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歷史及東北朝鮮族的由來

2021-03-03 朝鮮族
朝 鮮 族 人推薦關注 朝鮮族人的精神家園

關注,可進入最純正的【朝鮮族論壇】!

與真正的朝鮮族朋友在線交流!

任何朝鮮族相關問題,

論壇內海量朝鮮族同胞,

都可以為您做最真實的解答!

朝鮮民族(朝鮮文:조선민족,英文:Korean),又稱韓民族(韓字: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

朝鮮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共有七千多萬人口。除了朝鮮和韓國,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根據201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韓裔美國人約有170萬。

在朝鮮語或韓語語境下,「朝鮮族」[1] (朝鮮文/韓字:조선족)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在非中國地區生活的朝鮮民族人不自稱」朝鮮族「(조선족)。韓國人自稱「大韓民族「或「韓民族「,朝鮮人自稱「朝鮮民族「,中亞高麗人自稱「高麗人」。為避免出現以「朝鮮族」(조선족)的詞語稱呼韓國人、朝鮮人及其他非中國地區的韓裔或朝裔造成的誤會,特此說明.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前200年成書的《尚書大傳》中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的記載。《尚書大傳》中的「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朝」讀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記》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云:「朝鮮有溼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索隱云:「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史記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東北部的東胡部落也陸續遷入朝鮮半島。《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

那麼朝鮮半島有有多少朝代的更迭呢?讓我們來想看看朝鮮族先民所經歷的時代:

1、箕子朝鮮

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朝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朝鮮《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紀才被燕人衛滿取代。
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係,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2、衛滿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朝鮮」。
3、前三國時期
這一時期鐵器被廣泛生產和運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主要分布著扶餘、高句麗、沃沮、東濊等部落國家。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其中的真番、臨屯二郡很快被撤消,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後,開始逐步統一其周邊國家,後又吞併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和弁韓組成的三韓聯盟。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將馬韓取替。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
4、三國時期
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的「朝鮮三國時期」。
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之後的1個世紀裡,仍然保持了在朝鮮半島強勢的實力,控制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及中國東北的遼東半島。此後,中國隋唐年間,高句麗不斷與中國交戰,開始不斷陷落,668年為唐朝與新羅聯軍所滅。據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
百濟由高句麗建立者朱蒙的兩個兒子在今首爾的位置建立。百濟吞併了馬韓部落,並在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後受到高句麗擴張的進攻,都城被迫遷往熊津(今公州),後又再次遷往泗沘(今扶餘郡)。
前57年,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東南部地區且吞併了辰韓部族立國。6世紀中葉前,新羅吞併了伽倻。668年,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徵服了百濟後,滅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5、統一新羅時期
新羅從百濟奪取到被高句麗霸佔的漢江流域後,疆域抵達黃海。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共同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聯合新羅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670-676年新羅與唐朝的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小部分領土,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新羅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立[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政權,定國號「高麗」,史稱「王氏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於935年被王氏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6、高麗王朝時期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嶽),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高麗契丹戰爭後高麗按協議與宋朝斷交,並獲得鴨綠江以東故地。並在以後兩次戰爭中擊退契丹的入侵。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1231年,高麗蒙古戰爭,高麗國王逃至江華島;1258年,崔氏政權跨臺,國王投降蒙古,蒙古則答應撤軍。元朝建立後,不肯降元的三別抄繼續發動抗元戰爭;1273年,元軍佔領濟州島,高麗蒙古戰爭結束。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7、朝鮮王朝時期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朝鮮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籤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係,即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內亂,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藉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籤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平息內亂。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係。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籤訂《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支持下,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籤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PS:在清朝對東疆的「封禁」時期,中朝兩國對邊界的管理都相當嚴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朝鮮人越江而至中國領土者仍屢見不鮮。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鮮肅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間,朝鮮全國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瘟疫,致使其首都殭屍達3900餘,各道死亡者合25萬餘人。
在這種情況下,於公元1700年在朝鮮北部首次出現了攜家眷、牽牛馬而潛居我國東北謀生的現象。鹹鏡道鍾城人嚴貴玄,率妻子兒女並持牛馬入居於吾羅、寧古塔兩間站院,結果被清人發現,將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後,為了生計而潛越邊界者越來越多。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慶源、慶興、鍾城等地的朝鮮人因「歲飢湧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潛越圖們江,殺四人,並劫取人參、緞布、衣服等,朝鮮將金禮進等六人斬首,李友白等四人俱從寬免死,慶源、慶興府使和阿吾地萬戶俱革職。1741年(乾隆六年,英宗十七年)因年荒飢餓,朝鮮西嫩達伊牟等男女55名趁土門(圖們)江凍冰而潛入江北,餓死30人,其餘25人尋榛子、松子等物,或在河中打魚,各處覓食,被寧古將軍摩下清兵捉住,解送到奉天衙門,後來由朝鮮使臣回國時順便帶去。1832年(道光十二年,純宗三十二年),朝鮮張高麗等二人越圖們江挖參捕牲,因迷路在「山東人於蒿窩棚換衣剃髮」被清軍拿獲,於蒿交山東巡撫處理,將張高麗、張丫頭押送朝鮮甲山府「梟首警眾」。
  從史書的諸多記載可知,在19世紀中葉以前潛越邊界的朝鮮人,無論何種原因,一經發現,皆被遣還回國,朝鮮大多將其處以重刑。當然,亦有越江後藏匿起來的。留在中國境內的朝鮮人皆剃髮易服,被漢、滿民族所同化。1987年,有人對延邊各縣市進行過朝鮮族遷入時間的專門調查,結果證實,近代最早遷入延邊的朝鮮族皆在1850年前後,沒有發現1850年之前遷來定居的例子。
  因此,中國朝鮮族的歷史應從19世紀後半期算起,而19世紀前半期朝鮮族的遷入,皆應視朝鮮移民史或中朝關係史。)

