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趕廟會是中國人過春節的重要活動。眼下,雖然距離2017年的農曆新年還有將近20天的時間,但是一場熱鬧的中式廟會卻已經在日本中部的名古屋市舉行。在日本趕廟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舞獅表演
為期三天的名古屋中國春節祭目前正在熱鬧舉行。各具中日特色的文藝演出之餘,現場售賣的各種中國特色小吃和混合了漢語、日語的叫賣吆喝,也是春節祭的一大亮點。
今年剛剛4歲的張靜婉是名古屋出生的華人:「喜歡過春節,春節好!春節好!雞年,最想快快長大吃冰糖葫蘆。」一年一度的春節祭不僅讓她有機會嘗嘗來自家鄉的小吃,更為她了解祖籍國的文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孩子們對吹糖人技藝很感興趣
儘管春節祭不乏旗袍和日本和服表演,但一位一直在幫助維持秩序的中年女性還是十分搶眼。她一席大紅色長裙,胸前掛滿熊貓飾物。一問才知道,村尾沙耶佳是日籍華人,每年參加春節祭對她來說是重要的活動。
「每年我都穿成這樣,今年是我第十一次參加春節祭了,每年我都來。今天心情特別好,真的是過春節的心情,太高興了,我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並且樂在其中。」沙耶佳說今年的春節祭她還會為大家助興演奏小提琴。
當地華人自發的旗袍展示
名古屋春節祭是日本起源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僑界迎新春大型廣場活動,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之下,主要依靠當地華人華僑自發組織和運作。春節祭現場,總有很多身著大紅羽絨服的人跑前跑後,為大家服務。這些人都是當地華人華僑,為了春節祭的順利舉行,他們出錢也出力。名古屋中華商會會長王立保是首屆名古屋中國春節祭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兩屆任滿後,一直在春節祭上從事志願者工作。攀談之下,王立保解開了盤旋在記者心頭很久的疑惑:為什麼春節祭要選在距離春節還有將近20天的日子裡舉行呢?
王立保介紹春節祭情況
「一開始我們是和中國春節一起搞的,但後來考慮到很多華人華僑想要回國,這樣可能不太方便。再加上每年舊曆春節老是不定期,溫度差別比較大。考慮到各種情況之後,我們選在這個日期,日本元旦休息之後,大家沒有別的活動,容易搞起來。還有一點選擇連休,我們是希望儘量利用平日,不影響大家的工作日。所以選擇了日本的三連休,這樣也容易聚集人氣。」
中野志麻展示創意豆沙包
名古屋中國春節祭的人氣有多高?據主辦方預期,三天的活動中將有超過12萬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民眾參加活動。中野志麻是一位來自中國東北的日籍華人,在名古屋經營一家中餐館。去年的春節祭她家的攤位營業額達到120萬日元(約合7.1萬元人民幣),這比平時餐館的收入要高出很多。今年,中野提前兩周開始為春節祭準備,並且還開發出了專門針對春節祭的新面點。
「春節祭已經是第11年,我們每年出攤,每年要更新,一樣的東西就沒有意思了。豆沙包我們改良了,以前就是普通的豆沙包。今年南瓜的麵皮,裡面放的豆沙,還有小豬形狀的豆沙包。還有大棗裡面夾黏米,咱中國叫『心太軟』。這些我們店裡都不賣,專門為春季祭開發的。」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與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一同參觀春節祭攤位
由於已經成功舉辦了10年,如今名古屋春節祭已經成為馳名中部日本的華人慶典。記者在會場遇到了專程為春節祭趕到名古屋的奧村,他說:「我不是名古屋人,我是從三重縣來的。我們這邊名古屋中國春節祭是很有名的,所以我就想來看看。真是不錯呀,又喜慶又熱鬧。」
日本歌舞表演
鈴木誠二在名古屋市政府工作,偶然的機會讓他參與了第一屆名古屋春節祭的舉辦。如今,春節祭已經成為他和朋友們一年一度可以在大白天就舉杯暢飲、高談闊論的重要慶典。
「2007年第一次春節祭召開的時候,我就作為市政府負責國際交流的官員參加過這個活動。從那開始已經走過了11年,第十一次春節祭我又能參加,實在感到很高興。從節日聚會這個角度,其實日中兩國都差不多,就是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有吃有喝,而且在這裡還能結識新的朋友,我覺得真的非常好。你看我周圍這些人,都是日本人,大家都覺得很盡興。這裡面也有幾個是初次參加,他們覺得這裡非常熱鬧,也挺高興的。」
藝術家展示捏泥猴