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寶興裡半年多,他們說——「切實感受到了舊改的好處和城市的...

2021-01-08 騰訊網

第三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綜合形象展區即將揭幕,在這個體現上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展區中,新聞晨報·周到製作的四條視頻,將在展區播放。視頻記錄的,是那些正在實現上海夢想的普通人的經歷,是那些對上海現在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的描述。

而視頻的主題,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這正是上海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城市的創新實踐。

位於四川北路上的餘慶坊正在大修,六十多歲的邵素珍拎著一袋剛買的菜,小心翼翼地從腳手架底下走過。「這感覺很像我們住在寶興裡的時候,也是老小區大修。」

邵阿姨家搬離寶興裡已經半年多了,目前正租借在餘慶坊內。雖然今年3月份才搬過來,但因為老小區居民特有的親和力,邵阿姨與老伴跟周圍的鄰居已經非常熟悉了。在這裡,說一聲「寶興裡」,鄰居們都知道。一來,寶興裡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舊裡之一;二來,從去年7月份到今年,金陵東路地塊舊改項目,始終是全上海市民關注的熱點。

邵阿姨家正是金陵東路地塊舊改的動遷戶之一。她家新買的房子正在裝修,今年年底就將搬到寶山路上的新家。新居是老公房,52平米多一點,但相比之前只有15.5平米的舊居來,邵阿姨表示已經非常知足了:「這一次搬家,我們等了幾十年了,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舊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

15.5平米,住過一家三代、四口人

雖然位於金陵東路上的黃金地段,但寶興裡小區內多數房屋建成於1916至1944年間,是典型的「老舊小」小區。人均居住面積狹小,樓梯逼仄不平,多年來各種私自搭建,使得外來者已經看不出每棟建築內部原本的樣子。而因為無法安裝下水管道等原因,這裡一半左右的居民家裡連衛生設施都沒有。上廁所,靠痰盂;洗澡,只能去小區裡簡易的收費浴室。

但寶興裡也有一個光榮的歷史:1949年12月,「寶興裡居民福利委員會」宣告成立,這是上海市第一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由居民自發成立的居民委員會,寶興居委從此被稱為「申城第一居委」。

邵阿姨的兒子許先銘是現任寶興居委的幹部,也是寶興裡土生土長的孩子。他介紹說,許家住在金陵東路326號,是臨街騎樓的三樓,面積只有15.5平方米,「小時候,這間房子裡住著奶奶、父母和我,一共四口人。」

許先銘上小學後,因為家裡實在沒法提供學習和休息的環境,他只能住到小學老師家裡。「我就讀的那個年級所有老師家,我都住過,一周換一家。我是吃百家飯、睡百家床長大的。」

許先銘小學快畢業的時候,父母覺得不可能讓兒子這麼寄宿下去,而他們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向各個方向要空間。那是許家第一次向外開拓面積,這個過程也在之後幾十年間不斷進行。

寶興裡的許家舊居,保持著被主人多次「開拓出來」的痕跡,閣樓、陽臺、衛生間、廚房,都是逐漸私搭出來的。小小房間,在勤快細緻的邵阿姨操持之下,布置得乾乾淨淨,非常溫馨。房間裡的家具也帶著不同時代的特色,邵阿姨說:「都是一點點逐漸添的。有50年代的老式箱子,60年代的五鬥櫃,90年代的鋁合金門把手,沙發是帶抽屜的長凳,就是為了便於收納。買這個大立櫃的時候,因為樓梯到天花板的高度不夠,只能拆掉樓梯,把大立櫃吊上來。」

許先銘婚後在寶山路上買了房子,這才搬離寶興裡。兩年前,許先銘到寶興居委工作,從小培養起來的與老鄰居、老街坊們的關係,讓他的工作開展駕輕就熟。老房子裡只剩下老兩口,跟其他寶興裡居民一樣,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動遷。

