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發布,為智能計算中心的規劃建設提供...

2020-12-23 界面新聞

為了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近日在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以下稱《指南》),這是首份對智能計算中心進行全面深入解讀的權威報告,為智能計算中心的規劃建設提供頂層設計。

《指南》對智能計算中心(簡稱智算中心)給出具體定義:智算中心是基於最新人工智慧理論,採用領先的人工智慧計算架構,提供人工智慧應用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礎設施,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生態建設、產業創新聚集,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

《指南》指出,智算中心作為新型算力公共基礎設施,符合中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和轉型需求,是促進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重要引擎。主要內涵及功能定位上,智算中心具備智能生態建設平臺、產業創新聚集平臺、數據開放共享平臺、算力生產供應平臺4大功能。

「如果說原來的計算中心為工業時代的標配,那麼未來的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智能化時代的標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告訴界面新聞,「智慧化發展就是數據+算法+算力,三者之間集成之後的一種能力升華,我們認為需要智能計算中心來支撐。」

單志廣認為,智算中心在未來將是一種公共設施,成為類似城市大腦、5G的公共能力平臺:「它的核心將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來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的生態建設、產業的創新集聚,來促進AI的產業化。」

單志廣總結稱,智算中心作為平臺,關鍵作用是「打通場景和生態,支撐政府能力的升級」,在未來有一個大的能力平臺之後,需要政府、業界協作,在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行業領域,來推動產業AI化,最終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能力平臺。

以下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信息AI&HPC產品線總經理劉軍,就《指南》相關內容,接受了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

記者:為什麼將智算中心定義為公共設施,而不是盈利性設施或者競爭性設施?

單志廣:因為整個人工智慧未來產業AI化的需求是共性的,所有行業——政府、金融、電力、交通、醫療都需要算力,把大家所有的需求做一個最大公約數,就需要提供智算中心這樣的賦能平臺,共同使用。

劉軍:現在智能時代,AI算力就等同於工業時代的電力。城市要發展,產業就需要創新,讓更多的AI產業化、產業AI化。只有作為公共基礎設施,才不會有商業化的歧視性和選擇性。

舉個例子, 目前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模型GPT-3,是在自然語言對話方面最強大的一個模型。但是這個模型的研發和創新所需要的算力,客觀說比國內任何一個算力的集群所能夠提供的算力都要大,在美國使用了1萬片最新的GPU計算晶片所構建]的超大算力系統,才能做到這樣的東西。

要跟上智能時代的步伐,做這樣一個頂級的AI算法模型所需算力,不能把問題簡單的交給大型企業,而應該從政府層面去支撐這個人工智慧創新的基礎能力,作為公共基礎設施來提供是比較合適的。

記者:如何判斷智算中心的需求?

單志廣:智能化的發展基礎就是數據+算法+算力,三者之間集成之後的一種能力升華,我們認為就是需要智能計算中心來支撐。如果說,原來的計算中心為工業時代的標配,那麼未來的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智能化時代的標配。

HPC超級計算是按照非常複雜的計算密集型、業務密集型的需求設計的,常用於風洞的仿真、大型科研活動的模擬,超算又不完全適配智能計算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匹配度更高的智能計算中心,來解決這樣一個AI應用精準化的適配。

記者:智算中心建設的成本如何?

單志廣:不同的省市應該根據它的產業需求來考慮,比如說第一階段需要多少的AI計算性能,是E級的還是P級的,以此反推投資的規模是幾十億還是幾個億。對當地政府而言,智算中心並不會是很大的財政負擔。

劉軍:實際上智算中心人工智慧計算架構是非常先進的,它在解決同一個數據模型的計算問題的時候,能效比是傳統CPU的計算能力的幾十倍,從這個意義上它的能效比更高,是更加綠色的計算架構。

記者:怎麼看待建設過程中,政府和企業的角色定位?

