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歷史的?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

2021-01-08 世界史圖鑑

一個有領袖的國家,它的歷史教科書所描寫的歷史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是他們卻把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歷史塑造成歷史定律,並且將它作為歷史的唯一發展方向,並一次又一次的把這種歷史當作是人類的客觀規律,交給自己的民眾。

朝鮮歷史其實更假,它不僅僅在韓戰以後,不論是朝鮮還是韓國,曾經都是我們的附屬國,是朝貢體系之下的成員,同時也是朱元璋所列入的十大不徵之國,但是在國際上,不論是西方也好,還是其他的一些亞洲國家也好,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殖民體系和朝貢體系,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那就是對於自己國家的不獨立和對於宗主國的言聽計從。

所以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以及民族獨立,不論是朝鮮還是韓國,在歷史方面的表述都與我們有很大不同,包括在曾經的朝貢體系之下,很多反對朝貢體系的邊緣人士,如今也被塑造成為了民族英雄,曾經在朝貢體系之下共同禦敵,共同對敵的戰役或多或少也都隱去了曾經宗主國的影子,並且把自己的將領作為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對於宗主國以及曾經的朝貢體系,進行他們所認為的重新定義,進而保證自己在歷史概念上的獨立。

尤其是到了殖民時代以後,很多國家甚至包括曾經的宗主國也紛紛成為殖民地的時候,尤其是在朝鮮半島是雙重殖民地的,所以在這一段歷史,壓根避而不談某些敏感事件,而選擇對那些為數不多的民族主義者甚至是極端民族主義者頌揚建立紀念館和紀念碑,而且因為朝鮮半島現在存在的這兩個國家是美蘇冷戰環境之下建立的兩大代理政府,所以這兩個國家對於這一段歷史十分敏感。

他們不承認自己是外國的代理政權,而各自宣傳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與獨立性,甚至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在,聯合國成立並發揮自己的實質效用以後有引發了那一場戰爭,而在這以後,由於朝鮮出現了領袖,出現了太陽節的對象,對於歷史的扭曲就更為明顯,更加肆無忌憚,不論是志願軍入朝作戰也好,還是整體戰爭和最終局勢,結果也罷,唯一體現出的就是自己國家軍隊的英勇與敵人的侵略違法。

甚至自己曾經的盟友,也有一在教科書中刪去,而且將自己盟友幫助自己作戰,歷史事實也大肆縮減,甚至在動機上,去闡述所謂的盟友動機上的不純潔性和目的性,是這場戰爭受害者,而自己是完全正義,並且勝利也是由自己帶來的最終歷史結論。總之,談及到歷史的時候,其實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對自己民族和歷史的定義,是完全客觀的,大家都很主觀,只不過相比於集權專制和唯一領袖的國家,民主國家權力分割,國家會允許歷史客觀性的存在,而專制領袖型的國家只允許對歷史概括和認知的唯一性。