「舊改的陽光照過來了,要抓住這個機會」

盼望舊改徵收,改善居住環境,是寶興裡居民的最大心願。

2019年7月9日,金陵東路地塊舊改工作啟動。這時,很多居民的心態反而不淡定了。在居民自發組織的微信群裡,各種關於舊改補償價格的消息滿天飛。因為兒子是居委幹部,父母也曾向他打聽過,是不是真的「毫無運作空間」。許先銘直接告訴父母:「徵收政策都是公開透明的,不要掙扎,越早籤越早搬越好。別人跟你說晚點籤錢會多,你不要理睬他。同時,政策上能享受到的就全部享受到,如果你能在家裡找到符合政策補貼條款的點,我全力支持,但多餘的舉動真的沒必要。」

有意思的是,每次跟父母討論籤約的問題時,都是許先銘的「宣講」時刻。「我們這裡的房子,都不能說是一牆之隔,而是一板之隔。我們在自己家講話稍微大聲點,樓上樓下、隔壁人家都聽得到。所以我在家跟我父母說的時候,聲音就放得很響,他們全聽得到,等於我在單方面做宣傳。而且這是一種最好的輸出方式,因為我說的時候,他們只能聽著,不像在居委會或者在小區裡,他們還有機會反駁來反駁去。」

因為許先銘一家人的影響,許家所在的樓道在整個徵詢過程中都非常安靜,沒有出現所謂的「問題戶」。許先銘經常這麼說:「我父母作為被徵收戶,我就告訴他們,舊改的陽光照進來了,肯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錯過真的會遺憾一輩子。而我自己作為居委幹部,我們居委會的工作,就是確保政府的陽光政策,灑到每個居民身上。」

在不到半年時間裡,金陵東路地塊舊改項目接連創造了黃浦區舊改居民參與度、大體量舊改項目一輪徵詢贊成率、二輪徵詢首日籤約率、二輪徵詢居民籤約速度、搬遷率等「五個第一」的記錄,最終實現了大規模地塊的「零強遷」。

「通過舊改發財是不可能的,但改善是確確實實的」

隨著舊改的進展,邵阿姨和老伴決定先租房子過渡一下,再慢慢挑選合適的房子。按原計劃,他們應該是今年2月份搬到餘慶坊暫住的,沒想到疫情突如其來,直到3月份才搬好家。

許家在餘慶坊租的房子在1樓,比之前的房子寬敞很多。以前的老家具都沒法要了,這次搬出來的只有幾件輕便的家什,其中一件,是一臺原產地蘇聯、有上百年歷史的冰箱。「這是實實在在的冰箱,不通電的。它分上下兩層,上層放冰,下層放食物。我們現在當櫥櫃用著,不過搬新房子肯定就不帶上它了,新家的家具都已經定做好了。」

邵阿姨家新買的房子是一套52平米的老公房,最大的好處是跟兒子家在同一個小區,且兩室朝南,寬敞明亮。老兩口商量後,將其中一間大的房間隔成兩間,另一間小的做客廳用,這樣就有了兩室一廳。「從裝修到家具都是全新的,比起寶興裡的住房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

邵阿姨的老伴坦言,買這套房,基本也把動遷補償款用光了。「不過,實在是因為我們以前的住房面積太小,只能拿到這個數字的補償款,這個是沒辦法的。我們跟很多老鄰居聊起來,大家也都說,如果沒有舊改,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法離開寶興裡,都沒法住上新房,都沒法用上自己家的廚房、淋浴。就論這個,我們真的是心滿意足的,確確實實享受到了舊改帶來的好處。」

今年5月底,寶興裡居民已經全部搬離,但多年的老鄰居們還保持著聯繫。說起過去一年來舊改工作給自家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邵阿姨說:「還是許先銘一直跟我們說的那句,指望通過舊改發財,是不可能的;但通過舊改改善居住條件,那是確確實實的,沒話講。」

