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難過的一年:魏國死了幾位名將,吳國死了大都督,蜀國更慘

2020-12-27 文史怪

如果要評價出現在讀者最喜歡的一個朝代,那麼很多人肯定都會選擇三國,這離不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介紹和渲染,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最終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笑到了最後,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不過即便是再風雲的人物,也終將有老去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發生了許多震動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難過的一年。

這一年當中,曹操去世,而繼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正式建立魏朝,漢王朝400年的歷史從此宣告終結,而三國之間,也各失去了不少優秀的人才,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魏國除去曹操去世後,在三月之後,大將軍夏侯惇也在四月去世,儘管在三國演義當中,夏侯始終給人一種頭腦簡單的感覺,實際上,他作為魏國的開國功臣,又是曹操的宗親,深得其信賴,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在曹操出徵前線的時候,成為魏後防有力保障。

夏侯惇死後,曹丕親自為其戴孝到鄴城東城門發喪。然而曹丕還沒從夏侯惇去世的悲痛中走出,另外一位名臣,三國時期著名謀士程昱也隨即去世,「丕流涕不已」。

再來看看東吳,他們在220年失去了重要的大將呂蒙。如果說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著五子良將,那麼東吳能夠相對應抗衡的,就是「四大都督」了,但是吳國四大都督,可是出了名的短命,其中之一呂蒙去世的時候,才剛剛擊敗關羽奪取荊州沒有多久,年僅42歲。

呂蒙最終因為疾病而去世(並不是小說那樣被關羽追魂而死),此外,東吳大將孫皎和蔣欽,同樣在同年去世。

不過對比起曹魏,東吳,這一年更慘的,還是要屬於蜀國了,蜀國折損的第一名大將,就是算得上是建國基石的關羽關雲長,在赤壁之戰後,隨著劉備入川,關羽則駐紮在荊州,而他和曹仁的軍事摩擦裡面佔據了上風,開始水路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

然而因為東吳偷襲,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此外,五虎將還損失了黃忠,黃忠的出生年月並不詳細,但是等到他加入劉備,應該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黃忠在入川之戰中,發揮了重要貢獻,公元219年,斬下曹操名將夏侯淵,更是一舉成名,但是他的年紀太大了,第二年便病逝在了軍營中。

號稱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的法正在當年去世,他是劉備時期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擅長奇謀,被陳壽認為可以比曹操帳下程昱和郭嘉。

除去人員上的損失,蜀國在地盤上也備受打擊,關羽兵敗,蜀國從此丟掉了對荊州的全部管轄權,而上庸大將孟達也在這一年叛變,上庸也被魏國所獲得的。從這個時候開始起,蜀國只有一州之力,而且失去了上庸這個十分險峻重要的隘口,從而使得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道路,也就更加稀少。即便諸葛亮有逆天之能,也就註定了其失敗的結局。

