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系「西格瑪商學院」委託網際網路金融律師陳海挑先生所做,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尊重智慧財產權,開展開放交流!
文/陳海挑,蘇延律師事務所聯席主任
彩票,俗稱「博彩」,又稱為「彩券」。早在16世紀的義大利就已存在彩票市場,而從古羅馬和古希臘開始,即有彩票發行。後來又在英國誕生了延續至今,非常火爆的「足球彩票」即「足彩」。而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萌芽,如元代時,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鬮射利」的抽獎票出售一些物品;清乾嘉年間,廣東一帶民間從放鴿會中演生出白鴿票,由眾人先行醵資,抓鬮猜射。而在道光以後,在廣東流行過闈姓博弈,即當科舉考試之際,亦由眾人自行集資,押猜當年中舉士子,中者可獲大利。雖然這些手法已約略具有現代彩票的影子,但相較於同階段由西班牙發行的「呂宋票」的商業性經營尚有距離。
因此,現代彩票,我們認為它是指印有號碼圖形或文字供人們填寫、選擇、購買並按特定規則取得中獎權利的憑證。
發展至今,世界上已經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發行彩票,其中,規模比較大的主要有美國、西班牙、德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等。亞洲的泰國、韓國、新加坡以及周邊的印度、俄羅斯等國的彩票市場也很發達。中國處於中下等,但彩票供需市場潛力巨大,不論是彩票品類還是個人投資比重都亟待開發中。因此,本人一直將其視為「被經年壓抑而有待爆發的前期」。
彩票的種類有個發展的過程。以時間劃分,可以分為傳統型彩票和即開型彩票、樂透型彩票(lotto)等新興彩票,這是人們不斷提高對彩票娛樂性要求之下的必然結果。而按特徵來分,主要有被動型的傳統型彩票、即開型彩票和主動型的樂透型彩票、數字型彩票(Numbers Game)和透透型彩票。而根據其發行主體,主要有政府機構和組織機構兩大類。上述彩票共同支持著這一龐大產業的崛起,時至今日,已然成為「世界上第六大產業」。
彩票的崛起主要是因為公共事業的集資需要。「集資」可以說是現代彩票共同的目的,這也是各國政府壟斷、控制彩票發行市場的「法定理由」。各國圍繞彩票設計的集資目的各種各樣,主要集中在社會福利、公共衛生、體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這種以「合法形式、公平原則」為導向,對社會閒散資金的碎片化匯攏以及再分配,相較於「賭博」/「賭場」型的博彩業來講,有助於協調社會矛盾,緩和社會關係,因而,使得彩票具有起一種特殊的使命,也造就了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
中國現代彩票的源頭始於福建和廣東。1984年,福建計劃在福州市興建體育中心,因基建資金缺口甚大,人們首次求助於彩票。經福建省政府批准,由省總工會、省體育分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於同年 11月1日在福建全省範圍內正式發行了《福建省體育中心建設紀念獎券》。1985年初,廣東在全省範圍率先發行彩票,推出了《第六屆全運會》套票。從而共同開創了建國以來彩票發行的先河。
1988年1月,廣東為籌集福利事業建設資金,經中國社會福利募捐委員會批准,再次在全省範圍內發售票面印有「福」字的中國社會福利獎券,也叫「廣東福字券」(前後歷時7年,到 1995年財政部下發《有關各省市不再自行發行彩票的通知》時止,共計發行了146期,目前已成為彩票收藏的珍品)。
而到了1987年7月27日,我國開始有了全國發行的第一套彩票,發行主體為「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1994年12月更名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其發行的彩票題材豐富,涉獵廣泛,有《西遊記》彩票、《十二生肖臉譜》彩票等,均屬於福利彩票即「福彩」。1989年8月8日,由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獎券》在北京首發,這是中國首次為國際大型體育運動會籌款而發行體育彩票,也是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體育彩票即「體彩」。在中國彩票史上,這是兩起標誌性事件。
1991年起,在廣州、上海、北京、西安等地相繼發行了有獎賽馬彩票;1992年至1993年,又先後在北京、大連、武漢和成都發行了熱門的足球體育彩票。為加強體育彩票的統一管理,1994年成立了「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負責統籌安排體育彩票的發行管理工作,同年7月18日起正式發行了統一編號的體育彩票《熱氣球》首套套票。從此,我國形成了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發行兩大體系。後來,歷經30餘年的發展,我國通過彩票發行為國家籌集公益金經不完全統計已超過2000億元,為我國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述彩票的萌發和發展,由形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成了一個嶄新的群體——「彩民」!具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彩民已突破2億人之多。