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君主歸順晉朝後,為啥魏國被封為王,蜀國位公,吳國為侯?

2020-12-23 爆侃小哥

在古代封爵制度從夏商就開始實行,不過各個朝代的等級分布不相同而已。在三國時期曹丕就實行這九等爵制,從高到低為:王、公、侯、伯、子、男,此後的晉朝也是沿用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經過三國戰亂,天下歸晉。

那麼之前三個國家的皇帝自然也都歸到晉的統治下,但是在分封三國皇帝的時候卻出現了不同。例如曹奐為王、劉禪為公、孫皓為侯。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三個國家的皇帝在晉的地位不同?首先在三國中魏國的實力在後期是很強盛的,司馬家族就是在其中任職的。

而晉朝的產生是以晉代魏的說法而建立的。那麼可以是晉朝的前身就是魏國,而將曹奐封為最高等級的爵位,這也就在變相的抬高自己的地位。其次是魏國實力強,在晉朝中有很多官員都是魏國出來的,因此爵位最高,用來安撫官員的心以及民心。

三國時期第一個滅亡是蜀國,所滅之人是司馬昭。晉朝建立後司馬昭被封為了晉王,那麼蜀國的皇帝作為司馬昭手下敗將,那麼在晉國中地位肯定要不如自己。如果將劉禪封為了王,那麼不是和司馬昭平起平坐嗎?只是將劉禪的放置低一等級的爵位上,也可以體現出晉朝的氣度。

當蜀國滅亡魏國勢力大漲後,吳國的威脅自然降到了最低。我吞併你是遲早的事情,那麼我自然不需要給你好臉色看了。如此吳國滅亡後,晉朝的皇帝自然不需要給孫皓多大的官職。畢竟就算他不滿於爵位,也拿晉帝沒有任何辦法。不過晉的統治並沒持續多久,中國又陷入到了戰亂之中。

