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古代史

2021-01-16 中企思智庫

【朝鮮半島古代史】


2016年,中韓關係成為兩國關注的焦點,從部署薩德到樸槿惠閨蜜幹政事件,中韓關係跌宕起伏,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韓國與中國的複雜關係,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從敵對到友好,從依賴到獨立,韓國的歷史,與中國密不可分。今天,《今日經濟》將介紹朝鮮半島的古代歷史。


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交往歷史悠久   


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

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

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衍變而來,從公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而在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後來馬韓統一三韓,稱辰國。    

根據古代傳說,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檀君統治朝鮮1500年之後退位成為山神。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發生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燕人衛滿取代。其後代箕準逃至南方,與三韓合流。據說三韓中的「辰韓」便是箕子後代。

    

唐高宗消滅高麗,朝鮮半島受制於中原政權


中國漢朝解體後,在中國東北南部形成了高句麗王國,並逐漸強大,最強盛時曾控制中國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的原」漢四郡「地區;與此同時,前1世紀中葉,辰國也開始解體。其舊領地內出現的新羅、百濟開始日漸強盛,公元4世紀,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前三國時期」。

在公元前後(《三國史記》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三大政權:新羅(前57年-935年)、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各國互相攻伐,同時也出現了朝鮮半島歷史上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     

半島三國中的百濟為抵禦高句麗和新羅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藉由日本牽制兩國。日本則企圖利用此一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由此導致了四世紀日本大和朝廷出兵新羅,佔領弁韓,設置日本府進行統治。      

512年,百濟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讓任那四縣以補償被高句麗佔領的北部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因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地區,不得不答應百濟的要求。562年,日本府被新羅所滅。      

而在韓國方面,很多學者否認當時在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相反的,他們認為在日本列島上存在著許多被百濟,伽倻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爭雄之時也曾競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島各屬國的力量。     

中國唐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又於668年借道新羅和百濟故地南北夾擊並攻滅高句麗,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

由於出現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突厥的威脅,676年唐軍從百濟故地撤退並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18年,軍閥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嶽),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係,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臺,國王投降蒙古。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徵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

 

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並肩作戰抵禦日本侵略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進攻原東北元朝屬地,但是高麗國內仍然支持蒙古殘餘勢力,但朝內一直都有爭論是否應該歸順明朝。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於是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稱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

