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7歲寫的詩,三步吟出千古詩篇,在場賓客嘆為觀止,堪稱神童

2020-12-12 每天讀文史

《詠華山》

宋代: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遠遠望去華山的上面只有青天,在這世界上更是找不到能與他齊平的山峰了。當你站在華山的山頂上,抬頭就能看到火紅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去甚至覺得那高高在上的白雲都顯得特別低。其實這首詩並沒有太多的文採,也沒有太多引人入勝的地方,但是我要是說這首詩出自一位7歲的孩童,你們會不會十分的驚訝,沒錯!這首詩就是寇準7歲時創作的詩篇。

如果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這首詩,那麼就必須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小作者,寇準,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為什麼會叫他稀世神童呢?因為他從小便聰慧過人,文採十分的出眾,出口成章。這裡有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據記載,寇準7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設宴款待賓客,正直喝酒最開心的時候,客人看到小寇準很是可愛,便讓他以附近的華山為題作詩一首,小寇準在客人面前來回踱步思考著,一步、兩步,到第三步的時候便隨口吟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篇,在場的賓客無不嘆為觀止,連聲叫好。

這是一首即興發揮的詩篇,小寇準應該是之前親身見過過高大雄偉的華山,詩的每一句都突出了華山的高聳陡峭、氣勢磅礴、神乎其神,可以說是難得的傳世佳作。唐朝時期有7歲駱賓王池塘邊創作《詠鵝》,現如今在宋朝又有寇準三步作《詠華山》,可謂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但是詩人的一生都是坎坷的,才華橫溢的寇準並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雖然19歲便高中進士,直至大名府成安縣。但是他卻被一貶再貶,最後病故於竹塌之上,他的妻子宋氏上奏請求皇帝允許他榮歸故裡,就此便結束了他平淡的一生,他死後皇帝也是十分的後悔,後悔自己沒有重用寇準這種有才華的人。

這首詩的前兩句便抒發了一個孩子對高山的幻想,這兩句的意思是,在詩人的眼裡比華山高的也只有藍天了,在這世界上也沒有那一座山峰能與華山一較高低了,詩人也是極力描寫華山巍峨的一面。這其中"只有"這兩個字用得恰到好處,說明了華山是特別高的,在這世界上再比華山高的也只有藍藍的天空了。

第二句話則是再說,當你站在華山高聳入雲的山頂上,當你抬起頭來你只能看到遙遠的蒼穹,紅紅的太陽此時正好在你的頭頂上;低下頭俯瞰自己的腳下,只能看到雪白的雲朵圍繞在華山的半山腰處,以上這些對華山的描寫都形象生動地體現出了山體的高聳和陡峭。

如果不是我的介紹,我想大家並不會想到這是一個出自7歲孩童之手的詩篇,沒想到小小的寇準用詞十分的精準,也十分的惟妙惟肖,無論是詩中修辭手法的運用,還是文採功底的表達,都體現了這位小詩人雄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一首出自如此年幼的兒童手中。

