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

2021-01-18 中國網

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昨日舉行。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豔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一批優質學校等。此外,副中心率先啟動9個家園中心規劃建設,首個社區級家園中心中倉家園中心已結構封頂。

城市綠心三大建築2023年竣工交用

目前副中心「十四五」規劃已經基本成型。在交通建設方面,將推進建設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複線工程,建成站城一體的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將於2024年年底完工。全面完成一號線與八通線貫通運營工程,加快推進M101線、M102線建設,完成東六環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優化公交線網,沿河、沿綠、沿路建設慢行大網絡,著力構建承載輻射功能突出、便捷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

在公共服務方面,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已經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2021年上半年實現結構封頂,將在2023年竣工交用。

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建設一批體育場所,打造一刻鐘健身服務圈。在生態文明方面,將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構建便利可達的城市濱水生態體系,打造無廢城市。

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

在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同聯動方面,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

推進與廊坊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深化「四統一」協同機制,推進M22線(平谷線)、京唐城際等一批軌道交通運行通車,加快推進城際鐵路聯絡線二期建設,率先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

平谷線西起CBD區域東大橋站,東至平谷新城,經過朝陽、通州、三河、平谷,共設置21座車站,在燕郊設置車輛基地一座,在朝陽設置停車場一座。河北段線路全長30公裡,其中地下段18.3公裡,設站5座,其中地下站4座,副中心範圍內5座車站明年將實現開工。

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在樹立現代化治理新標杆方面,副中心將圍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城市智慧治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和法治城區,促進人口與城市協調發展,建設平安副中心。

特別是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將以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在法治建設方面,以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為引領,加快建設全國率先、北京前列、副中心特色的法治城區。在安全建設方面,將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城市副中心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地區生產總值

今年預計達到1080億元 較「十二五」末增加57%

PM2.5累計濃度

今年37微克/立方米,較「十二五」末降低60%

黑臭水體治理

53條段全部完成

森林覆蓋率

達到33%,較「十二五」末提高5.7個百分點

公園綠地500米

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1.2%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

2024年年底完工

廣渠路東延工程

12月底前完成隧道機電安裝 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亮點1

副中心率先啟動9個家園中心規劃建設

昨日,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規自局局長、通州區委常委、副區長鄭皓介紹說,副中心率先啟動9個家園中心規劃建設,首個社區級家園中心中倉家園中心已結構封頂,玉橋街道0202街區家園中心等4個家園中心近期將開工建設,北苑街道家園中心等4個家園中心加快穩定方案設計。

副中心編制完成12個組團控規深化方案和拓展區規劃。副中心在12個組團和36個家園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定470餘個細分單元和5800餘個地塊,建立「街區-細分單元-地塊-建築」逐級傳導的規劃管控體系。

副中心推動9個特色小城鎮國土空間規劃和344個村莊規劃編制,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編制交通、市政等規劃,做好與副中心控規的銜接。全面實施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制度,每個組團、每個特色小城鎮都有1名首席責任規劃師。

亮點2

宋莊與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間擬建設慢行系統

鄭皓表示,副中心擬在宋莊與行政辦公區間建設慢行系統。

副中心借鑑丹麥、荷蘭等國際先進經驗,以梨園站為試點開展了地鐵車站及周邊區域綜合環境整治工作,以人的行為模式和需求為出發點,加強大數據分析和精細化設計,優化行人步行流線,減少繞行距離,提升步行舒適性。

同時開展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範段研究,擬在宋莊與行政辦公區間建設慢行系統,將騎行距離由5.2公裡縮短到3.5公裡,騎行時間由35分鐘縮短到15分鐘,讓城市居民在漫步中感受自然,在騎行中享受生活。

亮點3

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明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昨日表示,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建築主體結構正在加緊施工中,預計2021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作為設立在北京東部地區的市級綜合性政務大廳,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將既承擔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同時也承擔通州區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建成後,將打造成「數據共享、信息復用、遠程交互」三位一體的服務新模式,讓企業群眾在副中心政務服務大廳即可享受到與六裡橋市政務服務中心同等服務。

據悉,首批市級賦權已經在副中心落地,8個月來,30項市級賦權事項在副中心運行平穩、成效顯著。

亮點4

環球影城17個建築單體完成竣工驗收

昨日,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城市副中心工程辦主任王承軍介紹了重點工程進展情況。北京環球影城項目首個主題景區「未來水世界」已完工移交,城市大道及技術服務樓、食品加工倉庫、數據中心等17個建築單體已全部完成竣工驗收;全球體積最大、重量最沉、所在緯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環球廣場標誌物已啟動,將是遊客必到網紅打卡地,周邊32條市政道路、綜合管廊及管線等市政配套項目已完成,明年春季具備開園試運營條件,5月擇時開業。

