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商:朝鮮半島的開城商人

2021-01-19 江南蓑翁

導語:明清時期,徽商、晉商等以地域為紐帶的商人群體一直活躍在古代經濟領域。我國東邊的朝鮮半島也有類似的商人群體,義州商人被稱為灣商,開城商人被稱為松商,東萊商人被稱為萊商,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松商。

1.松商的起源

松商指的就是朝鮮半島上的城市開城的商人,之所以稱為松商,源於開城的地名歷史。新羅時代的開城地區還叫叫松嶽。高麗王朝改稱開城,因「開闢京城」之意,常被稱為開京。由於首都位於以松嶽為中心的城牆裡面,也有「松都」之稱,開城的商人被叫做松都商人,簡稱「松商」。開城商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在朝鮮半島各地開設「松房」,積極進行商業活動。松房是開城商人特有的組織體系,可以快速溝通商業信息,主要從事商品中介、批發以及高利貸等活動。

開城

高麗王朝時期,開城作為朝鮮半島的首都,是全國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人口的集中本身就帶來了商業的繁榮,加之朝貢貿易的發展,中央與地方的貿易往來等等,開城商人群體迅速崛起。由於這些大商人活躍在流通領域,與統治階層又有密切的往來,漸漸地以代理人的方式掌控了朝鮮國內的貿易活動。到了高麗王朝後期,商人的身份有所提高,可以進入官場,憑藉著金錢與權力,再次擴大了自身在國內外貿易領域的影響力。

進入朝鮮王朝時期,首都已經由開城遷到了南邊的漢城,高麗時期的開城商人作為首都商人,以享受的政治經濟特權為基礎獲得了財富。隨著首都的遷移,開城商人遠離了權力中心,從首都商人的位置一下子落到了地方商人,失去了原來政治經濟特權的支撐。開城商人的商業影響力並沒有因此削弱,「拋棄過去松都的自豪感」、「只有全力從商而成功」的信念在開城商人之中逐漸確立,使得開城商人在朝鮮王朝時代大放異彩。

開城商人主要以設置在首爾和開城的市廛為舞臺展開商業活動,又在朝鮮各地開設松房,把朝鮮商業界連結成全國性的行商活動。開城人如此熱衷於商業活動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地理位置上靠近首都,方便貿易;二是朝鮮王朝建立後的歧視政策,朝廷不錄用開城人,相當一部分人被迫棄學從商。

2.松商的對外貿易

開城商人積極從事對外貿易,中國是朝鮮半島的重要對象,主要有公貿易和私貿易兩種。公貿易主要是在朝貢體制下進行的貿易,朝鮮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要向中國進貢人參、馬匹、南草等朝鮮半島特產,中國作為宗主國,要回賜絲綢、金銀等產品,朝貢貿易主要是「厚往薄來」,獲利頗豐,開城商人積極參與其中,潛入來往於中國的使臣團。

使節在開展公貿易的同時,會利用朝貢的機會開展私貿易,私貿易不同於走私貿易,是在國家的管控下進行的合法貿易。

除此之外,還有走私貿易,雖然朝鮮王朝早期就制定了禁止走私貿易的政策,但開城商人也積極地投身於走私活動。開城商人除了人參之外,還買入朝鮮的高麗紙後直接出口到中國,反過來從中國進口針線、帽子、採蓮皮、白三升、雜貨等貨物。開城商人曾獨霸對中國的高麗紙貿易,高麗紙大多由各地的寺廟製造,開城商人從僧人手中收購,由於開城商人看中高麗紙貿易,在經濟上掌控了全國的寺廟,獨佔上等品質紙物的出口。同時,開城商人也積極與日本開展以人參為主的貿易。

通過國內的商品批發和對外貿易積累起來的開城商人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後,又逐漸滲透進生產製造領域,主要是人參的種植和加工。18世紀以前,人參還是以自然參為主,後來開城商人開始大規模進入栽培參領域。

