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第一案」勝訴意義大於賠償

2020-12-17 華聲在線

丁家發

11月20日,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郭兵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

「人臉識別第一案」勝訴,喚醒了民眾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人臉屬於敏感個人信息,採集需要符合相應條件,即合法性、正當性、必要性。此案勝訴意義大於賠償,不僅起到很好示範作用,也能倒逼有關單位和部門依法規範和使用人臉識別等個人信息。

現如今,指紋、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信息,在門禁、電子商務等身份信息識別方面,越來越多地被使用,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公民個人生物特徵信息一旦洩露,將造成不可預見風險。如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信息能直接攻破一些識別系統;又如不法分子通過「換臉」技術,還會實施侵犯他人名譽、偽造他人證件、盜取他人虛擬財產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受害者往往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就洩露了個人生物特徵信息,遭受損害後由於技術知識、舉證能力等處於劣勢,維權非常艱難。

其實,我國法律對於個人信息在消費領域的收集、使用雖未予禁止,但有強調個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和徵得當事人同意;個人信息的利用要遵循確保安全原則,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經營者需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這些,都是公民維護自己權益的武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客戶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調整為人臉識別,屬於單方變更合同的違約行為。不「刷臉」就無法入園,更是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敗訴,也給社會敲響了一記警鐘。一方面,能喚醒民眾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對那些過度或非法採集個人信息的行為,可以依法說「不」;另一方面,倒逼一些單位和部門依法規範和使用人臉識別等個人信息,並嚴格按照規範存儲信息,採取嚴密保護措施,防止公民個人信息洩露。