而在2005年6月1日新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正式將「彩民」一詞納入詞條,並將其解釋為——「買彩票或獎券的人(多指經常購買的)。」由此,這個來自民間的「彩民」一語進入了「正史」,「彩民」身份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中國的彩票主管機關為財政部。彩票的發行須經財政部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並由財政部批准的彩票發行機構發行,其它任何部門無權批准發行彩票。現有彩票為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其發行機構分別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亦稱中國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分別隸屬於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2012年9月,財政部批准中體彩中心委託中體彩彩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易訊天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網際網路代理銷售體育彩票業務試點工作(前者即「中國體彩網」,後者為「500彩票網」,一公一私,一官一民),從此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彩票的探索之路。隨後,阿里、騰訊、百度、網易、新浪、奇虎360等網際網路巨頭,也都開始了網際網路彩票的市場競奪,隨著監管政策偶有銷售,但均未獲得正式授權;因此,截至2015年4月15日,獲得網際網路彩票試點授權的公司任然僅限於上述兩家。
2013年10月,帶著財政部許可的在線體育彩票銷售之威,「500彩票網」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申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IPO)。而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在2013年前三季度共應收2670美元,同比增長25%;淨利潤340萬美元,同比增長96.2%。作為有著「微笑稅收」之稱的彩票行業及其公益彩票第一股的概念,使得其成為同年下半年繼58同城、去哪兒網之後的第三支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2013年11月22日,「500彩票網」在紐交所上市成功。收盤價20.01美元,較13美元的發行價上漲53.9%,以開盤價20美元計算,500彩票網市值達到7億美元。
「500彩票網」的上市具有很強的行業背景及歷史意義。一是中國彩票行業的快速發展,據財政部2013年的數據顯示,當年1-10月,全國累計銷售彩票2516.36億元,同比增加406.2億元,增幅達19.2%;10月單月,全國共銷售彩票271.83億元,同比增加56.45億元,增幅為26.2%。而據艾瑞諮詢預測,中國彩票市場將呈現持續高增長的態勢,預計2015年將達4502.5億元。二是雖然目前國內彩票市場仍以紙質彩票為主(線下),但網際網路售彩平臺(線上)的影響力日益凸顯(據悉,我國目前線上彩票投注主要分三類:一是以500彩票網、澳客等為代表的專業網站;二是綜合性的門戶網站,如新浪等;三是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市場競爭呈現「四駕馬車 群雄逐鹿」進行跑馬圈地的格局)。「500彩票網」的上市成功,既表明了彩票的線上銷售即網際網路彩票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與青睞,也意味著彩票無紙化從法律規管、盈利模式以及發展前景等第一次得到資本市場的「全面體檢」而生機勃勃,同時也預示著網際網路彩票這一趨勢即將來臨,只是時間問題,遲早而已。
雖然「500彩票網」是迄今為止中國網際網路彩票上市第一股也是唯一一股,但我們發現,國內其他暫未獲得網際網路銷售彩票授權的網際網路公司也不乏上市公司參與的痕跡,如「澳客網」是由御泰中彩控股(555.HK)控股並已與人民網(603000.SH)開展業務合作;「第一彩彩票網」由第一視頻(82.HK)控股;「彩樂樂」為鴻博股份(000229.SZ)控股等等,不過彩票無紙化及網際網路彩票業務都只是上述各家上市公司的一小項業務,並且都是在上市後方才介入的。此外,前述BAT,JD、360等對網際網路彩票的競奪、廝殺更不待多言了。
中國彩票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與放行,網際網路彩票也是如此。本人認真梳理了下,自1987年6月國務院頒布《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時起,前後密集頒發了諸多監管規則,主要有:
1987年7月,民政部和財政部等發布的《關於做好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工作的聯合通知》;
1991年12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加強彩票管理的通知》;
2000年3月,財政部發布《關於認真做好彩票發行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1年3月23日,財政部印發《社會福利獎券實物兌獎獎品管理辦法(試行)》;
2001年10月,國務院頒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規範彩票管理的通知》;