單志廣:智算中心是公共設施,要解決算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並進行基本資源兜底,它的盈利模式沒辦法讓一個企業的投資在幾年內得到回報,所以需要政府進行資金以及建設模式的引導。

此外,我們現在尤其要避免未來智慧社會、智慧城市、公共服務資源被私人資本壟斷的情況,因為一旦被壟斷,它的公共屬性就會被削弱,服務所有產業、所有行業的能力的就會變性。

我們認為這種設施還是以政府主導、與社會企業合作的模式,將公共性與盈利性相結合。避免傳統數據中心管理混雜的局面,比如運營商、IT公司、DT公司都在建數據中心,造成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微企業越來越需要算力支撐,但往往會因為太遠夠不著,或者成本太貴,所以這種智算中心應該是真正賦能千行百業的公共設施,需要政府的有效投資牽引,達到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作用。

記者:智算中心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單志廣:要解決好技術的先進性和應用的適用性的結合,我們認為智能計算中心不是全部推倒重來,也不是越高越好,還是要避免技術的空心化。對於很多三線、四線城市要根據它的進程,不能夠盲目的照搬,還是取決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相關焦點

  • 《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發布|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發布 2020年12月10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正式發布。這是今年4月發改委提出將智能計算中心納入新基建之後,首份對智能計算中心概念、內涵、技術架構、投建運模式     原標題:《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發布     2020年12月10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全文正式發布。
  • 智能計算中心:新型「超級大腦」
    為應對新的產業發展需求,算力基礎設施正在升級。除對現有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進行智能化改造,使其成為能提供智能計算服務的算力平臺外,一些圍繞人工智慧產業需求而設計、為人工智慧提供專門服務的智能計算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簡稱AIDC)也在加速落地。
  • 工信部推出「船舶智能製造」建設指南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充分發揮標準在推進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轉型中的規範和引領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建設指南提出要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標準體系,制定30項以上船舶智能製造急需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船廠應用等領域,與國際先進造船國家水平差距明顯縮縮小。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標準體系,全面覆蓋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船廠應用等領域,基本達到國際先進造船國家同等水平。
  • 智能分析中心,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智力值加點
    我們通過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重塑平臺建設路徑,對數據能力、服務能力、技術能力進行沉澱和復用,形成四大中心之一的智能分析中心,為各業務應用提供有力的智能化分析決策支撐,打造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能力。2.
  •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在漢發布,武漢有望打造人工智慧產業新...
    長江網10月11日訊(記者吳曈)「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將成為一個標誌性工程,為武漢人工智慧試驗區發展帶來更大更強的帶動效應。」記者高勇 攝啟動儀式上,《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同步發布。趙志耘表示,白皮書的發布將進一步引領、統籌、規範未來武漢在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方向性和導向性。
  •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採集城市管理各領域信息,為城市運營管理建立感知體系。5G通訊由於其高速度、大寬帶、低延時、廣連接的特性,保證了信息數據的實時高效傳輸。雲計算則為各領域數據融合共享、海量數據存儲計算提供了安全高效集約的平臺。
  • 華為參與,《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在武漢發布
    集微網消息,10月11日,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暨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召開。現場,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華為聯合發布《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圖片來源:長江日報據悉,《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共4個章節,分別介紹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概念、發展現狀、總體架構和關鍵技術以及加快發展我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建議。其中,一是打造公共算力服務平臺。
  • 德國強化人工智慧能力建設 加大高性能計算網絡投資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德國2020年更新《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在原先30億歐元基礎上再增加20億歐元支持德國人工智慧研究。德國科學聯席會議決定投入1.33億歐元,繼續加強對人工智慧能力中心和「高校教育的人工智慧」進行資助。