相關焦點

  • 比曹植還厲害的人,7歲便可三步成詩,太牛!
    見面後,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內,吟詩一首,以「兄弟」為題,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現出「兄弟」關係,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則決不寬恕。曹植聽了非常痛心,剛走七步,詩已做成: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這首詩,用萁豆相煎來比喻骨肉相殘,諷刺曹丕對他的迫害。比喻形象貼切,含義深刻感人,千古流傳。
  • 詩人寇準七歲寫下一首二十個字的詩,卻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作
    寇準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創作了不計其數的優秀詩詞,他十五歲的時候對於《春秋》則能倒背如流,十九歲的時候更是進士及第,在二十歲之前就走完了好多人窮極一生才達到的目標。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之後,寇準病逝在上任途中,最後連轉運棺材和入土為安的錢都沒有,可見他晚景悽涼。然而這樣一位滿腹經綸、胸懷天下的才子還是值得我們敬仰,從他七歲時寫的這首《詠華山》足可以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 寇準七歲時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卻成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如黃庭堅七歲時,似乎就了解到了成人的名利糾葛,寫出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再如白居易十六歲時,就寫出了包含哲理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詠華山》,便是北宋政治家、詩人寇準七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相傳在寇準七歲那年,寇準父親帶他攀登華山,當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寇準見八百裡秦川盡收眼底,便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
  • 一代神童7歲做詩,簡單直白的20字,霸氣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至於南宋,寫詩者相對則較多,甚至比北宋要多出一截,南宋四大家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北宋一位寫詩的文學家,他年僅7歲便寫出千古絕唱,霸氣十足令人回味無窮。《詠華山》(宋)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 曹植7步成詩,唐人:「我5步!」宋人微微一笑:「3步即可!」
    如果你5步之內,作不了詩,就是欺君之罪,弄不好要掉腦袋的!顯然,唐玄宗也沒難為這小子,出的題目,不偏不倚,中規中矩。如果故意出個偏題、怪題,事情就難說了。出的什麼題目呢?召見他那一天,恰逢除夕,就以《除夕》為題吧!
  • 國學問答|「三步成詩」的詩人是誰?
    王安石   寇準   曹植解析:對於北宋大臣寇準來說,七步成詩、五步成詩皆不足為怪了。他少年時,已三步成詩詠華山。寇準自幼聰穎過人,吟詩作對,鋒芒畢露。一天其父宴客,酒過三巡有客提議:「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哦一首以助酒興﹖」寇準之父也不推辭,只是說:「犬兒獻醜,求還諸位方家賜教也。」其時寇準只有7歲,他畢恭畢敬地說:「請出題。」客人說:「此地離華山不遠,你就以華山為題吟詠一首《華山》,如何﹖」小寇準果然了得,他在眾賓客面前踱步思索: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便興高採烈地說:「諸位見笑,有了!」於是,一首五言絕句脫口而出。
  • 唐朝神童6歲能寫文作詩,13歲以一篇文章超今冠古,成為不朽之作
    王勃,神童之資是出了名的,他從小聰明好學,才智出眾,6歲之時便能寫文作詩,而且所寫內容非常流暢,文筆極好,當時就已經被人稱讚為「神童」。王勃九歲的時候便熟讀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晚年力作《漢書注》,並且還作《指瑕》十卷,以糾正《漢書注》著作錯誤之處。
  • 年僅7歲的黃庭堅連寫兩首詩,天賦異常,難怪詩名超過蘇軾
    說起能寫詩的神童,我們往往會想到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其實,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湧現過許多才華早現的神童,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順利成才。比如寫下《詠鵝》的駱賓王,又比如說七歲作《詠華山》的寇準。黃庭堅的詩歌學的是杜甫,結構嚴謹,說理細密,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他被認為是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一,而江西詩派對南宋詩風影響很大,也對後世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說起來,人比人氣死人,黃庭堅的成就,固然有勤學苦練的因素,但天賦也是讓我們後人望塵莫及的。
  • 日寫2000首詩?「人造神童」當休