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

清朝建立後,朝鮮被迫又屈服於中國,向清廷朝貢。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而向清朝求援。於是,6月6日清朝援軍在牙山登陸,而日本軍隊也以此為藉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籤定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日本進攻駐朝鮮的清軍,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清軍戰敗,籤定《中日馬關條約》,同意放棄朝鮮的宗主權,之後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相關焦點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事實上,與此相呼應,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就是東亞史研究還十分缺乏對朝鮮半島歷史的精深研究,「從中國到日本,其間不能跨過朝鮮半島,否則就不完整」(韓昇《東亞世界形成史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56頁),換言之,東亞古代史研究雖然成績斐然,但也存在不小的問題:一方面分別構築了中國和日本兩個中心或曰主體視角,另一方面對於地理和交通上居於中間的朝鮮半島的研究著力不足。
  • 孫衛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古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研究述要
    歷史上,因地緣相連、文字相通、文化相類,中國歷代王朝與朝鮮半島間的關係比諸他國更為密切。甚至某種程度上,與中原王朝國運相關,隋、明兩朝的覆亡,清末統治危機的加劇,都與朝鮮半島局勢有關。因此,深刻認識古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不僅有助於我們深刻把握雙方交往的歷史脈絡,而且對於當今學術研究乃至政治、外交,都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國博館刊 | 「琉璃之路」:朝鮮半島的古代玻璃器
    朝鮮半島和日本出土玻璃器,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絲綢之路的認識,也顯示出「琉璃之路」向東的延伸。【關鍵詞】玻璃器 琉璃之路 朝鮮半島 日本古代東方與西方的交往和文化傳播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的,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絲綢之路的內涵和外延也不斷擴展,不僅有商品貨物的交換和傳播,也有技術和文化的交流;不僅有綠洲道,還有草原道、南海道甚至海東道。
  • 為什麼古代的中國的政權一直沒有徹底佔領,永久統治朝鮮半島呢?
    為什麼古代的中國的政權一直沒有徹底佔領,永久統治朝鮮半島呢?朝鮮半島,也叫做韓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一面與中國比鄰。朝鮮半島有主半島和3300對個大小島嶼構成。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兩塊勢力,1950年韓戰爆發,1953年最終籤署停火協議,沿北緯38°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原政權曾經有很多次都全部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並於此設立郡縣,為何始終沒有長期的維持半島的統治,而半島上的政權卻屢屢崛起,獨立穩定了自主的政權呢?
  • 幾張地圖看懂朝鮮半島歷史
    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為漢朝藩屬國衛氏朝鮮(後被漢朝所滅,設立漢四郡)。三韓後被新羅所統一,稱作「朝鮮前三國時代」,現在的韓國人和朝鮮人都稱自己為「三韓子孫」。「三韓民族」這一稱呼源於朝鮮半島古代的三韓部落,分為馬韓、弁韓和辰韓三部分。據《後漢書》記載:辰韓和弁韓據「為倭人之同族也,其言語相通」。
  • 論遼金時期朝鮮半島女真人分布
    古代東北邊疆地區的女真族,在興起、發展及壯大過程中,曾有大量女真人分布於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如《遼史》中的「長白山三十部女真」,朝鮮史料《高麗史》中的「東女真」、「西女真」都是對這部分女真人的記載。遼金時期,朝鮮半島東北部一直為女真人聚居之地。
  • 松商:朝鮮半島的開城商人
    導語:明清時期,徽商、晉商等以地域為紐帶的商人群體一直活躍在古代經濟領域。我國東邊的朝鮮半島也有類似的商人群體,義州商人被稱為灣商,開城商人被稱為松商,東萊商人被稱為萊商,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松商。1.松商的起源松商指的就是朝鮮半島上的城市開城的商人,之所以稱為松商,源於開城的地名歷史。新羅時代的開城地區還叫叫松嶽。高麗王朝改稱開城,因「開闢京城」之意,常被稱為開京。由於首都位於以松嶽為中心的城牆裡面,也有「松都」之稱,開城的商人被叫做松都商人,簡稱「松商」。開城商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在朝鮮半島各地開設「松房」,積極進行商業活動。
  • 從檀君傳說看朝鮮半島近代民族意識的發展
    古代朝鮮一直是華夏文明圈中的重要成員,在西漢時其北部地區甚至一度成為中國郡縣,就算其後半島上次第建立的眾多小國,雖然保持著獨立地位,但大多深受華夏文明影響,他們建立的王國整體指導思想和國家結構都是中國式的。
  •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兩次三國鼎立——前三國和後三國時代