  • 尋找AI智能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錨點
    前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隨著高清、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持續演進,以平安城市為代表的大型監控項目建設,經歷了從基礎建設到聯網共享再到深化應用的不同階段,開始注重從粗放型向規範化和精準化轉變,強調統一規劃和頂層設計,強調以實用為目標,貼近實際場景;注重從價格競爭向技術競爭轉變,通過創新技術帶動產業升級和提升工作效率。
  • 阿迪達斯智能運營中心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信達生物任命生物...
    阿迪達斯全新智能運營中心於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奠基。這一智能運營中心將全面採用尖端科技和自動化設備,旨在為品牌未來在大中華區長遠的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阿迪達斯智能運營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該智能運營中心的建立,將最大化釋放阿迪達斯的供貨潛能,助力品牌更高效地響應未來消費者的需求。落成後的智能運營中心,將全方位提升阿迪達斯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效率,其將與此前的各物流中心高效協作,打造更加完善的物流網絡,覆蓋整個大中華區及周邊地區。
  • 5G技術全面升級區域影像中心,打造區域智能影像中心5G「樣板間」
    這個由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搭建的獨立組網5G專網,針對大容量影像及報告傳輸、邊緣側合成處理、算力下沉、雲端調閱等功能開展試點,為區域乃至縣域智能影像中心的建設及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提供新的發展路徑。
  • 上海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12月1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發布。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目標基本實現,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智能網聯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
  • 國內超過50%的AI計算力由濟南提供 中信網絡數據中心即將落戶濟南!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人工智慧算力方面,國內超過50%的AI計算力由濟南提供,中信網絡數據中心即將落戶濟南。新基建是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去年以來,濟南在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5G創新發展方面。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12月1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發布。規劃提出,要形成國內外協同創新機制,爭取在臨港新片區範圍內對智能網聯汽車整車、零部件及相關系統的測試樣品樣件實施監管下的免保證金條件下的保稅流動。
  • 全國將建多處智算中心,避免數據中心建設的雜亂無章
    AI財經社日前獲悉,下一代具備AI算力的智能計算中心將作為公共基礎設施,有一部分由政府牽頭建設。 區別於企業自建的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的定位是公共設施而非營利性或競爭性設施。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將智算中心比喻成自來水廠和電廠,覆蓋到城市每一個角落。
  • 邊緣計算與智能家居
    導讀 這時,邊緣計算就能在智能家居領域大放異彩,不僅能填補雲計算目前的不足,並在具體應用場景中能滿足更多需求,進一步提升計算效率。
  • A股明日風口:三季度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傳感器出貨量達歷史新高
    利好板塊:紡織服裝相關概念股:柏堡龍、羅萊生活、萬裡馬、海瀾之家、森馬服飾5、《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正式發布11月17日,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在巴塞隆納、紐約和上海三地同步召開。在上海會場,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
  • 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濟南都市圈內將規劃「高速大四環」
    濟南東站定位陸路核心  戰略規劃意見稿提出,近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山東半島以及濟南都市圈樞紐組織中心;遠期到2035年,基本建成內陸開放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成為我國內陸地區以內需為主的重要組織服務中心和策源中心。  濟南未來一級綜合客運樞紐4個,分別為遙牆國際機場、濟南東站、濟南西站、濟南站綜合客運樞紐。
  • 開放計算是未來?浪潮掀起開放數據中心「浪潮」
    而通信、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頭部企業也紛紛加入開放計算組織,在數據中心建設中加以實踐。開放的邊界越來越廣闊,從最初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的開源到雲和大數據、算法框架等基礎軟體的開源,再到以Risc-V為代表的晶片的開放,以OCP、ODCC為代表的計算硬體的開放。
  • 西安建設規劃2020_2020年西安建設規劃2020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11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了《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分別處於中部、西部兩省省會城市的地方政府人士也分別表示,其所在市上報的總計四條地鐵規劃至今也尚未審核通過。 這種收緊並非毫無跡象,早在今年8月時,內蒙古多條地鐵項目均被叫停,其中包頭市的地鐵項目已經進入了建設期。在8月後,按照高層的指示,內蒙古交通基建項目已經「暫緩了一批、取消了一批」。 事實上,國家基於地方債務安全考慮收緊地鐵批覆,這種跡象從去年就有了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