相關焦點

  • 美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都是怎麼寫中國的?可能有點出乎國人意料
    比如說,外國人看待中國歷史的角度也會帶著主觀意識。 那麼,美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中,又是如何描寫中國的呢? 這一點,恐怕真的會出乎所有國人的預料了。 一、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 在美國小學六年制的全部階段中,一到五年級是沒有提及中國歷史的。
  • 來看看朝鮮的歷史教科書,裡面寫了三大趣事,國人如今反覆提及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箕子朝鮮》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各位,咱今天來看看朝鮮的歷史教科書,裡面寫了三大趣事,國人如今反覆提及。首先是關於朝鮮人的起源問題。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是這樣寫的:殷商末年,紂王昏聵無道,叔父箕子雖是殷商有名的賢者,卻依然被紂王關在了牢裡。後來還是西伯侯姬昌求情,才算免了牢獄之災。但箕子擔心紂王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帶著自己的族人漂洋出海,來到了朝鮮半島。周武王奪取王位後,卻也不難為箕子,而是派人冊封其為王,建都平壤,史稱箕氏朝鮮。
  • 一篇文章看完朝鮮半島歷史
    辰國是一個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存在於朝鮮半島中南部地域的部落聯盟,被韓國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是三韓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漢江之南。辰國是韓國人/朝鮮人的祖先,其在韓國/朝鮮歷史中的地位類似於夏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辰國的北方鄰國是周的箕氏侯國箕子朝鮮)。
  • 幾張地圖看懂朝鮮半島歷史
    箕子朝鮮,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按照韓國歷史地圖(上圖),包括了如今的山東半島等地。周初,商朝遺臣箕子東遷至今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國」,被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衛滿朝鮮時代,在公元前194年~前107年(中國西漢初期),燕國人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可以說在地緣政治史上,但凡朝鮮半島有點風吹草動,中國都有可能捲入其中,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相關戰爭,比如,1400多年前的隋唐東徵,兩朝四天子前後用兵十餘次,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和政權都捲入其中;又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抗倭戰爭,自1588年打到1598年;近代還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如果不從大歷史角度來分析,說不清楚朝鮮半島和中國密切的戰略關係。
  • 《大朝鮮帝國史》,一本韓國歷史教科書,顛覆三觀,引中日痛罵
    《國民教育史》是韓國陸軍軍校現在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大部分的韓國軍人,都是通過這本書來了解他們自己國家的歷史。而這本官方教科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改編自1994年韓國學者金珊湖所編著的《大朝鮮帝國史》。這是一本影響力很大的歷史著作,但並不是因為它的學術性和嚴謹性,而是它的內容太過於「奇幻」。《大朝鮮帝國史》全書共分為五卷,從朝鮮民族的起源,到1910年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氏朝鮮」的滅亡,它都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但是這本書中所描繪的韓國歷史,絕對是你聞所未聞的,並且超出傳統的認知。
  • 美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都是如何寫中國的?或許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到了清朝末年,更是由我們所熟悉的甲午中日戰爭,日本人強迫清朝割讓臺灣島和遼東半島,引起了無數國人的憤怒。抗日戰爭之中,日本人更是殺害了數千萬的中國百姓和軍人。使得兩個國家的百姓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在日本人的教科書之中,對中國的描寫也是愛憎分明的,他們十分崇拜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氣魄。他們讚揚秦始皇修築萬裡長城,抗擊匈奴的氣概。他們對唐朝的強大無比嚮往。
  • 朝鮮半島的歷史及東北朝鮮族的由來
    任何朝鮮族相關問題,論壇內海量朝鮮族同胞,都可以為您做最真實的解答!朝鮮民族(朝鮮文:조선민족,英文:Korean),又稱韓民族(韓字: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朝鮮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共有七千多萬人口。
  • 朝鮮歷史上的北進擴張:讓中國的疆域退出了朝鮮半島
    我們現在稱呼的朝鮮半島,包括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實際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都屬於韓民族的國家,也可以叫做朝鮮族。我們首先要區別的朝鮮和古朝鮮的區別。今天的朝鮮名字來源於明朝時期,李成桂建立李朝之後,朱元璋賜名為「朝鮮」,也就成為了今天的朝鮮。
  • 關於朝鮮半島的歷史-簡單了解下
    朝鮮半島原來是同一個國家,由於二戰後被兩大集團佔領,於是分裂為兩個國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了解朝鮮半島的歷史。商朝被西周滅後,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中國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後存在了1000多年。箕子朝鮮是第一個文明。
  • 幾張圖看完朝鮮半島歷史,與中國一直唇齒相依
    存在時間公元前1120年~公元前194年 ,周初,商朝遺臣箕子東遷至今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國」,被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由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起兵遠徵朝鮮半島。公元前107年,衛滿朝鮮被滅。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對一個帝王來說,國家的統一與邊疆的鞏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從地緣關係上看,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吧
    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對一個帝王來說,國家的統一與邊疆的鞏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從地緣關係上看,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一衣帶水、雞犬相聞,那麼古代中原王朝是否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呢?事實上中原王朝在歷史上不止一次曾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目前朝鮮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公認的本民族起源被定義為公元前2333年由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的檀君王儉開創的檀君朝鮮。然而這一說法始終未能得到考古學的證明,目前朝鮮半島上有明確考古證據顯示的最古老王朝是箕子朝鮮王朝。
  • 外國歷史書都是怎麼寫中國的?
    內容包羅萬象,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都涉及其中,與我們自己的歷史教科書非常相似,從古到今都有梳理。最大的特點是,它們都是敘述性的,古籍是按記載的方式書寫的,很少有主觀的解釋。 重點是發明創造對今天的影響。 例如,說到針灸,據說這種古老的醫術在今天越來越被美國人民所認可。
  • 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
    遊覽當天首爾負2度,池水表面結冰了,還可以看到小魚在冰層下面遊,挺好玩的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李氏朝鮮的正宮。看看韓國古代皇宮還有民族服飾,對比中國的歷史文化,那些建築飛簷翹角,那時候老師給我們說的越尊貴的人家裡,翹角飛簷特別多,還有小怪獸。景福宮裡也有很多小怪獸的動物,好像每個都有特別的含義採用「獬豸」有阻止火災之意,「麒麟」意含選拔賢良。
  •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兩次三國鼎立——前三國和後三國時代
    朝鮮半島,是一塊與我國古代剪不斷、理還亂的土地,其歷史上曾多次以郡縣形式直屬於中原王朝,但更多的時候則是以藩屬的形式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朝鮮半島的早期歷史,稱為「古朝鮮」,指的是朝鮮半島在漢朝設立四郡之前的歷史,一般分為檀君朝鮮、箕子朝鮮、衛滿朝鮮三個階段。
  •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朝鮮半島歷史上拖累中國
    東亞朝鮮半島方向,因戰略縱深不深,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經濟落後,內戰不止,對中央政權威脅不大,理應不是主要戰略方向。可是在歷史上,這個方向往往發展成主要戰略攻防方向,常常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隋唐時期就是難啃的骨頭秦漢及前,在朝鮮半島相繼有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
  • 朝鮮半島歷史僅有的三位女性君主,有一位唐高宗都對她稱讚不已
    對於武則天,她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都知道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君主,而且她的文治武功與唐太宗、唐高宗相比毫不遜色,開創了「貞觀遺風」。在世界歷史上,女性君主的數量並不少,連當今世界都還有女性君主,更不要說在古代和近代了,不過雖然女性君主有很多,像武則天這樣出色的女性君主是很少的。
  • 傳說、歷史與認同:檀君朝鮮與箕子朝鮮歷史之塑造與演變
    大韓民族的根基歷史:檀君朝鮮與箕子朝鮮,兩種傳說在韓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有著許多的糾葛,隨著世界大勢的變化以及韓國歷史的變遷,朝鮮半島上的民眾由崇拜箕子到信奉檀君,背後有著許多深層的原因。儘管當今韓國選擇了檀君朝鮮,而摒棄了箕子傳說,但深入研究這個問題,不僅可以看到這兩種傳說的形成或消亡的歷程,也可以把握一個民族在形成過程中是如何選擇其認為「合適」的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