 自19世紀中葉以來,由於戰亂、饑荒、封建暴政、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朝鮮等多種原因,有大批朝鮮人陸續遷入我國東北邊疆的一些地方定居下來,漸漸地分化成了在我國境內的又一支民族共同體。
 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籤訂乙已保護條約,將朝鮮變成日本的所謂被保護國,激起了廣大朝鮮人民的強烈義憤。日本帝國主義血腥鎮壓成千上萬的反日義兵和投身愛國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致使大批反日義兵、志士仁人和反封建統治的農民滿懷國亡家破的悲憤紛紛背井離鄉,北赴中國的東三省。到1909年,延邊已有朝鮮族98000餘人,佔延邊總人口的76.6%。1906年,朝鮮族反日誌士李相禹在龍井創辦反日私立學校-- 瑞甸書塾,實行徹底的民族主義教育和反日啟蒙教育以來,朝鮮族反日私立學校像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遍布全延邊。先後建立起來的明東、昌東、正東、光成等眾多私立學校,都成為當地培養反日人才的搖籃和開展反日鬥爭的中心。從此開始了朝鮮族人民近40年的艱難曲折的反日鬥爭。在1919年3月1日爆發的朝鮮3.1反日獨立運動的推動下,早已與上海和俄國沿海洲反日獨立運動者保持密切聯繫的延邊的反日誌士立即呼應,醞釀一場反日大風暴。當年3月13日,來自延邊各地的3萬多名朝鮮族農民和私立學校師生,齊集於日本總領事館所在地龍井,舉行了延邊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反日集會,宣讀反日獨立宣言,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迫於日方的壓力,地方當局殘酷地鎮壓了朝鮮族人民的和平示威,當場開槍打死示威者10名、傷40名,7名重傷者死於醫院。3月17日,1500名朝鮮族群眾抬著受難者的遺體舉行抗議遊行。截至4月末,共有86670名朝鮮族群眾在當地參加了反日集會和示威遊行。
 1920年夏,延邊朝鮮族反日部隊獨立軍擁有指戰員2900餘名和步槍2600餘支。1920年6月7日,洪範圖和崔明祿指揮的反日部隊,在風梧洞伏擊由駐朝日軍第十九師團派來的越江追擊大隊(260餘名),斃敵150餘人。此風梧洞戰鬥成為朝鮮族反日武裝在東北境內大量消滅日本正規軍的第一仗。在風梧洞遭到慘敗的日本侵略者,為了消滅延邊的朝鮮族反日部隊,於1920年10月2日悍然挑起琿春事件,糾集日本正規軍2萬餘人,發動了血淋淋的庚申年討伐,殺死朝鮮族2285人,焚毀2507戶民宅。10月下旬,洪範圖和金佐鎮率領的兩支反日部隊,在和龍縣三道溝的青山裡、二道溝的完樓溝、漁浪村、874高地等地連戰日軍,共殲敵近千人,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顯示了延邊地區朝鮮族人民反日民族解放鬥爭的英雄氣慨。
 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9.18"事變,武裝佔領東三省。9.18事變後,中共滿洲省委所制定的對朝鮮族的基本政策完全符合朝鮮族人民的利益與願望,從而空前地調動了朝鮮族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反日積極性。延吉、和龍、汪清、琿春、安圖等地的縣委及各區委書記,基本上由朝鮮族擔任。延邊朝鮮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日武裝鬥爭。1931年秋的秋收鬥爭,1932年春的春荒鬥爭,都為今後的武裝反日打下了群眾基礎。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延邊朝鮮族人民與兄弟民族人民並肩戰鬥,衝鋒陷陣,捐軀報國,為抗戰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湧現出了2726名烈士,其中朝鮮族為2560名。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4日,蘇聯紅軍從汪清、琿春兩地進入延邊,於8月18日解放延吉。