新時代確保行穩致遠提供了思想引擎,也為各級領導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明了方向。
  •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 「好學生」碧桂園:行穩才能致遠
    面對劇烈的市場變化,碧桂園近年來執行的行穩致遠戰略在抵禦風浪的過程中得到檢驗:銷售業績快速恢復,節節攀升,財務繼續保持穩健,土儲充裕布局合理,獲得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的認可和肯定。
  • 全球金融市場危機邊緣 中國經濟如何行穩致遠?
    世界經濟局勢處在危機邊緣,中國經濟如何化危為機、行穩致遠?自上周美股兩次熔斷之後,美聯儲於3月16日宣布再次降息以及實施新的量化寬鬆(QE)措施。然而資本市場並不領情,美股再次大幅下跌。16日標普500指數跌超7%,道指跌逾11%,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熔斷後再次開盤交易仍未止住跌勢,三大股指繼續急速下探。
  • 「十四五」紡織經濟研究系列之二 | 精進不輟,行穩致遠:紡織行業的...
    「十四五」紡織經濟研究系列之二 | 精進不輟,行穩致遠:紡織行業的經濟周期調整 2020-12-04 07:52:03 來源: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
  • 讓利於民 行穩致遠
    梅奇表示:「今年,常州支行的整體經營思路在於穩,通過讓利於民,包括大幅下調貸款利率、降低各類費用成本等手段,走出一條穩定、穩固、穩健的轉型發展之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 蔡英文當選卻迴避"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原標題:蔡英文當選卻迴避"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據新華社報導,針對蔡英文的論述,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1日應詢表示,維護好「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   馬曉光說,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他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