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澄清國家安全不應以爭議性議題教 學校應培養學生維護國安

2021-03-05 海南港澳資訊

教育局在2021年2月4日向全港學校發出通告第2/2021號,就國家安全教育在本地學校課程的推行模式及相關學與教資源作出建議。某些媒體對國家安全教育作毫無根據的指控,亦存有誤解,教育局有責任作出澄清,以釋公眾疑慮。

1. 香港政府實施國家安全教育合情合理合法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所有國家和地方每位負責任的國民必須履行的義務。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亦不例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原則及《基本法》框架內,享有高度自治,所有香港特區居民亦有共同責任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學生應有權利在安全、和平的校園環境學習,接受優質教育;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亦是應有之責。無論是身為中國公民或香港居民,學生要盡公民義務守護國家安全和法治,確保香港長治久安,以維持社會長期繁榮安定。某些人士在接受其他國家推行其國家安全教育的同時,卻不接受在香港推行,實在是不折不扣的雙重標準。

2. 國家安全教育是國民教育一部分,應循序漸進從小培養

國家安全教育與國民教育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習目標。與海外許多地區一樣,香港的學校課程(通過個別科目、跨課程德育和公民教育課題、全方位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從小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對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以及《憲法》和《基本法》有所理解。上述學習內容可與不同年紀學生的學習連繫,但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可按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相應調整。某些媒體渲染六歲兒童就要接受國安法教育的觀點,實有炒作之嫌。這確實是對我們課程框架的歪曲,課程框架大致概述了四個關鍵學習階段(即初小、高小、初中和高中)的學習要素。 例如,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通常為六至九歲),該框架概述了一些與國民教育有關的主題,如國旗、國歌、執法機構、守法概念和《國家安全法》規定的罪名,以幫助學生逐步瞭解和培養民族認同感、守法意識、以及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權利和責任。我們強調國家安全教育並不局限於教育學生相關法例的條文。教師是專業的,懂得如何配合學生的年紀,運用簡單有趣的教學法,簡化或轉化如科學、價值觀教育或《基本法》等相對複雜的概念。運用故事書、動畫、電影、遊戲、類比、日常生活中例子等,都是慣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年幼學生學習。我們認為,沒有理由不能通過小學生熟悉的有趣活動、日常生活實例,以及最重要的是教師以身作則,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一些課題如國旗、國歌、大熊貓、長城;以及藉富趣味性的書法、藝術、文字、傳統節日和古代宏偉建築文物(如故宮)培養學生欣賞中華傳統文化及歷史,均已經蘊含在現行學校課程中,亦是常用的教學題材。我們絶不認同將國家安全教育惡意標籤為給幼兒洗腦或灌輸式教育。為照顧年幼學生的學習需要,教育局最近製作了名為「國家安全 你我要知」有聲繪本的教學資源,讓小學生在無需深入理解《國家安全法》細節的前提下,通過動畫故事了解國家安全的基本概念。我們將製作更多為年幼學生而設的有趣資源。

3. 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元素蘊含於學校課程中

整全的國家安全教育涵蓋國家安全的不同領域,從政治、軍事安全以至網絡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因此,香港的國家安全教育不應僅關注《香港國安法》,還應該包括其他不同領域。相關學習元素如主權、國土安全、網絡安全等,蘊含於中國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等科目。學生均可在課堂內外整全地學習,從而掌握上述學習元素。沿用現時在學校推行《憲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模式,學科的課程框架顯示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元素可自然地與相關課程連繫,以加強學習的銜接,讓學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促進學生從不同維度的學習。

4. 培養明辨性思考能力現見於學校課程,亦與維護國家安全相關

明辨慎思(或稱明辨性思考)指從某些資料或主張找出含意,探究和核實其準確性及可信性,從而建立個人的看法,以及發展以實證為本的評鑑能力。自二○○一年課程改革以來,明辨慎思能力一直是課程發展議會提倡的九種共通能力之一。通過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學與教,讓學生分析錯綜複雜的議題。由於假新聞、道聽途說或失實的指控可危害國家安全,我們實在有當務之急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及工具,提升他們明辨慎思的能力,當中重點為加強學生的資訊素養。