3.蓑翁說

開城商人作為朝鮮半島國內重要的商人群體,與京商、灣商等群體展開了激烈的商業競爭,他們在朝鮮王朝內部商業流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鄭鬥音:《開城商人與浙江商人比較研究》

2.樸藝丹:《朝鮮時期使行譯官貿易活動的興起與衰落

相關焦點

  • 朝鮮半島局勢重現緊張
    朝鮮半島局勢重現緊張因不滿「脫北者」團體散布反朝傳單,朝鮮6月16日下令炸毀了開城工業園區內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當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還宣布,將在朝韓已實現「去武裝化」的地區重新部署兵力,並向韓方散發傳單。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當日晚間發表聲明稱,對此深表遺憾,同時強烈警告稱,若朝方繼續採取惡化局勢的措施,韓方將強力應對。
  • 2020朝鮮半島局勢最新消息情況 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分析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國際觀察)聯絡大樓被爆破 半島局勢陷對峙  新華社記者  朝鮮16日炸毀了位於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朝方稱,此舉是為了順應民心,讓「脫北者」及其「縱容者」付出代價,實施了這一反制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朝鮮近來一系列對韓強硬舉動既是表達不滿,也有以壓促談之意。
  • 朝鮮半島古代史
    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交往歷史悠久   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七):朝鮮英祖
    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對已獲得特許的的商品作少許改進而創立一種新商品來獲得特許證,已成為一種風氣。特許證確保壟斷和受到政府保護。朝鮮所謂的「灣商」壟斷了來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還有一些批發商在全國有著人參銷售網。
  • 歷史劇|《王國》:喪屍大片裡的朝鮮政治史
    在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的背景下,這部講述架空時空中疫病襲擊朝鮮半島的韓劇顯得多了幾分現實色彩。雖然劇中時空與人物均是金銀姬編劇的虛構,但她並非毫無根據地架空,而是化用了不少朝鮮王朝(1392-1910)的歷史故事。
  • 幾張地圖看懂朝鮮半島歷史
    當時朝鮮半島北部為漢朝藩屬國衛氏朝鮮(後被漢朝所滅,設立漢四郡)。三韓後被新羅所統一,稱作「朝鮮前三國時代」,現在的韓國人和朝鮮人都稱自己為「三韓子孫」。「三韓民族」這一稱呼源於朝鮮半島古代的三韓部落,分為馬韓、弁韓和辰韓三部分。據《後漢書》記載:辰韓和弁韓據「為倭人之同族也,其言語相通」。
  • 韓國政府說朝鮮半島局勢十分嚴峻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首爾6月14日電(記者陸睿 耿學鵬)韓國統一部14日表示,朝鮮半島目前局勢十分嚴峻,韓朝都應努力遵守雙方之間的所有協議。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統一部當天就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部長金與正13日發表的談話做出上述表態。韓國國防部當天表示,韓軍正在維持高度警戒態勢,並密切關注朝軍動向。 另據韓國總統府青瓦臺消息,青瓦臺當天凌晨緊急召開國家安保會議常委會視頻會議,討論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和對策。
  • 對於朝鮮半島統一,韓國絕大多數年輕人這樣說
    資料圖(圖源:亞洲經濟)海外網11月29日電近段時間以來,朝鮮半島局勢持續向暖,韓國大學生對此怎麼看?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長室就此做了一份調查。報導稱,對於有關統一必要性的問題,33.3%的應答者認為是「為了韓國經濟發展」,28.7%的應答者認為是「消除戰爭威脅」(28.7%),42.1%的應答者表示,對朝鮮的印象已從負面轉變為正面,48.2%的應答者更表示,十分歡迎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訪問首爾,進一步推進朝鮮半島局勢回暖。
  • 漢武帝在朝鮮半島上設立的漢四郡是如何崩潰的?
    公元前108年夏天,西漢大軍兵臨王儉城(衛滿朝鮮都城,今平壤),衛滿朝鮮政權土崩瓦解,國王與忠臣遭到背叛紛紛被殺,餘者開城投降。
  • 朝鮮對韓「斷聯」半島局勢又添新變數
    新華社記者江亞平 洪可潤    朝鮮中央通訊社6月9日發表公報說,為抗議韓國縱容「脫北者」從韓國向朝鮮方向散發反朝傳單,朝方將從當地時間當天中午12時開始切斷朝韓之間一切通訊聯絡線。
