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任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項目實驗班班主任的韓健老師說:"學生寫作文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呢?就是不說假話就不能活。"
而微博上"不說假話寫不了作文"的話題,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
確實,翻看學生的作文,模板式開頭、結尾,下雨天媽媽送傘、扶老奶奶過馬路等爛俗情節,讚美病、歌頌狂等問題,充斥其間。
教學中,更有部分老師一味鼓吹作文公式、套路、秘訣,鼓勵學生背誦大量的範文,優美句段。
由此,作文"假大空"現象一天比一天嚴重。
雖然人人都知道這樣的"假"作文會讓人厭煩,產生審美疲勞,可面對中考高考的作文評分標準,又覺得不這樣寫,就不能得高分。
那難道明知道有錯,還要一直在這條錯路上一去不返嗎?寫真作文就不能得高分嗎?
清華附中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君老師曾說:"你只要寫出真實的一切,就已足夠感人。"
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人生。
一直寫"假"作文,只會形成一種壞的作文思維習慣,導致作文品質越來越差。
寫這樣的假作文,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討厭作文,越來越不會寫作文,失去應有的靈氣和天賦。
所以,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改變這種寫"假"作文的思維習慣,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那不炫技的"真"作文該怎麼寫呢?
作為一個教了十多年語文的初三老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訓練:
1 感受平凡之美
為什麼孩子寫作文喜歡用媽媽為孩子送傘自己卻淋溼了,媽媽吃魚頭卻為孩子留下肥美的魚肉等濫俗的情節呢?
表面原因是素材匱乏,沒有什麼可寫。
深層原因則是缺乏感受、體悟生活的能力。
不知父母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出門旅遊,孩子只想著吃和玩,卻不願意認真欣賞周圍風景;
出去吃飯,等菜的間隙,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只願意抱著手機;
不喜歡逛街,不喜歡運動……
除了手機遊戲,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物越來越少了,體驗生活的能力越來越差。
可沒有體會就沒有作文,不會觀察生活,又怎麼能寫出新穎的作文呢?
所以,想寫出有真情的作文,首先就要學會感受平凡之美。
不要說生活中都是小事,沒有意思。
我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的《紅樓夢》,寫的不也是生活中衣食住行那些小事嗎?
面對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景物,只要有一雙體察美的眼睛,就能發掘其中的美,成為獨特新穎的作文素材。
2 不亂抒情、濫抒情
"假"作文的另一特徵就是亂抒情、濫抒情,刻意拔高思想內涵。
如一個孩子寫生病了老師給自己倒了一杯水,很平常的事件,但孩子卻寫了這樣一句話:
瞬間,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老師,你對學生我們的愛是如此的無私,如此的無微不至。
一看,明顯就是假感情,倒杯水就"無微不至"了,就感動"流淚"了。
寫作文,不一定非要去歌頌誰讚美誰,不要想著面前站著一位評卷老師,真實地寫出你所經歷的一切就可以了。
寫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未嘗不是一篇好作文。
清代文學家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記述童年趣事,寫的就是自己觀看兩蟲爭鬥被癩蛤蟆所嚇的故事,讀來妙趣橫生,情致盎然。
書中最感人部分是他與妻子芸娘的感情,撇去轟轟烈的大事情,從喝粥、賞花、讀書中寫出芸娘的美好,不需要大肆抒情,那種相濡以沫的感情就足以讓人感動。
3 有細節
很多人都很喜歡看孫儷的微博,原因就在於其中那些家人生活的溫馨場景。
開學第一天,她就記述了女兒小花和兒子等等著急上學的一幕。
晚上因為激動興奮幾次醒來,一大早就背著書包去等校車,放學回家反覆讀書等。
這些真實而有趣的細節描寫,滿是生活中的煙火氣,寫起來不費勁,看的人也舒服。
寫作文同樣需要這樣的細節描寫,而每一位作家都是描寫細節的能手,就如著名作家汪曾祺,即使是寫一根蘿蔔,也能讓人流口水,請看這段:
和我一起收蘿蔔的農業工人起出一個蘿蔔,看一看,不怎麼樣的,隨手就扔進了大堆。一看,這個不錯,往地下一扔,叭嚓,裂成了幾瓣。"行!"於是各拿一塊啃起來,甜,脆,多汁,難以名狀。
沒有成語,也沒有比喻、擬人等修辭,但卻把吃蘿蔔的情態描摹得生動有趣,讓人會心一笑。
反之,沒有細節,即使句子很美,文筆很好,文章看起來也非常假。
著名特級教師王君老師說:"生活永遠是你的材料庫,生命永遠是你關注的內容也是你要表達的永恆主題。"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畢飛宇曾說:"如果你想要一個東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凝視著它。"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生活,注重細節,即使是平凡生活也能寫出好的作文。
體悟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義,才能寫真實有趣的作文。
最後,希望孩子們都能以生活為基,用真情寫文,用文字抒發真情,從容面對考試,體會寫作帶來的快樂
文/龍飛老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更多學習方法課:家長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語文如何複習和提分呢?試試這個方法考上一本、211、985大學的難度有多大?比大部分人想像的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