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和夢想,洋芋苗苗也能絢麗綻放——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2021-02-07 阿細先基

  「神鷹啊,你帶我走吧!我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我想知道腳下的大江怎麼樣匯成波濤洶湧的大海?身邊的風如何吹動遼闊的草原?山頭上的樹木怎麼變成火樹銀花的城市……」 

  ——這是多年前,一個名叫歐牧優諾的彝族女孩,站在楚雄永仁大山深處時心底由衷的呼聲,那時的她還在現實的壓力和未來的夢想中掙扎徘徊。如今,歐牧優諾是一位優秀的彝族歌手,一位有故事的彝族姑娘……


如今的歐牧優諾是一名優秀的彝族歌手


不忘感恩和彝族情懷 電視舞臺上吐真情


  2017年6月3日,在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的舞臺上,來自雲南楚雄的彝族選手歐牧優諾身著漂亮的彝族服裝參加比賽。與主持人和評委的互動中,歐牧優諾講述了她作為楚雄州受到希望工程援助的第一批孩子,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得到希望工程和熱心人士的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她希望在舞臺上向所有幫助過她的人交一份答卷,告訴他們,以前那個無助的小女孩已經長大,她要將這份愛心和行動傳遞下去。雖然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少演出,但此時談到這些,鏡頭前面的歐牧優諾百感交集。


歐牧優諾在《歌從黃河來》節目中演唱《祈福》


  歐牧優諾的第一首歌選擇了節奏歡快的《彝語拼音歌》,第二首歌選擇了旋律優美而深遠的《祈福》。兩首都是彝族母語歌曲,歐牧優諾的演唱傾情而投入,十分動聽,但比賽的結果是她沒能晉級。歌唱家蔣大為評述說:「你的聲音非常好,中音低音高音都非常好,但終歸是個比賽,這首歌沒有給你機會讓你發揮出來。」著名學者評委田青說:「我們寧願相信你選這首歌的時候,知道這首歌並不適合比賽,你仍然選擇了這首歌,為了你自己的理想和志願,你的努力讓我們想到保護我們文化的多樣性,謝謝你的努力。」面對鏡頭,歐牧優諾有些許失望,但她坦然說地:「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應該從母語開始。雖然很遺憾沒能晉級,但自己已經完成任務,如果有機會還會來,多多展示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就這樣,有著紮實的演唱功底和豐富演出經驗的歐牧優諾,因為選擇了並不適合比賽的彝族母語歌曲參賽而被淘汰了。《歌從黃河來》是全國僅有的以民歌為主的電視節目,對於一個民歌手尤為難得,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歐牧優諾做了這樣選擇,又有如此坦蕩的情懷……


應邀參加央視節目


  其實,不僅僅是在《歌從黃河來》的舞臺上,在歐牧優諾參加的中央電視臺等其他節目中,她一直如此,這就是歐牧優諾,一位不忘感恩和彝族文化情懷的優秀歌手


  火塘邊生長的洋芋苗苗,不甘命運想要展翅飛翔


  歐牧優諾出生於雲南楚雄永仁縣永興鄉一個叫羊圈房村彝族村寨,這是一個交通閉塞,條件艱苦的寨子。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同時又思想保守,一直固守著重男輕女的觀念。雖然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歐牧優諾的出生並沒有像男孩那樣給家裡帶來太多欣喜,在吃洋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隨便給她取了個土土的乳名——優諾,彝語的意思是洋芋苗苗,由於她家屬於歐牧(俄木)家族,因此叫歐牧優諾,這個名字很好聽,但其來歷卻略帶辛酸。


歐牧優諾的老家,永仁大山深處的羊圈房村


  歐牧優諾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彝家女孩,如果按正常情況發展,她應該在小時候,就按照山裡人祖輩觀念裡的既定路線:在家幹活、嫁人,一輩子忙忙碌碌不離開大山。但歐牧優諾是個另外,這個生長在火塘邊的洋芋苗苗不甘於就此一生,她有自己的夢想,她想走出大山,因此,也就有了艱難求索和成長的故事……


