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獲得巨大突破,印度再次敗下陣來,印媒又開始酸了

2020-12-22 騰訊網

【撰文丨為你寫詩/編輯丨小懶】

自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以來,中國探月工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包括首次無人採樣和儲存、首次從月球上取下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然而,當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時,也有人提出質疑。今天的中國航天工業還不到前蘇聯和美國的歷史。可以說看到中國的成就,有人歡喜有人愁,比如鄰國印度就感到很酸楚。

印度看到嫦娥五號升空,又開始酸了

據環球時報新媒體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日成功登月,還將把月球表面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裡程碑,但看到中國登月的成功,印媒又開始酸了,想到自己國家曾經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月球飛船。嫦娥五號獲得巨大突破,也是中國繼美國和蘇聯第三個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的國家。

印度登月計劃推遲

而印度早前也有過登月計劃,但印度媒體回應由於疫情的影響,印度今年宣布的"月船三號"發射不得不推遲,這使得印度這次登陸月球的速度減慢。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印度在2008年曾經發射過名為"月球1號"的飛船,之後就一直沉浸在月球2號的研發中。不過直到2019年才推出,耗時長達10年。

但相比之下,自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以來,中國很快就迎來了嫦娥二號和嫦娥五號的發射。從兩國探月飛船的發射頻率來看,印度再次敗下陣來!儘管印度此前已經發射過1號和2號月球探測器,但這兩個發射的探測器在太空中與基站失去聯繫,印度已經盡力搜尋,但最終沒有找到任何蹤跡。而面對媒體的採訪,相關部門只是簡單地解釋說是操作不當和速度過快造成的。

月球2號失敗後,印度信心十足,啟動了月球3號的建造計劃。在得知中國嫦娥五號計劃在2020年底前進行月球採樣後,立誓要在2020年11月發射月球飛船3號,也就是說應該在嫦娥五號之前發射。可嫦娥5號都即將要回到地球,反而印度的月球3號卻遲遲沒有發射。

無論如何,大家仍然希望印度月球3號能夠成功登陸月球。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探索月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國家或者人民就能完成的事。最後,也希望印度也能為載人航天做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由東方之星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回國全世界發賀電,印度冒酸水,誓言奪回亞洲第一寶座
    今日(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土壤返回地球後,全世界不少國家及科研機構紛紛發來賀電,向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示祝賀,並表示願與中國開展廣泛積極地太空合作。
  • 嫦娥五號傳來捷報後,印度緊跟中國步伐,不願與美國同流合汙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15日報導,目前,中國,日本等已經成為亞洲在太空探索領域崛起的典範。中國嫦娥5號探測任務,於11月24日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任務,即將帶著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樣本返回地球。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世界各國都什麼反應?印度反應最酸
    嫦娥奔月的傳說就是中國古代傳說,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中國現在對太空的探索越來越多。今天文昌發射基地就發射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它攜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了登月任務,採集月球土壤,然後返回地球。為了更好地理解月球,中國的科學團隊將對嫦娥五號帶回的土壤進行分析研究,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強烈關注,世界科學家都在要求中國做點什麼。也就是說,即使共享科學研究數據,也不能說月球土壤任務尚未完成,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關注嫦娥5號的進展,並希望與中國展開合作。對於中國的探月計劃,許多國家的看法如何?
  • 嫦娥五號回家!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圖說: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合影慶祝17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進行科學研究,也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事實上,不僅美國,全球多個國家都在關注嫦娥五號的進展,並希望和中國展開相關領域合作。俄羅斯科學家葉夫根尼·斯柳塔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月球土壤,俄羅斯希望和中國展開合作,也希望中國能贈送土壤標本。在一眾紛紛向中國祝賀嫦娥五號取得巨大成功的國家中,印度的反應就很微妙了。
  • 中國嫦娥五號順利發射燃爆德媒!著陸地竟和德國淵源很大?
    導語:北京時間24日,中國海南島文昌發射站成功發射了一枚裝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火箭,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關注。德國媒體爭相報導,邊誇邊酸,羨慕不已。一查才知道,探測器此次的著陸地和德國人還有段淵源。消息一出,震驚四座,德媒在「日常酸雞」的同時也不忘直呼「666」!截圖來源:Bild.de「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會把月壤帶回地面!
  • 印媒:中國已成太空探索典範,美歐此前行動掩蓋亞洲國家努力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15日報導,目前,中國,日本等已經成為亞洲在太空探索領域崛起的典範。中國嫦娥5號探測任務,於11月24日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任務,即將帶著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值得注意的是,印媒開篇特意強調,"在整個航天歷史過程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一直主導著太空探索領域,掩蓋了亞洲國家所做的努力。但是,嫦娥5號探月任務,日本的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以及印度的ISRO支持的"隼鳥-2 "探月任務的啟動,已經幫助亞洲扭轉了局面"。
  • 世界矚目嫦娥五號凱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並在圓滿成功後獲得海外各界讚譽。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12月17日,「已送達」——嫦娥五號重返地球。   翹首以盼,「土特產」快遞終於到了!   經過20多天期盼等待,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終於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
  • 英媒: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 國際探月實踐或再次盛行
    嫦娥五號帶回的新樣本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衛星——月球的地質和早期歷史帶來新見解。嫦娥五號的成功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的太空能力正不斷增強。報導也引用歐空局的官方推文,介紹了歐洲航天部門與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合作。
  • 專訪: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是「巨大科學成就」
    新華社開羅12月21日電 專訪: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是「巨大科學成就」——訪埃及航天局執行主席穆罕默德·庫西新華社記者李碧念 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埃及航天局執行主席穆罕默德·庫西日前在開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嫦娥五號返航回家!該國卻再次強調,希望我國分享月壤技術
    在去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嫦娥五號重型運載火箭也發射成功,讓世界各國都看到了我國航天的強大能力,即便是這樣,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還是不斷前進。對於中國航天界來說,嫦娥五號的成功無疑不是一個重大突破,一個裡程碑,同時它的成功也證實了我國對外層空間的開發,發展航天事業的堅實規劃和堅持不懈的耐心,但相信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太清楚,嫦娥五號的成功究竟對我國的發展建設來說有何實質性的幫助。
  • 外媒評嫦娥五號發射
    過去的幾十年裡,月球極地陰影隕石坑中發現了水冰之後,重返月球再次喚起人們的興趣。但本世紀迄今為止,只有中國成功地將無人探測器送上月球表面:2013年12月的嫦娥三號和2019年1月的嫦娥四號。中國進入太空的時間比美國和蘇聯晚得多,但這十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目前已躋身航天大國的精英之列。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
  • 嫦娥攬月|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從30多年前開始啟動論證,到20多年前開始預研,10多年前開始立項研製……「胖五」的成長已走過30多年時光。它創造性地使用「液氧煤油」「液氫液氧」低溫組合作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起飛時發動機燃燒瞬間產生2000多攝氏度的高溫以及1000多噸的推力,相當於十幾分鐘翻越220多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不斷突破來自「冰與火」的考驗。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80秒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高光時刻。
  • 嫦娥五號探月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是什麼?為什麼我國能探月成功呢?
    2020年12月17號,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採集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不僅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月壤,更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了圓滿勝利。那麼嫦娥五號究竟在月球上發現了什麼?印著我國標記的月球土壤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 嫦娥五號,到家了!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