    7月14日咱才點評完「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這事,轉眼又被宇宙量級的神童拽走了眼球。 問題是,在諸多報導中,有說她14歲的,也有說她16歲的。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重點看氣質,就憑她一天能變出這麼多作品,歲數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咱心目中,寫詩時的她就像是一部3D印表機——請問,你會問一部3D印表機年齡嗎? 有記者採訪了女神童她爸,她爸表示,一天寫2000首屬實。 好吧!
  • 只需要3步!
    – Coco Chanel, Fashion Designer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盡人皆知,史上還有更加才思敏捷的五步成詩(史青)和三步成詩(柳公權、寇準)。咱就說說這北宋名臣寇準三步成詩吧。寇準自幼聰穎過人,一日其父宴客,席間客人提議:「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哦一首以助酒興?」寇父也不推辭,客人便以《華山》為題讓小寇準做詩。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身為苦吟詩人的代表,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並有著「詩囚」之稱的孟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孟郊的那首歌頌母愛的唐詩《遊子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不朽詩篇。
  • 給直言不諱的寇準,寫個愛情故事
    寇準卻只叫人拿來幾束紅綾賞給歌女,並令歌女繼續唱下去。歌女的眼裡透露出無奈,卻也不敢說出來,只得整理衣衫繼續唱。端坐簾內的蒨桃看在眼裡,突然間疼在心上。歌女孤獨無助的眼神,多麼像初入寇府時的自己呀,那份無所依傍的慌亂,讓人心生憐惜。
  • 14歲女孩岑怡諾號稱「蓋世神童」,一天能寫2000首詩,究竟啥來頭
    文|一凡近日,一個14歲的女孩岑怡諾火了!凡是看過她簡歷的人,都不禁瞠目結舌!這哪裡是「神童」啊?簡直就是「蓋世神童」嘛!在簡歷中,她自稱一天能寫2000首詩,300首詞牌,出版了好幾本書,獲獎無數,還是多家公司的品牌創始人。
  • 從九歲幼童嘴裡說出的千古名句,孔融自嘆不如,當真是虎父無犬子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不乏許多奇人異事,千古名句,而在這些眾多的名句之中,雖說許多都是被人們所熟知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名句雖被人們熟知廣為流傳,但卻不知道其出處。這樣的句子數不勝數,而今天要說的千古名句,則是從一位九歲孩童的嘴裡說出來。
  • 《遊子吟》的作者另一首佳作,不僅詩流傳千古,還衍生兩大成語
    唐代的詩人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整個大唐盛世人才濟濟,湧現出一批批著名的詩人,例如李白、杜甫、王勃等人,他們的詩作時至今日仍然堪稱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千古名作:《登科後》,這是唐朝詩人孟郊所作,孟郊被世人稱為「詩囚」,不過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最廣為流傳的還是那首《遊子吟》,《登科後》並不是他的代表作,那它到底妙在哪裡呢?
  • 刺兒頭寇準—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
    --《詠華山》寇準這首詩是寇準7歲那年在父親舉辦的宴會上,小腿邁了三步,腦子轉了三圈就作成的。華山上面就是青天,再也找不到比它齊平的山了。瞧瞧,小小年紀,就有那種「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氣魄。同時也預示了寇準的一生將是戰鬥的一生。而戰鬥,有贏,也有輸。
  • 古代最牛神童:5歲封王,8歲拜相,為何10歲時卻被下令賜死?
    中國古代五千年的歷史上孕育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人物,其中讓人最為關注的莫過於一些早慧的神童級人物,比如甘羅、曹衝等,六七歲就展現出過人的聰明才智
  • 3歲誦詩4歲吟句,7歲時隨便作詩一首,卻成經典登上語文課本
    但是就算詩人眾多的唐朝,也很少有人能少年出詩,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在成年之時才展現出過人的天分,有少數是在少年時期就留下佳作的青年才俊。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則是在兒童時期就寫下了傳世佳作的「絕世天才」他就是——駱賓王。
  • 杜甫一詩,紀昀評說「文不對題」但卻流傳千古,其中名句人人皆知
    清代學者紀昀說:「此詩究不稱題」。真的如此嗎?其實正如李白到黃鶴樓只是暫時擱筆一樣,杜甫袖手也並非真的袖手,而是避實擊虛,意在題中。下面我們來看杜甫的這首詩。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 白帝城被譽為千古「詩城」,蒙曼老師說,這三個人功不可沒
    笑迎八方客的白帝城,送走一批又一批遊目騁懷,流連忘返的來客,收穫的是無數流光溢彩的絕美詩篇。這些詩篇為白帝城增色之時,也為白帝城贏得了「詩城」的美譽。說到白帝城,大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沒錯,成就千古詩城美名的第一人,就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