  在當時,由於村裡思想保守,經濟困難,很多孩子都無法堅持而輟學,尤其是這裡的女孩子,上學對她們來說是一件及其艱難的事情。年幼的歐牧優諾便是其中一位,小學三年級時候她便失學回家,在家裡放羊、幫大人幹活。優諾很羨慕可以在教室裡讀書的同齡人,她渴望繼續讀書,平時放牧時,就悄悄把牛趕到學校旁邊,就希望聽聽校園裡讀書的聲音。知識的吸引力是驚人的,在小優諾的堅持下,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學業。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貧困是如何讓歐牧優諾的家庭面臨困境的,供養一個女孩讀書,需要讓她的父母面臨多大的壓力和挑戰。在歐牧優諾成長的道路上,這樣輟學又復學曾經多次發生。


小時候的歐牧優諾(綠衣服女孩)


  除了貧窮和經濟困難,這裡的女孩還要面臨觀念上的挑戰。村裡的父母們在生活壓力和長期的思想封閉下,淳樸而憨厚的認為,女孩子不用圖別的,只要嫁個好人家踏踏實實過日子就是最好的歸宿。從小到大,父母曾三番五次的為歐牧優諾包辦過五次娃娃親,每次都在她的苦苦相求下退婚,當然,父母也每次要為退婚而向對方賠錢。最後一次退婚,是在歐牧優諾上楚雄農校的時候,父母仍希望讓她回家嫁給一個踏實可靠的年輕人,但此時的優諾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夢想和未來在哪裡,父母也最終退了這門親事,讓她繼續上學。


曾經貧苦,歐牧優諾一直在積極投身公益獻出愛心


  就這樣,少年時的歐牧優諾一直在艱難的求學路上堅持,只為走的再遠一些。大山讓山裡的人們封閉和落後,讓優諾的求學路充滿了坎坷,但世界很公平,也讓這個女孩磨練出了大山一樣的性格和不服輸的精神。雖然只是火塘邊生長的洋芋苗苗,但她想要展翅飛翔。


  社會關愛和資助 種下愛心不忘感恩


  對夢想的憧憬,對知識的渴望,是歐牧優諾堅持上學的動力。但是,對於這個貧弱的家庭,即使在小學階段,經濟困難是一道無法越逾的坎。上小學四年級時,家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歐牧優諾沒錢上學,再次面臨輟學危機。


  在這個節骨眼上,希望工程走進了這個貧困的村寨,歐牧優諾得到了及時的資助,學業得以繼續,年幼的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社會帶來的溫暖,也照亮了前行的路。如今,歐牧優諾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把希望工程愛心送到家裡的楊正良叔叔,在之後的日子裡,楊叔叔還用書信一直鼓勵她戰勝困難,努力學習,鞭策她不斷上進。歐牧優諾說:「楊正良叔叔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給了我走出大山的勇氣。」


2002年歐牧優諾已經上了大學,楊正良(居中)叔叔第一次到她家裡家訪


  小學的時候,班主任起老師也一直關心著歐牧優諾。在村裡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因為家裡沒有男孩,優諾的父母在村裡抬不起頭來,沒有哥哥弟弟保護,她和妹妹也因此而被人欺負。一次作文課上,她把自己的苦惱和心願寫進了作文,起老師看到後寫了批語,告訴她:重男輕女是愚昧的思想,要鼓起勇氣衝破它,要好好地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實現自己的願望……起老師的教導和鼓勵,給小優諾的前程點亮了一盞明燈。這篇寫於1996年3月22日的批語,伴隨著這本作文本,至今一直被歐牧優諾帶在身邊,老師的鼓勵和關愛,歐牧優諾也一直銘記在心。多年以後,歐牧優諾完成了自己的專輯《阿莫尼惹》錄製,專輯銷售後,她帶著感恩之情,用所得收益為購買了一套音響設備,和各地捐助來的衣服和學習用品一起捐贈給了小學母校。


當年起老師在歐牧優諾作文上的批語


  直到幾年以後,歐牧優諾在楚雄師範學院讀大學的期間,經濟困難仍然是歐牧優諾的最大困擾。為了維持學業,她利用課餘時間勤工助學解決生活費。每當周末或節假日,她到餐廳為客人唱歌,賺取微薄的生活費。雖然她盡力了,到畢業時,依然欠下了1萬多元的學費,面對這個困境,歐牧優諾束手無策。就在這時,社會愛心再一次給了她支持和溫暖:當時恰巧深圳招商銀行掛點扶貧對口支援永仁縣,負責人楊宗鑑了解到她的困難,為她交上了所欠13685元費用。讓她順利的畢業並拿到了畢業證書,也順利的找到了工作。每提及此事,歐牧優諾百感交集:「我是如此幸運地碰上了這麼多的好人,非常感謝楊叔叔。」


