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悲哀!漢族幾近滅亡,冉閔殺胡令拯救天下!

2020-12-26 翻遍歷史塵埃

公元265年-316年,晉朝統一了全國,但是由於皇帝昏庸,只傳承了四代便被推翻,國家又陷於分裂狀態,更是爆發了八王之亂,使得國力更加衰弱。期間北方塞外眾多遊牧民族陸續建立了非漢族政權,與南方政權形成對峙。最著名的便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

國力空虛,面對中原廣袤的土地,人口資源。五胡的文化程度並不高,甚至說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開化,行為相當的野蠻。他們每到一處就四處屠殺,他們所經之路必然是屍橫遍野,一片狼藉。燒殺搶奪,把漢人比作「兩腳羊」,必要時甚至於「擇人而噬」。

何為「兩腳羊」,說來甚慘,乃為「人肉」,漢家女紛紛成了隨軍兩腳羊,邊行邊食,年輕婦女肉鮮味美,賽過羊肉,這一吃便吃了好幾十萬,羯族後為漢將冉閔所滅。這段歷史筆者印像極深,原因是過於殘忍,烹煮的方式太暴虐,人性泯滅。

胡族甚至於將這些「肉品」在竟也細分品目: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意思是老而瘦的男子不易煮,需要再加些材火;年輕的婦人味道佳,勝過羊肉;小童細皮嫩肉,煮來連骨頭都一起爛熟了。讀來真是駭然不已。

這段時期漢族幾近滅絕,史有記載「中原陸沉」!如此滅絕人性,慘無人道,我大漢江山下的大好男兒豈會任人如此踐踏,此時期崛起的反抗胡人奇人異士數不勝數,乞活軍便在人民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與胡人展開了最激烈的鬥爭。世界上最正義的戰爭莫過於為了自己的妻兒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而戰,為了身為華夏同胞的生存而戰,起活軍興起於難民,終於胡人殺害,但是卻也喚醒了千萬華夏人民的血性,更是直接刺激到了拯救漢人的冉閔的決心。胡族人如此行徑,天理難容。冉閔憂心天下華人,遂發起了反擊,更是發布了震撼人心的「殺胡令」。

諸胡逆亂中原數十年,今天誅之,若能宮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汗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胡,匡復我漢家幾頁,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昭告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擄掠漢女十萬,夕澤姦淫,旦則為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胡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而今之中原,北地蒼涼,舉族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讎家恨,集於一身,事故忍辱偷生苟延殘喘,青天遇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勢必殺盡天下胡。華夏大地,志同者,皆可共赴戮夷。