5.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

維護國家安全並不存在任何爭議。這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也是所有香港居民的共同義務。國家安全法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一部分。與教導學生遵守法規、辨別大是大非問題,以及尊重他人的原則類近,教師應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闡述客觀事實和理念,例如歷史背景、道德標準和法律原則,以協助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國家安全不應被作為爭議性議題來教授。學校應清楚指出維護國家安全是所有國民應盡的責任,當中不存在爭辯或妥協空間;同時應培養學生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觀念和責任感。

相關焦點

  • 教育局改革通識科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出席電臺節目時表示,通識科改革是希望課程變得更好,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他認為,學生在多角度思考問題時,需要從國民身份出發,認為兩者並沒有衝突。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來年將大力改革通識科,教育界和家長稱讚局方展現改革的勇氣和決心(大公報記者馬丁攝)他說:「我們作為香港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我們亦就是國家的公民,自然需要有國民身份的認同,這是一定的。
  • 紫荊雜誌、知識雜誌舉辦「香港國安法學校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展望」交流研討會
    曹宏威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的主題,他提出,去年「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出現的社會混亂的狀態、失控的情形,實在是不應該,大家都沒想到會有這麼壞的情況。如何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如何做好香港國安法在學校宣傳教育工作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 國安法亮劍 亂港頭目紛落網
    特區政府駁斥抹黑國安法謬論謬論 北京無權訂立香港國安法,否則是侵犯特區高度自治。事實每個國家都有權維護其國家安全和主權,亦是其職責所在。若有人認為對香港擁有主權的中國無權在香港特區立法保障國家安全,顯然是雙重標準和偽善,罔顧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一部分的憲制事實。
  • 人民政協建言獻策 | 林五星: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提升學生整體守法觀念
    林五星 海南省文昌市政協委員 香港文昌社團聯會副會長香港國安法已實施兩個多月,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9月23日起,已分階段恢復面授課程,我們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和守法意識,使他們成為負責任的良好公民。
  • 暴力氾濫 全社會應引導港青重法治、行正道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未來應加強價值觀及法治教育,讓年輕人以守法方式去表達一切。香港文匯報4月27日發表社評《加強價值觀和法治教育 引導年輕人行正道》指出,政府、學校、家長、社會應迅速行動,共同合作教育年輕人行之正道,遠離違法暴力,為香港和國家的未來發展培養最堪倚重的生力軍,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
  • 「黃師」播「獨」頻現 教育局是不是該出手了?
    涉事的學校九龍塘宣道小學校董會今日(6日)亦發表聲明,指有關教師已經離職,因涉及個人隱私,不便回應其他事情。聲明又指出,學校會盡力確保校園保持政治中立,為學生提供適切教育。有家長陳先生向網媒點新聞爆料,迦密中學教師阮洪慧芬在中五中文課堂學生群組中,發布文章改寫自魯迅的《孔乙己》,內容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早前訪問歐洲五國一事借題發揮,不僅抹黑香港國安法「侵犯人權」,更多番抹黑王毅訪問歐洲的言論。
  • 從港區國安法談轉變中的香港特區公務員的角色(下篇)