十年後,歐牧優諾在深圳與楊宗鑑叔叔及家人一起合影


  對於在困境中掙扎和煎熬過的歐牧優諾,深深地感謝著這個社會和好心人對她的幫助和關心,她說:「我是不幸的,但又是不幸中的萬幸!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碰到了社會各界的好心人!是這些愛心幫助我成長,讓我走出了大山,成就夢想,讓我能夠乘著歌聲的翅膀自由飛翔!」


心懷感恩,歐牧優諾投身公益獻愛心回報社會



歐牧優諾為山村小學的孩子們講課


  社會的愛心讓歐牧優諾能夠在困境中站起來繼續前行,愛心已經植根於她的心裡,她懷著感恩的心,懷著對這個社會的愛,迎接每一次挑戰和綻放,即使在電視舞臺上,她也沒有忘記向所有好人們表達感恩之情。


  痴迷於唱歌 嘹亮歌聲點燃夢想


  如今,歐牧優諾是一名優秀的專業歌手,音樂是歐牧優諾的全部。對於出生在如此貧窮和艱苦的山村裡的女孩,她的音樂之路,註定是不平凡的。


  不管在任何地方和任何艱苦條件,能歌善舞是彝族人的天性。歐牧優諾出生在彝家火塘邊,生長於大山裡,她從小說著母語、浸潤在彝族文化的土壤裡,聽的是祖輩傳下來的彝族山歌。但小時候條件艱苦,除了隨便哼唱幾句,音樂和理想是搭不上邊的,自己是否在音樂方面有天賦和愛好更無從知曉。


少年時代的歐牧優諾,經歷困苦而樂觀開朗


  小學輟學後,她多次向父親苦苦訴說復學的想法,比較明理的舅舅也一直嘗試著說服優諾的父親,但優諾的父親都沒有答應。傷心的歐牧優諾突然想起當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女人不是月亮》的主人公,情不自禁地唱起電視的同名主題曲,邊唱邊流淚,沒想到這一唱,父親同意讓她復學了。這無意中的一唱,也讓歐牧優諾發現了音樂竟然能如此表達一個人的內心,竟然具有如此力量。之後,她開始對唱歌感起興趣來,跟著電視或周圍的人學唱,流行的或者彝族山歌什麼都唱,這一發不可收拾,唱到痴迷的程度,先天潛藏的演唱天賦也逐漸被激發了出來,也讓她變得更加開朗和堅定。


少年時代的歐牧優諾,經歷困苦而樂觀開朗


  從此,小山村裡面隨時能聽到歐牧優諾唱歌。她的嗓音高亮而清澈,響徹四方,只要她一唱,幾裡外就能聽見。她在家裡唱,山上唱,田間地頭唱,在學校也唱,慢慢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初中畢業後,她聽取了父親的意見,考取了楚雄農校的畜牧獸醫專業,和音樂風馬牛上不相干,但她依然沒停止在校園裡唱歌,整個學校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愛唱歌的女生,同學們開始都煩她,後來逐漸習慣了,哪天沒聽到歐牧優諾唱歌,反而覺得不習慣。日積月累,歐牧優諾也越唱來越好。在念初中和中專的時候,她每個假期都要幫著父母親到永仁縣菜市場做清潔工作掙錢,這個愛唱歌的姑娘著了魔一樣,邊掃地還要邊唱歌,這一唱不要緊,她一唱起來周圍便吸引了一大堆買菜的人聽她唱歌,結果她掃到哪裡,人群就跟到哪裡,有時人群中還會有和她對歌的人,對起歌來忘記了幹活,因此她也沒少被媽媽責備,歐牧優諾唱歌已經受到人們的喜愛。


