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28日,河北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在河北省安國市召開,兩院院士張伯禮、吳以嶺在內的眾多中醫藥大家匯聚一堂,共話中醫藥發展,300多家知名企業參展,眾多媒體爭相報導。在人們驚嘆於中國中醫藥行業大發展之下,如此大型中醫藥盛會為何青睞小城安國,也引發了公眾好奇。
草到安國方成藥 藥經祁州始生香
安國古稱「祁州」,位於華北平原腹地,素以藥業繁榮聞名。安國雖以道地藥材「八大祁藥」為傲,但並非集中藥材之大成者,而氣候、交通等條件無特別之處,為何以藥業聞名於世?這就不得不提當地文物古蹟—藥王廟。
藥王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紀念中醫藥名人的廟宇,供奉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手下名將邳彤。相傳,邳彤精通醫理,隨劉秀徵戰時,常常為當地百姓行醫治病,百姓念其恩德,便修皮王神閣供奉。多年後,一位自稱祁州南門外人士治好了宋朝秦王的病,朝廷欲賞賜,卻遍尋不到其蹤跡。此處恰巧又是皮王神閣所在之處,朝廷便大肆宣揚神靈現身為秦王治病,修建藥王廟以祭祀。經過歷朝的擴建增修,藥王廟從本地人祈福保平安的本土神閣變為全國聞名的藥神廟宇。「祁州藥王廟,藥王在祁州」的名聲在百姓心中紮根下來,各地藥商紛紛來此沐浴神靈,進行交易,安國藥業隨之發展起來。
起於宋、興於明、盛於清,安國從北方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藥市,「藥都」「天下第一藥市」的美名流傳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安國藥市的發展得到諸多國家領導人關懷,毛澤東、劉少奇、陳毅、胡耀邦、吳儀等20多位領導人先後來安國視察。1958年,周恩來總理視察安國,為安國製藥廠題下「敢想、敢說、敢幹,苦幹、實幹、巧幹」十二字,至今仍為安國眾多藥企奉為圭臬。多年來,安國藥業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日新月異。
邁向現代化
藥商尹彥濤是邢臺巨鹿人,從父輩起一直在安國從事枸杞生意。「2002年初到安國,我們在『祁州藥市』租了一間門臉房,直到2016年搬到『數字中藥都』,才終於有了自己的門市。」他感慨地說,「這對我們是個重大轉折點。」
尹彥濤主營枸杞,從新疆、內蒙、寧夏等地進貨,來安國銷往各地。提到這幾年的變化,他深有感觸地說,安國變化很大,尤其是對中藥材行業的整體服務,上升了一大檔次。「『數字中藥都』為了支持商戶,給了很多優惠政策,下發代金券抵消物業費、水電費等費用。加入的商戶越來越多,吸引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尹彥濤表示,原來店鋪針對的主要是醫院、診所等零散客戶,現在則有了很多飲片廠等大型廠家,走貨量比原來翻了一番。
1985年落成的「祁州藥市」見證了安國藥業的繁榮,多年來一直是中藥材交易的重要場所,撲鼻藥香加上街邊滿地待售的中藥材,是安國人記憶中不能忘卻的一幕。隨著時代發展,東方藥城、中藥交易大廳等交易市場相繼落成,直到2016年,中醫藥現代化催生下的「數字中藥都」應運而生。
「數字中藥都」,是安國政府聯合天津天士力集團聯合投資30億元人民幣打造的中藥材交易平臺。集團運營總監邢建鋒表示:「除了交易場所環境變化,『數字中藥都』推出的數字本草服務平臺、追溯、質量檢測平臺等也為安國中藥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他說,目前「數字中藥都」正致力於打造標準、檢測、倉儲、物流、票據「五統一」交易模式,搭建現代化中藥交易產業平臺。
「數字中藥都」建設只是安國藥市多年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傳承創新發展大會上,安國市舉辦了項目引進籤約儀式,現場籤約包括安國「數字中藥都」、片仔癀、藥用植物研究所、河北中醫學院安國校區等,總計16個項目,總投資350億元人民幣。項目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製造、倉儲物流、科技研發、健康養生等全產業鏈。安國市市長張壯田透露,項目建成後利稅可達15億元、帶動7500餘人就業。
對外交流 打破成見
北宋時安國便是北方商業重埠,清朝鼎盛時期,俄國、印度、日本等國外藥商也不遠萬裡前來參加藥材貿易。改革開放後,安國藥市肩負起傳承歷史的重任,在政府的支持下重現生機。眾多海外客商不斷來此參觀、洽談合作,當地藥企也摩拳擦掌進入海外市場。
初冬季節,天氣已轉寒,河北美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威藥業)的加工車間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每天,大約10噸中藥材在此經過相應的炮製工藝變為中藥飲片、提取物等成品,流向市場。