19日,延邊各族人民在龍井召開大會,隆重歡迎蘇聯紅軍,熱烈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18日,中共東北委員會延邊工作委員會即東北抗日聯軍延邊分遣隊的姜信泰等人進駐延吉。中共延邊地委、延邊專員公署及延邊軍分區相繼成立,為建立鞏固的東滿根據地打下了政治和組織基礎。1945年11月,在美國的慫恿和扶持下,蔣介石發動了內戰,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東北,先後佔領綿州、瀋陽、四平、長春、蛟河,並揚言一周內打到圖們江。延邊警備旅的勇士們在蛟河--拉法--新站一線,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戰鬥,打退了他們的進攻,保衛了延邊大地。
 1946年7月至1948年4月,延邊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投入土地改革。朝鮮族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分得土地、撐握各級政權的延邊朝鮮族人民表現出空前的參軍參戰熱情,到處是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爭先恐後參軍的動人場面。1946年至1948年,延邊有52000餘名青壯年踴躍參軍,其中85%是朝鮮族。他們大都編入東滿獨立師、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第二十八師、二十九師、三十師。他們先後參加東北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後又參加了廣西、海南島戰役等,湧現出東滿警備旅一團團長樸洛權等3350各烈士,其中3041名是朝鮮族,還出現了金成範戰鬥模範連、鋼八連、工農英雄連;等許多英雄集體和特等功臣韓國和、一級人民英雄金天德等290多名戰鬥英雄。延邊各族人民的支前熱情也相當高漲,共動員擔架3720付,牛馬車19000輛,參加支前助戰的民工302300人次,湧現出3434名立功者,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延邊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使農業、工業和交通運輸、郵電、商業、貿易、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50年6月爆發朝鮮內戰。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幹涉朝鮮內戰,大舉北進。延邊各族人民響應中央人民政府的號召,同人國人民一道,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積極參軍參戰。
 1952年9月3日,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正式成立。朝鮮族多年來的宿願,終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變成了現實。1955年12月召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根據1954年9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將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改稱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總之,百餘年來一直遭受民族壓迫的朝鮮族人民終於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一員,成了自治地方的主體民族,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 朝 鮮 族 】

