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春光是可以治癒人的,萬物復甦,欣欣向榮,陰鬱之冬終結,一切仿佛重新開始,給人無限期待。
站在春日燦爛溫暖的陽光裡,深深呼吸,這春的氣息;仰望天空湛藍,聽春風掠過枝頭,窸窣作響;看鳥兒飛過天空,未留一絲痕跡。
嘆歲月從不猶豫,不會為任何事停留。
儘管2020,定格在許多人的記憶裡,成為深淺不一的傷痛。
莫停留,莫停留,你當繼續向前走。
時光無情,可它又是仁慈的,能夠療愈傷痛,並讓你懂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天地萬物於生死之間遵循亙古不變的自然之道。人之宿命,亦如同那春夏秋冬之輪迴,輪迴不止,生生不息。
不久前翻看一條信息,盤點2020年因新冠而逝的名人,赫然發現韓國導演金基德的名字,吃一驚,這個拍出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鬼才導演,生命定格在2020年冬季,年僅60歲。
冬去春又來,窗外一株木蘭,已花開滿枝頭。
疫情仍星星點點,政府倡導原地過年。春節長假,多的時間宅在家中,我找出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來重溫。這部影片,唯美、單純、精湛,幾近完美,如同寶石,還因其深邃晶瑩,可從多角度思考欣賞,令人為之驚豔,為之驚嘆。
我記不清自己是第幾遍看它,然而,每觀一次,都帶給我新的感悟,如木心之言,「我常與鑽石寶石傾談良久」。
啟發我去探究生活真相,意志比金堅,活成一個勇者。
深山腹地,一池湖水,一座小廟,漂浮在湖中央,與世隔絕。
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春夏秋冬四季往返,人生的宿命在一幕幕上演。
春:人性先天之惡念,通過後天之教化,是否可消泯?
深山中的小和尚沒有玩伴,閒來就是逗狗,打鳥,抓蝴蝶,劃著小船往返於深林小廟之間。小和尚把小石頭綁在魚兒、青蛙、蛇的身上,玩得非常開心,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小生命帶來了痛苦。而老和尚一直在他的身後看著,沒有說話,待小和尚熟睡後,在他身上綁了一塊石頭,小和尚感受到沉重的痛苦,趕去解救小動物,然而魚兒與蛇已死亡,小和尚哇哇大哭,無以彌補的悔恨,如石塊壓在心頭。
夏:貪嗔痴慢疑,殺意隱藏執念之中。
轉眼間小和尚成年,正值青春好時光,欲望像野草一般冒出頭來。此時,寺裡來治療怪病的清秀少女,情竇初開的小和尚不敵情愛之魔力,終於離寺還俗,去體驗幻想中塵世的幸福。
此時的和尚還未得覺悟,視私慾與佔有為愛。私慾不得滿足,嗔痴之念叢生,終釀禍端。
關於愛,王小波有一個比方打得深入淺出且開宗明義:「我愛你愛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個人手裡一隻鴿子飛走了,他從心裡祝福那隻鴿子的飛翔。」
幾人知道,不自私,是愛的第一要義。
從這個角度看,青年和尚何嘗不是一個隱喻?
秋:執念的罪惡,終將遭受懲戒,因果真實不虛。
寺院的楓葉,紅了。
老和尚步履蹣跚,老了。
壯年和尚犯下殺戮,潛逃回寺院。
師父問徒兒,十年來塵俗中的生活過得是否幸福?
徒兒苦不堪言,一臉戾氣,怒火中燒,語言粗暴,雖然犯下殺戮,卻認識不到自己痛苦的根源。
老和尚以貓尾蘸墨,在地上書寫心經,令徒兒雕刻,徒兒躁動的心緒漸漸平靜。
而後跟隨警察歸案伏法。
冬:覺悟後的修行,自我救贖。
若干年後,某個冬季歸來時,老和尚已經圓寂。
經歷滄桑的中年和尚再次推開寺廟的門,內心只有平靜和虔誠。他開始修行,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
一杯動蕩中渾濁不堪的水,在靜定中沉澱,漸漸變得澄澈。
直到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來到這裡,真所謂「沒消的業障」自己會找上門來。
女人將嬰兒遺棄在寺院,離開時自己卻掉入和尚取水的冰窟喪命。
中年和尚,正由金基德本人出演。當他身拖石盤,手捧佛像,攀爬在荊棘叢生的山道,那是覺悟後的懺悔和自我救贖,畫面十分震撼。
又一春,棄嬰長大,成了小和尚。他和當年的小和尚一樣,嬉戲山水間,玩弄小動物取樂。
輪迴再次開啟。
人生是四季,天然殘忍和自我救贖 ,慾念焚身和清涼寂靜 ,都是我們, 都是輪迴。
四季是人生,你在起心動念之際有沒有看清自己,還是被念頭、經驗、慣性捆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泥沼。
看清,不再重蹈覆轍,便是智慧。
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
循環往復中,唯有看見生命的實相,保持對自己內心持續的覺察,才能教化自我。
最難的,還是認識自己。
驚悉您已離去,我卻心緒寧靜。無常是常;死亡亦是生命的一部分,這是生命實相,誰能奈何。
謝謝你。
春夏秋冬,又一春;
人間雖苦,卻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