歐牧優諾參加音樂考試


  上農校的第二年暑假,楚雄州舉行彝族火把節賽歌會,學校的老師得知這個消息,推薦歐牧優諾去參加比賽。當時已經放暑假在永仁老家的歐牧優諾知道後,借了點錢就趕到州府參賽,期間還因早去了幾天生活費不夠,所以挨了幾天餓。功夫不負有心人,歐牧優諾最終獲得了比賽二等獎,拿到了300元獎金。對於一個經濟拮据的學生,這可是一大筆錢啊。尤為可貴的是這次比賽把歐牧優諾對音樂的信心和夢想真正激發出來了,她開始找到專業的老師學習演唱技巧,到農校畢業的時候,她的演唱已經具備較高的水平了。這時的她想繼續念大學,學習唱歌,實現唱歌的夢想。


歌聲為伴,艱難中一路走來


  農校畢業前,歐牧優諾向父母提出打算報考大學繼續學習唱歌的想法,但是父母沒有同意。原本父親讓她報考農校,就是希望她儘快畢業後回老家做一份安穩的工作,因為念大學的經費開支,父母親已經承擔不起,即使歐牧優諾提出費用自己解決不用他們承擔,老人還是不同意。為了說服這個為唱歌著了魔的女兒放棄上大學的念頭回家嫁人,她的父母煞費心機,他們找來了七大姑八大姨用唱歌的方式來教誨優諾:彝家女兒就該聽從父母的話嫁人生子,彝族女孩子要為一門好姻親而做出應該有的貢獻等等。父母知道優諾愛唱歌,本想用唱歌的方式說服優諾放棄想法回家嫁人,可謂良苦用心。然而,執著的優諾沒有被這樣的方式感化和逼成婚,反倒藉此機會學會了很多民間歌曲。最後,歐牧優諾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她利用畢業前回永仁縣畜牧局實習的機會,在45天的時間裡用盡了洪荒之力複習並參加了高考,最後考上了楚雄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專業,距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如今在當地家喻戶曉的歐牧優諾在學校慰問演出


  雖然如願上了大學,但所有的經濟來源都要依靠自己,天性樂觀堅強的歐牧優諾沒有向困難低頭,她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勤工助學掙取學費和生活費,她在涼山和永仁縣之間倒賣過服飾,也曾在楚雄市的餐廳唱歌掙錢,就這樣,她依靠微薄的收入一直堅持下來。


歷經風霜,芳華亦綻放


  大學畢業後,歐牧優諾放棄了與音樂無關的穩定的工作機會,繼續向音樂夢想努力。她不斷學習,到處收集彝族民歌素材,開始為將來的發展進行積累。依靠天賦和自己的不斷勤奮努力,歐牧優諾的專業水平有了不斷提升,並考入了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從事民歌演唱,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文藝工作者。



  對於一個以原生態唱法見長的歌手,在州民族藝術劇院工作的歐牧優諾十分珍惜每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2010年,她被評為雲南省文藝骨幹,爭取到了去上海音樂學院進修1年的機會,十分難得。進修期間歐牧優諾師從底蘊深厚的常留住老師,常老師教的是傳統的民族唱法,與優諾原生態的唱法有明顯不同,優諾發現,如果學會了常老師的唱法,就會不自然地改變自己原有的唱法。如何是好,原有唱法是自己的看家本領拿手好戲,而她此行目的是為了學會常老師的唱法。無奈之下,優諾想了個招,上課跟著老師學,課後就兩種唱法一起練,這種練法讓她的聲帶很受傷。為了保證每節課都能以最好的狀態學習,她開始通過吃藥來調理聲帶,藥量越來越大,後來直接大把的吃,嚇壞了同去學習的大姐,勸她要少吃,但此時的優諾為了上好課已無暇顧及其他了。幸好,優諾的身體沒鬧出什麼問題,這樣學下去的結果是優諾掌握了以兩種方式來演唱同一首歌。上課的時候,優諾不僅能唱好老師教她的唱法,而且還會主動提出用自己的方式唱一遍給老師聽,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總想改變她,經過幾節課後,常老師說:「你就按你的方式來唱吧!」再後來,當碩士博士研究生來聽常老師的課時,常老師總會讓優諾以自己的方式給他們演唱地方特色民歌,優諾獨特的唱法讓學生們驚呆了,問優諾是怎麼發聲的,他們也想學。這個時候常老師總會勸導:「這個不太容易學會的。」為了學習聲樂,歐牧優諾用了這種近乎瘋狂和率真的方法,不僅成為同學們的笑談,也讓人為之嘆服。