朝鮮族人

推薦關注

【朝鮮族論壇】

朝鮮族同胞最喜歡的論壇

長按下方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關注後,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朝鮮族論壇】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朝鮮族民族心理的歷史演變
    朝鮮族民族心理的歷史演變 2015年09月22日 08: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嚴秀英 字號 內容摘要:作為從朝鮮半島遷入的跨境少數民族,朝鮮族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 韓戰前,解放軍究竟有多少朝鮮族官兵返回北朝鮮?超過4萬人
    數千年來,與中國東北地區直接相鄰的朝鮮半島,一直與中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在清朝末年也是如此。 朝鮮半島 位於朝鮮半島的王朝一直是清朝的藩屬國,因此,在清末東北地區開放闖關東之後,在關內大批民眾闖關的同時,由於朝鮮半島生存環境惡劣,大批朝鮮民眾也開始進入東北地區
  • 朝鮮歷史上的北進擴張:讓中國的疆域退出了朝鮮半島
    我們現在稱呼的朝鮮半島,包括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實際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都屬於韓民族的國家,也可以叫做朝鮮族。我們首先要區別的朝鮮和古朝鮮的區別。今天的朝鮮名字來源於明朝時期,李成桂建立李朝之後,朱元璋賜名為「朝鮮」,也就成為了今天的朝鮮。
  • 說說朝鮮族——「鮮族」這個稱呼是對朝鮮族的不尊重
    提到朝鮮族,你可能首相想到韓國烤肉、鮮族拌菜、西塔冷麵,這些在瀋陽大街小巷隨處能看到的美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不太了解朝鮮民族,而經常引起誤會,如「鮮族」這個稱呼是對朝鮮族的不尊重,因為這與日本佔領朝鮮半島長達幾十年的殖民統治民族恥辱史有關
  • 900萬人,離開朝鮮半島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面臨返回朝鮮半島還是留在中國的選擇,中國開始創建朝鮮族自治州。韓戰孤兒前往美國,成為今天大量韓裔美國人的祖先。全世界生活在朝鮮半島以外、具有朝鮮族血統的人約900萬人。在韓裔作家格蕾絲·趙眼中,韓戰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朝鮮民族失去了統一稱呼,產生朝鮮人、韓國人、朝鮮族、韓裔、高麗人等不同名字。
  • 一篇文章看完朝鮮半島歷史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此時的「朝鮮」只是一個地名,是「東表日出之地」的意思。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50萬年。朝鮮族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如今尚無定論。
  • 百年部落,千年傳承,演繹中國朝鮮族風雨飄搖的歷史變遷
    一江之隔的朝鮮剛到百年部落就被門口的石碑震撼到了,蒼勁古樸的四個大字「百年部落」刻於石碑之上。輕觸石碑感覺到一絲冰涼傳入指尖,一種時代的滄桑感迎面撲來,向遠方的遊客訴說中國朝鮮族風雨飄搖的歷史。百年部落石碑據百年部落的村長說:其實他們朝鮮族不屬於中國的原生民族,他們是從朝鮮半島遷移過來的「過界民族」。
  • 選手跳朝鮮舞引韓國網友不滿,難道他們不知道中國朝鮮族的歷史
    韓國網友的意思很明顯,選手不該在舞臺上跳朝鮮舞,朝鮮舞是他們的。但其實,中國56個民族裡就有朝鮮族啊,韓國網友真應該去看看歷史書了。中國的朝鮮族朝鮮族屬於跨界民族,跟俄羅斯族等一樣,都是從別國遷移過來的。
  • 900萬人,離開朝鮮半島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面臨返回朝鮮半島還是留在中國的選擇,中國開始創建朝鮮族自治州;◉韓戰孤兒前往美國,成為今天大量韓裔美國人的祖先;◉日本的朝鮮人有的去韓國,有的去北朝鮮後被長期監禁在集中營,有人加入日本國籍,還有人成了無國籍的「棄民」;◉韓戰後,前蘇聯境內的朝鮮人獲得國籍與國民待遇
  • 幾張地圖看懂朝鮮半島歷史
    箕子朝鮮,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按照韓國歷史地圖(上圖),包括了如今的山東半島等地。周初,商朝遺臣箕子東遷至今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國」,被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衛滿朝鮮時代,在公元前194年~前107年(中國西漢初期),燕國人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
  • 關於朝鮮半島的歷史-簡單了解下
