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危機,擾亂了全社會經濟發展的節奏。英媒BBC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報導稱,根據聯合國婦女署最新的全球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可能會讓他們為之努力的性別平等工作倒退25年。
報導指出,由於新冠疫情,女性從事家務和家庭護理的工作大幅增加,她們喪失就業和教育機會,這讓女性的身心健康可能會變得更差。
「我們花了25年為之努力的一切,可能在這一年之內就會失去」,聯合國婦女署副總幹事安妮塔·巴蒂亞(Anita Bhatia)還說,家庭護理負擔會帶來倒退回上世紀50年代對性別有刻板印象的風險。
疫情之前,在全世界每天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負擔了約75%,是男性的3倍。換句話說,也就是男性負擔1小時無償工作,女性要負擔3小時。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這個數字在日本是4.8倍、中國是2.6倍、美國是1.6倍。
而疫情之後,這個數字變得更高了。巴蒂亞表示,「我向你們保證,這個數字至少翻了一番」。報導指出,儘管聯合國婦女署展開的38項調查都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但來自更多工業化國家的數據也顯示出了類似情況。
巴蒂亞指出,更令人擔憂的事實是,許多女性實際上都不再回去工作了。「僅在9月份,美國就有約86.5萬名女性退出勞動市場,而男性只有20萬。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護理負擔重,沒有其他人可分擔」。聯合國婦女署提醒說,職業女性減少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會嚴重影響女性福祉、經濟進步以及獨立等。
「我每天都達到極限了」
BBC為此採訪了兩名女性,要求她們用寫日記的形式,記錄其一天24小時,以了解新冠疫情對她們工作的影響。
第一位是來自日本東京的品牌顧問Ten Wada,在居家隔離之前,她還兼職幼兒園老師。Ten Wada說,她每天要在家庭教育、一日三餐、工作、做家務之間遊走,時間對她來說是很奢侈的。
儘管在居家隔離期間,Ten Wada和丈夫都在家裡工作,但兩人的日子看起來很不一樣。Ten Wada表示,「丈夫從上午九點半工作到下午五六點半,他可以坐到一個房間裡,集中精力開始工作,這真是一種奢侈。我就沒法這樣,我覺得這確實有點不公平」。
Ten Wada在日記中寫到,「現在是凌晨5點,我拼命想寫完這篇日記。『媽媽的生活』是不可預測的,我不想讓這種不可預測來耗費掉我的薪水」。她還說自己在家中做了大約80%的無償工作,包括在家教育三歲的女兒等。「最初兩三個月非常糟糕,我幾乎每天精神上都達到極限了,我女兒哭了,我也哭了」。
第二位是居住在肯亞的奈及利亞裔美國女性Ijeoma Kola博士。她說自己能兼顧媽媽和工作的部分原因是,她的丈夫很支持她,而且她們可以僱人幫忙做家務。「但並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這樣負擔得起傭人,然而儘管如此,我還是每天六、七點鐘起床給兒子餵奶」,「有一個多月時間,只有我和我丈夫兩個人,我非常的痛苦」。
儘管Ijeoma Kola博士的丈夫也會幫忙帶孩子、做家務,但Ijeoma Kola博士表示,「我腦子裡總是在想他沒有想到做的那些事,比如購物清單、兒子一歲生日等等」。此外,Ijeoma Kola博士還抱怨說,自己有太多工作要做,且因為要做太多家務以至於她沒法完成一些專業工作。
報導稱,女性在家庭中不得不兼顧醫療預約、一日三餐、房屋維修等瑣碎事情,這些精神負荷也會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聯合國婦女署的首席統計學家帕帕·塞克表示,「我們看到了令人擔憂的影響,包括高強度壓力和心理健康挑戰,特別是對女性來說,部分原因是工作量增加」。
而這些從事大量無償工作的女性,要麼是從事有償勞動的時間變少,要麼是只能工作更長的時間,然後還會面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報導稱,聯合國呼籲各國政府和企業承認無償工作,並採取如額外的探視假、或額外帶薪假,並保持託兒中心的開放等措施。
巴蒂亞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權利的問題,也是一個經濟意義的問題」,「女性完全參與到經濟中來,這在經濟上是有意義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