相關焦點

  • 上海沉澱了20多年的老地塊重啟舊改,黃浦舊改提速是這樣做的
    「二元結構」矛盾是黃浦發展面臨的最突出短板和瓶頸,當前還有許多基礎設施薄弱的舊裡房屋,還有許多群眾家中沒有基本衛生設施。截至去年底,黃浦共剩餘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家庭剩餘4.6萬戶,佔全市總量的一半。2012年以來黃浦舊改徵收受益居民超過5.5萬戶,去年更是歷史性地突破1.2萬戶。
  • 黃浦區2020年舊改推進「開門紅」,寶興裡舊改地塊居民集體搬場
    )舊改地塊人頭攢動,居民們即將告別蝸居多年的逼仄老房,準備喬遷新居,每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  金陵東路北側(寶興裡)舊改項目位於外灘街道,東至松下路,南至金陵東路,西至浙江南路,北至寧海東路,涉及64、67、70、72四個街坊,包括寶興和盛澤兩個屬地居委,涉及居民2119證。該地塊居住條件差,房屋基本為舊式裡弄,年代久遠,大多是1916年至1944年間建成,人均居住面積狹小,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十分強烈。
  • 奮力奪取舊改全面勝利︱楊浦區2021年舊區改造大決戰誓師大會召開
    弘揚家國情懷、涵養公僕情懷、激蕩楊浦情懷,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加務實的行動,謀劃好每一項任務、推進好每一項工作、完成好每一個環節。充滿書寫歷史的豪情,堅定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必勝信念,一鼓作氣、鬥志昂揚、知重負重、苦幹實幹,確保在2021年讓楊浦成片二級以下舊裡的歷史寫下句點。
  • 神秘京基:半年鯨吞兩家A股公司,低調操盤千億舊改
    在京基集團內刊裡,少有的驕傲流露出來:「我們建成了深圳最好的辦公樓、最好的酒店和最好的商場。」野馬財經則注意到,最近半年,「京基系」更是接連拿下兩家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在此之前京基系已為它們豪擲超60億元。
  • 3年舊改 福州城市品質大提升
    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  堅持多年的老舊小區改造,讓榕城不少年久失修的小區展露新顏,小區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而更大規模的三年舊改行動,則滿足了更多市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美好願望。福州城市品質在舊改中悄然邁上新臺階。
  • 舊改提速、南京路東拓、老字號振興……今天的發布會聚焦黃浦區的...
    第三,加強毛地處置,黃浦有不少毛地,毛地由於歷史原因,很多開發商推進過程當中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我們加強溝通,督促他們加快啟動,我們和市裡相關部門對於每塊毛地進行了「一地一策方案」處置,多途徑促進這些毛地能夠激活、啟動。
  • 廣州舊改往事
    琶洲村聯社黨委副書記徐志恆說,只相差一年,2008年政府主導的琶洲塔公園拆遷,每戶村民相比少了1000萬補償。 保利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他們第一次接手整村改造項目,懵懵懂懂的他們,剛開始是完全不知道中國基層社會裡的利益糾葛、階級碰撞。 和傳統意義上「霸蠻」的動遷隊不太一樣,保利的動遷隊書生氣很重。
  • 舊改徵收超51000戶!2012年至2019年,黃浦區舊改跑出「加速度」!
    2012年至2019年,全區舊改徵收超過5.1萬戶。特別是從2017年起,年度舊改籤約總量從5280戶到7260戶、再上升到超過1.2萬戶。在寶興裡項目舊改中,僅用122天完成居民100%籤約,創下了近年來全市大體量舊改項目居民籤約完成時間的新紀錄。
  • 深圳舊改有多好?龍崗地鐵口小區眾多業主掛橫幅稱「我想舊改!」
    城市舊改棚改在前幾年已經成為了城市房價上漲的重要推力,在生產一大批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背後,更多地是擠壓了當地城市的中低收入群體,因為他們才是城中村,房屋租賃的主力軍。當棚改舊改之後,城市的中低收入群體被迫要去尋找新的住所,而眾多的中介和房東在聞到金錢的味道之後,房租漲價潮即刻來臨,對那些不接受漲房租的租戶就作趕走處理。而舊改棚改完成之後,原來的房東手握多套房,舊房以及城中村等都搖身一變,成了高端的商品房,房租自然也從原來幾百上千,漲到了幾千塊。