    朝鮮半島原來是同一個國家,由於二戰後被兩大集團佔領,於是分裂為兩個國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了解朝鮮半島的歷史。商朝被西周滅後,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中國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後存在了1000多年。箕子朝鮮是第一個文明。
  • 朝鮮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朝鮮族是遷入民族,非中國本土少數民族。朝鮮人移民中國是近100年來的事。19世紀中後期,朝鮮大饑荒,大批朝鮮流民進入中國東北今延邊地區為生。其後不斷有朝鮮流民竄入東北墾荒殖民。日韓合併後,日本開始推動以鮮人殖民中國東北的策略,妄圖使東北「鮮化」。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從地緣關係上看,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人(漢族或前期漢族諸集團的燕人、齊人)既到遠東,活力已必然滲過鴨綠江,移民源源進出,中國政治、經濟力開始伸入朝鮮半島。
  • 興安家禾給你講講朝鮮族和大米的故事
    細查究竟,不料卻和一粒小小的大米種植歷史有關; 「己巳大災年」無疑是李氏朝鮮的難民向東北遷徙的一個分水嶺;1860年以後,朝鮮北部連續發生水旱災害,尤以1869年和1870年的旱災為甚。朝鮮北部的災民不得已向正在開發建設的東北進行逃荒大進軍。 「西至分界江,北至湯河,近千裡之間,與清人三五雜處者,殆數萬戶矣。」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既然存在領土變動的現象,那麼歷史上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邊界就並不完全與今天的國界線吻合。歷史上的新疆就比今天更大:1864年10月7日沙皇俄國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新疆44萬平方公裡領土。1881年2月12日沙俄又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割佔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現代新疆的版圖就是在經過這兩次領土變動之後形成的。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可以說在地緣政治史上,但凡朝鮮半島有點風吹草動,中國都有可能捲入其中,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相關戰爭,比如,1400多年前的隋唐東徵,兩朝四天子前後用兵十餘次,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和政權都捲入其中;又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抗倭戰爭,自1588年打到1598年;近代還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如果不從大歷史角度來分析,說不清楚朝鮮半島和中國密切的戰略關係。
  • 從中原到東北、從遼西到朝鮮半島,武王滅商後箕子為何東走朝鮮?
    「朝鮮」一詞是在戰國以後才開始出現詳盡記載,早在西周它還不是國名。結合史料與近代殷商考古的推進,「箕子朝鮮」地緣自遼西向東遷移至今天的朝鮮半島的看法得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同。喀左縣出土文物我國歷史學家傅斯年在《東北史綱》中指出「朝鮮」是西周初期箕子族人建立,當時朝鮮的區域為今遼寧省的一部分以及今朝鮮半島的一大部分地域;金毓黻先生的《東北通史》中記載與漢代的高句麗類似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吧
    從地緣關係上看,朝鮮半島原是中國東北大陸的延長,鴨綠江的意義與功用如同遼河,非分隔兩岸而系協調。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人(漢族或前期漢族諸集團的燕人、齊人)既到遠東,活力已必然滲過鴨綠江,移民源源進出,中國政治、經濟力開始伸入朝鮮半島。
  • 詳解遼東——朝鮮半島的地緣結構
    如果朝鮮半島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與整個中央之國對抗。也許雙方現在的地緣分割線會建立在長白山主脈——遼東丘陵(千山山脈為主脈)一線之上。問題是以朝鮮半島的戰略縱深而言,他們甚至無力與東北平原的漁獵民族單獨對抗。因此在歷史上我們會看到,基本上看不到,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向東北平原滲透的案例。
  • 朝鮮半島古代史
    【朝鮮半島古代史】2016年,中韓關係成為兩國關注的焦點,從部署薩德到樸槿惠閨蜜幹政事件,中韓關係跌宕起伏,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韓國與中國的複雜關係,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從敵對到友好,從依賴到獨立,韓國的歷史,與中國密不可分。今天,《今日經濟》將介紹朝鮮半島的古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