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的一些方法其實是不適合拿來寫作文的,因為寫小說和寫作文是不同的兩種寫作類型,小說可以寫很長,作文則字數限制苛刻。客觀上的這個不同決定了這兩種寫作都有各自適合的技巧。
很多人對寫作的認識,正是來自於讀小說的經驗,並且,這個經驗是來自於閱讀的角度,而不是寫作的角度。於是,在指導孩子作文時,很多老師和家長想到的,往往是小說創作的方法,指導效果非常有限。
哪些用來寫小說的方法不適合拿來寫作文呢?
先說組材。
在許多家長看來,孩子的生活太單調了,很難遇到一波三折的事,這造成了作文素材的不足。這種憂慮其實是不必要的,這就是一種把小說閱讀的經驗拿來指導作文的表現。
小說重情節,講究製造衝突和一波三折,但是作文很短,也去講究這些的話,是會很難寫的。現實中,也看到過一些孩子寫出了有衝突有一波三折的作文,但是只能偶爾幾篇,再繼續的話,就會發覺陷入了無素材可寫的困難,會覺得生活中已經沒有這類的事了,很多初中生在作文組材陷入困難,正是這個原因。
如果你研究優秀作文選,會發現很多優秀作文並不是在寫小說般的故事,而只是寫了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內容不過是生活中的普通小事情,並沒有衝突,也沒有一波三折,但是,有感動,有思考,這才是最適合初中作文的素材。這樣的組材思路優點很多,能夠引導孩子在作文中關注和思考自己的真實生活。我們的真實生活往往是由偶然的、重複的、瑣碎的的事情組成,哪有那麼多一波三折的故事。
還說組材。
當孩子在作文素材上有困難時,一些老師和家長會建議孩子去觀察和積累生活,這又是一種把小說的方法拿來指導作文的表現。
以寫小說為職業的人,有可能會寫到自己並不熟悉的生活內容,此時,體驗生活和積累生活的確是必要的;但是初中作文還不必如此,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更適合被孩子們用來整理和思考現有的生活,其實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為了寫作文而去觀察和積累生活,這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讓作文變得更難。不過在這個問題上倒也沒什麼可擔憂的,因為這方法在現實中影響並不大,多數孩子並不能堅持去完成。
再說文筆。
不是要講具體的遣詞造句,而是從大的角度來談描寫。
如今有許多孩子文筆很不錯,善用描寫把一件事的各個環節寫詳細,現實中,許多六年級的孩子喜歡在網絡上寫小說,並吸引了不少粉絲。但是,這些孩子在作文上常常碰壁,寫出的作文不被老師看好,往往很長,還容易偏題。
原因仍在於寫小說和寫作文的區別。拿語言描寫為例,我們可以在小說中隨意寫出大量的語言描寫,可以把事情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詳寫;但是如果你也這樣來寫作文,就不行了,當你想用語言描寫來推動情節,會發覺還沒展開呢字數就已經快突破限制了。作文要想寫好,需要研究的是短文章的寫法,而不是向多數寫得很長的小說借鑑。
在初中作文中提升文筆,必須配合著謀篇布局來進行。
當我們說一篇作文文筆好,其實並不單單是遣詞造句這麼簡單,謀篇布局對文筆的影響更大,特別是有些描寫很長,大段大段的,這就需要在謀篇布局上為描寫留出位置。
所以,有些孩子的文筆用來寫小說感覺不錯,但是在寫作文時不好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採用了不適合作文的謀篇布局。這種情況也滿常見的,是在文筆水平比較高的作文中。
剛剛我還在微信上和一個家長談了這個問題,她的孩子讀初二,一副好文筆,寫出的段落給人的感覺是成熟而敏銳,可她覺得孩子作文在整體效果上有問題,或太長,或太散,做不好詳略。
比如其中有一篇作文,寫一牆爬山虎,展開回憶,回憶和爬山虎有關的事。或許是因為很享受自己的文筆,孩子覺得每個環節都可以寫,也真的去寫了,比如和好友討論某個牆角的爬山虎,一起去尋找爬山虎,想辦法翻過了一堵牆,並詳寫了此時的討論、猶豫以及積累勇氣……
初中作文要想寫出更好的效果,要注意小說和作文對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小說重事件的過程,而作文重幾個畫面。
孩子在這篇作文中的的做法是適合小說的,敘事完整,但是長了,也亂了,其中有些環節與作文題無關。
而適合作文的謀篇布局是怎樣的呢?那就重點呈現過程中的兩三個畫面,比如,和好友談論某處的爬山虎時兩人的興奮樣子,爬上牆頭後眼前出現的美景……有這兩個,就足夠了。
這個問題,在這裡理解起來可能會困難一些,沒關係,了解到寫小說和寫作文是不同的就可以了,在後面講述謀篇布局的章節裡,我會用別的例子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