相關焦點

  • 三國最慘的一年:蜀漢死了三位大才,東吳死了大都督,曹魏更慘
    魏蜀吳在經歷了東漢末年的戰亂後,各國逐漸將天下勢力收入自己的勢力之中,最終進入到了三國時代。在這期間一共經歷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展開的戰爭無數。然而戰爭是殘酷的,只要有戰爭的發生,那麼必定就會有人員的傷亡。殘酷的戰爭讓很多人的家庭都變得破碎。
  • 三國巨星隕落的一年:蜀國死3位大將,吳國失去大都督,魏國更慘
    三國早期天下大亂,被稱為"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曹操集合了潁川謀士的智力和宗室、野營武將的武力,終於在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擊敗袁紹,自己也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而人才終究有老去的那一天,一個集團最擔憂的就是老一批人死去而年輕人卻扛不起大旗。公元220年,這一年堪稱三國巨星隕落的一年,魏蜀吳三國都失去了自己的守護神,特別是魏國,用損失慘重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三國最難過的一年:蜀國痛失3員大將,吳國失去大都督,魏國更慘
    這一年也是東漢時期的結束,三國的序幕展開的一年,但也是這一年,很多三國的巨星們與世長辭,退出了世界的舞臺。 而曹魏國就更慘了,公元220年,曹操已經66歲,這在古人看來已經是高齡,但是他還在親自在前線帶兵打仗。
  • 公元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是魏蜀吳三國最悲慘的一年
    人固有一死,不倫是普通人還是有名望的人,到了一定的時間段,一定的年齡段,他們都會面臨一種結果,那就是死亡,有生便會死,就是這個理。那麼歷史上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把這一年稱作三國時期最誇張和最難過的一年呢?
  • 東漢第一開國名將的後代,三國時代重出江湖,危急時刻救了蜀國
    但漢末三國初期,南陽所在的中原一帶成為各路諸侯爭奪的焦點,戰火連天,百姓紛紛逃亡。鄧禹為了躲避戰火,拉家帶口來到益州避難,就此在益州安家落戶,在巴西太守龐羲手下擔任幕僚。公元214年,劉備進佔益州,在益州建立起各級官府管理機構,急需人才。鄧芝就在這一年正式入仕,擔任郫邸閣督,端上了蜀漢的飯碗。
  • 三國:三國末期最後的名將之一:羊祜
    三國末期,魏國的權力實際上都掌握在司馬家族的手裡,直到司馬炎的出現。司馬炎逼迫魏國皇帝禪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有兩位名將,一個叫做羊祜,一個叫做陸抗。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三國末期的名將,羊祜。
  • 數碼寶貝:如果皇家騎士是魏國,七大魔王是吳國,那麼誰是蜀國呢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璀璨、最絢麗的時代,魏蜀吳三國爭霸,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留下了無盡的詩篇。在數碼世界也有很多陣營,他們的目的不同,想法不同,這也導致了他們衝突不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數碼世界的"三國爭霸",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哈。
  • 三國殺中四大勢力的代表人物是誰?蜀國馬神,吳國沒有懸念
    #三國殺移動版#,眾所周知,《三國殺移動版》中有四個勢力,分別是"魏國、蜀國、吳國、群雄"。不同的勢力都有幾十個武將,技能不同,實力不同。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排名,在四個勢力中,誰才是代表人物?小編就為大家排了榜,作為核心人物,他們的實力或許不強,但一定深入人心。
  • 如果三國放在今天,吳國是不是最強大的?魏國還敢吞併東吳?
    吳國最有錢科技最發達,武器裝備可以買最先進的 魏國重工業發達,戰鬥力彪悍 ,蜀國向吳國魏國出口飛機,心情不好的時候,數十個金沙江長江的水電站,挨個放水淹吳國玩。偶爾也不向吳國供電。近代中國是怎麼樣的:廣東人拼命,浙江人出錢,湖南人打仗。最厲害的精英人物和國內精華省份都在南方。現在的南方對北方的優勢是全方位碾壓,沒有南方對北方的持續輸血,北方經濟現在都沒法看。
  • 三國死得最慘的十大名將,張飛落榜,魏延第六,第一是呂布剋星
    俗話說:「走狗死,狡兔烹」,這句話總結得非常到位,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就會被同事,主公給除掉。在三國時期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死的,例如:楊修、孔融、荀彧、彭羕等人。他們的死,或多或少都與利益相關。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在三國時期還有很多人死得非常慘,同時他們也死得非常窩囊。
  • 三國君主歸順晉朝後,為啥魏國被封為王,蜀國位公,吳國為侯?