歐姆優諾與她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時教他聲樂的常留住老師合影


  多年來,歐牧優諾未曾停下尋夢的步伐,她一直在積極地參加了各種演出和活動,讓自己邁向夢想的路,留下了一串閃亮的履跡:

  

  ● 參加西部民歌大賽,獲得金獎

  ● 參加央視青歌賽,獲得組合組優秀獎

  ● 雲南省青歌賽,獲得金獎

  ● 多次獲得州級各類大型比賽一等獎

  ● 多次在州級各類大型聲樂比賽中做評委

  ● 2017年8月,受《中國民歌大會》邀請做百人團評委參加《中國民歌大會》節目錄製

  ● 多次應央視邀請參加《非常6+1》、《黃金100》、《向幸福出發》、《幸福帳單》等節目

  ● 參加雲南衛視《中國情歌匯》節目

  ● 參加山西衛視《愛唱老情歌》、《歌從黃河來》節目  

  ● 多次到韓國、澳門、臺灣、香港等演出

  ● 多次在國內各大城市做彝族文化的宣傳演出



  傳承與回歸,對母語音樂情有獨鍾


  歐牧優諾先天俱來的嗓音條件,已經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和肯定,就像蔣大為對她的評價,低音中音高音都不錯,這樣的條件,唱各種歌曲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在雲南彝族地區,越來越流行漢語化的彝族歌曲,用漢語唱彝族的調子,朗朗上口,流傳度很高。因此越來越多彝族歌手已經很少唱純粹的彝族母語歌曲了。但歐牧優諾是個另類,她開始嘗試演唱純母語歌曲。



  對於彝族母語歌曲的探索,歐牧優諾沉浸越來越深。這與歐牧優諾從小受爺爺和舅舅對她的影響分不開。她的爺爺是蘇尼,舅舅是畢摩,她自幼看著他們為村民誦經祈福,超度祭祀等,耳濡目染蘇尼畢摩作法的學說唱跳。她雖然不迷信巫術能治病救人,但她喜歡看蘇尼畢摩跳神施法時那種進入無我無常的超意識境界和感覺,舞蹈韻律狂放仍不失優美,通過肢體和語言對內心無拘無束地表達;她還喜歡蘇尼畢摩吟唱的那些好聽的歌調。大學畢業第一年間,出於對彝族音樂的熱愛,優諾回到家鄉走村串賽,收集民歌,特別是民間祭祀和敘事歌曲,認真學習了蘇尼畢摩作法事的舞蹈和歌調。並把那些好聽的曲段組織成新作品,比如她的作品《彝山古歌》。當時家裡人都說她瘋了才學這個,父輩們更是強力反對。優諾背就著家人和親友在山上一遍又一遍的學習,想著將來有一天能把彝族最最古老的祭祀文化和音樂展現給世人,讓人們更多地了解藏在深隧之處鮮為人知的彝族文化。



  通過不斷積累,歐牧優諾完成了一首新作品《彝嘆》。這是一首純彝語演唱的歌曲,充分吸取了彝族蘇尼和畢摩吟誦的旋律、彝族山歌小調、彝族婚喪嫁娶的歌調、彝族說唱等元素,音樂意念空間神秘而宏大,完全與歐牧優諾的演唱特點實現了無縫對接,屬此類音樂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彝嘆》歌詞大意:

  圓圓的月亮掛上了家鄉的上空!

  最美的北鬥星也升上家鄉上空!

  彝家妹子歐牧優諾要給大家唱一首祝福的歌!

  聽啊聽!來啊來!

  願聽到我歌聲的每個人都幸福安康!

  願聽到我歌聲的每個角落都吉祥如意!

  天上人敲的是豬皮鼓!地上人敲的是羊皮鼓!

  天上敲你下地下響十回!

  我在地上敲一下響徹雲霄!

  那些個第三世界的人啊!

  願你們也能逝者安息!

  回歸祖先居住的地方!

