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是需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但我們似乎並沒有真正地學習過溝通的技能,我們的溝通技能僅僅只是停留在很淺的層次上。
我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踩雷,冒犯別人。又或者是說了半天但好像什麼都沒有說到,並沒有形成任何有建設性的成果,結果白白浪費彼此的時間。
蹩腳的溝通技能只會帶來彆扭的交流,然後並不能幫助你與對方建立進一步的聯繫。但優秀的溝通能力則會幫助你打開這扇大門。
那麼如何掌握溝通技能呢?這裡有3條關於溝通的基本原則,如果你能掌握他們,相信你的溝通能力必然會有顯著的提高。
1.不要三心二意
這裡的「不要三心二意」,不只是要你放下你的手機、鑰匙,或者是其他你拿在手上的東西,然後看著對方。
這只是表面文章。要想做到高質量的溝通,你還需要全神貫注。你要真正進入當下的這個交流場景裡,與對方進行積極的互動。
不要一邊跟人談話一邊想著其他事情,這樣對別人很不尊重,並且你也很難在同一時間兼顧兩件事。這樣的結果只能是你什麼也沒做好。
所以,在交流的時候不要想著你和你上司的爭論,不要想著接下來要做的工作,這樣會讓你顯得很心不在焉。如果你真的不想繼續對話了,說出來。
這樣遠比你心不在焉的交流要強。
2.不要太武斷
在交流的過程中,你需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如果你在交流的時候只想陳述自己的觀點,不想了解別人的想法,那麼你最好不要開始這次對話。
因為沒有人喜歡跟一個只說不聽的人交流。
要想有一場富有成效的溝通,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空杯心態,期待著你能夠從這次對話中學到些什麼。
真正的傾聽需要忽略自我。有的時候,你需要在交流的過程中忘記你自己。這樣的好處是,當對方察覺到你的這種姿態之後,他會更願意放下防禦,對你敞開心扉。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會知道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不要太過武斷,這樣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3.用一些開放性問題
有的時候,我們會陷入沒東西聊的尷尬境地。但這個時候就是體現你溝通能力的時候了。
我們可以向那些採訪的記者們學習,使用「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為什麼、怎麼辦」這樣的思路來引導自己的提問。
目的是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對話繼續下去,同時這個開放性的問題會讓你得到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問對方:「你當時是否感到內疚?」那麼你得到的回答只可能是「是」或者「否」。但如果你改變提問的方式,問對方:「你當時是什麼感受?」
那麼對方很可能會停下來思考一下,然後告訴你一個比你預想的要豐富得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