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臺顏思齊將被寫入全國初中歷史課本
鄭偉明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王曉萍 通訊員 洪欣琳)12月16日上午,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海滄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已有實質性進展,全國初中歷史課本「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章中,將增加「相關史事」欄目,其中介紹了顏思齊率眾開發臺灣的史實內容。
-
生於海滄青礁村的「開臺王」顏思齊 將走進初中歷史課本
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已有實質性進展,全國初中歷史課本「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目中,將增加「相關史事」欄目,其中介紹了「開臺王」顏思齊率眾開發臺灣的史實內容——這是在12月16日舉行的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上,導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
-
島內痛批台歷史課綱抹殺中國史:斬斷兩岸共同歷史脈絡
圖片來自臺媒對此,島內媒體和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均批評,新版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並有意刻畫兩岸對立。臺灣《中國時報》撰文指出,這一本初二歷史教科書的呈現,還會比先前高一的臺灣史更可怕、更可惡,因為高中生至少還有一些基本的歷史觀念。可是對於初中生,中國史的知識猶如一張白紙,他們的反思與批判能力,完全不足以對抗這一穢史的負面衝擊。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在兩岸各地,兩岸同胞也紛紛以多種形式紀念臺灣光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值此兩岸關係的關鍵時刻,我們紀念臺灣光復,緬懷先烈歷史功績,回顧共御外侮的英勇鬥爭,對於共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1945年10月25日,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50年殖民統治之後,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儘管目前臺海局勢詭譎多變,但國家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時與勢不會改變,「十四五」期間祖國統一的條件會更加成熟,要將實現祖國統一納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開始思考和共同探索祖國完全統一後臺灣地區的治理問題。
-
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獨家專訪|臺灣歷史教授談最新「臺獨」教科書:將禍害百萬學生
吳昆財表示,這本教科書沒有《史記》和司馬遷,沒有「三國」和相關精彩故事,也沒有唐玄宗和「安史之亂」。「這樣下去,魏晉南北朝的奇書如《文心雕龍》、《世說新語》等,從此消失在當代臺灣學子的歷史記憶裡,更不必談那些膾炙人口,也經常出現在臺灣傳統戲劇的故事情節。」「這是一本『破碎的歷史』,其性質猶如四格漫畫的教科書。」
-
【地評線】南方網評: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_南方網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文/千年飛山 時光可能抹去傷痕,但無法抹去悲痛的過往;記憶可能會遺忘一些什麼,但8月15日卻是中華民族無法釋懷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不該忘記、不敢忘記,必須世世代代銘記於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劃「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獨」心日熾島內媒體查證發現,這批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的新課本,中國歷史被刪減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以初二新課本翰林版為例,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人,都是一筆帶過。
-
"新課綱"及教科書上路:拋棄歷史,傷害未來!
島內「108課綱」及其教科書上路,正引發兩岸關係波瀾和臺灣社會的反對。 10月30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課綱歷史教科書
「歷史教育我們自己救!」——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課綱歷史教科書 東南網11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新課綱斬斷兩岸間的歷史脈絡,反映在教科書上,臺灣與大陸變成沒有關聯,有的課本內文甚至找不到『中華文化』一詞,實在荒謬。
-
四院系聯合舉辦「銘記歷史——林炎志學長的『一二·九』記憶...
清華新聞網11月10日電 近日,以「銘記歷史——林炎志學長的『一二·九』記憶」為主題的「一二·九」主題教育活動在清華大學明理樓舉行。本次主題教育活動由清華大學工物系、化學系、社科學院、車輛學院四院系團委聯合舉辦,邀請清華大學1978級校友、中共吉林省委原副書記林炎志學長為大家講述他的「一二·九」記憶。工物系楊振偉老師、社科學院張開平老師、四院系輔導員及300餘名同學參加活動。
-
國臺辦: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
朱鳳蓮說,舉辦這些紀念活動,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驚人
央視網消息: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用一張張便籤紙,標記下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用「震撼」一詞,形容「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念起來是很順的。現在好像只要是逢中必反。所以只要看到這個「中」字,就把它改掉。改成什麼?叫清法戰爭。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
-
朝鮮半島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歷史的?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
一個有領袖的國家,它的歷史教科書所描寫的歷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他們卻把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歷史塑造成歷史定律,並且將它作為歷史的唯一發展方向,並一次又一次的把這種歷史當作是人類的客觀規律,交給自己的民眾。
-
大陸方面隆重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受兩岸媒體關注
發布會上,多家兩岸媒體均將目光聚焦在大陸方面隆重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一事上。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該話題,從多個面向,回答了兩岸記者提問。 在談及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舉辦這些紀念活動的重要意義時,朱鳳蓮提到了兩項重大活動。其一是,10月22日,大陸有關方面舉辦的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歷史記憶 共同遺產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中新社福州12月18日電 題: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歷史記憶 共同遺產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陳悅「中馬聯合申遺成功,使『送王船』在世界的可見度大大增加了。」此前,「送王船」已分別列入中馬兩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中馬兩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自15世紀至17世紀形成以來,「送王船」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中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今年11月以來,廈門多地舉辦「送王船」民俗活動,並通過「雲」直播將活動盛況展示給全球華僑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