此外,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公民信息保護還存在模糊地帶,亟待健全和完善。鑑於人臉識別信息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安全風險的廣泛和深刻性,現階段,有必要在行業主管部門設定相應的準入門檻和許可機制,讓人臉識別等個人信息保護有規可依。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第一案」:沒有勝訴的勝訴
    1年零23天後,2020年11月20日,這樁「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一審判決後,野生動物世界依然沿用僅能通過人臉識別入園的格式條款,這使得這樁訴訟某種程度上,成為「沒有勝訴的勝訴」。郭兵決定上訴。郭兵起訴書中的八項訴訟請求。
  • 歡呼「人臉識別第一案」勝利為時尚早
    近日,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郭某與某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據法院公開宣判,判決後者賠償郭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提出確認野生動物世界店堂告示、簡訊通知中相關內容無效等其他訴訟請求。
  • 規制人臉識別之路仍任重道遠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談起
    規制人臉識別之路仍任重道遠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談起 發表時間:2020-11-30 09:52:38 作者:林木明 來源: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逛動物園刷臉有必要嗎?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郭兵相關面部信息,並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11月20日,隨著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宣判,郭兵的朋友們發來「祝賀勝訴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郭兵相關面部信息,並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11月20日,隨著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宣判,郭兵的朋友們發來「祝賀勝訴」的簡訊,但他卻對這起被媒體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的一審判決結果不服,已經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中的指紋識別入園變更為人臉識別入園,被法學博士出身的用戶郭兵告上法庭,成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杭州富陽區人民法院11月20日一審宣判,判令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兵提出其他訴訟請求。原、被告雙方在庭後都表示將會上訴。
  • 評論丨「人臉識別第一案」開庭:沒有選擇權,「臉」還有什麼意義?
    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後,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6月15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將擇期宣判。
  • 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動物園被判刪除用戶面部信息
    據國內媒體報導,2019年10月,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採用人臉識別方式入園,而以侵犯隱私權和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此案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就在昨天,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布審判。一年前,因不滿動物園對年卡用戶「刷臉」入園的要求,當事人郭先生將園方訴至法院。去年的「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起因也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在未通知年卡用戶的前提下,將入園的檢票方式從指紋識別換成了人臉識別。對此,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解釋是,推出人臉識別是為遊客著想,可以提升遊客入園的效率,是推行「智慧旅遊」的一個舉措。
  • To C人臉識別公司們應該想想,有哪些錢不該你賺?
    來源:投中網沒有勝訴的勝訴「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有了審判結果。一年前,因不忿野生動物世界強制遊客刷臉,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前往法院起訴;一年後,一審判決結果公布:郭兵自己的人臉信息被刪除。但是,野生動物世界依然沿用僅能通過人臉識別入園的格式條款。郭兵決定繼續上訴,因為在他看來,這場訴訟更像「沒有勝訴的勝訴」,因為強制刷臉的情況沒有任何的改善。這並不是孤例。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逐步活躍於安防、支付領域,不管願不願意接受,我們都正在快速進入一個「全民刷臉」的時代。而這也帶來了人臉信息濫用的隱患。
  • 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據報導,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人臉識別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
  • 【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誠然,人臉識別技術自使用起就存在爭議,不過並不影響其推廣,但是在2020年,人臉識別技術遭遇到了寒冬。 疫情:2020年對人臉識別的第一刀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亂了庚子年新年的喜慶,也打斷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
  • 人臉識別惹爭議 科技股能釋除公眾疑慮嗎?
    俗語說,期望與實際往往事與願違,這說法可套用至人臉識別科技。人臉識別科技協助用家解鎖iPhone,幫助執法人員追捕罪犯,但同時預示著未來生活將戰戰兢兢 ─ 我們將在監視之下生活,一舉一動都會經過演算法、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分析。
  • 人臉識別,禁!
    尤其是在執法中,這類技術的使用可能會由於錯誤的人臉識別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事實上,微軟公司已經宣布將會暫停對警察機構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服務。而備受爭議的亞馬遜也曾發布聲明,將會暫時禁止警方使用該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這份禁令將會實施一年。不過,該公司不會完全放棄人臉識別,將繼續允許其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失蹤兒童尋找等方面。
  • 全國人大常委會回應人臉識別案:在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前提下,方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王亦君)最近一段時間,「人臉識別第一案」「消費者戴頭盔看房」等為躲避人臉識別一系列事件,引發民眾對於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廣泛討論。在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立法機關是否考慮針對此類技術的應用做更具可操作性規定?
  • 天津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有法可依 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行為被戴「緊箍咒」
    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據此,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禁止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生物識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採集人像、關鍵點提取,對人像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人臉識別對比,實現個人身份識別驗證的目的。
  • 最強人臉識別上線!天際ME7識別時間小於半秒_易車網
    近期,為了防止被售樓處人臉技術識別,"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刷臉"這事再一次成為熱點。隨著物聯網和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手機解鎖、支付、安檢,到考勤、疫情防控等領域,人臉識別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
  • 王者榮耀怎麼跳過人臉識別 防沉迷人臉識別跳過方法
    王者榮耀怎麼跳過人臉識別?王者榮耀反覆要求人臉識別如何解決?相信很多玩家都有遇到過「防沉迷人臉識別」的情況。那麼這到底要怎麼解決呢?話不多說,下面,就隨18183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王者榮耀怎麼跳過人臉識別?王者榮耀反覆要求人臉識別如何解決?相信很多玩家都有遇到過「防沉迷人臉識別」的情況。
  • 人臉識別下的隱私讓渡,代價有多大?
    投稿來源:陳根1964年,布萊索(Bledsoe)提出了世界上首個人臉識別算法,該算法以鏈碼為特徵進行人臉識別,一腳踢開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的大門。20世紀70年代,在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諸多學科的快速發展下,2D人臉識別算法誕生。
  • 微模式動態人臉識別布控系統解決方案
    傳統安防識別方法缺陷及解決傳統監控識別方法帶來的問題,首先無法避免人類自身不可靠的弱點,不能始終保持警惕,察覺安全威脅,注意力難以持久,容易錯過重要畫面信息。其次攝像機數量大於監視器數量,並非採用1:1方式,輪巡顯示、多畫面小圖像的方式,很可能錯過異常現象,聽任事態發展。另外監視與錄像分開,不能留住瞬間畫面或者快速抽調錄像,輔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