相關焦點

  • 冉閔和殺胡令
    核心提示:冉閔在五胡逐鹿中原,北方漢族幾近卒滅之際,他被稱為楚霸王轉世,拯救北方漢民於水火之中,而對中原少數民族實行種族滅絕的鐵血政策,又使他成為後世詬病的屠夫。即使在今天,主流的教科書因無法為其功勞和罪孽準確定位而不得不將其忽略。冉閔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 歷史的謊言:五胡亂華到殺胡令,這場漢族的生死存亡,誰稱英雄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主體民族,漢族據聞自上古炎黃二帝時便開始在神州大地上活動,後因漢王朝的輝煌而得「漢族」之名(漢朝之前稱華夏或者諸夏)。
  • 冉閔是漢民族的英雄?他的殺胡令有啥作用?結果被慕容恪輕易擊敗
    殺胡令的頒布,可謂是給五胡亂華時期的中華大地之上,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彈。這枚炸彈炸醒了沉睡中的漢民族同胞,也炸怕了亂華的各路胡人。發布這一殺胡令的人,便是冉魏天王冉閔。 冉閔跟胡人有仇嗎?並沒有仇,他是胡人養大的。
  • 【今日關注】冉閔,一個幾乎挽救漢族滅種的絕世英雄,為啥被辱罵千年?
    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亦以勇猛著稱,最早持這一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  為何給冉閔如此之高的評價,甚至言及挽救漢民族呢?這要從五胡亂華說起。  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 冉閔頒布的殺胡令,是怎樣誕生的?
    冉瞻死後,兒子冉閔雖然為胡人之間的吞併立下軍功,聲名遠揚,但是他無法忍受胡人屠殺漢人,殘暴無理的一面,於是冉閔決定重新回到中原,盡心竭力地幫助漢人消滅胡人,以完成陳午當年擊退胡人,保全漢人的遺願。同時,為了激發漢族人的信心,完成擊退胡人的大事,冉閔頒布著名的「殺胡令」。
  •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他的殺胡令為何讓人們爭論不休?
    石勒至於外界說「漢族被滅族」這一說法根本不合理。首先是因為那個社會,「漢族」這個稱呼還沒有,相比來說,還是叫「華夏族」比較合適。隨著西晉滅亡,羯人石勒統治北方。從主觀上說,冉閔是想憑藉在石氏的地位當皇帝,因為他是被羯人養大,把自己當成了皇室成員。但是後來自己知道了,皇室根本不把他當一回事,就像是一個工具一樣,用的時候就拿起來,不用就丟在一邊。這才讓冉閔怒了,這才慫恿漢人殺胡,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如今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冉閔的文章,最特別的就是他的「殺胡令」。其實很多都是虛假文章,沒有歷史考證依據的。
  • 冉閔一出,誰與爭鋒(附冉閔視頻)
    當時晉朝爆發了五胡亂華事件,五胡亂華時期是一個動亂、黑暗、慘絕人寰的歷史時期,是華夏之殤——漢人歷史上第一次幾近亡族滅種,更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之一。在鄴城之外的大城,天王同樣下令捕殺胡人。冉閔「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人。」傳說是總共斬了上二十萬的胡人,對胡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懾,數百萬的胡人逃回原籍地的途中,路上遇到大饑荒和瘟疫,胡人又互相殘殺了起來,吃掉自己的同類,最終成功逃回去的不到十分之三,中原從此恢復為漢人的天下。
  • 1600年前頒布殺胡令、屠胡數百萬的悲情英雄冉閔為何上不了歷史書
    冉閔殺胡令三國之亂,無數漢人英雄為問鼎九洲廝殺不休,到最後,傷了漢人元氣,自西晉滅亡後,五胡亂華,中原漢人如墜阿鼻地獄,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到了元清兩朝,他們想要把華夏推入牧場,為了更好的統治漢族而同時又不讓自己的民族融入漢族,元清兩朝的史官更是在冉閔身上大潑汙水,被這些胡族控制的史學家罵為蓋世屠夫,從此蓋棺定論、永不得翻身.近代有些人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故意含糊其詞不說清冉閔殺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罵冉閔是屠夫,是歷史的罪人。
  • 冉閔:殺胡令雖然振奮人心,但殺胡的背後卻是自己野心的施展
    冉閔,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冉魏的亡國之君,冉魏政權雖然存在時間只有兩年,但冉閔其人卻為很多人所推崇,而推崇的原因就在於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冉閔推行「殺胡令」,他以一己之力挽救北方漢人於危難之間,為萬千漢人贏得了生存空間,有的人稱讚冉閔為「民族英雄」似乎也不無道理。
  • 登不上歷史書的古代人物——冉魏武悼天王冉閔,他做了什麼?
    在西晉的八王之亂中司馬諸王彼此攻伐嚴重破壞了西晉的政治生態和實力對比,嚴重損害了西晉的國力,直接導致了日後百年間的天下慘劇。在那百年間的五胡亂華的鬧劇中,冉閔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立下誓殺令,將那些曾經屠戮百姓的敵人驅逐殆盡。