  去吧莫牽掛!去吧!……



  歐牧優諾說:「我不是蘇尼和畢摩,但我喜歡蘇尼和畢摩的音樂舞蹈!」,這是歐牧優諾對彝族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她認為,母語能夠真正表達彝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但傳統文化也會有歷史留下的雜蕪和灰塵,需要我們去辨別和萃取精華,才能真正的傳承和發展。

  

  沉澱和堅持 背負夢想重啟徵途


  和山裡走出來的大多數普通女孩不一樣,歐牧優諾經歷過風風雨雨,但總能那樣活潑開朗、熱情大方,不管在哪裡都能成為大家的開心果,大家都很喜歡這個能歌善舞的彝族姑娘。是大山裡的彝人給了她大山一樣的性格,大山給了她高亢的歌聲。她熱愛唱歌,雖然經歷了艱難困苦,但她一直在用嘹亮的歌聲抒寫和笑對人生的每一步。



  對彝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是歐牧優諾對音樂的夢想,她正在不斷地從彝族傳統文化中吸收養分,汲取精華,希望有一天將這些優秀的傳統元素,結合現代的手法,完美地展示出來。在平時生活中,歐牧優諾感覺到適合孩子唱的彝族歌曲被忽略了,平時傳唱的彝族歌曲大多是偏成人化的關於愛情方面的,因此她希望自己將來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出一些適合孩子學唱的彝族歌曲,這是一份責任。



  歐牧優諾說,彝族的傳統文化就像大海,自己還僅僅是海邊上的初探者,還要很長的時間去積累,必須有甘於寂寞和耐得住寂寞的堅持才行。對於這個多年前還在為溫飽和生活苦苦掙扎的彝族姑娘身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歐牧優諾一個人走了很多路,翻過很多山,一步步離開家鄉,只為心中夢想的他鄉;當她在遠方遙望時,心的歸屬,依然是故鄉,原來的起點又是終點,這是一種愛和夢想的回歸和輪迴。我們相信,在這個為愛和夢想回歸與輪迴的徵途上,歐牧優諾的路,又重新開啟!(文:黃平山 圖片:由歐牧優諾提供)