    三國,在我國古代特指東漢滅亡之後——曹魏、蜀漢、孫吳的三足鼎立;同時我國也有後三國,這便是魏晉南北朝的尾聲——北周、北齊、南朝的三足鼎立。也就是說,我國古代最漫長的亂世魏晉南北朝以前三國開始,以後三國結束。事實證明,三角形不僅在數學上是最穩定的結構,在國際格局中同樣如此。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歐亞大陸內部從蒙古高原到東歐的地帶是古代遊牧民族橫行的通道和基地,即「樞紐地帶」或「心臟地帶」。古代草原帝國常常攻擊大陸沿海的「邊緣地帶」,而更外圍的新月形地帶則為海上強國的領地和勢力範圍,三個部分構成同心圓結構。麥金德還使用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概念。1943年他發表論文《周圍的世界與贏得和平》,動態地修訂心臟地帶的範圍。
  • 僅有兩江之隔的朝鮮半島,為啥沒有納入中國版圖?背後是何緣故?
    首先小八要跟大家說一下,朝鮮半島可不只是指如今的朝鮮,它包括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不過朝鮮半島是在二戰結束之後才被一分為二的,雅爾達會議後,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劃分給了美國和蘇聯,但是兩邊又無法達成協議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所以在1948年,美國在半島南部成立了大韓民國,在那之後不久蘇聯也在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還是朝鮮半島百濟人後裔
    百濟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朝鮮半島的一個國家,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百濟是高句麗創始者朱蒙的第三個兒子溫祚王於公元前18年在漢江南岸(今韓國河南市)創建的國家。而高句麗人發源於中國東北,是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 為什麼中國的大多數朝代,都沒有吞併朝鮮半島?
    漢四郡隨後,朝鮮半島先後經歷了高句麗時期、新羅時代、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不過,這些朝鮮半島的政權雖然大多數臣服於中央王朝,但的確保持了半獨立的地位,多數中央王朝也的確沒有吞併朝鮮半島的想法和行動。為什麼會這樣呢?
  • 【遠山REVIEW】《阿里郎》:朝鮮半島的恨與祝福
    我大略瞄了一眼,是朝鮮的傳統民歌《阿里郎》。對於林先生教大家唱《阿里郎》這件事,我並不感到驚訝。正如林先生所言,所有生活在朝鮮半島的人們,沒有不會唱這首歌的。甚至可以這麼說,《阿里郎》在朝鮮半島的地位,如同中國的《茉莉花》一般,是已經被人們普遍認作民族象徵的東西了。2000年雪梨奧運會時,《阿里郎》曾是朝鮮和韓國代表團共同進場時的入場音樂。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一衣帶水、雞犬相聞,那麼古代中原王朝是否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呢?事實上中原王朝在歷史上不止一次曾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目前朝鮮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公認的本民族起源被定義為公元前2333年由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的檀君王儉開創的檀君朝鮮。然而這一說法始終未能得到考古學的證明,目前朝鮮半島上有明確考古證據顯示的最古老王朝是箕子朝鮮王朝。
  • 朝鮮半島到底有什麼誘惑力,為何總是被日本「青睞有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拋開先前的歷史時期不談,現代社會的局部動蕩和不安定因素似乎都在幾個半島國家上,比如朝鮮半島、巴爾幹半島和索馬利亞半島。另外一個規律就是,除了印度之外,幾乎也很少有完全統一的位於半島上的國家。
  • 為何中國歷代王朝都沒能將朝鮮半島納入中國版圖?
    如果說這是因為中原王朝崇尚儒學,腐儒的迂迴無限制的追求出師有名講究「氣度」,把朝鮮半島作為自己的藩屬國成為中原王朝的緩衝帶更有利的觀點成立。那麼由北方蒙古起兵並徵服整個大漢民族的成吉思汗和由東北起兵的滿族人努爾哈赤該不會也是因為腐儒迂迴而放棄佔領朝鮮半島吧?況且朝鮮半島距離滿族發祥地東北地區是最近的,滿族既然有征服大漢民族為何不先去徵服這個距離自己比較近的東北亞少數民族呢?
  • 2020朝鮮半島局勢最新消息情況 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分析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國際觀察)聯絡大樓被爆破 半島局勢陷對峙  新華社記者  朝鮮16日炸毀了位於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朝方稱,此舉是為了順應民心,讓「脫北者」及其「縱容者」付出代價,實施了這一反制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朝鮮近來一系列對韓強硬舉動既是表達不滿,也有以壓促談之意。
  • 局外大國力量影響下朝鮮半島政治演變
    從古代到今天,概莫能外。東亞地區中國保持了許久綜合實力強國的角色,這當中自然有文化宗主國的角色。深刻影響東亞政治格局。其中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在明代時期最為明顯。朝鮮在政治上順從明朝皇帝但保留一定的自主權。文化上同中原一道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在軍事方面明朝萬曆三大徵其中之一就是為了朝鮮出兵攻打日本。對朝鮮政權的延續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