相關焦點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然而相比之下,位於千百年前的三國亂世,各個朝代政權的末代皇帝,卻似乎下場都還可以接受,至少都是壽終正寢,比如漢獻帝,最終被封為了山陽郡公,順利活到了54歲。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只封侯?
    其中魏國的末代國君曹奐,被封為了陳留王,蜀國劉禪封為了安樂公,吳國皇帝孫皓,只獲得了一個歸命侯的職位。按照魏晉時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候、亭候、關內侯是十個等級,很顯然孫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馬家這麼的原由是什麼?不妨讓我們好好來說明一下。
  • 三國歸晉後,劉禪封公、曹奐封王、孫皓封侯,待遇為啥差這麼大?
    在蜀國滅掉了魏國之後,司馬家族就將魏國取代成立了晉朝。在晉朝吞併了吳國之後,三國的時代也就劃上了一個句號。魏國蜀國吳國都被滅亡了之後,他們都進入到了晉朝中為官。晉朝皇帝則給他們分封了封號,不過三個國家的皇帝得到的封號卻完全不一樣。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從這可以看出來,曹比劉地位高,劉比孫地位高。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 為何三國君主投降後,魏稱王,吳稱侯,蜀稱公?其中有什麼講究?
    三國君主投降後,蜀漢劉禪被封為安樂公,曹魏曹奐被封為陳留王,孫吳孫皓被封為歸命侯。可以看出魏國的王是最高級的,然後就是蜀的公,最後是吳的侯。那麼為什麼三國君主投降之後,受封的爵位不一樣,魏稱王,吳稱侯,蜀稱公?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 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同是亡國之君,為何差別這麼大?
    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隨著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畫上了句號,這便是「三家歸晉」。對於三家的亡國之君,司馬家給予的封號是不同的。其中魏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漢帝劉禪被封為安樂公、吳帝孫皓則只是一個歸命侯。同樣是亡國之君,江山同樣歸了晉,為何三人的封號區別這麼大呢?眾所周知,三家滅亡的先後順序是:魏滅蜀、晉代魏、晉滅吳。要知道為什麼魏蜀吳三家的待遇不同,就得從司馬家入手。
  • 後主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除掉他,反而封其為「安樂公」?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鬥。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蜀漢後主。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年17歲,在位四十一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 數碼寶貝:如果皇家騎士是魏國,七大魔王是吳國,那麼誰是蜀國呢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璀璨、最絢麗的時代,魏蜀吳三國爭霸,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留下了無盡的詩篇。在數碼世界也有很多陣營,他們的目的不同,想法不同,這也導致了他們衝突不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數碼世界的"三國爭霸",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哈。
  • 為什麼有些魏國大將投降蜀國後,對其忠心耿耿,擔負起伐魏的重擔
    三國時期,最弱的國家是蜀國,但也是蜀國抗爭的力度最大,蜀國和魏國多有交手,互有勝負,但戰爭比的是國力和人才,在這方面,蜀國和吳國都不如魏國,最後被滅也是很正常的。在魏國和蜀國的戰爭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原本是魏國的兵將如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投降蜀國以後,都對蜀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更甚者如姜維,蜀國都被滅了,還想著通過計策復國,最後被殺。那麼,蜀國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這些魏國大將都能夠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呢?接下來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
  • 三國最難過的一年:魏國死了幾位名將,吳國死了大都督,蜀國更慘
    不過即便是再風雲的人物,也終將有老去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發生了許多震動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難過的一年。這一年當中,曹操去世,而繼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正式建立魏朝,漢王朝400年的歷史從此宣告終結,而三國之間,也各失去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 蜀國滅亡,劉禪封為安樂公,為何唯獨他被滿門抄斬?
    說起三國時期,那可是一段驚天動地,波詭雲譎的時代,三國鼎立,湧現出多少豪傑,其中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就是建立在蜀國的視角與立場上所描繪出波瀾壯闊的局勢,蜀國的故事也十分的膾炙人口,從桃園三結義一直到白帝城託孤,可謂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劉關張結義三兄弟,當日海誓山盟興復漢室
  • 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先說一下時代背景:魏蜀吳三國,蜀國先被魏國滅掉,然後魏國又被晉國取代。最後,西晉將領王濬於公元280年5月1日率軍抵達建業(今南京),吳帝孫皓出城投降,東吳滅亡。至此,三國時代結束。換言之,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堅持到了最後。那麼,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 三家歸晉後,劉禪封公、曹奐封王、孫皓封侯,為何待遇差別這麼大
    魏鹹熙二年(266年),晉王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享國46年的曹魏宣告滅亡。司馬炎學著曹丕的故事,降封曹奐為陳留王。對三國歷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魏蜀吳鬥來鬥去,最後都便宜了司馬家,也就是「三家歸晉」。魏蜀吳三家的亡國之君,都接受了西晉的降封,只是在爵位上各有不同。蜀漢後主劉禪,封爵是安樂公,而孫吳的亡國之君孫皓卻只是一個歸命侯。
  • 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國家防禦戰略體系的?
    東漢末年,戰火紛爭,天下逐漸呈現以魏國實力最強的三國鼎立格局。而另外的蜀國和吳國,根據當時的地理條件各自立於一方,那麼,這兩個國家究竟通過了什麼方法建立起本國自身的防禦體系,以抵禦住強大的魏國的攻勢呢?
  • 三國時期,東吳共有四位前將軍,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比如劉備於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就將關羽冊封為前將軍,這也是關羽最高的官職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前將軍,並且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一、呂範呂範(?-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細陽縣(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
  • 三國殺中四大勢力的代表人物是誰?蜀國馬神,吳國沒有懸念
    #三國殺移動版#,眾所周知,《三國殺移動版》中有四個勢力,分別是"魏國、蜀國、吳國、群雄"。不同的勢力都有幾十個武將,技能不同,實力不同。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排名,在四個勢力中,誰才是代表人物?小編就為大家排了榜,作為核心人物,他們的實力或許不強,但一定深入人心。
  •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為何強勢的曹魏,最終沒能統一天下?
    不能不說,劉禪作為君主而言,就是一個比漢獻帝還悲劇的悲劇。吳後主孫皓吳國,雖然在孫權去世之後,同樣是內部爭鬥不斷。吳主之位,先傳孫亮,再傳孫休,最後落到了吳後主孫皓的手中。孫皓雖然殘暴噬殺,卻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曾經一度在對晉朝作戰中,佔了優勢。
  • 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不主動進攻蜀國?
    劉備之所以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奪取益州作為基業,主要是基於三個原因:一是沒有地盤為基業,沒有實力搶不到曹操孫權的地盤;二是劉璋暗弱,好欺負;三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蜀漢集團在益州做大成氣候後,曹魏不僅心中不喜歡還非常生氣,但為什麼不主動進攻蜀國呢?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 三國歷史探究:最終統一三國的人是誰?
    公元280年,三國結束,歷史進入西晉時期。那麼,最終統一三國的人是誰?他又是怎麼統一的?  最終統一三國的人是誰?  是司馬炎,三國末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控制魏國實權。魏國滅掉蜀國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廢掉魏帝,自己稱帝,建立晉朝。然後繼續攻打吳國,公元280年吳主孫浩奉玉璽投降。
  • 三國也有六大神獸,分散在魏國和蜀國,沒人看好吳國?
    三國時期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曹操、孫權、劉備紛紛組建了自己的勢力,讓天下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也出了眾多出色的將領與謀士。武將在前方帶隊奮勇殺敵,謀士在後方出謀劃策。在三國時期也有著六大神獸,分散於魏國和蜀國。
  • 田氏代齊後,這位君主一鳴驚人,奠定齊國霸業!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在田氏代齊後,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只能說是一個實力位於中遊的諸侯國。不過,因為這位君主一鳴驚人,田氏代齊後的齊國,最終成為戰國中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