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的頭髮,穿著拖鞋,汗流浹背就乾脆把T恤扒了打個赤膊,每天派完貨件後錄單、理帳,一直忙碌到柬埔寨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左右,現年51歲的「快遞小哥」李軍慶這才得空幫忙照顧一下妻子的餐飲生意。
每天忙活到凌晨四五點,睡到第二天中午起床,接著又開始陀螺般的連軸轉工作,這就是李軍慶的日常。對此,他卻說:「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踏實」
的確,對於身負巨債的李軍慶來說,這已經是最輕鬆最充實的生活了。
◆◆ ◆
萬人企業轉型失敗,老闆變「老賴」
2002年,經過多年打拼摸索的李軍慶與其它幾個股東創建了龍邦物流,正式開啟了他的物流生涯。
當時的李軍慶作為企業領頭人,呼風喚雨,叱吒風雲,在物流圈子裡小有名氣。他管理著總公司上千名職員,旗下還有300多個左右的加盟網點,最輝煌的時候掌舵著一萬多名員工的企業。
企業在穩定與輝煌期,他每天下午才開始上班,給員工開會、做培訓,經常全國各地出差,應酬於業務與合作事宜,偶爾組織一下公司的戶外活動。
作為大老闆,李軍慶還時常保養、健身進行個人形象管理,穿潮服、戴墨鏡、坐豪車、住別墅,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修養,還經常自駕去西藏、西北一帶,也喜歡參加一些荒漠徒步活動,人前都是風風光光。
當時的李軍慶,頭髮總是烏黑茂盛的。
然而,在和「四通一達」與資本運作的博弈之中,龍邦物流還是轉型失敗了。李軍慶作為公司主要經營者引咎淨身出戶,背上巨債的他甚至一度被法院列為失信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賴」。
從老闆到「老賴」,李軍慶沒有意志消沉,而是毅然決然地決定——到柬埔寨重頭再來!
◆◆ ◆
51歲的「快遞小哥」
這並不是一個唐突的決定,李軍慶把公司大多數債務談判完後,並把最後落實事宜交給了公司聘請的律師,才選擇了來到柬埔寨。
二十九年前,李軍慶還是一名深漂,親眼見證了深圳的海闊天空和欣欣向榮,也經歷了90年代深圳的社會動蕩和飛車黑幫,坦言「對治安差已見怪不怪」。
而柬埔寨給他的第一印象居然與90年代的深圳如出一轍,既熟悉又陌生,充滿了挑戰性。雖然李軍慶今年已經51歲了,體力大不如前,但身體還算硬朗。
2019年9月,李軍慶揣著借來的15萬來到了金邊,正式成為了一名柬漂。他在當地註冊了新的快遞公司,正式成立了個人品牌。
「當時碰上了禁賭令,中國人一下走了好多。後來又是疫情,直到春節,我都感到很茫然。」李軍慶說,雖然來到柬埔寨後他一直在為搭建物流公司奔波,但是仍舊面臨著「資金」和「團隊」兩大難題。
李軍慶也嘗試過請本地人工作,但是由於本地人無法勝任工作內容,他還是只能親自上陣。除了偶爾有一兩個兼職幫忙,李軍慶每天要處理將近一兩噸的快遞。
由於疫情原因,暫時無法組建起團隊,李軍慶身兼數職,疲於處理日常瑣碎,一直抽不開身到外圍跑業務融資,加盟網點的邀約不斷,他卻有心無力,一切只能等待疫情緩和後老部下的到來。
「現在的柬埔寨就是看誰能笑到最後。」李軍慶說,「我對自己有信心。」
「雖然本地的物流公司理念不夠先進,但是目前跟他們搶佔本地市場簡直是雞蛋碰石頭」,李軍慶說,「所以,現在我只做在柬華人的物流生意,但並不代表以後不與他們爭鋒,目前麻雀雖小,但具備了大快遞公司的技術支持與管理經驗,並具備了先進的經營理念。」
李軍慶是一名重度抖音用戶,有4萬抖音粉絲,他的個人帳號置頂還顯示著他曾經的輝煌,但如今大部分都展示著李軍慶作為「快遞小哥」的日常片段。
許多粉絲知道他的故事後自然轉化成了他的客戶,經過熟客介紹又發展了新的客戶。規模小,當天件當天派,還有成熟的系統支持,這也讓李軍慶擁有了一批忠實客戶。
凌晨的金邊街巷,頭頂是黑夜,悄無人息,李軍慶穿著隨意,雖然略顯老態精神還是很好,開著一輛租來的麵包車大街小巷派快遞。雖然心裡還是會有一定的落差,但是李軍慶來到柬埔寨後卻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無非就是白手起家,重頭再來,寶刀未老,還能再戰!
同時,支撐李軍慶活著的不只是中國人勤勞刻苦、創業實幹的底蘊,還有來自家庭的力量。
◆◆ ◆
家人攜手「破鏡」
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男性,李軍慶一直是個好父親、好丈夫,他曾經為一雙兒女提供了優渥的生活環境,讓妻子過著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富足生活。
然而這一切,卻在李軍慶負債後發生了天差地別的轉變。
女兒因為在抵押房產時籤字也被列入失信名單,這讓李軍慶非常愧疚,作為一個疼愛女兒的老父親,他只能通過夜以繼日的勤勞工作來儘快填補負債「巨洞」。
反倒是曾經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兒子「改邪歸正」了,他放棄了以前做人參的小本生意,開始在廣州處理物流業務配合李軍慶的工作,作為一個光杆司令扛下了廣州方面的業務。
「雖然丟了財產、丟了事業,但是兒子成了一個可靠的男人,這讓我覺得很欣慰。」曾經的「富一代」李軍慶不勝唏噓。
妻子也在今年春節後來到柬埔寨陪李軍慶東山再起,她在李軍慶的門店 旁跟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餐飲店,從一個被丈夫呵護寵愛的「小女人」角色中走了出來,也開始了披星戴月的忙碌生活。
普通人遭受如此打擊時,難免陷在失敗的困境裡難以自拔。而這一家人,卻試圖通過忙碌來「破鏡」,而李軍慶更是從中摸索到了苦中作樂的樂趣,並且永遠向前看。
「目前我就是一個光杆司令,雖然有著指揮千軍萬馬的夢想,但是一時難以落地。柬埔寨不比國內可以透支創業,我必須穩紮穩打,走一步穩一步,看到了利潤以後再發展,發展一輪拉平以後再沉澱一段時間,直到做出利潤再投資。」談到規劃,李軍慶的思路非常清晰,「等到時機成熟,我也會考慮發展其他業務,形成東南亞物流網。」
李軍慶說,來到柬埔寨的中國人都是帶著故事來的,形形色色,人間百態,各有各的窘境與出路。但是他想好了,不給自己留退路,就把柬埔寨當做自己人生的新戰場,像老謀深算的猛獸等待獵物一樣把握機會,即使不再年輕有力,也要「笑到最後」。
面臨人生的重大挫折時,人們總是會有退縮心理,然而李軍慶卻在不再「風華正茂」的年紀裡還能夠擁有浴火重生的信念和破鏡的勇氣,這是非常可貴的。
這也是一代在柬華人的縮影,永遠不服輸,永遠追逐夢想。而李軍慶在柬埔寨的再出發何嘗又不是一種「圓夢」?李軍慶的故事還在繼續。
李軍慶也用他的故事書寫著一個道理:永遠都是正當年,任何時候都是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