  • 鴻榮源深圳新增70萬方城市舊改項目
    今日(7月16日),龍華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關於《2020年深圳市龍華區城市更新單元計劃第四批計劃》,此次更新計劃共2個項目,即觀城第一期城市更新單元、廣西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合計拆除重建用地面積高達742472㎡。
  • 上海舊改今年定下70萬平方米目標
    2020年的最後一天,虹口區17街坊舊改地塊在上海土地市場掛牌出讓。這是一幅特殊的舊改地塊:從啟動二輪徵收到成功交地,再到掛牌出讓,只用了一年多時間,相比往年時間成倍壓縮。  17街坊之「快」,成為上海舊改新生態的一道縮影。
  • 寶山路街道舊改地塊99.61%高比例生效!靜安再也沒有成片的二級舊裡了
    這地塊便是靜安區寶山路街道31、149、150、152街坊舊改基地,總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共涉及有權證數1275證,涉及1549戶居民,這裡也是靜安區最後一個成片的二級舊裡地塊。二級舊裡現狀今天(4月28日),「二次徵詢」正式籤約首日,籤約率達到99.61% ,遠超90%籤約生效比例。
  • 深圳龍華區,民治街道橫嶺舊村城市更新舊改
    橫嶺舊村舊改項目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橫嶺舊村片區,鄰近萬科和風軒,北臨規劃的民榮北路,南至遊松河,東臨規劃的民通路,西臨嶺南路。 深圳市民治橫嶺股份合作公司來文申請辦理民治街道橫嶺舊村片區城市更新單元舊屋村範圍認定。
  • 南山區一甲村城市更新舊改項目,最新消息!
    日前,一甲村居民給「南山書記信箱」寫信,質問一甲村舊改工程到底何時啟動。南山區城改辦回應,區政府高度重視此事,幾年前已將一甲村沿街房屋進行了改造,但是剩下的地塊由於權屬複雜,權屬人分散等原因,導致整村舊改推進困難較大。目前相關部門仍在協調過程中。
  • 羅湖城市更新爆發!湖貝村200萬平米華潤舊改項目
    由於該項目涵蓋舊城中村、舊住宅區、舊商業區等不同更新類型,不論從涉及拆遷談判的業主數量和規劃、拆遷難度等方面都被譽為深圳城市更新之最。 、總部辦公、會議展覽、五星級酒店、公園和公寓等現代商業元素融於一體的超大型綜合性商業中心,讓湖貝村村民實現「鋪仔搬入萬象城,老屋變身幸福裡」的美好願景。
  • 房企決戰廣州「舊改」
    自2009年廣州出臺第一條城市更新管理辦法,十年的時間裡,廣州一共僅成功改造10個村。獵德村是廣州第一個舊村改造項目,以「政府主導,村為實施主體」的原則,採用融資地塊公開出讓、安置地塊自主建設的方式進行全面改造。2007年,獵德村商業地塊被富力與合景泰富聯合以46億元競得,該項目如今成為南中國區首個真正意義上的CBD大型城市綜合體。
  • 聚焦2020上海兩會|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舊改大戶」再發力,今年再...
    63萬平方米,4個歷史風貌區,優秀歷史建築佔中心城區總量的27%……如何走出一條舊區改造、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的新路?今年人代會上,不少代表也將目光聚焦在了中心城區「舊改」上。對此,市人大代表、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在接受東方網和黃浦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時,暢談了黃浦的「舊改之路」,在兩會現場為市民帶來了「最強音」。
  • 虹口黃浦新一批舊改小區名單來了 搖身一變房價10w+
    拆遷舊改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上海作為正在飛速發展中的國際都市,也一直沒有停下拆遷舊改的步伐。從90年代中期開始到現在,在上海已經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虹口、黃浦多街區公布舊改通知而在今年,上海又提升了城市的更新速度,作為市中心剩下的二級以下舊裡弄聚集地,黃浦與虹口的多個街道在近日公布了舊改通知,內環共18個地塊開啟動遷工作,這也意味著又有上萬戶居民的生活條件將要被改善,而虹口和黃浦又將迎來一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