策劃|阿細先基團隊

責任編輯|納吉茲莫

來源|彝族人網

點擊[原文閱讀]讓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有愛和夢想,洋芋苗苗也能絢麗綻放,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雖然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歐牧優諾的出生並沒有像男孩那樣給家裡帶來太多欣喜,在吃洋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隨便給她取了個土土的乳名——優諾,彝語的意思是洋芋苗苗,由於她家屬於歐牧(俄木)家族,因此叫歐牧優諾,這個名字很好聽,但其來歷卻略帶辛酸。tNQ彝族人網tNQ彝族人網
  • 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山頭上的樹木怎麼變成火樹銀花的城市……」   ——這是多年前,一個名叫歐牧優諾的彝族女孩,站在楚雄永仁大山深處時心底由衷的呼聲,那時的她還在現實的壓力和未來的夢想中掙扎徘徊。如今,歐牧優諾是一位優秀的彝族歌手,一位有故事的彝族姑娘……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其實,不僅僅是在《歌從黃河來》的舞臺上,在歐牧優諾參加的中央電視臺等其他節目中,她一直如此,這就是歐牧優諾,一位不忘感恩和彝族文化情懷的優秀歌手  火塘邊生長的洋芋苗苗,不甘命運想要展翅飛翔雖然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歐牧優諾的出生並沒有像男孩那樣給家裡帶來太多欣喜,在吃洋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隨便給她取了個土土的乳名——優諾,彝語的意思是洋芋苗苗,由於她家屬於歐牧(俄木)家族,因此叫歐牧優諾,這個名字很好聽,但其來歷卻略帶辛酸。
  • 【山裡的彝人個個都是優秀的】楚雄彝族自治州 | 彝族青年歌手歐牧(俄木)優諾的不凡之路
    其實,不僅僅是在《歌從黃河來》的舞臺上,在歐牧優諾參加的中央電視臺等其他節目中,她一直如此,這就是歐牧優諾,一位不忘感恩和彝族文化情懷的優秀歌手  火塘邊生長的洋芋苗苗,不甘命運想要展翅飛翔雖然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歐牧優諾的出生並沒有像男孩那樣給家裡帶來太多欣喜,在吃洋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隨便給她取了個土土的乳名——優諾,彝語的意思是洋芋苗苗,由於她家屬於歐牧(俄木)家族,因此叫歐牧優諾,這個名字很好聽,但其來歷卻略帶辛酸。
  • 彝族大學生蘇正民:我希望像索瑪花一樣綻放
    這個22歲的彝族小夥子面對生活的磨難始終樂觀堅強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自己的假期都是這樣度過的「左手做兼職右手做志願服務一邊是生活一邊是夢想」「我要回報這個充滿愛的社會」7月10日2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招募志願者,支援武漢市洪山區雙建社區疫情防控,身在涼山的蘇正民馬上報名參加,主要任務是通過電話和網絡聯繫該社區240多戶居民一一了解他們的居家情況、身體狀況、是否有生活困難等,並對部分重點關注群體進行電話回訪。3月30日,西昌突發森林大火,蘇正民成為當地的一名志願者,投身到防火救援的後勤保障工作中,並參與烈士追悼會籌備等。
  • 彝族歌手趙仙洋新歌《陽光宅男》今日上線首發!
    彝族新生代歌手趙仙洋的最新單曲《陽光宅男》於近日正式上線了!歌曲中充滿著少年的青春洋溢之詞,搭配輕鬆愉悅的曲調,不自禁地讓內心深處的青春活力迸發出來。趙仙洋曾在四川彝族地區成功舉辦個人音樂會,而這首《陽光宅男》來自趙仙洋自己作曲作詞的專輯《魔仙洋》之中。
  • 2020彝族年文藝晚會官宣了
    本次彝族年文藝晚會將有眾多彝族大咖歌手親臨,現小編就來給小夥伴們說說都來了那些大咖彝族歌手!亮點一:阿吉太組合   阿吉太組合,中國內地流行樂演唱組合,由薩琪拉、格桑西曼、吉子古且組成。2012年,阿吉太組合正式成立。2013年,參加廣西衛視新民歌選秀節目《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獲得全國第三名。
  • 彝族新秀歌手趙仙洋《月色中》,一年磨一劍,只為做最好的音樂!
    親有一生所有我用過 你會雖然我才請讓我 的神的神我是終於痛子龍 趙仙洋個人經歷: 彝族新秀歌手趙仙洋是一名原創唱作人
  • 四川大涼山「跑出」女足小將:綠茵場綻放夢想之花
    中新社成都11月15日電 題:(中國減貧故事)四川大涼山「跑出」女足小將:綠茵場綻放夢想之花中新社記者 嶽依桐「以前我不知道足球是什麼樣子的,但現在,踢足球是我的夢想。」11月天氣轉涼,成都市第十八中學的綠茵場上,一群女足小將正穿著短褲訓練,12歲的彝族守門員俄的麼呷作扎著馬尾、膚色黝黑,害羞卻堅定地表達著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包括俄的麼呷作在內,目前該校共有30位來自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的彝族女足隊員。
  • 涼山彝族名人大全
    曲比哈布是樂隊主創及靈魂人物,曲比哈日是哈布的弟弟,倮伍阿木曾在濟南當過兵,在西昌和曲比兄弟相識後便有了現在的樂隊。1997年,他們出版了一張純彝語專輯《傳說中的英雄》,引起轟動,1998年正式籤約北京鳥人藝術公司。後來阿木離開了彝人製造,木乃七斤、說果九古、吉裡日曰等相繼加入組合,現在的組合成員是曲比哈布、曲比哈日和吉裡日曰。代表作有《媽媽》、《看見了》、《美麗姑娘》等。
