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京最重要的BS活動,你準備好了嗎?」「YCB複評就要開始了,線上測試、鷹眼系統監考……」
2020年歲末,北京小升初家長群裡神秘「暗語」頻出。培訓機構老師和家長們心照不宣——又到了小升初孩子們最繁忙的時節。
「BS」即「杯賽」,「YCB」意指「迎春杯」,一項北京大名鼎鼎的傳統中小學數學競賽。
而這只是「民間」叫法。最新活動官方名稱叫「2020-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初評在2020年12月5日結束,複評在2021年1月9日。
同期進行的,還有「華數之星」少年數學大會、「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思維挑戰』冬令營」等。多位家長及業內人士透露,它們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華杯賽」、「希望杯」數學競賽。
長期以來,競賽獲獎的一紙證書被家長們視作小升初成功「上岸」、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籌碼,而杯賽也因此熱度不減,直至教育行政部門多次出臺「禁賽令」。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課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隨後,包括「迎春杯」「華杯賽」等在內的多項競賽被叫停。
2018年9月,《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印發,教育部對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白名單管理。而上述競賽並未出現在白名單上。
「很多這類活動沒有申請或沒有通過白名單審核,很有可能改個名字不叫競賽以避開白名單。」
新京報記者多方求證發現「奧數」改名「思維訓練」,答題變身為「闖關」,競賽活動包裝為「研學營」、「冬令營」等,上述賽事名稱雖有變化,但主辦方、組委會並未改變,仍將安排學生考試答題並評獎——奧數杯賽捲土重來。
1月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中國教育學會(該機構受教育部委託負責競賽活動的申報受理和初核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對這類活動家長要多斟酌辨別,可向教育部舉報。
1 培訓機構代報,神秘的競賽主辦方
「各位家長好,關於迎春&華數的報名連結出來了,北京市含金量最高的比賽活動,點開連結即可報名……」
2020年11月17日,北京四年級小學生家長楊女士所在的校外培訓機構班級家長群裡,班主任老師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
楊女士心動了。她點擊進入報名頁面,「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一行大字跳入眼中,頁面頂部正中顯示有兩個logo,分別為「數學花園探秘」和「北青研學」,底部主辦單位標註為「北京青年國際研學旅行有限公司」。
整個報名過程中,沒有任何「迎春」、「華數」字樣。但該機構老師直接挑明:這就是原來的迎春杯、華數杯,並告知家長們:「這次的迎春&華數活動,初賽合到一起舉辦。進入初賽後,即同時獲得迎春杯複賽和華杯賽複賽的資格。」
據悉,活動按年級進行,三、四、五、六、初一年級的考生可選擇自己對應的年級報名,「各年級按一定比例的優秀生可進入複評」,報名費用520元。
楊女士女兒順利通過了初評進入複評。2021年1月9日早上10:30,孩子坐在電腦前,登錄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複評系統開始答題。在她的斜後方,還支起一部手機,開啟「鷹眼監考系統」作為第二視角,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出現在監控畫面中。
「這樣沒有死角。」楊女士告訴記者,在規定時間內,孩子不能出畫面,家長不能進入畫面,全程開啟揚聲器,所以也無法通過聲音交流。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競賽活動轉為線上進行,為保證公平有序進行,「鷹眼監考系統」成為大部分主辦方的選擇。
但主辦方是誰,楊女士並不知情。她告訴記者,整個報名參賽過程中,報名、諮詢等均是通過孩子參加的奧數校外培訓機構完成,考試全部為線上形式,沒有接觸到主辦方工作人員。她給孩子報名奧數班已有兩年時間,每年學費將近2萬元。
2021年1月5日,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俱樂部在每個城市有多家會員單位,主辦方會授權這些會員單位招生。和迎春、華數活動一樣,希望數學活動也不接受個人報名。
「例如北京,有北京工作站,北京工作站對北京的會員單位進行管理。報名須通過會員單位,我們總部這邊不接受報名。」該工作人員告知,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在北京已有60餘家會員單位,學而思、新東方、高思等知名教育機構均為其會員單位。
「華數之星」少年數學大會(俗稱「華杯賽」)亦如此。
2020年11月,微信公號「華數之星」發布通知稱,啟動2021「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但不接受個人報名。1月初,新京報記者聯繫到該活動主辦方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活動諮詢,對方表示「一切等培訓機構老師通知」。
這也引發一些家長質疑。12月中旬,初賽結果公布後,一名對成績存疑的家長告訴記者,「這個活動連主辦方客服電話都沒有,想諮詢都找不到人。」
2 迎春杯數度被禁、更名,從未離去
在「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的初評和複評系統頁面中,能夠清楚看到「數學花園探秘」的logo。多位培訓機構老師和家長指出,「數學花園探秘」即原「迎春杯」。
迎春杯,北京教培圈當仁不讓的「最有含金量的杯賽活動」。這項始於1984年的北京市傳統中小學數學賽事,三十多年來數次被叫停、多次更名,「迎春杯數學科普日」「數學解題能力展示」等都是它的曾用名。
知情人士透露,最知名的一次叫停,是2018年12月,在中小學生競賽全面被叫停的背景下,北京市教委緊急叫停「ACM-ICPC青少年程序設計科普展示活動」。在多家輔導機構和家長們眼中,ACM就是「迎春杯」改名後的奧數比賽。
「叫什麼不重要。名字換來換去,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
北京市初一年級學生家長程晚告訴記者,女兒五年級時曾兩次參加該項活動,無論名字怎麼改,多數學校、機構和家長還是更願意沿用「迎春杯」的叫法。
更名後,在他們為孩子準備的小升初簡歷上,通常都會在孩子所獲獎項名稱後加括號標註「(原迎春杯)」字樣。
在程晚女兒2017年領取到的獲獎證書上,落款處有兩個蓋章,分別為「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委員會」和「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
新京報記者登錄資優教育科技中心官網,簡介顯示,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的業務範圍主要有:舉辦不同類型的資優生學習講座(競賽類、中高考、自主招生類等)、資優生發現測試及中小學競賽活動。
網站還對中心的常規競賽活動組織以及管理活動進行了說明。「在本中心下屬:1、華杯賽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2、迎春杯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3、數學花園探秘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涉及的比賽共計五項。
2021年1月8日,新京報記者登錄該網站發現,其首頁「新聞公告」「歷屆真題」「杯賽動態」等欄目的信息更新均停留在2018年,點擊「在線報名」「在線活動」按鈕均無反應。然而,「成績查詢」服務仍在繼續,輸入考生姓名、考號等,即可查詢「2020創新能力科普活動」「2020數學華夏」「2020春季網賽」等賽事的成績。還可以查詢歷史賽季成績,包括「2020賽季決賽」「2019網絡活動」等。
同時,「教練員等級認證」一欄也在保持更新。目前該中心官網顯示,經過認證的教練員多達590餘位,他們工作單位為各地的教育培訓機構。記者注意到,其中不乏知名教育機構,包括學而思、新東方、樸新教育、立思辰、巨人學校等。
天眼查顯示,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成立於2014年,大股東陶曉永,持股比例51%,陳平持股35%,為第二大股東。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陶曉永有多個身份頭銜,包括華杯賽主試委員會委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北京集訓隊教練組組長、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的創始人和推行者等。同時,陶曉永和陳平均為坊間傳聞的「奧數十大名師」之一。
(下轉B04版)
B03-B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