    除了上文提及的一些不作為,該做而不做和失誤事件外,在過去的20多年,特區政府公務員在處理一些關乎國家安全及民族前途的問題上,都予人逃避、拖拉和僥倖心態的感覺。大家都知,特區政府須按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就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本地立法。在嚴峻的政治氣氛下,這無疑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奈何他們不僅表現不出應有的執行能力和決心,當遇上挫折時,更顯得束手無策。
  • 【專訪】鄭若驊:國安法無損司法獨立
    她解釋,該條規定中提到兩個特別的情況,包括相關行為是否涉及國家安全和是否是涉及國家機密,「國家安全是中央事權,中央履行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時的行為,被視為國家行為。」根據基本法第十九條規定,特區法院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
  • 開學日學生派港獨傳單 吳克儉憂誤解墮法網
    胡同學坦言無奈,「連一張傳單未派過就被人截住」,他透露關注組由五至六名初中生組成,各人合資印製傳單及貼紙,形容校方做法是「輕微打壓」。初中生組關注組派傳單失敗被校方召見並商談三小時的梁彥樂,下午在副校長譚建勳陪同下會見傳媒,他堅稱會面過程不感到被打壓,「學校想關心我們成長,表達對關注組的關注始會面見,氣氛亦良好」。
  • 教育局發信列明 官中嚴禁學生參加政治活動
    ,屬下有三十所官立中學的教育局,昨發出家長信表明立場,列明學生不應在校內進行罷課、拉人鏈等政治活動,亦不應穿著校服參加校外政治活動,違者以校本訓輔機制及校規處理。楊潤雄昨向全港三十所官中的家長及學生發信,明文列明學生不應參與宣示政治立場的活動,除了上述形式外,也包括唱歌、派發政治宣傳物品等,強調所有校內活動,均須徵得校方批准。對於有學生穿著校服參加遊行、集會等校外政治活動,他指並不適宜,令人誤會代表全校師生立場,學生如行為不檢,亦會汙損校譽,強調官校會按既定的校本訓輔機制,處理違反校規事宜。
  • 【香港國安法】美再搞所謂制裁 張建宗:野蠻幹預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左上)、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右上)、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右下)、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左下)被美國制裁。美國財政部在美國時間11月9日宣布,制裁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四人。署任行政長官張建宗今日(10日)主持行政會議前表示,有關制裁完全不合理及絕對不能接受,形容是「野蠻行為」,他強調維護國家安全是官員的責任,香港事宜屬中國內政,不容外國幹預。
  • 黃國:國安法讓香港遠離「人禍」
    所以我覺得有這些經歷之後,再回來看香港,有一種國家的認同,自然大家就會維護國家的安全這才是治本之道。洪錦鉉:我非常認同要有「治本」。的確,在港區國安法這樣一個法律框架之下,大家有一些事情不可以做。但是要自覺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願意為國家的發展做努力、願意守護國家的利益,這些需要由心而出發。這是需要各方面,包括文化認同、對國家廣泛的認識。
  • 教協超市播獨荼毒下一代,梁振英:家長應嚴防「黃」師煽惑激進言行
    教協超市播獨荼毒下一代大公報報道,九龍塘宣道小學一名教師因課堂播「獨」被教育局釘牌,教協對「獨」師不僅沒有隻字批評,反而要協助「獨」師全力上訴,社會各界紛紛聲討。當中在銅鑼灣超市張貼的文宣,隻字不提「獨」師劣行,卻藉機「掠水」,呼籲市民捐錢「給被DQ老師表達支持」;亦有文宣顛倒黑白,美化涉嫌違反國安法等重罪而企圖偷渡臺灣的12逃犯。記者在教協灣仔超市現場直擊,到來購物的人大多無興趣看這些「獨」牆文宣。在記者觀察期間,駭然見到一名由家長帶來購物、看來未足十歲的小朋友亦有閱讀文宣,甚至拍照留念,情況令人憂慮。
  • 面對挑戰尋求發展:印尼傳統伊斯蘭教育面對現代世界的因應
    上課時間非常多元,有從短期靈修、和臺灣類似的安親班(每天下午普通學校下課後去上課)、到相當於正規學制的全日上課均有。印尼政府輔導但不介入學校營運及課程規劃,印尼教育部不管理習經院,但習經院通常和印尼政府的宗教部門關係良好25。2.普通學校(Public School):Public School的定義不同於臺灣的「公立學校」。
  • 願景工程│新課綱上路 科技課師資 3成學校發愁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發現,三成一高中面臨科技領域師資培養或招募難題,三成三學校有教室及硬體建置的困擾。 新課綱科技領域分為生活科技及資訊科技,高中每周必修一定時數,以培養學生實作及跨領域科技素養;由於屬於新調整的領域,讓不少教育界人士及家長擔心準備不及。「願景工程」特別於今年六月針對全臺高中進行調查,從師資、教材與設備三個面向,了解教學現場的準備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