路縣故城遺址展示工程位於遺址公園範圍內,屬於文物發掘密集區,將整合搭建博物館展示、考古研究等學科平臺。目前已完成現場文物發掘,計劃2022年底竣工。

相關焦點

  •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恭喜,有這些好消息傳來!
    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具備開園條件等 在城市副中心的你恭喜啦 看看有沒有你關心的~ 城市副中心GDP 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
  • 大廠: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的大廠回族自治縣早已是一片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的豐收景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的推動下,大廠堅持「全民服務副中心」發展思路,勇於擔當、銳意進取,努力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加速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
  • 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三大領域率先突破 補齊短板縮小落差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京唐城際鐵路燕郊站項目現場。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工程,全長148.1公裡的京唐城際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途經廊坊北三縣後進入天津,最終抵達河北省工業重鎮唐山市。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子簃說,總投資449億元京唐城際建成通車後,北三縣將更加緊密地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姓進京下衛將更加方便快捷。102國道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項目現場。
  • 北投在城市副中心投了3200億元
    11月27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場活動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投集團)董事長李長利介紹,目前北投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的項目超過150個,投資規模約3200億元。
  • 一批標誌性金融項目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關桂峰)隨著一批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標誌性金融項目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生態圈正加速形成。華夏銀行全資子公司——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8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開業儀式,這是落戶副中心的首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華夏理財註冊資本為30億元,業務範圍涵蓋公募理財產品、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 城市副中心 千年之城展開框架
    城市副中心,早已在時不我待、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中從規劃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畫卷。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副中心,正是這一恢宏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事件。從孕育到橫空出世再到迅速成長,短短4年時間,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開建設框架。
  • 北投集團在城市副中心投了3200億元,涉棚改.保障房.特色小鎮
    --#你好,副中心# 前兩天,剛剛說了「8000多億砸向通州!未來5年,將有600多個重大項目!」(點擊查看) 的消息~ 今天又獲悉,目前 北投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的項目超過150個,投資規模約3200億元。
  • 北京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產業重構、資源整合早已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帶動「通武廊」協同成長。近日,記者走進「通武廊」,看到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出勃勃生機。共建「北運河文化帶」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也是連接京津冀的紐帶。
  • 北投集團董事長李長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規模已超過3000億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5日-27日,「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召開。27日上午,在大會「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利進行了分享。李長利表示,目前北投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的項目超過了150個,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
  • 2020北京又添一全馬賽事,城市副中心開跑,你期待嗎?
    據悉,已經連續舉辦三年的北京通州半程馬拉松將在今年升級為全馬,賽事的名稱也將改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作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通州區近年來發展迅速,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四大功能地位,統籌有高度,落實有力度,推進有速度,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 城市副中心建設四周年 從規劃藍圖變成現實畫卷
    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預計在2022年整體完工。未來,北運河(通州段)將形成能自我修復的生態環境,河道水質會得到有效淨化,逐步形成排洪通暢、岸線自然、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河流生態系統。「綠心」綻放 9月底開始接待市民先造林,後造城。正在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林地綠地的蔓延速度大大超過了樓房建築拔地而起的速度。
  • 上海這一城市副中心十大產業項目今日開工,總投資135.6億元
    記者 黃景源2020年12月23日,界面新聞獲悉,上海市寶山區吳淞創新城寶武吳淞科創園十大產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35.6億元,建築規模約51.3萬平方米。寶地吳淞董事長蔡偉飛介紹稱,本次開工的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營業收入將超千億元,每年轉化400個科技成果和專利。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2019年,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155.32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4萬億元。二,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北京現在的重心已經不再是經濟實力,而是著眼於提升首都功能,強化國際交往中心地位,提高國際影響力。作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其經濟規模僅次於上海。
  • 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開播
    原標題: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開播   10月19日,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正式開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副市長、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隋振江出席開播儀式。
  • 江西撫州「最強」的縣,是撫州副中心城市,擁有高鐵動車站
    相關數據顯示,南城縣gdp約為140億元,只能說南城縣比較強,這個規模的gdp真的不高,這也說明撫州縣的經濟普遍不強,由於在撫州市內的表現比較突出,南城縣被江西省規劃為撫州副中心城市,是省直管試點縣,南城縣的名字看起來很普通,因為很多地方都有「南城」的稱呼,所以在城的南部被稱為「南城」,比如東莞就有一個南城街道,南城縣的名字怎麼來的?
  • 北京城市副中心:確保疫情防控與高質量發展「兩不誤」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關桂峰)城市綠心內,工人有序進場,確保9月底開園;文化旅遊區裡,各標段陸續復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堅持抗擊疫情和生產復工「兩不誤」,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副中心建設。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話最IN「國際範兒」
    你來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嗎?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重要一翼,近年來,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實中央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努力建成新時代精品城市。為集中塑造和傳播副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的國際形象,展示城市副中心的國際化進程,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與環球網合作舉辦本次活動。
  •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通州區舉行
    【本網訊 記者熊輝】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市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通州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北京市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黨組書記楊東風對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組織企業家代表團出席會議並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
  • 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學校計劃年底完工,校園景觀搶先看
    位於城市副中心的第四所以「北京」命名的學校即將完整呈現在市民面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15日獲悉,北京學校共享區與中學部工程進入建設倒計時,預計年底完工。目前,建築內部的許多景致都已顯現。眼前一亮,是許多人看到北京學校的第一印象。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域的北京學校,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小學部、中學部、共享區三大功能組團構成。2018年8月,北京學校小學部率先開工,並於今年投入使用。2019年3月,北京學校共享區與中學部也正式開工,由共享區、中學部、宿舍等11棟單體組成。
  • 北京婦產醫院、首兒所……市屬醫院紛紛進駐城市副中心
    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新感染樓啟用、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和北京胸科醫院改建項目開工建設、首兒所通州院區項目完成規劃設計開工在即……伴隨城市副中心建設,一大批優質的醫療資源正在向城市副中心有序轉移。近年來,在市醫院管理中心的帶領下,北京市屬醫院向東邁出了堅實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