美威藥業成立於1995年,與歐美地區的貿易是其業務的重要部分。自藥品進入美國後,因其藥效好,且十分注重安全性,引起市場矚目。同時,隨著中醫藥在國外的認知度越來越高,社會中流傳出一些對中藥的抹黑之詞。為了證明中藥是有保障、有療效的正規產品,2011年,美威藥業組織40多位歐美地區診所醫生來廠參觀考察。董事長王彥軍回憶:「歐美地區沒有大型中醫院,這些醫生都來自於小型中醫診所,但是產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考察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見證藥材種植、參觀美威廠區,短短三天時間徹底顛覆了考察團成員對中藥的認知。「他們對中藥的印象還停留在老電影片段中小作坊式的生產,真正來看過我們的車間、實驗室之後非常震驚。」參觀期間,醫生團發布了不少照片、帖子,在當地引起轟動。參觀結束一星期後,法國、英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接踵而至,刷新了境外人士對中醫藥的固有觀念。
王彥軍介紹,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的中醫藥進入美國市場。中醫藥確實對某些西醫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療效顯著,國外接受中醫藥的人越來越多。並且,自中國全面實施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管理以來,強化了對中藥企業的生產監管,中藥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2004年,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曾專門派檢查組來對美威藥業的藥品生產環境、生產程序等進行全面檢查並做出了積極評價。據介紹,深耕歐美市場多年,美威藥業每年相關交易額可達500萬美元。
中藥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千年藥都,中藥行業是絕大部分安國人的立業之本,行業的繁榮發展給安國人帶來了穩定、幸福的生活。而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也少不了中藥的參與。
走進西城鄉西街村安靈俊家的小院,牆下的小菜園煥發著勃勃生機,一排寬敞明亮的房屋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幾年前,安靈俊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能過上現在的生活。安靈俊的兒子自小被確診為血友病,「種地加上孩子爸爸打工,一年只有3萬元收入,全都給孩子買藥了,還時常需要四處借錢。」安靈俊說,2015年丈夫打工時不慎受傷,手指落下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令安靈俊感到心安的是:「現在新農合報銷80%醫藥費,村裡的扶貧政策也幫了大忙。」
西街村扶貧幹部解雅君介紹,安國市對種植中藥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政策扶持,每畝地補貼500元。「村裡的合作社和北京企業籤訂協議,種出的藥材全部收購,銷路有了保障。」除此之外,村裡給安靈俊夫婦安排了公益崗,加上入股分紅、土地流轉收益等,如今,安靈俊家一年收入能達8萬元左右,她高興地說:「現在不僅不用借錢,每年都能有結餘,日子過得好多了!」
安國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擁軍介紹,通過中藥材物化補貼進行扶貧是安國扶貧特色手段之一。「政府鼓勵貧困戶通過種植藥材增加收益,主要選擇易管理易成活的種類,並配套種植指南,派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據測算,與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相比,中藥材種植每畝每年淨收益增加2000元人民幣左右。安國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產業扶貧為共計412戶貧困戶帶來收益。據了解,安國市共累計扶助858戶、1777人脫貧,已在2019年實現全面脫貧,2020年對脫貧成果進行了鞏固。
抗戰時期,安國百姓不僅為前線捐款贈物、從軍衛國,經過頑強抗爭,還打破了侵略者為掠奪藥資強迫藥商開業的計劃,並組建貿易局,為抗日前線輸送中西藥物。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團結一心的安國人民再次貢獻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安國市向武漢前後共捐贈防疫物資、防疫中成藥、防疫中藥飲片、代茶飲、中醫理療設備及專用中藥材等共計價值800多萬元人民幣,體現了藥都人的責任與擔當。
張壯田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安國帶來了重要的歷史性機遇。安國將不斷開創建設國家級現代中醫藥產業創新聚集之都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