    在三國時期曹丕就實行這九等爵制,從高到低為:王、公、侯、伯、子、男,此後的晉朝也是沿用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經過三國戰亂,天下歸晉。那麼之前三個國家的皇帝自然也都歸到晉的統治下,但是在分封三國皇帝的時候卻出現了不同。例如曹奐為王、劉禪為公、孫皓為侯。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三個國家的皇帝在晉的地位不同?
  • 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先說一下時代背景:魏蜀吳三國,蜀國先被魏國滅掉,然後魏國又被晉國取代。最後,西晉將領王濬於公元280年5月1日率軍抵達建業(今南京),吳帝孫皓出城投降,東吳滅亡。至此,三國時代結束。換言之,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堅持到了最後。那麼,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只封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最終魏蜀吳三國諸侯脫穎而出,只是結果相信出乎了當時不少人的意料,還是司馬家的晉朝笑到了最後,有意思的是,三個國家的末代國君,倒全部得到了善終。而他們的封號,也頗為讓人玩味。其中魏國的末代國君曹奐,被封為了陳留王,蜀國劉禪封為了安樂公,吳國皇帝孫皓,只獲得了一個歸命侯的職位。按照魏晉時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候、亭候、關內侯是十個等級,很顯然孫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馬家這麼的原由是什麼?不妨讓我們好好來說明一下。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然而相比之下,位於千百年前的三國亂世,各個朝代政權的末代皇帝,卻似乎下場都還可以接受,至少都是壽終正寢,比如漢獻帝,最終被封為了山陽郡公,順利活到了54歲。
  • 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國家防禦戰略體系的?
    東漢末年,戰火紛爭,天下逐漸呈現以魏國實力最強的三國鼎立格局。而另外的蜀國和吳國,根據當時的地理條件各自立於一方,那麼,這兩個國家究竟通過了什麼方法建立起本國自身的防禦體系,以抵禦住強大的魏國的攻勢呢?
  • 蜀漢最後的名將是姜維,那麼曹魏、東吳最後的名將都是誰?
    經過諸多戰役,最終只剩下三股勢力瓜分了天下,三股勢力成三國鼎立之勢。其中曹操的魏國實力最強,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勢力次之,三國之間明爭暗鬥多次。蜀國——姜維蜀國劉備討伐東吳失敗,勢力大減。後來諸葛亮休養生息數年,便開始了長達多年的北伐之路,可最終沒有將魏國滅掉,諸葛亮死後姜維成為了蜀國的徵戰的大將軍。姜維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將,但是在投降蜀國前只是一名小小的參軍。諸葛亮出祁山時,姜維被同伴拋棄,因此無奈只能投降到了諸葛亮的旗下。在諸葛亮手下,他十分的受到重視。諸葛亮死後,他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道路。魏國討伐蜀國的時候,便只有他一人還在負隅頑抗。
  • 蜀國除了五虎上將,還有另外五大名將支撐蜀漢
    蜀國在三國中,雖然是實力最弱的,但卻有最強的文臣武將。文有諸葛亮,法正,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在二十四名將中,這幾位也是名列前茅,在歷史舞臺上閃閃發光。諸葛亮去世後,王平在蔣琬的推薦下,到永安防守吳國。公元244年,在漢中抵擋曹爽的十萬大軍,王平死戰不退,等到蜀國援軍到後,擊敗曹爽,成功保衛漢中。鎮南大將軍馬忠,字德言。夷族首領劉胄於是作亂造反,諸葛亮以馬忠代張翼為庲降都督,統軍平叛。馬忠不負使命,擊殺劉胄,平定叛亂。
  • 費禕不死,蜀漢不滅!蜀國最後的「定海神針」,卻慘遭魏國刺殺!
    而此時費禕已經官居大將軍,費禕命馬忠鎮守成都,王平據守興勢之圍,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救援興勢,抵禦魏軍。果然費禕到了興勢之後,擊退了曹魏的進攻,成功保護了蜀漢的安全。 雖然姜維自恃武略過人,但費禕每次只給姜維的兵馬不過萬人,不讓其有過大的權力,進而保護蜀漢國力不受到損害。 這樣一個志慮忠純、步步持重的蜀國「定海神針」,讓魏國怕了,有費禕在,滅蜀的壯舉將無限延期。所以他們施展了一項秘密計劃: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有一位出名的學生——司馬懿。
  • 吳國的最後一任大都督,勞苦功高,卻因王位之爭喪命
    我們知道,大都督這一官職活躍於三國時期,尤其在曹魏和孫吳的軍事制度上,大都督是必不可少的。大都督這一官職是曹魏創立的,凡是任這一官職的人都可以代表天子權威,而且有著節制所有將領的權利,可謂天子之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