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市副中心的第四所以「北京」命名的學校即將完整呈現在市民面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15日獲悉,北京學校共享區與中學部工程進入建設倒計時,預計年底完工。目前,建築內部的許多景致都已顯現。
一條弧形連廊串聯起南北兩側的教學樓,連廊正中間,共享區的藝術、體育和文化交流中心錯落有致地排布成半圓形,紅黃相間的外立面顏色配以飽滿的圓柱造型,又為建築群平添出一份靈動跳躍的氣息。眼前一亮,是許多人看到北京學校的第一印象。
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域的北京學校,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小學部、中學部、共享區三大功能組團構成。2018年8月,北京學校小學部率先開工,並於今年投入使用。2019年3月,北京學校共享區與中學部也正式開工,由共享區、中學部、宿舍等11棟單體組成。
「由圖書館、體育中心和藝術中心組成的共享區,是學校功能布局的一大亮點,體現了開放共享的理念,也是施工中的難點。」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團北京學校項目工程區域負責人韓晉,在冬日零下的氣溫環境中,仍堅持著巡視,「越到施工的最後時刻越不能放鬆」。
共享區的三棟建築嚴格講均屬於不規則建築。其中,圖書館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結構,體育中心為地下二層、地上四層結構,藝術中心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結構。「為確保功能區的結構穩固安全,工程地上部分施工採用了『鋼框架+粘滯阻尼牆』的結構體系。」韓晉介紹,這就相當於在結構層樓板間加裝了「阻尼器」,既起到二次結構分隔空間的作用,又可以有效降低結構的地震響應。
開放共享的理念,也體現在諸多細節中。中學部教學樓入口,一組由寬窄臺階組合而成的樓梯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韓晉介紹,窄臺階是尋常的步行樓梯寬度,供學生們上下行使用;寬臺階約有60釐米寬,學生們將來可在此席地而坐、談天讀書。此外,敞亮的公共走廊中還設有學習角,可作為半私密的學習空間。
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到年底,北京學校共享區與中學部即將完工,屆時,北京學校的三大功能組團將首度全部亮相,市民未來也可在周末走進共享區體驗文化生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瑩瑩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