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過去的一年裡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許多改變。2020年是《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在於北京舉行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通過的第25周年。然而,疫情正在加劇先前存在的不平等,給推進性別平等與賦權予婦女的工作增加了許多阻力,甚至可能使過去25年來取得的進展和來之不易的成果付之東流。儘管如此,回顧2020,在世界範圍內,仍舊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女性時刻。在2021年的伊始,請與我們一起回顧2020年一些關鍵的女性時刻吧!
01
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女性力量大放異彩
在抗擊突如其來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最前線,女性勞動者的身影無處不在。她們中,有科學家、醫護人員、建築工人、記者、社區志願者、政府工作人員……在全球範圍內,婦女佔到了全球醫療衛生工作者的70%以上,活躍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中國,奔赴抗疫一線的4.2萬名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其中,女性醫生佔到了醫生總數的約50%,而女性護士則佔到了護士總數的90%。
除了女性醫護人員,婦女領導者與科學家也在抗疫工作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研究表明,在婦女領導的國家,針對疫情的應對措施普遍更快、更有效、更有力。在有婦女領導的國家,包括紐西蘭、德國、芬蘭、孟加拉國等國,婦女負責人快速而果斷的行動使病例數量有效減少,進一步導致了死亡率的降低。在中國,更是出現了諸如陳薇、孫春蘭、李蘭娟等女性領導者、科學家,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展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婦女領導力。
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展示了女性在領導和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但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只有22個國家由女性擔任國家元首和/或政府首腦。我們要認識到,在我們展望未來、更好地重建社會時,女性領導力至關重要。
02
世界各國領導人重申《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的願景
10月,在聯合國大會主席和聯合國婦女署的共同主持下,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紀念《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通過25周年——時至今日,這仍舊是推進性別平等的最全面且最具變革性的全球議程。100多個國家承諾採取具體行動,加快實現性別平等和增強各地婦女和女孩的權能。
其中一些承諾包括:消除具有性別歧視性的法律條款、社會規範和陳腐的性別觀念;為實現性別平等的承諾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促進性別平等的機構;利用技術和創新改善婦女和女童的生活;定期收集、分析和使用性別統計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作為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東道國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在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四點針對促進性別平等的主張: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與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他說:「我們要消除針對婦女的偏見、歧視、暴力,讓性別平等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價值標準。」並提出,將繼續加大對全球婦女事業支持力度,倡議在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
展望未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於2021年在墨西哥和法國舉行的「平等的一代」論壇上,並希望通過「平等的一代」行動聯盟,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和承諾,以快速落實性別平等。
03
兩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10月,因其對一種名為Crispr-Cas9的DNA編輯方式的研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兩位科學家引領了將微生物製造的分子變成基因編輯工具的研究。
Charpentier博士和Doudna博士的共同獲獎,標誌著歷史上首次由兩位女性獲得該獎項,她們也是第六位和第七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04
中國:女性話題得到討論與關注
2020年,是女性話題在中國討論度與關注度激增的一年。從年初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在線下得到多方支持的女性醫護人員生理期用品需求問題,到年末圍繞著「離婚冷靜期」的爭議,都反映出了人們對女性話題的關注。
在這些爭論與事件中,也存在著許多令人傷痛的遺憾。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行為在網際網路上被不斷曝光,一張張開朗的笑臉受到傷害,甚至永遠離開。疫情期間的隔離政策使本就隱蔽的家庭暴力更加難以被發覺,成為了「藏在暗處的『流行病』」。如何在社會重建、經濟復甦的過程中結構性地解決家庭暴力問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
©聯合國婦女署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喜地看到影視作品中更多元的女性形象,社交媒體上更多關於性別刻板印象和有害社會規範的反思,以及公共話語裡更多來自女性的視角和聲音。不論這些討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對女性話題的關注和討論都是推進「平等的一代」的動力。
05
《時代》周刊首屆「年度兒童獎」
表彰女孩的力量和科學領域中的女性
15歲的科學家和發明家Gitanjali Rao被《時代》周刊評選為有史以來第一個 "年度最佳兒童"。
Rao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學和技術來創造社會變革,她希望為周圍的人帶來積極與團結的精神。Rao開發了Kindly,這是一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程式和Chrome瀏覽器插件,能夠在網絡霸凌發生的初期就檢測到其軌跡。目前,Rao正在研究一種成本低卻能準確檢測水中有機汙染物的方法。
06
蘇格蘭:公共場合免費供應生理期用品
蘇格蘭議會於11月一致投票贊成通過的"生理期用品 "法案,使蘇格蘭成為第一個允許在包括學校在內的公共建築中提供免費生理期用品(包括衛生棉條和護墊)的國家。
這項法案的通過,標誌著全球消除「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運動的重大勝利。「月經貧困」對婦女和女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全球有12.8%的婦女和女童生活在貧困中,生理期用品的費用和附加稅使許多人無法使用安全而乾淨的生理期用品。
©聯合國婦女署
07
巴西&獅子山:男女足球運動員同工同酬
巴西和獅子山加入了澳大利亞、英格蘭、挪威和紐西蘭的行列,公開承諾男女足球運動員同工同酬。
在全球範圍內,男女薪酬差距為16%,這意味著女性職工的平均收入是男性職工收入的84%。對於有色人種婦女、移民婦女和有子女的婦女來說,這個差距甚至更大。
在獅子山,同工同酬的承諾包含了國家女子足球隊的出場費和比賽獲得的獎金。同樣,在巴西,女性國家球員在備戰期和比賽中的報酬將與男性國家球員相同。
08
紐西蘭:任命首位女性原住民外交部長
11月,Nanaia Mahuta成為第一位被任命為紐西蘭外交部長的原住民婦女。Mahuta是毛利族人,1996年首次當選為議員。她曾作為第一位在下巴上紋有moko kauae(傳統紋身)的女議員創造了歷史。
紐西蘭也擁有著世界上最多元化的議會之一,在總理Jacinda Ardern領導下,紐西蘭近一半的立法者是女性,約10%的新任議員是LGBTQ群體的成員。
09
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
11月,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成為美國第一位當選副總統的女性,打破了多年來男性在美國政壇最高層盤踞的困局。
她將在2021年1月宣誓就職後加入全球其他女性副總統的行列,這個行列包括保加利亞、尼加拉瓜、賴比瑞亞、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甘比亞、南蘇丹等國的女性副總統們。
同時,美國當選總統小約瑟夫·羅賓內特·拜登提名成立了一個全女性組成的白宮高級新聞團隊,這在美國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10
阿富汗:母親的名字
將出現在兒童的身份證上
在阿富汗,總統籤署了一項新的法律,規定母親的名字將首次出現在子女的出生證和身份證上,使婦女更容易為其子女爭取教育與醫療保健的福利,以及獲取官方文件。
這一變化將特別有利於喪偶、離婚或獨自撫養子女的婦女。
這項新法律是在長達數年的 "#我的名字在哪裡#(#WhereIsMyName) "的社交媒體運動後出臺的,該運動倡導阿富汗婦女的權利與賦權。
在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重了本就存在的性別不平等,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我們也當利用這個時期,將危機轉為契機,在社會重建、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引入性別視角、提高女性權益、推動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暴力。2021年,我們將迎來在墨西哥和法國舉行的「平等的一代」論壇,為構建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向前更進一步!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聯合國婦女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