2002年1月1日,財政部印發《彩票發行與銷售機構財務管理辦法》;
2006年3月23日,財政部印發《處理因意外事故無法銷售獎券的暫行規定》;
2007年12月24日,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印發《電腦福利彩票投注站管理辦法(試行)》;
2008年3月, 國務院頒布《彩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2009年7月國務院發布並施行《彩票管理條例》,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彩票法,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並公布和施行;
2010年9月26日,財政部同時發布並施行《網際網路銷售彩票管理暫行辦法》和《電話銷售彩票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電話、網際網路銷售彩票業務的審批管理、銷售管理、資金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監督檢查等做了規定。根據這兩個《辦法》,提出合作單位、網際網路代銷者應當具備:獨立法人資格,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有符合要求的場所和安全保障措施,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取得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經營許可證等6個條件;
2013年1月,財政部印發了《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正式明確了網際網路彩票銷售的合法性;網際網路彩票也隨之迎來了大發展時機;
2015年1月,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擅自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彩票行為自查自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單位對彩票市場中擅自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彩票的現象,展開自查自糾工作。網際網路彩票業進入停業整頓期,政策前進有待觀瞻。
因此,依據上述的現行法規,目前廣泛存在的大部分網際網路彩票代售模式仍然屬於打擦邊球,既然只有兩家獲得試點資格,其他則屬於「無照駕駛」。而且,在中國開展網際網路銷售彩票業務必須經過審批,但在相關法規中並沒有「授權」一說,因此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違規的,或者更準確地說,很多網絡銷售彩票的機構是在各地體彩中心面臨銷售的重大壓力之下「默許」存在的產物。其變通模式主要為:一些尚未拿到牌照就經營彩票網絡銷售的網站,通過「代購」服務的方式進行操作,即通過網絡銷售載體,將彩民的投注單接過來,再前往銷售終端「例行」相應的投注與出票程序。而在這整個過程中,最讓彩民擔憂的是,網際網路購彩最終能否順利兌現的問題。因此也存在著爭議和風險。此外,隨著支付寶、微信等客戶端或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PC端成為球迷投注的主要陣地,賭球類釣魚網站也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些違法亂象也不容忽視,也是最讓監管層擔憂的事情之一。
但是,現實與趨勢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和智慧型手機用戶「雙第一」的經濟綜合體,網際網路商務也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商業領域之一,網際網路彩票有著極為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甚至是極具「黏性」的「粉絲」群體,具有極強的可持續性。因此,網際網路彩票,也終將會成為繼網際網路購物、網際網路金融之後的「第三極」。當然,那就看另一支與此相似的力量——「網際網路貨幣」即「虛擬貨幣」的發展趨勢了,兩者均有可能成為「網際網路+」時代或繼網際網路(1.0的PC時代)、移動網際網路(2.0的Web/APP時代)之後「網際網路3.0」時代最重要的重要代表。而關於「網際網路貨幣」的敘述本人將會通過其他專文進行介紹。
雖然中國目前的彩票市場仍以紙質化彩票為主,但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入應用和發展,網際網路彩票的趨勢銳不可當,必將帶動傳統彩票行業由紙質化走向更遠的網絡化、信息化、平臺化、服務化和移動化。而且,我們知道,彩票資金共分為彩票獎金、彩票發行費和彩票公益金三大類,其中彩票公益金佔比35%。網際網路彩票停售導致了彩票銷量下滑,也降低了彩票公益金的收入。因此,重啟或放開網際網路彩票指日可待,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民間機構自主發行獨立於「福彩」、「體彩」的第三支彩票也盡有可能,想像空間極其巨大;而如果再能將彩票與虛擬貨幣相結合發展,其前景藍圖更是不可估量了。
就此告一段落,謝謝賜閱!!
(註:本文是陳海挑先生在為網際網路彩票行業提供併購重組法律服務之餘應邀為「西格瑪商學院」撰寫的專業體會,並將收錄在其《網際網路金融:律師解讀》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