  • 一個被遺忘的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閔
    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之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驅趕的性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中原漢族已到了滅族的邊緣。  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人口20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
  • 頒布「殺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閔,其事跡為何沒有寫入歷史教科書?
    武悼天王冉閔在網絡上有著一定的熱度,起因是他頒布過「殺胡令」,在民族主義者眼裡,冉閔就是一個英雄,或許,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冉閔的部分行為可以作為典型來宣揚,但要想讓冉閔走進教科書,幾乎是不可能的。
  • 曾叱吒風雲的羯族人滅亡了?冉閔的滅胡令針對的就是他們
    石虎的養子冉閔後來奪權,下了一道誅殺胡人的「殺胡令」,此令主要是針對後趙的羯族。結果此令一出,數百萬羯人都慘遭屠殺,幾近滅族。後來羯人又投奔了鮮卑人,在北魏朝廷效力。此後羯族又出了一個首領叫侯景,此人也是暴虐之徒。由他引起的侯景之亂給南朝帶來了滅頂之災。後被南梁大將王僧辯和陳霸先討伐,侯景身死,手下數萬部眾也被屠滅,自此羯族這一民族從史書中消失匿跡。
  • 五胡亂華時是誰怎麼樣拯救了華夏文化?當時漢人悽慘到了什麼程度?
    五胡亂華時是誰拯救了華夏文化,眾多史學家一致認為是冉閔。錯!本人認為冉閔非但沒有拯救華夏文化,反而讓漢人遭到徹底的滅族之災!
  • 冉閔被殺後,方圓七裡草木枯亡,蝗蟲大起,7個月滴雨未降
    他自己繼續投身戰場,帶領大軍四處徵伐,誓要將殺胡令執行到底,當時高鼻多須,頭髮略有發黃者都被殺了。 曾經在華夏大地上蠻橫無比的胡人,在屠城無數、殺人如麻之後,終於迎來了他們罪有應得的時刻。他們當中無論男女老少,在這場民族的大爭鬥中,都嘗到了死亡帶來的真正恐懼。 在漢人的反擊下,胡人紛紛遠走塞外。極大的恐懼致使他們慌不擇路,等逃到塞外時,已經死傷無數,只有少數人苟活下來。石虎的五個兒子無處逃生,最後都被冉閔捉住,將其滅族。
  • 破除謠言:現在網絡上流傳的冉閔《殺胡令》其實是假的
    冉閔是被網絡神化的典型歷史人物近年來,一份所謂的冉閔「殺胡令」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但是這麼一份從語言風格和遣詞造句上漏洞百出的低劣偽造之作,居然被相當多的人當做真實歷史加以拜讀和傳播。本文就從語言學和歷史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份流傳甚廣的《殺胡令》的紕漏。首先回顧一下冉閔的生平事跡。
  • 蓋世英雄——天王冉閔
    歷史總是不斷地重複。從今以後,與朝廷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便,城門不再禁止出入。」 此令一出,城內的羯人、匈奴人紛紛蜂擁出城。此情此景,讓冉閔省悟過來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胡人不可能與我漢人同心!冉閔一怒之下,頒布了一道「殺胡令」,出高價位懸賞:漢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 此令一出,短短一天之內,數萬胡人被殺。
  • 吃人的五胡 暗黑時代拯救漢民族的梟雄
    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讓我們認識一下本篇的主人公,他湮滅於我們漢民族的史海中……冉閔(?-352年),漢族,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君主。民族英雄,中華文明之保護者。冉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
  • 中華英雄冉閔:挽狂瀾於既倒,實民族之救星
    時中原北方,代表先進文明之衣冠華族(即今漢族),人口銳減至三數百萬,南遷至東晉的華族加上原有的東晉居民,人口亦不過三百多萬。相反,時北中國遷入的九胡人口,卻已達近六百萬,且諸胡除鮮卑慕容氏外,皆忠於後趙胡廷,專以屠殺搶劫欺凌漢人為務,若再假十數年,則恐北方中國無華人、江南中國無衣冠。當此時刻,一位中華民族之大英雄冉閔橫空出世。
  • 中華第一戰神第一猛將武悼天王冉閔
    -352),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冉閔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有的人認為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也有的人因為羯族與匈奴在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而對他持否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