  • 麗江有首「洋芋味」的抗疫歌曲!
    麗江有首「洋芋味」的抗疫歌曲! 《小涼山土豆的自白》是一首帶有彝族小調的抗「疫」公益歌曲,旋律溫暖優雅且流暢自然。歌曲由大漠、阿幹凸浪作詞,沙瑪雪鋒作曲,朱麗凡錄音製作,沙瑪雪鋒、熱柯阿薩、阿別阿布、鷹格爾共同演唱。歌曲及高清版視頻MV於2月17日全網首發。
  • 涼山彝族名人 你知道的有幾個?
    2014年參演了中央電視臺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普法欄目劇的十六集迷你劇《聽見涼山2》,2014年為了參加夢想星搭檔加入山風組合。南彝組合1999年組建於成都,成員為沙瑪雪峰、且薩阿薩(鹽源人)和拉瑪雪森(普格人),他們用本民族風格和流行音樂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對本民族的深愛和理解,用他們的音樂理念來觸摸彝民族的獨特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
  • 彝族大學生蘇正民——「我希望像索瑪花一樣綻放」
    這個22歲的彝族小夥子,面對生活的磨礪,始終樂觀堅強。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自己的假期都是這樣度過的。「左手做兼職,右手做志願服務。一邊是生活,一邊是夢想。」2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招募志願者,支援武漢市洪山區雙建社區疫情防控,身在涼山的蘇正民馬上報名參加,主要任務是通過電話和網絡聯繫該社區240多戶居民,一一了解他們的居家情況、身體狀況、是否有生活困難等,並對部分重點關注群體進行電話回訪。3月30日,西昌突發森林大火,蘇正民成為當地的一名志願者,投身到防火救援的後勤保障工作中,並參與烈士追悼會籌備等。
  • 彝寨勵志歌手海來阿木:我要歌唱大涼山 像花兒一樣綻放的故鄉
    《阿果吉曲》發布前期的許多事情,都與「正常程序」不同,作者是一個從大涼山走出,連手機都窮到停機的青年,歌詞有些「口水化」,但卻總能引起共鳴,第一感覺讓人聯想到愛情,然而最終表達的,卻是親情。他在努力適應現在的生活,抖音、微博、公眾號……一樣都沒有落下,然而,和他的「網絡神曲」相比,這個迅速崛起的原唱卻依舊缺少曝光,缺少故事。走在街上,路人刷著抖音,聽到傳出熟悉的聲音,海來阿木會心一笑,很少有人會認出,這個笑起來「憨憨的」青年,是那個旋律的原唱。人們知道《點歌的人》,知道《遠方有信仰》,知道《別知己》,但「海來阿木」卻是個陌生人。
  • 涼山彝族青年歌手受邀獻唱
    /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唱青山 唱綠水 唱不夠 家鄉的今天呀,金不換 銀不換 換不來你的恩情暖…」晚上8時,序曲《我們在這裡》用彝族歌手的演唱拉開了表演的序幕,隨後《佛山佛山》《佛山節拍》《山的擁抱》《你是最好的》《這就是我們》六個部分共19首歌曲精彩唱響。歌詠了佛山在製造立市、文化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豐碩成果。
  • 彝族第一美女馬嘿阿依出演首部彝族母語電影《我的聖途》
    採訪中阿依告訴記者:雖然這部也是關於彝族題材的影片,但不同的是,同期是已漢語為準,所以這次能用母語拍攝《我的聖途》還是第一次,所以,特別興奮、開心,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母語電影了,覺得自己能參演也很榮幸。這次拍攝雖然很辛苦,特別是在糾正彝語方面,阿依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自己屬於以諾地區方言)但覺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 苗苗上《中國夢想秀》自曝兒時夢想想成為楊麗萍老師
    ­  一部電影《芳華》,讓苗苗成為了演藝圈的「最佳新人」。今晚(5月20日)《中國夢想秀》,來自雲南的小女孩叮噹帶著舞蹈夢想登臺,渴望通過舞蹈「跳」出大山,苗苗也將到場助陣。苗苗自曝:「小學時自己的夢想就是成為舞蹈家,想成為楊麗萍老師。」
  • 讓青春的絢麗之花為祖國和人民綻放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範代表,決定授予丁良浩等60名同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授予北汽福田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彩車底盤製作和技術保障團隊等34個青年集體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追授王爍等34名同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昭通:「洋芋帝國」花滿坡 遍山希望「金果果」
    又逢六月好風光,正是昭通高原洋芋花開的季節。初夏時節,走進海拔2300多米的靖安西魁梁子馬鈴薯種植基地,只見萬畝連片的洋芋一壟壟排列整齊,已進入了盛花期。皎如雲朵般的洋芋花絢麗綻放、吐露芳華,滿坡滿谷,蔚為壯觀。陣陣風兒吹過,燦若雲霞的片片花海與綠意盎然的葉片疊湧,舞姿翩躚。
  • 【身邊青年】 10年30人 部落組合:走過順流逆流,仍和音樂「細水長流」
    提示:點擊上方"愛闖青年"↑免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