  • 朝中社:朝鮮將在金剛山和開城工業區部署兵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6月17日電 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17日刊文稱,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表示,將在金剛山旅遊地區和開城工業園區部署兵力。據報導,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已於16日,對下一階段的軍事行動計劃方向進行了公報。
  • 內外馳名的開城特產——高麗人參
  • 劉檸|1948年的朝鮮半島
    翌日,以蘇聯軍政司令部為後盾、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金日成發表演說,對由美帝國主義操縱並強力推進的南朝鮮片面選舉和「大韓民國」進行嚴厲抨擊,將他們說成是「民族敗類、一群反動的賣國賊」。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朝鮮建國前一天,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上,法定共和國「首都」為漢城,而共和國「領土」則包括了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全土。
  • 一篇文章看完朝鮮半島歷史
    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三面環海。朝鮮半島按照存在的時期可分為史前時期、檀君朝鮮、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三國時代、新羅統一時代、後三國時期(892-936)、高麗王朝(918-1392)、朝鮮王朝(1392-1896)、大韓帝國(1896-1910)、日本統治時期(1910-1945)、韓戰南北分裂時期(1948-至今)。
  • 歷史上中原王朝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嗎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一衣帶水、雞犬相聞,那麼古代中原王朝是否曾統治過朝鮮半島呢?事實上中原王朝在歷史上不止一次曾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目前朝鮮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公認的本民族起源被定義為公元前2333年由天神桓雄和「熊女」所生的檀君王儉開創的檀君朝鮮。然而這一說法始終未能得到考古學的證明,目前朝鮮半島上有明確考古證據顯示的最古老王朝是箕子朝鮮王朝。
  • 幾張圖看完朝鮮半島歷史,與中國一直唇齒相依
    由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箕子朝鮮自立,是朝鮮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起兵遠徵朝鮮半島。公元前107年,衛滿朝鮮被滅。7世紀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開啟了統一新羅時代。註:朝鮮半島三國時代是三國不同發展而形成的,最後也未統一到同一個國家,高句麗歷史應該歸屬中國。
  • 詳解遼東——朝鮮半島的地緣結構
    因為長白山脈主脈在向南伸展至現在的中朝邊境中部時,並沒有單純的向西南方向的遼東半島延伸,而是同時也向東南方向朝鮮半島延伸。也就是說,朝鮮半島北部的山體,與長白山脈可以被看作一個整體。而當我們拋開政治因素,將視角擴展到朝鮮半島時,這片覆蓋整東亞大陸東北角的山地,整體上呈現為一個「人」字形,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山地,是它的兩個分支。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八):朝鮮正祖
    朝鮮王朝(十八):朝鮮正祖 30.朝鮮正祖朝鮮正祖(朝鮮語:조선 정조/朝鮮正祖 Joseon Jeongjo;1752年10月28
  • 朝鮮半島的歷史及東北朝鮮族的由來
    《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那麼朝鮮半島有有多少朝代的更迭呢?讓我們來想看看朝鮮族先民所經歷的時代:1、箕子朝鮮 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
  • 漢武帝在朝鮮半島設立的漢4郡,統治範圍在哪?又是如何消失的?
    公元前109年,西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大軍進攻滅亡了盤踞在朝鮮半島中部、北部的衛滿朝鮮,並在其舊地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4郡」。那麼問題來了,「漢4郡」其統治範圍在哪?又是如何消失的?先說樂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